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规划年会提出的“追求品质优先”的城市发展转型期,以北京典型卫星城良乡镇的滨水公园赛纳园为例,通过调查研究,以场所理论为指导,分析总结赛纳园现存问题及影响活力的因素,探讨重焕小城镇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策略,并提出针对性修改策略,为今后其他小城镇滨水空间的活力优化改造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滨水公园;良乡;活力优化
滨水公园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市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小城镇内的滨水公园已不能满足当地使用者的需求,空间利用率、使用率大幅降低,造成活力流失。通过对河岸整体环境的重塑,打造集观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公园,对提升该片区整体活力、城市景观系统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赛纳园区位规模及定位
赛纳园为带状滨河公园,全长3.4公里,总面积31.68公顷。园内主要水体为良乡主要水系刺猬河(图1)。赛纳园地处居住区中央,临河而建,为全开放性滨河休闲公园,是以服务居民生活为主的城市公园。
2 赛纳园的现状条件
2.1公园可达性
75%的使用者以步行的方式来到此地,15%的使用者通过骑车前往此地,10%的使用者选择搭乘公交。
2.2自然环境品质
由于赛纳园地处良乡城区主要绿带,且临河而建,拥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园区自南向北都与水体衔接。园内乔灌木共有63545株,草坪109492.2平方米。基本可以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但植物分配缺乏设计。整体岸线变化感较弱。园区内中部水质良好,南北两侧水质较差,基础设施的维护有待提升。
2.3 公园的活力调查
经过实地勘查、调查问卷及现场访谈,数据结果显示赛纳园内使用者的活动类型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活动两类。笔者选取了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种活动并进行行为观测(表1)。就场所活力看,整体表现为公园西部优于东侧、中部优于两端、岸线区域优于其他片区。
3.赛纳园现存问题分析
3.1使用功能单一,服务功能欠缺
赛纳园现状岸线缺乏亲水设计,园区各个片区关联性较低。园内西部广场空间利用率低,且周邊没有配套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活动者的使用需求。
3. 2景观结构缺乏系统性
赛纳园现有三个园区设计风格迥异,交界处处理不当,且缺乏足够视觉关联性,植物配置缺乏设计,整体给人一种缺乏系统性的拼凑景观模式。
3. 3岸线缺乏设计
赛纳园的现状岸线过于平直,与水体间缺乏渗透。台阶式驳岸与自然石滩驳岸边界无过渡设计。没有耦合弯曲水流的柔和岸线形态,取而代之的是毫无变化的堆积石块形成的岸线,其中许多石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 4与外部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处理
公园北部入口空间设计过于简洁,南部入口边界几乎没有过渡设计。此外,滨水公园和城市空间的渗透关系还应从构成整体城市绿地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住区公共绿地与公园的衔接。
4 赛纳园改造实践
笔者以可持续发展、城景互融为设计理念,对现有分区进行重构,着重打造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富有个性化的便民休闲主题公园。
4.1功能分区
(1)历史文化园
重点宣传、展示古源文化、房山区地质文化、良乡创新文化,打造绿色生态和人文融为一体的特色文化长廊。
(2)趣味亲子园
着重打造灵动、富有趣味性的水上乐园。主要表现形式为水上木栈道、小型喷泉、趣味雕塑及儿童乐园等。
(3)康体健身园
旨在打造集健身、休憩、观景为一体的森林氧吧。在森林中规划数个小型健身区,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4)休闲垂钓园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良乡钓鱼爱好者的活动积极性。为了方便管理,休闲垂钓园要进行定时定量的收费入园模式,此外还会定期举办放生活动,促进水陆生态系统的平稳发展。
(5)翠林漫步
其主要功能有两点,一是将南入口的城市空间与赛纳园内部园区有机融合,起到过渡作用。二是大面积的树林可以起到吸收噪音、净化空气的功能,降低公园内活动对隔壁学校的干扰。
(6)自然风情
旨在打造还原自然、贴近自然的游览专区。通过设置微地形丰富空间形式,植物选取以贴近自然为原则,给使用者提供一种身临自然的亲近感。
(7)鸟语花香
充分应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高差,通过种植多种花卉并进行设计,达到三季有观赏花卉,例如郁金香、毛地黄、黄菖蒲、紫花地丁、玛格丽特等,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视觉效果。
4.2景观流线
赛纳园绿地景观设计重点打造“三心五核两环”模式的绿地景观系统。“三心”为三大主要景观节点,承载聚集性活动。“五核”为五个次要景观节点,承载疏散性活动。两环分为内部绿化环及外部绿化环。此外,园内节点的重塑要考虑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图12,图13)。
4.3驳岸类型
赛纳园驳岸改造重点为丰富岸线变化,增加整体风格的灵活度,主要通过台阶驳岸、木栈道驳岸、自然草坡驳岸、自然石滩驳岸穿插连接而成
4. 4道路交通规划
园内道路交通系统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全面限制机动车进入,以步行和骑行为主,旨在为良乡市民创造一个健康、绿色的运动康体的活动空间。
5结论与展望
小城镇滨水空间是满足居民生活娱乐、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基于场所视角,通过对北京市重点打造的卫星城良乡镇滨水公园赛纳园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内在原因并结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提出较为合理解决方案,重塑空间活力,使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并将之应用到具体的城市设计实践中,希望对今后其他类似城镇的滨水空间改造案例有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来自百度百科。
[2]朱美. 基于场所营造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3]《南京提升城市品质战略》胡迎春,曹大贵著
[4] 杨春侠,邵彬. 滨水公共空间要素对驻留活力的影响和对策——以上海黄浦江两个典型滨水区为例[J]. 城市建筑,2018(5).
关键词:小城镇;滨水公园;良乡;活力优化
滨水公园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市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小城镇内的滨水公园已不能满足当地使用者的需求,空间利用率、使用率大幅降低,造成活力流失。通过对河岸整体环境的重塑,打造集观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公园,对提升该片区整体活力、城市景观系统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赛纳园区位规模及定位
赛纳园为带状滨河公园,全长3.4公里,总面积31.68公顷。园内主要水体为良乡主要水系刺猬河(图1)。赛纳园地处居住区中央,临河而建,为全开放性滨河休闲公园,是以服务居民生活为主的城市公园。
2 赛纳园的现状条件
2.1公园可达性
75%的使用者以步行的方式来到此地,15%的使用者通过骑车前往此地,10%的使用者选择搭乘公交。
2.2自然环境品质
由于赛纳园地处良乡城区主要绿带,且临河而建,拥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园区自南向北都与水体衔接。园内乔灌木共有63545株,草坪109492.2平方米。基本可以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但植物分配缺乏设计。整体岸线变化感较弱。园区内中部水质良好,南北两侧水质较差,基础设施的维护有待提升。
2.3 公园的活力调查
经过实地勘查、调查问卷及现场访谈,数据结果显示赛纳园内使用者的活动类型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活动两类。笔者选取了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种活动并进行行为观测(表1)。就场所活力看,整体表现为公园西部优于东侧、中部优于两端、岸线区域优于其他片区。
3.赛纳园现存问题分析
3.1使用功能单一,服务功能欠缺
赛纳园现状岸线缺乏亲水设计,园区各个片区关联性较低。园内西部广场空间利用率低,且周邊没有配套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活动者的使用需求。
3. 2景观结构缺乏系统性
赛纳园现有三个园区设计风格迥异,交界处处理不当,且缺乏足够视觉关联性,植物配置缺乏设计,整体给人一种缺乏系统性的拼凑景观模式。
3. 3岸线缺乏设计
赛纳园的现状岸线过于平直,与水体间缺乏渗透。台阶式驳岸与自然石滩驳岸边界无过渡设计。没有耦合弯曲水流的柔和岸线形态,取而代之的是毫无变化的堆积石块形成的岸线,其中许多石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 4与外部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处理
公园北部入口空间设计过于简洁,南部入口边界几乎没有过渡设计。此外,滨水公园和城市空间的渗透关系还应从构成整体城市绿地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住区公共绿地与公园的衔接。
4 赛纳园改造实践
笔者以可持续发展、城景互融为设计理念,对现有分区进行重构,着重打造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富有个性化的便民休闲主题公园。
4.1功能分区
(1)历史文化园
重点宣传、展示古源文化、房山区地质文化、良乡创新文化,打造绿色生态和人文融为一体的特色文化长廊。
(2)趣味亲子园
着重打造灵动、富有趣味性的水上乐园。主要表现形式为水上木栈道、小型喷泉、趣味雕塑及儿童乐园等。
(3)康体健身园
旨在打造集健身、休憩、观景为一体的森林氧吧。在森林中规划数个小型健身区,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4)休闲垂钓园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良乡钓鱼爱好者的活动积极性。为了方便管理,休闲垂钓园要进行定时定量的收费入园模式,此外还会定期举办放生活动,促进水陆生态系统的平稳发展。
(5)翠林漫步
其主要功能有两点,一是将南入口的城市空间与赛纳园内部园区有机融合,起到过渡作用。二是大面积的树林可以起到吸收噪音、净化空气的功能,降低公园内活动对隔壁学校的干扰。
(6)自然风情
旨在打造还原自然、贴近自然的游览专区。通过设置微地形丰富空间形式,植物选取以贴近自然为原则,给使用者提供一种身临自然的亲近感。
(7)鸟语花香
充分应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高差,通过种植多种花卉并进行设计,达到三季有观赏花卉,例如郁金香、毛地黄、黄菖蒲、紫花地丁、玛格丽特等,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视觉效果。
4.2景观流线
赛纳园绿地景观设计重点打造“三心五核两环”模式的绿地景观系统。“三心”为三大主要景观节点,承载聚集性活动。“五核”为五个次要景观节点,承载疏散性活动。两环分为内部绿化环及外部绿化环。此外,园内节点的重塑要考虑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图12,图13)。
4.3驳岸类型
赛纳园驳岸改造重点为丰富岸线变化,增加整体风格的灵活度,主要通过台阶驳岸、木栈道驳岸、自然草坡驳岸、自然石滩驳岸穿插连接而成
4. 4道路交通规划
园内道路交通系统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全面限制机动车进入,以步行和骑行为主,旨在为良乡市民创造一个健康、绿色的运动康体的活动空间。
5结论与展望
小城镇滨水空间是满足居民生活娱乐、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基于场所视角,通过对北京市重点打造的卫星城良乡镇滨水公园赛纳园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内在原因并结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提出较为合理解决方案,重塑空间活力,使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并将之应用到具体的城市设计实践中,希望对今后其他类似城镇的滨水空间改造案例有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来自百度百科。
[2]朱美. 基于场所营造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3]《南京提升城市品质战略》胡迎春,曹大贵著
[4] 杨春侠,邵彬. 滨水公共空间要素对驻留活力的影响和对策——以上海黄浦江两个典型滨水区为例[J]. 城市建筑,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