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博园里,以色列馆的主题是:创新、点燃美好生活——与自然历史和未来需求对话。它的“低语花园”里种有54棵芦柑树,展示物尽其用的“滴灌技术”与农业特色。它的“创新厅”则集中展示当代技术,从植物中提取柴油,加工成航空用油;在奶牛蹄上安装智能“蹄铁”窥知奶牛的想法……,展品中还有一颗神秘的“胶囊”,这是一个微型摄像机,吞服后可摄制体内照片,完成无痛苦的体检。
在惊呀的同时,我们会问,以色列为什么如此“神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犹太人那样,屡遭大灾大难,全球流亡2000年却流而不散,逆境中为人类贡献了《圣经》,最终说着85种语言, 从115个国家汇聚到4000年前的祖先故土,重建家园。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以色列——沙漠之国。资源极其贫乏,但依靠其最大资源——人才,依靠科技,资金优势,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究其原因,犹太人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以色列建国后,把教育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国总理古里安说,犹太历史经验就一条,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历任总统、总理都把教育投资看成是最有远见的投资,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以色列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预算,约10%,即便战争年代也至少占7%,这仅是教育开支的2/3。此外还有社会、企业、海外等资助,以色列全国200万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为4000美元,其预算、设施和人才等均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以色列年人均读书64本,远高于其他国家,韩国仅为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正因如此,全球1300万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在各个领域大师辈出,群星灿烂,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大卫.李嘉图、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基辛格……
以色列教育立法完善细致,免费义务教育从幼儿园至高中,不分文理,此外还有各种后续培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高中毕业的毕业成绩占大学入学分数的一半,入学考试占到另一半。高考每两月一次,只考3个小时。犹太人信服爱因斯坦的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像力来自丰富的实践,高中毕业后要先服兵役,服完兵役后,先花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到全球旅游,开阔眼界,思考人生。他们往往先打工一年挣旅费,即便是富家子弟也不愿意要家长的资助。旅游回来后,他们会再次工作筹措学费,大学学费靠贷款、助学金或打工。大学生经历过军队洗礼甚至生死考验,相比之下,更为成熟。他们相信,要想成为富翁,就要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必有大用处……
犹太人是最古老的宗教民族,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民族基石、信仰和生活方式,《圣经》等经典是民族文化教科书,有着简单朴素的戒律和丰富的知识。为从小培养民族信仰和顽强智慧,犹太人五岁便开始学习经卷,男孩十三岁,女孩十二岁就要学完基础知识,举行成人仪式。新兵要在哭墙,马萨达犹太历史遗址举行入伍仪式,了解犹太苦难历史,传承犹太反杭精神。犹太教的核心精神是敬天爱人,这种朴素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社会道德和文化。
犹太人的共识是: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最强大的资源,教育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教师成为以色列国家最有吸引力的职业。教师也是社会最尊敬最可爱的人。
以色列教育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一:提高全民对教育的认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古老而年轻的智慧民族,都有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传统,当前我们还要重提教育的重要性,还要提高全民对教育的认识。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对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的战略意义。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启示二:树立人才培养的新观念。从犹太民族培养人的观点上看,注重民族信仰,注重民族实践,注重民族发展。长期以来,我们传统文化中注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深刻影响着社会。有些家长根本不管孩子应该学什么,适合学什么,认为只要考上好学校就行,分数越高素质就越高。相应地,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校的评价,都围绕着考试成绩做文章,从而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在人的培养目标上走入越陷越深的“误区”。当前,我们要树立人才培养的新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新观念,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的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校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等多种联合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启示三:教育要培养“中国信心”。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整个民族的“信心和决心”。瞩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教育需要“中国信心”。教育规划纲要以中国基本国情为“底色”,以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民众的呼声为“亮点”,勾画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线图”,这份“路线图”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也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
在惊呀的同时,我们会问,以色列为什么如此“神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犹太人那样,屡遭大灾大难,全球流亡2000年却流而不散,逆境中为人类贡献了《圣经》,最终说着85种语言, 从115个国家汇聚到4000年前的祖先故土,重建家园。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以色列——沙漠之国。资源极其贫乏,但依靠其最大资源——人才,依靠科技,资金优势,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究其原因,犹太人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以色列建国后,把教育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国总理古里安说,犹太历史经验就一条,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历任总统、总理都把教育投资看成是最有远见的投资,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以色列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预算,约10%,即便战争年代也至少占7%,这仅是教育开支的2/3。此外还有社会、企业、海外等资助,以色列全国200万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为4000美元,其预算、设施和人才等均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以色列年人均读书64本,远高于其他国家,韩国仅为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正因如此,全球1300万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在各个领域大师辈出,群星灿烂,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大卫.李嘉图、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基辛格……
以色列教育立法完善细致,免费义务教育从幼儿园至高中,不分文理,此外还有各种后续培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高中毕业的毕业成绩占大学入学分数的一半,入学考试占到另一半。高考每两月一次,只考3个小时。犹太人信服爱因斯坦的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像力来自丰富的实践,高中毕业后要先服兵役,服完兵役后,先花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到全球旅游,开阔眼界,思考人生。他们往往先打工一年挣旅费,即便是富家子弟也不愿意要家长的资助。旅游回来后,他们会再次工作筹措学费,大学学费靠贷款、助学金或打工。大学生经历过军队洗礼甚至生死考验,相比之下,更为成熟。他们相信,要想成为富翁,就要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必有大用处……
犹太人是最古老的宗教民族,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民族基石、信仰和生活方式,《圣经》等经典是民族文化教科书,有着简单朴素的戒律和丰富的知识。为从小培养民族信仰和顽强智慧,犹太人五岁便开始学习经卷,男孩十三岁,女孩十二岁就要学完基础知识,举行成人仪式。新兵要在哭墙,马萨达犹太历史遗址举行入伍仪式,了解犹太苦难历史,传承犹太反杭精神。犹太教的核心精神是敬天爱人,这种朴素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社会道德和文化。
犹太人的共识是: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最强大的资源,教育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教师成为以色列国家最有吸引力的职业。教师也是社会最尊敬最可爱的人。
以色列教育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一:提高全民对教育的认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古老而年轻的智慧民族,都有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传统,当前我们还要重提教育的重要性,还要提高全民对教育的认识。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对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的战略意义。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启示二:树立人才培养的新观念。从犹太民族培养人的观点上看,注重民族信仰,注重民族实践,注重民族发展。长期以来,我们传统文化中注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深刻影响着社会。有些家长根本不管孩子应该学什么,适合学什么,认为只要考上好学校就行,分数越高素质就越高。相应地,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校的评价,都围绕着考试成绩做文章,从而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在人的培养目标上走入越陷越深的“误区”。当前,我们要树立人才培养的新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新观念,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的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校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等多种联合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启示三:教育要培养“中国信心”。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整个民族的“信心和决心”。瞩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教育需要“中国信心”。教育规划纲要以中国基本国情为“底色”,以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民众的呼声为“亮点”,勾画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线图”,这份“路线图”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也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