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设计奖项最新进程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dl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点设计概念奖]
  2005年,红点设计概念大奖认识到需要发现并表彰新的设计概念和创新成果,并将其视为明日杰出产品之先驱。我们坚信,对于设计概念必须从其设计特质出发、不带任何偏见地进行评价。基于这一信念,本奖创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平台,广纳从公司企业到设计专业学生等各界人士的参赛作品。今天,红点设计概念奖已成为面向设计概念及原型的最具规模、最受认可的专业设计竞赛。
  作为红点设计大奖的中流砥柱,评委团以其无价的知识基础,深刻洞察设计行业之精髓。他们既有知名的国际设计师、教授,也有专业记者和出版商,能够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与专门的知识,对设计作品的文化特色一评高下。
  所有评委均立下“道德准则”誓言,不会参加本次比赛。此外,为避免利益冲突,评委中没有制造业从业人员。这就在遴选获奖设计时确保了最高等级的客观性。评委团将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从第一轮参赛作品中挑选出入围最终评审的作品。只有在提早作品提交特价时期和常规作品提交时期提交的作品才有资格参加初评审。参加初评审的最后机会,将在数天后结束。
  常规作品提交时期也是以英文、德文、中文和韩文提交参赛作品的最后机会;这也是您的设计概念依托母语评委的评选来入围最终评审的完美时机。
  常规作品提交时期于2016年3月23日结束。
  报名期(截至且包含):
  常规期作品提交:
  2016年1月28日3月23日
  冲刺期作品提交:
  2016年3月24日-5月18日
  评审:2016年6月
  颁奖典礼:2016年9月22日
  获奖作品展于2016年9月23日揭晓
  WWW.RED-DOT.SG/ZH
  [“中国好设计”奖]
  2016年“中国好设计”奖全球报名启动
  “中国好设计奖” CHINA GOOD DESIGN简称CGD,是由德国红点奖机构发起的国际化中国设计大奖。2015年5月,德国红点奖机构主席彼得·扎克教授亲临厦门并发表演讲,宣布2015年CGD全面启动。
  “中国好设计”通过遴选和展示优秀的工业设计产品,在全球推进中国消费产品的品质。CGD的国际评审团均由红点挑选,评审环节由红点全程负责。德国红点奖机构将运用六十年的国际顶级设计奖项运作经验和设计资源,保证CGD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好设计”奖入围者,将有机会与评审进行一对一当面交流;而获奖者在获得国际声誉的同时,也将获得巨大的市场推广机会。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创始人及CEO彼得·扎克教授博士强调:“‘中国好设计’将成为全球品牌竞相追随的国际大奖。去年,“中国好设计”奖一共收到参赛作品999件,最终评选出金奖16件、优胜奖75件和荣誉奖15件。
  2016年CGD将于4月12日正式开启全球报名。11月初,2016年CGD所有入围作品将在“厦门国际设计周一红点在中国”设计交易会上进行展出。CGD评审见面会、盛大的颁奖典礼及“设计师之夜”也将在设计周期间举办。
  赛制安排
  参评资格
  世界各地的制造商与设计师,其设计产品目前正在量产制造者(即产品必须于2016年11月1日前投入量产),皆可报名。参赛的设计产品上市时间不能超过3年(即产品上市日期不能超过常规报名时间的前三年)。每位参赛者可报名的产品数量不限。非工业量产的特制产品禁止报名参加CGD。
  参评范围
  客厅与卧室布置
  珠宝首饰
  家居用品
  室内空间设计
  厨具、厨房装潢与家电
  室内设计元素
  餐具与烹饪用品
  材料与表面处理
  卫浴设备、温泉水疗与个人保养护理用品
  城市设计与公共空间
  冷暖空调科技
  办公系统家具与座椅
  照明设备与灯具
  文具用品
  庭院摆设、园艺器材与户外烧烤设备
  工业机械设备与机器人
  户外休闲、登山健行与露营用具
  生命科学与医疗器材
  体育用品
  施工用具与电动工具
  自行车与周边配件
  交通工具(海陆空与外太空)
  休闲、游戏与娱乐
  交通工具周边配件
  乐器与音乐设备
  消费电子产品与相机
  婴幼儿用品
  通讯产品与手机
  时尚生活用品与配件
  电脑设备与资讯科技
  手表
  奖项设置
  中国好设计金奖
  中国好设计优胜奖
  中国好设计荣誉奖
  [金点设计奖]
  2016金点设计奖征件正式启动
  华人市场最顶尖设计奖一金点设计奖,2016年征件正式启动,报名至6月30日截止。今年金点设计奖持续向全球华人市场募集优秀作品,即日起征件启动,凡在华人市场设计、生产或销售的商品,皆可以华人品牌、华人设计师或华人设计公司报名,若为国际品牌,只要在华人市场没有分公司或代理商,亦可参加。其中竞赛类別和报名规则大体和去年相同,类别上涵盖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设计,空间设计等四大类,6月30日截止报名。接下来将进行初审、复审、决审三阶段的评选过程,并在年底的颁奖典礼上公布象征最高荣誉的“年度最佳设计奖”得主。此外,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也将协助得奖厂商开拓新市场,得奖者将有机会在全球进行商品展,将产品行销至全世界。
  华人市场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何依据不同的客层需求,设计出符合当地民情的产品,已成为愈来愈多全球企业关注的焦点。2014年金点设计奖迈向世界,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已受到海内外知名厂商及设计公司的高度重视,包括三一重机、TCL多媒体、北京小米科技、腾讯控股、中兴通讯、震旦(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宝嘉能源有限公司、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上海洛可可整合设计、北京东道形象设计制作有限责任公司、韩家英设计、华硕、宏碁、和硕、咀基、佳世达、声宝、陈永基设计、李根在设计研究室、自由落体设计等皆报名。此外,去年共收到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澳门、德国、丹麦、泰国、新西兰等地共2360件作品,较2014年大幅成长了24%,其中德国、丹麦、泰国、新西兰都是首次参赛,显示金点设计奖的名声已成功传播全球。   除了征件数量屡创新高外,金点设计奖在评审制度上也力求突破。2014年首度将复审扩大到北京、上海、深圳、台北四城市大规模举办,2015年除了延续此制度外,更仿效“三金奖”一金马奖、金钟奖、金曲奖,增设“入围制”,得奖名单交由评审团召集人深泽直人及第三方公正律师正式盖章弥封,直到颁奖典礼才会揭晓,如此高规格、严谨的评选堪称台湾设计奖项中首见,大幅提升了奖项的竞争性和荣誉感。
  不仅受到业界肯定,金点设计奖也获得媒体高度支持,两年来已累积了来自大陆、台湾、海外媒体将近1500篇报导,此外,去年我们还成功邀得全球共19家媒体合作伙伴,获得多达358页的支持报导,显示金点设计奖的权威与公信力已备受中外媒体肯定。
  此外,2015年在北京、上海、深圳、台北等18个城市举办了20场“华人设计观点X金点沙龙”系列座谈会,邀请了两岸四地共59位知名设计师担任讲者,借由沙龙座谈的举办,传达金点设计奖重视华人设计、华人市场需求的理念,今年也将持续办理,让更多人关注讨论华人设计的议题。
  针对全球华人市场设立的金点设计奖,已成为华人设计力量的滙集地,及华人优质生活的代名词,荣获金点设计奖势必将吸引全球聚光灯的焦点,详细报名资讯请上金点设计奖官网或微博、微信搜索:金点设计奖,进行查询。
  WWW.GOLDENPIN.ORG.TW
  [金点概念设计奖]
  2016金点概念设计奖征件正式启动免报名费
  全球唯一聚焦于华人文化思维的“金点概念设计奖”,2016年征件即日起启动,免报名费,至6月15日截止,总奖金新台币90万。
  金点概念设计奖2015年正式转型更名,纳入“金点”品牌奖项旗下(金点设计奖、金点概念设计奖、金点新秀设计奖),并与金点设计奖合并举办高规格颁奖典礼,显示主办单位对此奖的重视。去年共收到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澳门、寮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印尼、韩国、美国、英国、波兰、保加利亚、意大利、俄罗斯等15个国家、地区共2384件作品参赛,首年转型更名就有此成绩,表现亮眼。
  金点概念设计奖是全球唯一聚焦于华人文化思维的概念奖项,参赛作品的设计灵感必须具备“中观”概念,“中观”即来自于华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哲学、思想、原则,也就是作品可充分传达华人特色,或解决华人地区问题之作品,才符合参赛资格。
  为金点概念设计奖设立此核心精神的知名设计师陈俊良,特别进一步解释“中观”的含义:“‘中’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旗帜或左或右漂移的过程’,‘中观’用在此处的意思便是:主宰做为中华文化掌门人的设计观点。”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执行长陈文龙则说,华人文化并非刻板、守旧的代名词,相反地,这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只要充分从中撷取灵感,必定能设计出代表华人特色的优秀作品。
  2016金点概念设计奖即日起征件正式启动,免报名费,至6月P5日报名截止,凡当年度作品尚未在市场上销售或生产者,不限国籍,皆可以个人、团体或公司的名义参赛,参赛类别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设计空间设计四大类。报名截止后,7月将进行初审,8月中后进行复审,10月初进行决审,入围复审者须缴交实体模型,入围决审者须于9月23日前缴交设计理念说明影片。通过复审者即为“金点概念设计奖”得主,可获得金点概念设计奖标章使用权力及奖状一纸。决选则将选出象征最高荣誉的“金点概念年度最佳设计奖”得主三名,每名将获颁奖金新台币三十万元整、奖座一座及奖状一纸。
  金点概念设计奖是新锐设计师一层设计长才的重要舞台,转型更名后扩大举办,并共享金点设计奖的荣耀与资源,主办单位希望借由此奖发掘更多设计界的潜力新秀,同时更深层探索华人文化哲学思维在设计上的启发性。
  WWW.GOLDENPIN.ORG.TW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14~18曰,第五届迪拜设计节(DESIGN DAYS DUBAI)如期在迪拜市中心的“THE VENUE”举办。作为中东及南亚地区唯一的收藏级设计展,今年的展会上除了往年的“常客’之外,还有众多新的展商参与进来,展出了众多来自知名设计师和新兴设计师的现当代限量版设计作品,同期举办的还有一个包括特殊项目、研讨会、工作坊和展览导览在内的公共项目。  作为全球最多样化的设计展会,迪拜设计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的容积率不断提高,交通堵塞、城市道路景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解决城市畅通和绿化环境改善是很多大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城市多层高架快速路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对城市高架道路景观的构成,城市高架快速路对城市景观建设的作用,沈阳市高架快速路景观建设的必要性,沈阳城市干线多层高架快速路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探索,寻找城市畅通与城市道路环境景
期刊
“假如我们身边的物件都是活生生的,那会是什么样子?假如它们能感觉到我们的存在、我们注意的事情、我们的行动,还回应相关的讯号、建议和行动,又会是什么样子?”你想要这样吗?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的教授派蒂·梅斯(PATTIE MAES)希望你会接受。她正在努力开发这样的一个系统。她说:“举个例子,我们正在发明一种技术,当你拿起书本时,书本能告诉你哪些你可能会特别感兴趣的章节……当你抬头看到墙上祖母的照
期刊
摘要:  德国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德国的设计教育从包豪斯开始就已经形成了以“工作室”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并传承发展至今,对世界上设计教育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布伦瑞克美术学院设计教育模式的调研,并结合自身近五年的设计工作室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工作室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德国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工作室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残疾人设计”的标准也达到了相应的新高度。为残疾人所做的设计已经不再停留在保证其正常生活的水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追求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在五月刊上,《设计》将集中呈现一批专为残疾人而作的设计,并和设计师们深度探讨为特殊人群做设计的心路历程。  年度重头戏项IF奖已于二月底在德国慕尼黑揭晓,除了本期杂志中披露的首
期刊
摘要:  纪念品是文化的一种传承,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纪念品也应当具有其特有的韵律.通过对现有的旅游纪念品的共性进行总结,对旅游纪念品的概念、特点和种类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旅游资源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的归类,从不同方面出发,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策略。  关键词:  旅游纪念品 旅游资源 共性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本文将设计置于符号学的语境下进行文本价值的探究,试用“整全设计”的思维模式,探究当代设计作为图像学挪揄的可能性,用比较的视野论证艺术史的观看方法对设计文本的价值提出了诸多可能性,也为艺术与生活合谋,艺术与设计边界模糊的当下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当代设计 文本符号 文本价值 设计文本  一、“整全设计”观的四重内涵  艺术理论研究学者支宇在一次关于“文本符号与当代设计
期刊
摘要:  本文借鉴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的实为展示信息的高效传播。在此基础上,将博物馆展示信息传播看成一个由展品信息、展示设计、受众组成的系统过程,分別从博物馆展示主题、博物馆观众和展示设计本身三个角度对河南地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剖析,使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真正融入到博物馆中。  关键词:  河南地方博物馆 展示设计 传播  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建筑中,过渡空间的作用是衔接不同性质的空间实体。中国传统民居的过渡空间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垂花门又是中国传统民居过渡空间的典型代表。垂花门在功能上具有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作用。在空间关系上起着界定关系和过渡关系。北京乡村民居中有典型的过渡空间,如院门空间,庭院空间等。将垂花门运用到北京乡村民居过渡空间中,既有助于人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过渡空间的本质内涵,
期刊
荷兰当代著名设计师丹·罗斯加德致力于探究人、科技与生存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改善自然与社会、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出了“智能高速公路”(SMART HIGHWAY)、“虚拟水灾”(WATERLIGHT)、“无霾计划”(SMOG FREE)等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与气候变化的设计作品。其中,“无霾计划”源于丹·罗斯加德的首次北京之旅。  2013年,作为荷兰设计师代表罗斯加德应邀参加北京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