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糖的故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大家都是耳闻能详。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攻破了学生的心理防线,圆满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对一个调皮的孩子来说可能他已经见惯了指责和批评,所以当他犯了错误的时候,他就会立刻像个刺猬一样把自己武装起来,你所有好心好意的教诲对他来说就是百无一用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放下心中对你的抵触心理和敌意时,他才会接受你的善意,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
  我班的小江是一个很顽皮但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每天都在犯错,几乎每个课间都有孩子来告状。“老师,小江又往地下扔纸了!”“老师,小江把墨囊里的墨水撒到我的身上了!”“老师,刚才检查背诵,他没有背过非不承认,说自己背过了。”……每次当我找他了解情况时,他都会一口否认,不是我干的。当我再逼问他时,他就会说“我也没想这样来!”“我就还有一点没背过。”“我以后会改。”……对于他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让我颇头痛,有时我也会用眼睛恶狠狠地瞪着他,像是要把他吃掉一样凶巴巴的。但过后,他还是老样子,他成了我班级管理中的一个不治之症。
  一次偶然的機会,我竟然治好了这个不治之症。那是一次语文课,我们要进行文本解读的展示。四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文本解读,虽然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什么是解读文本,但是学生们总是不能明白,他们还是喜欢从工具书上照抄那些理解句子,我反复讲还是效果甚微。课堂上,我选了一个优秀的孩子进行了展示,他还是把工具书的内容读了一遍,然后进行补充环节。没想到小江也举手表示想补充,我就叫了他,没想到这个孩子单纯的很,他就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从一颗童心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大话空话,反而是孩童的童言稚语,引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大家都等着看我批评这个在他们眼中“不懂规矩”的孩子。可是,小江的回答不正是教学提倡的用生活解读文本的最好范本吗?这个孩子用他的生活经验,用他童真的语言诠释了语文的真正含义,语文就应该是这么快乐,这么简单的。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第一个带头鼓起掌来,并夸奖说这是本节课我听到的最精彩的回答,以后大家可以模仿着小江的样子进行文本解读。
  下课后,我从抽屉里拿出了给每次单元考试优秀生准备的一颗糖送给了小江。小江美丽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他仿佛不相信这一切。这一整天,我发现他的眼睛都是亮亮的,小脸红扑扑的。后来,几次课间我来教室巡视都看到他拿着那颗糖看,放学的时候,他很认真的把那颗糖攥在手里拿回家了。
  从那天以后,他就慢慢的变了。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而且即使犯了错误,当我问他时,他就会低下头很认真的说:“我错了,以后我不这样了。”慢慢的我对他的称呼也变了,由叫全名变成了叫小江,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关教室门的活。没想到,就是这样一颗糖,竟然改变了一个孩子。他每次见到我都会很亲热的走过来说声:“李老师好!”我想,他是把我当成朋友了吧!或者,他开始信赖我了!
  想要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对事不对人。凌驾他人对立斥责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这样累积而成的。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潜移默化。教育就是这么奇妙,上一刻还让你头痛不已的“小魔鬼”,悄然间竟变成了天使!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本案例探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1课时《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的生成教學.函数的单调性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函数图象局部变化的趋势,是函数的一个基本 性质.本案例探讨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生活实例和初中已学过的函数的图像的的观察、分析,逐步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从观察具体函数的图像特征入手,结合相应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转化到用数学语言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通过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会判断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能利用对方程组解的讨论来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和方程的思想,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习,感受学习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激发学生提出问
期刊
教学目标;  1、理解“扎煞”等6个词语的意思,读好难读的句子,学会用近义换词法、想象理解法等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关键词复述课文,用批注法理解课课文。  3、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  1、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
期刊
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大班的活动,整个活动时语言和科学领域为主,本次活动作为语言领域方面来说,这首诗对于大班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孩子能后很快的记住整首诗歌的语句的,但是真正理解活动中桃树的生长发展过程幼儿的概念是比较模糊,在活动中对于植物是先开花还是先结果实幼儿是产生了分歧,从疑问中开展了活动中,在欣赏环节中,我的课件利用课件中带有柔和的音乐和优美的图片,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桃花的美丽。再细细一
期刊
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运用剪纸形式设计成语故事中的内容进行画面构思及创作表现,巩固剪纸人物、动物与景物以及纹样的设计与剪制,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的装饰美。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本课通过课前作业单的学习,找一找、画一画自己熟悉的成语故事,降低了凭空想象创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继续创作剪纸艺术作品的热情。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情境的剪纸作品特
期刊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爱惜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活动准备  PPT  三、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引出粮食的由来。  提问:图片上的食物是由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大米)那么大米又是怎么来的呢?(水稻)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  2.通过观看课件唐诗《悯农》,初步了解米饭的来历,体会粮食地来之不易。  (1)锄禾日当午。 
期刊
摘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在科技快速更新迭代、生活水平越来越美好的当代家庭教育日益被重视。本文立足幼儿孩子为切入点,案例分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进一步为幼儿构建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影响  笔者立足实践,根据幼儿园教育现状,结合家庭教育的作用等内容,总结如下可行性策略:  一、不可忽略幼儿的提问  面对幼儿的提问,家长要耐心回答,
期刊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理解“犹豫”“经久不息”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懂得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与鼓励,懂得主动关心帮助别人, 也会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学情分析:  1.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年段教学重点。二年级识字教学应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一定识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  2.二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经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
期刊
近些年来,尽管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但在实际中很多英语教师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仍然在课堂中扮演了“主角”,走不出“教多学少”的困境。教师不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给学生留有更多认知、反思、归纳、总结的时间,不能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同时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上的提高和发展。所以,探索一种符合英语学习实际,以“少教多学”模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