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学科作业设计和评价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导致教师“教”得太痛苦,学生“学”得太疲惫,这样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建设,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于是,改革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迫在眉睫。改革,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54-2
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是以教师、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地通过机械重复习题来实现的。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心生厌倦,以至于出现学生缺交作业、抄袭作业甚至根本不做作业等现象,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存在厌学心理。于是,布置作业成为老师上完课后最头疼的大事;做作业成为学生最沉重的心里负担;批改作业成为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未必取得多大实质效果的工作流程。因此,改革学生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势在必行!
一、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内容和形式单一
思想品德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在应试教育下,作业内容的单一性缩小了作业的内涵,以书面作业和课后作业为主,在内容上注重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这样的做法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作业失去兴趣,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单一僵化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给学生一点新鲜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缺乏差异性
教育应该考虑、尊重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认知方式与理解能力学习,保持他们对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并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主体的差异性,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进行教学。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而只是简单的“一刀切”,从而导致出现应付、抄袭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
3.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评价缺乏人本精神与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课作业评价的价值取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支持和鼓励。但是,由于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普遍任课的班级多,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大,多数教师批改形式仍停留在全批全改,多采用“A、B、C”等级制或者百分制,这样以来,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等次,不知道主观性试题中,哪些是答对的,哪些是答错的,为何错。单一的批改模式缺乏创新,缺乏趣味与鼓励,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难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作业的设计
1.加强对作业形式的研究
单一的作业形式不利于知识的内化,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应重视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形式除了常规的笔头作业之外,还应该有以下几种实践型作业:
(1)设计搜集资料型作业,比如,学习《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框题,笔者就让学生搜集了很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设计时事型作业,比如,笔者一直坚持每节课课前五分钟的“新闻发布”,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事,锻炼了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评析现实新闻的能力;
(3)设计社会调查型作业,比如,我校在开展“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设计体验型作业,比如,体验帮助父母做家务,体验做一名社区服务志愿者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2.加强对作业内容的研究
教师对作业内容的设计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水平,使作业在内容上具有层次性、现实性、开放性、趣味性。在内容上可分层设计作业,让知识结构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比如:笔者把《伴你成长》上每个框题的习题按照难易程度分成必做题、选做题和自选题推荐给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实行同一起点,不同的人达到不同的终点,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并对学生自选的优秀自选题在班里“学习园地展示板”上展示,这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肯定,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设计具有现实性的作业,体现品德作业的人文价值;可创设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创设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习品德的兴趣。
(二)作业的评价
1.从评价主体上,由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评价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是学生做作业,老师批作业。结果,学生既缺乏对作业质量给予评价的责任心,也没有对自己作业作出评价的能力。因此,采取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学生互批、教师面批、精批等多种形式进行。
(1)学生自批。作业做完后,师生共同讨论答案,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改正错误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互批。按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组大约4至5人。教师公布参考答案。小组内的几位同学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以及活跃课堂气氛。
(3)教师面批。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可以当堂面对面进行,当堂面批可以了解作业中产生的错误的原因,便于对症下药;可以转变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自批、互批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4)教师精批。教师进行精批,就能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作业情况,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自批、互批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从评价的结果上,从传统的作业评价结果由只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科学转向关注评价结果的反馈
(1)写个性化评语。现在我们批改作业不再是几个大勾、几个大叉和一个日期了,而是要写出缺点、优点和一些激励的话语,然后写上优、良、中、差的等级,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如此的坚毅和勤奋,学习上暂时的困难并不能阻止你前进的步伐。”“其实你是一位有思想、有主见、富有潜质的同学,相信你会管好自己,追求更大的进步。”个性化评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关怀,明确了以后应该怎么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2)作业的二次评价。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作业不满意,教师可以延迟评价,让他自愿拿下去修改,也就是相当于重做,直到满意了为止;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方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新的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
总之,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作业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样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万荣根,周志峰.新课程视野中的作业.教育科学,2003(06).
[3]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2).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54-2
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是以教师、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地通过机械重复习题来实现的。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心生厌倦,以至于出现学生缺交作业、抄袭作业甚至根本不做作业等现象,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存在厌学心理。于是,布置作业成为老师上完课后最头疼的大事;做作业成为学生最沉重的心里负担;批改作业成为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未必取得多大实质效果的工作流程。因此,改革学生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势在必行!
一、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1.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内容和形式单一
思想品德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在应试教育下,作业内容的单一性缩小了作业的内涵,以书面作业和课后作业为主,在内容上注重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这样的做法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作业失去兴趣,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单一僵化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给学生一点新鲜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缺乏差异性
教育应该考虑、尊重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认知方式与理解能力学习,保持他们对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并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主体的差异性,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进行教学。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而只是简单的“一刀切”,从而导致出现应付、抄袭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
3.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评价缺乏人本精神与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课作业评价的价值取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支持和鼓励。但是,由于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普遍任课的班级多,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大,多数教师批改形式仍停留在全批全改,多采用“A、B、C”等级制或者百分制,这样以来,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等次,不知道主观性试题中,哪些是答对的,哪些是答错的,为何错。单一的批改模式缺乏创新,缺乏趣味与鼓励,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难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作业的设计
1.加强对作业形式的研究
单一的作业形式不利于知识的内化,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应重视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形式除了常规的笔头作业之外,还应该有以下几种实践型作业:
(1)设计搜集资料型作业,比如,学习《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框题,笔者就让学生搜集了很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设计时事型作业,比如,笔者一直坚持每节课课前五分钟的“新闻发布”,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事,锻炼了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评析现实新闻的能力;
(3)设计社会调查型作业,比如,我校在开展“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设计体验型作业,比如,体验帮助父母做家务,体验做一名社区服务志愿者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2.加强对作业内容的研究
教师对作业内容的设计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水平,使作业在内容上具有层次性、现实性、开放性、趣味性。在内容上可分层设计作业,让知识结构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比如:笔者把《伴你成长》上每个框题的习题按照难易程度分成必做题、选做题和自选题推荐给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实行同一起点,不同的人达到不同的终点,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并对学生自选的优秀自选题在班里“学习园地展示板”上展示,这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肯定,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设计具有现实性的作业,体现品德作业的人文价值;可创设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创设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习品德的兴趣。
(二)作业的评价
1.从评价主体上,由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评价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是学生做作业,老师批作业。结果,学生既缺乏对作业质量给予评价的责任心,也没有对自己作业作出评价的能力。因此,采取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学生互批、教师面批、精批等多种形式进行。
(1)学生自批。作业做完后,师生共同讨论答案,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改正错误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互批。按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组大约4至5人。教师公布参考答案。小组内的几位同学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以及活跃课堂气氛。
(3)教师面批。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可以当堂面对面进行,当堂面批可以了解作业中产生的错误的原因,便于对症下药;可以转变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自批、互批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4)教师精批。教师进行精批,就能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作业情况,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自批、互批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从评价的结果上,从传统的作业评价结果由只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科学转向关注评价结果的反馈
(1)写个性化评语。现在我们批改作业不再是几个大勾、几个大叉和一个日期了,而是要写出缺点、优点和一些激励的话语,然后写上优、良、中、差的等级,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如此的坚毅和勤奋,学习上暂时的困难并不能阻止你前进的步伐。”“其实你是一位有思想、有主见、富有潜质的同学,相信你会管好自己,追求更大的进步。”个性化评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关怀,明确了以后应该怎么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2)作业的二次评价。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作业不满意,教师可以延迟评价,让他自愿拿下去修改,也就是相当于重做,直到满意了为止;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方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新的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
总之,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作业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样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万荣根,周志峰.新课程视野中的作业.教育科学,2003(06).
[3]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