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cl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积极意义。阐述了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问题背景、理论基础及实施原则,通过案例说明课堂“导入”生活化等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化学教学;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0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03
  
  一、生活化教学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长期以来,化学教学受到知识本位的影响,受制于高考的压力,逐渐脱离了实践基础,脱离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原本神秘有趣的化学教学变成了概念、规律、原理、现象的记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正渐渐的消褪,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1.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生活化教学问题的理论基础是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和国际理科课程STS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强调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杜威的学说加以改造,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STS教育是指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在教学中可以创造出新的教学情境,拓展知识视野,以具体的实际问题驱动,渗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了解化学科技前沿。
  2.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生活化教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生活元素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课堂学习,将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创设生活化情境,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如食品烹饪、美容保健、毒物、穿戴、环境、日用品、药物化学等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化学知识揭穿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骗术,辨别真伪或解释假象。如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化学物质性质的缺失,设计了某款能够排毒的产品,利用碘酒和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现象,诱使人们上当。再如伤天害理的三鹿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到底是什么物质,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厂家为何要加入它。通过对这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1)生活化原则: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学生的现实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化教学就无从谈起。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活动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来达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的双重目标,利用知识讲授与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并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眼、手、脑,促进大脑和思维的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实现认知和理解,探索、体验和交流,开阔眼界、激发兴趣。
  (4)联系性原则: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与物理、生物、医药、材料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程标准》提出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要“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要“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我们只有把研究的问题背景放大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就从狭隘的课堂延伸到了整个社会。
  四、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1.课堂“导入”生活化
  (1)通过生活实际引入。通过生活中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在疑惑中期待问题的解决。如在讲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时,可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铁锈的颜色状态(红棕色),运用原电池原理,分析负极Fe失去2个电子生成Fe2+,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OH-,而铁锈的颜色是红棕色,显然和Fe3+有关,因此联系Fe2+易被氧化可以得出,Fe(OH)2受到空气中氧气的氧化生成Fe(OH)3,失水后生成铁锈。
  (2)通过演示实验引入。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可以联系生活中“84”消毒液能使衣服褪色,而我们实验室里面也可以模仿出这种情境。首先展示集气瓶中的黄绿色气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形成黄绿色的溶液,再投入一些花瓣,过一会儿花瓣褪色了。上述情境,学生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什么物质能使衣物和花朵褪色呢?这个小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3)利用科学故事引入。用化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指示剂的时候,引入波义耳的偶然发现,当酸液溅到植物的花朵上引起变色的故事,继而经过思考和实践发现了酸碱指示剂,这个科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科学发现是科学家经过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结果,这种看似偶然实际上是一种“必然”。
  (4)通过社会热点话题引入。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联,化学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与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关系紧密。如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新药物、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如最近日本的“和牛变核牛”的新闻,可以引出造成日本核泄露问题中的碘-131和碘-127是同位素等相关问题。
  2.课堂“探索”生活化
  (1)密切联系生活,主动探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师要多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主动探究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使化学知识生活化。如有报道说广东的一个主妇在打扫卫生间时,为了使去污效果更好,将漂白粉和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起来使用,结果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把这位主妇晕倒了。通过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分析,这位主妇为什么会晕倒?产生了什么物质?可能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从而激发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这名主妇是被漂白粉和洁厕灵混合时产生的氯气给毒晕了。
  (2)巧妙运用各种媒体,辅助探究。多媒体技术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对于化学试验中有些危险性较高、难以重现的实验还可以借助教育技术手段来完成,如软件《化学实验室》就可以模拟出化学药品爆炸,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描绘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如核外电子的运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等等。
  (3)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逐层探究。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有启发性,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的将问题设计成“问题串”,问题串的解决是“螺旋式上升”,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螺旋式进步”,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还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跳一跳,够得着”,而不能“望洋兴叹”,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SO2的性质时,学生对SO2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认识不清,有同学认为这是SO2的漂白性,也有同学认为是SO2的还原性。针对上述疑问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若SO2使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漂白性,那么漂白后的溶液有什么特点?(加热后恢复原色)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加热SO2和KMnO4反应后的溶液,观察颜色是否恢复,如果颜色恢复则体现了SO2的漂白性,反之,则是SO2的还原性);若SO2使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那么反应产物是什么?(根据方程式判断是Mn2+和SO4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产物的存在?(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现象)通过这样的层层分析,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这样一个具体问题,还可以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课堂“训练”生活化
  精心设计生活化的例习题。例题、习题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例习题的生活化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渗透生活知识,还可以借助于生活知识将化学问题清晰阐述。如学习了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之后,可以让学生完成下面这道题。
  【例】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105kJ。又知1mol液态水汽化时需吸收44kJ热量,则1mol丁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 )
  A.2900kJ B.2680kJ C.3120kJ D.2856kJ
  通过这道例题,既可以复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还清晰的认识到为什么有机物常被用作燃料。
  4.课堂“延伸”生活化
  教学不只是在课堂,校外是更大的课堂,教师要带着领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亲身实践,让学生在更开放、更广阔的空间里面自由探索,并在实践中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如学完酸碱指示剂后,指导学生在家里用深红色的花瓣、萝卜皮等为原料制酸碱指示剂,来探究日常生活中的醋、柠檬汁、苏打水、肥皂水、食盐水等溶液的酸碱性问题;用蛋壳代替化学药品检验碳酸盐。另外,还可以通过化学肥料的鉴定;沉淀法和电化学方法进行污水的处理问题等,使我们的课堂向社会延伸。
  此外,像图书馆、博物馆、化工厂、网路资源等都是有益的课外补充。
  生活化教学并不是将知识删繁就简的简约化,而是将难点重点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来演绎;生活化教学更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用生活化教学来解决,只有适切的才是需要的。只有把握生活化教学真谛,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 叶斓.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2] 赵苗.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7
  [3] 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1
  [4] 陈向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5-32
其他文献
戊二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中闻体,在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总结了戊二酸传统的制备方法,介绍了新型合成工艺。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文章探讨了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快速判断聚丙烯粉料中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的应用。用近红外漫反射法收集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参照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测定聚丙烯样品的二甲苯
目的:建立一次进样同时测定饮用水中溴酸盐、草甘膦的离子色谱测定法。方法:选用DIONEX ICS-2000型离子色谱仪,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氟离子、溴酸盐、氯离子、溴离子、硝酸盐
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经过长期的实践及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在
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校园功能区环境噪声进行昼间和夜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测定。评价犀浦校园声环境质量的高低,分析造成噪声污染的原因,分析其成因,提出了噪声控制的对策。
始业教育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虽已引起各高校的广泛关注,但其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高等教育的弊端也日益受到人们的诟病。因此,在以培养"完整人"为大学教育目标的今
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现状的分析,指出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在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探究,总结出主要的构建原则及
摘要:化学习题解析是指习题的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的总述,是教学的常规辅助材料,作者通过改变常规的做法,在习题课中为学生提供习题解析,并充分发挥习题解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作为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习题解析;做题效率;自学能力;复习巩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3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
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讨论晶体二维结构中二维晶胞的选取方法。研究晶体微观结构可以将其分解为两个要素:一个是周期性重复的内容,即结构基元:另一个就是重复周期的大小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