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纷扰的人世间,若有一支竹笛流光,于名利熙攘中风骨卓然,便足够。
孤灯,斜影。
结缘竹笛,是见一位两鬓斑白、清风朗月的老人坐在年岁久远的红木椅上,细细地摩挲笛子,持一方白绢,持笛的手粗砺却灵活,带有常年吹笛时磋磨的一层薄茧。再仰头,旷远悠扬的笛声徐徐传来,应是二月春风,乍暖还寒时,有清隽身影于雪巅青松之下奏笛,北庭铿锵风云里不失江南水乡廿四桥上的清婉风雅,又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平芜大川,抬首唯有一轮圆月悬于天幕,受光于天地落辉四方,暗夜里再无一个星子有其风华。
暗暗暮夜里,有竹笛奏响,管乐流光,好似巍峨灯塔,照亮天地山河,是我平凡世界里最深刻的印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或许,我穷极一生亦难登大道,但那一刻,我心动了。手捧竹笛,是几千年的源远传承,是九折萦回的情怀与愁肠。于是,孤灯寒夜里,便有少年持笛而立,风雪兼程,有孤影斜长,莹莹月辉。
笛子的初学并非一帆风顺,剁、吐、滑、颤、打、叠,各种技巧唯有苦练才能勉强摸到门槛,但我不愿放手,便总是倔强地挺直脊背,识谱到眼眸酸涩也不停下,手指渐渐磨出水泡,在笛孔上轻轻一按便刺骨般地疼痛。纵是寻笛之途道阻且长,我亦没有放弃,也许是那个清隽孤傲的身影总是浮现,也许是竹笛中蕴藏的意境让人流连不已。可奏笛并非只要刻苦便可,断断续续的笛音愈发不成调子,我领会不出“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送别之苦,亦演奏不来“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乐观豪迈,悠扬的笛声好似远在云山烟壑里,触摸不到,滞涩不前。
枣园,春色。
再次见到老人,是一个春天,彼时春意正浓,花开正艳,满树的枣花盛开,似乎该有嘉乐作伴。于是老人立于枣树下,一阕清亮明澈的曲子从他指间流泻。
“这是红军长征时作的一只曲子。”
忽然笛音一转,已是九州残破,风雷激荡,眼前似有漫漫雪山、飞流瀑布,红军战士们一齐嘶吼着战歌,坚毅的脸庞、冻裂的手背、烈烈呼啸的寒风。笛声愈奏愈烈,从巍远的高山上传来,又在蓊蓊郁郁的枣树间回荡,原来,已是长征胜利、三军会师,战士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有伟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阅尽人间春色。
一曲终了,老人爱抚着那支泛旧的笛子。
“万里长征红军尚且不惧,此时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怔住,是啊!红军长征尚且挺了过来,我又怎能有负于这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呢?
持起竹笛,笛声从心中缓缓溢出,明快激昂,再无退缩回避,再不轻易言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待幕起,待灯落,红军的精神早已渗入血脉,所谓风骨,所谓气魄。
在笛音缭绕的日子里,我愿踏遍青山,縱山高水远,亦要抵达。
(编辑:李跃)
文章立足于传统管乐竹笛,延伸到人生的抉择与坚持。寻笛之途道阻且长,由仅是苦练坚持到浸透领会情怀,传承红军长征的无畏精神与气魄风骨,一气呵成。在当今浮躁不安的社会透视出坚持初心、砥砺前行的意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
孤灯,斜影。
结缘竹笛,是见一位两鬓斑白、清风朗月的老人坐在年岁久远的红木椅上,细细地摩挲笛子,持一方白绢,持笛的手粗砺却灵活,带有常年吹笛时磋磨的一层薄茧。再仰头,旷远悠扬的笛声徐徐传来,应是二月春风,乍暖还寒时,有清隽身影于雪巅青松之下奏笛,北庭铿锵风云里不失江南水乡廿四桥上的清婉风雅,又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平芜大川,抬首唯有一轮圆月悬于天幕,受光于天地落辉四方,暗夜里再无一个星子有其风华。
暗暗暮夜里,有竹笛奏响,管乐流光,好似巍峨灯塔,照亮天地山河,是我平凡世界里最深刻的印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或许,我穷极一生亦难登大道,但那一刻,我心动了。手捧竹笛,是几千年的源远传承,是九折萦回的情怀与愁肠。于是,孤灯寒夜里,便有少年持笛而立,风雪兼程,有孤影斜长,莹莹月辉。
笛子的初学并非一帆风顺,剁、吐、滑、颤、打、叠,各种技巧唯有苦练才能勉强摸到门槛,但我不愿放手,便总是倔强地挺直脊背,识谱到眼眸酸涩也不停下,手指渐渐磨出水泡,在笛孔上轻轻一按便刺骨般地疼痛。纵是寻笛之途道阻且长,我亦没有放弃,也许是那个清隽孤傲的身影总是浮现,也许是竹笛中蕴藏的意境让人流连不已。可奏笛并非只要刻苦便可,断断续续的笛音愈发不成调子,我领会不出“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送别之苦,亦演奏不来“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乐观豪迈,悠扬的笛声好似远在云山烟壑里,触摸不到,滞涩不前。
枣园,春色。
再次见到老人,是一个春天,彼时春意正浓,花开正艳,满树的枣花盛开,似乎该有嘉乐作伴。于是老人立于枣树下,一阕清亮明澈的曲子从他指间流泻。
“这是红军长征时作的一只曲子。”
忽然笛音一转,已是九州残破,风雷激荡,眼前似有漫漫雪山、飞流瀑布,红军战士们一齐嘶吼着战歌,坚毅的脸庞、冻裂的手背、烈烈呼啸的寒风。笛声愈奏愈烈,从巍远的高山上传来,又在蓊蓊郁郁的枣树间回荡,原来,已是长征胜利、三军会师,战士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有伟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阅尽人间春色。
一曲终了,老人爱抚着那支泛旧的笛子。
“万里长征红军尚且不惧,此时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怔住,是啊!红军长征尚且挺了过来,我又怎能有负于这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呢?
持起竹笛,笛声从心中缓缓溢出,明快激昂,再无退缩回避,再不轻易言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待幕起,待灯落,红军的精神早已渗入血脉,所谓风骨,所谓气魄。
在笛音缭绕的日子里,我愿踏遍青山,縱山高水远,亦要抵达。
(编辑:李跃)
文章立足于传统管乐竹笛,延伸到人生的抉择与坚持。寻笛之途道阻且长,由仅是苦练坚持到浸透领会情怀,传承红军长征的无畏精神与气魄风骨,一气呵成。在当今浮躁不安的社会透视出坚持初心、砥砺前行的意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