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前三个季度受出口和居民消费带动,日本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速在2.5%左右。但由于外需增长放缓和刺激消费政策结束,目前日本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减弱。为了解决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问题,日本政府不断强化扩张性经济政策,不仅连续出台多项财政刺激方案,还入市干预日元升值,并重新实施零利率政策。大规模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有助于避免日本经济大幅下滑,但欧美消费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仍将主导日本经济形势,预计2011年日本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GDP增速将低于1.5%。
一、2010年日本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经济持续缓慢增长
2010年第一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速达到1.7%。私人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增长较快是促成内需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较快,特别是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反弹强劲,拉动日本出口快速增长,对其经济复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二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长0.7%,连续第3个季度维持正增长,但受个人消费增长停滞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二季度个人消费丧失活力的主要原因是旨在促进购买节能家电的环保积分制度等消费刺激政策效果减弱。在投资方面,企业设备投资环比增加了2.7%,但民间住宅投资环比下降了0.8%。由于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出口势头良好,出口增长了5.6%,继续承担起了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
第三季度,日本GDP继续保持正增长,增速达到1.1%。其中,内需对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1.1%,而外需的贡献为零。在构成内需的主要项目中,家庭消费支出、民间企业设备投资、民间住宅投资三季度分别环比增长1.2%、1.3%和1.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2010年夏天的高温酷暑促使居民大量购买空调等电器,带动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贡献。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5%和3%。日本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0.6、0.3和0.0个百分点,表明外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逐季度下降。
(二)出口增长较快
2010年前11个月,日本出口总额为612930亿日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25.7%,进口总额为552478亿日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18.5%。但由于截止目前的世界经济复苏主要依赖于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还没有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随着刺激政策效应逐渐减退,日本出口增长也随之减速,很难再出现高速增长局面。
在出口地区结构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成为日本出口的重要目的地,汽车、钢铁、半导体电子零部件是主要的出口产品。随着美国经济形势好转,日本对美国出口也持续增长。
(三)消费增长缓慢
日本一季度消费环比增长0.6%,二季度环比增速降至0.3%,但三季度反弹至1.2%。私人消费是前三个季度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8年下半年后,由于经济形势恶化,收入增长停滞,消费者信心降低,居民消费意愿不强,造成消费支出骤降。特别是外需下降造成企业倒闭和裁员现象增加,日本失业率维持在高点,对居民消费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强力的刺激政策。据日本野村证券研究,总额约2万亿日元的定额补助约拉动民间消费增长0.2%,预算分别为3000亿日元的绿色家电补贴和3700亿日元的汽车以旧换新制度分别约拉动民间消费增长0.1%左右。日本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2010年6月为43.5,达到危机以来的最高点。但2010年下半年人们对经济形势乐观情绪降温,消费者信心一路下滑,到11月已经降至40.4,预计刺激政策效果减退后,私人消费将重新陷入停滞。
(四)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后继乏力
受各国政府的消费刺激政策影响,日本工业生产从2009年二季度后开始反弹。为了应对危机、增加需求,日本政府推出财政补贴方案,鼓励民众购买环保汽车与电子用品,中国、欧美等其他各国也纷纷实施了类似政策,刺激汽车与电视机等消费类工业产品需求回升。这使日本电子与钢铁工业生产大增,并带动整体工业生产回升。但在2010年里,由于消费刺激政策带动的需求增长减弱,相应日本消费工业品增长放缓,造成工业生产整体增速放缓。目前全球经济景气形势仍未彻底改善,受出口影响较大的日本工业生产显得后继无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
(五)通缩现象没有改善
2003—2008年之间,日本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物价疲软的局面,但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通货紧缩局面逐步结束。次贷危机打断了日本经济复苏和物价水平正常化的进程,在外部冲击下日本物价连续负增长,重新陷入通缩当中。进入2010年后,CPI延续了微弱涨幅,并在10月和11月保持了同比正增长。但是,目前诸如高中教育免费、电子类消费品价格持续下降、汽油涨幅缩小等因素都对物价上涨产生负面作用,而支撑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少,所以整体价格水平难以在近期恢复正常。日本政府原计划在2011年彻底扭转CPI形势,但目前来看难以实现。
二、不断强化经济刺激政策
(一)财政扩张政策不断出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和解决通货紧缩,不断推出财政应对方案,近一年来又先后出台了三次大规模的刺激政策:2009年12月鸠山内阁出台了规模达7.2万亿日元的“新经济对策”,2010年9月菅直人内阁出台了规模达9150亿日元的“补充经济对策”,10月菅直人内阁又提出了一个总额为5.05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
为了支撑不断出台的财政支出扩张方案,日本于2010年9月编制2010年度补充预算案,最高预算支出金额将达到4.6万亿日元。补充预算案的内容以确保日本制造业就业、援助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激发地区经济活力为主要内容。此后,由于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菅直人又抛出了紧急经济对策。经济对策以促进就业为中心,从育儿和住宅等与生活关系密切的领域到支持中小企业和促进资源开发等,涉及的领域很广。据日本政府测算,紧急经济对策将带动大约21.1万亿日元的相关项目投资,创造45—50万个就业岗位,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在2012年3月末前增长0.6%。菅直人在参议院会议上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使日本经济摆脱通货紧缩,切实步入自发性恢复轨道。
过去20多年里,日本实施了数量众多的经济刺激计划,大都收效甚微。这次菅直人雄心勃勃地提出一整套振兴经济的规划,虽然以增加就业为重点,但仍然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预计效果不会显著。
(二)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值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增高,日元作为避险币种受到青睐。除此之外,美元泛滥也对日元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长期化趋势导致美元疲软,迫使包括日元在内的其他货币相对升值。2010年5月之后日元确立快速升值趋势,5月4日日元兑美元为94.7∶1,到了10月20日已经变为81.3∶1,连创10多年来兑美元的高点。日元升值对于日本电子、汽车等出口产业不利,使处于脆弱复苏中的日本经济雪上添霜,因此日本央行于9月15日动用2万亿日元干预汇市,使日元暂时止住了涨势。这是日本6年来进行的首次外汇干预,同时也可能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次外汇干预。
日本央行这次干预行动的目的只是阻止日元升势,而没有为日元确定明确的汇率目标。日元的中期走势将受美国国债收益率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而全球经济会不会继续探底则是日元未来走势的关键点。
日本央行干预行动触发了各国竞相采取货币贬值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继日本之后,韩国、巴西、泰国等国也已经出手抑制本币兑美元的升势。目前一方面美国作为主要贸易逆差国,积极实行美元贬值政策以达到促进出口、减少贸易赤字的目的;另一方面日本、韩国、巴西等顺差国不允许本币走强而降低本国商品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全球货币体系的混乱,甚至出现所谓“货币战争”,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三)货币政策一松再松
虽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日本央行不仅没有收紧货币政策,反而不断增加货币供应。2010年3月,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增加对货币市场的低息贷款投放量,以鼓励私人需求,消除通货紧缩。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将在已经投放10万亿日元贷款的基础上,再向金融机构提供利率为0.1%的10万亿日元短期贷款。
在政府推动下,加之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日本央行在2010年10月5日决定将隔夜拆借利率下调至0.0—0.1%的区间,并承诺将维持零利率直到物价企稳。同时,央行还将出台总额为5万亿日元的金融资产购买计划,旨在压低长期市场利率。这是日本央行时隔4年后再次实施零利率政策。
日本央行的降息决定表明其对国内经济形势丧失了信心。除此之外,美联储不断表示可能会进一步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迫使日本央行采取行动的外部原因。
三、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
目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通货紧缩,而本质性问题是总需求不足。日本通货紧缩是资产泡沫破裂的后遗症,而通货紧缩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打破通货紧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总需求。从目前情况看,短期内日本无法解决通货紧缩和总需求不足这两大难题,所以无法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希望通过低息压低投资成本和消费成本,拉动内需,但一直无法实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老龄化问题严重
老龄化不仅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还导致日本财政状况恶化。而且老龄化还对现有的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置了障碍,使得财政制度改革无法推行。解决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的问题,从短期看只有加快吸引移民,从长期看只有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但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国民较为排外,政府也不愿意改变移民政策,所以无法像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一样通过外来移民拉动人口增长。而工业化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是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无法摆脱劳动人口比例下降的问题。
(二)私人消费增长停滞
日本私人消费不足和日本社会的分配结构有关。在日本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企业利润逐步提高,带动设备投资增长,但是企业效益好转没能迅速向家庭和消费领域扩散,主要表现在:家庭可支配收入没有实质性提高,从而私人消费增长缓慢。除此之外,老龄化问题也限制了日本家庭消费。日本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导致全体社会成员都担心自己年老之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因此即使银行是零利率,人们也愿意把钱放到银行以备养老,这导致一方面日本有着天文数字的存款,另一方面却消费不足。
(三)设备投资不足
日本经济陷入困境与房地产泡沫有关,但其后10余年不能走出困境则不能仅仅用资产泡沫后遗症来解释。究其原因,一是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中败给美国,无法在最高端的新技术领域取得产业优势。二是制度僵化造成服务业发展较慢,无法实现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在知识经济时代依然依赖受到大财阀控制的工业部门带动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三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从日本手中夺取了很大一部分出口份额,日本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总之,由于阻碍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问题依然存在,而短期内欧美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造成日本经济在未来几年会保持低速增长。预计2010年日本GDP增速为2.5%,2011年为1.2%。扩张性财政政策仍会对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而日本央行降息和干预日元升值也会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除了政策因素外,东亚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日本出口。但总体而言,欧美消费疲软、国内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通缩问题仍是日本经济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张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一、2010年日本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经济持续缓慢增长
2010年第一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速达到1.7%。私人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增长较快是促成内需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较快,特别是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反弹强劲,拉动日本出口快速增长,对其经济复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二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长0.7%,连续第3个季度维持正增长,但受个人消费增长停滞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二季度个人消费丧失活力的主要原因是旨在促进购买节能家电的环保积分制度等消费刺激政策效果减弱。在投资方面,企业设备投资环比增加了2.7%,但民间住宅投资环比下降了0.8%。由于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出口势头良好,出口增长了5.6%,继续承担起了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
第三季度,日本GDP继续保持正增长,增速达到1.1%。其中,内需对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1.1%,而外需的贡献为零。在构成内需的主要项目中,家庭消费支出、民间企业设备投资、民间住宅投资三季度分别环比增长1.2%、1.3%和1.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2010年夏天的高温酷暑促使居民大量购买空调等电器,带动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贡献。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5%和3%。日本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0.6、0.3和0.0个百分点,表明外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逐季度下降。
(二)出口增长较快
2010年前11个月,日本出口总额为612930亿日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25.7%,进口总额为552478亿日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18.5%。但由于截止目前的世界经济复苏主要依赖于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还没有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随着刺激政策效应逐渐减退,日本出口增长也随之减速,很难再出现高速增长局面。
在出口地区结构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成为日本出口的重要目的地,汽车、钢铁、半导体电子零部件是主要的出口产品。随着美国经济形势好转,日本对美国出口也持续增长。
(三)消费增长缓慢
日本一季度消费环比增长0.6%,二季度环比增速降至0.3%,但三季度反弹至1.2%。私人消费是前三个季度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8年下半年后,由于经济形势恶化,收入增长停滞,消费者信心降低,居民消费意愿不强,造成消费支出骤降。特别是外需下降造成企业倒闭和裁员现象增加,日本失业率维持在高点,对居民消费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强力的刺激政策。据日本野村证券研究,总额约2万亿日元的定额补助约拉动民间消费增长0.2%,预算分别为3000亿日元的绿色家电补贴和3700亿日元的汽车以旧换新制度分别约拉动民间消费增长0.1%左右。日本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2010年6月为43.5,达到危机以来的最高点。但2010年下半年人们对经济形势乐观情绪降温,消费者信心一路下滑,到11月已经降至40.4,预计刺激政策效果减退后,私人消费将重新陷入停滞。
(四)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后继乏力
受各国政府的消费刺激政策影响,日本工业生产从2009年二季度后开始反弹。为了应对危机、增加需求,日本政府推出财政补贴方案,鼓励民众购买环保汽车与电子用品,中国、欧美等其他各国也纷纷实施了类似政策,刺激汽车与电视机等消费类工业产品需求回升。这使日本电子与钢铁工业生产大增,并带动整体工业生产回升。但在2010年里,由于消费刺激政策带动的需求增长减弱,相应日本消费工业品增长放缓,造成工业生产整体增速放缓。目前全球经济景气形势仍未彻底改善,受出口影响较大的日本工业生产显得后继无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
(五)通缩现象没有改善
2003—2008年之间,日本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物价疲软的局面,但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通货紧缩局面逐步结束。次贷危机打断了日本经济复苏和物价水平正常化的进程,在外部冲击下日本物价连续负增长,重新陷入通缩当中。进入2010年后,CPI延续了微弱涨幅,并在10月和11月保持了同比正增长。但是,目前诸如高中教育免费、电子类消费品价格持续下降、汽油涨幅缩小等因素都对物价上涨产生负面作用,而支撑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少,所以整体价格水平难以在近期恢复正常。日本政府原计划在2011年彻底扭转CPI形势,但目前来看难以实现。
二、不断强化经济刺激政策
(一)财政扩张政策不断出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和解决通货紧缩,不断推出财政应对方案,近一年来又先后出台了三次大规模的刺激政策:2009年12月鸠山内阁出台了规模达7.2万亿日元的“新经济对策”,2010年9月菅直人内阁出台了规模达9150亿日元的“补充经济对策”,10月菅直人内阁又提出了一个总额为5.05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
为了支撑不断出台的财政支出扩张方案,日本于2010年9月编制2010年度补充预算案,最高预算支出金额将达到4.6万亿日元。补充预算案的内容以确保日本制造业就业、援助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激发地区经济活力为主要内容。此后,由于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菅直人又抛出了紧急经济对策。经济对策以促进就业为中心,从育儿和住宅等与生活关系密切的领域到支持中小企业和促进资源开发等,涉及的领域很广。据日本政府测算,紧急经济对策将带动大约21.1万亿日元的相关项目投资,创造45—50万个就业岗位,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在2012年3月末前增长0.6%。菅直人在参议院会议上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使日本经济摆脱通货紧缩,切实步入自发性恢复轨道。
过去20多年里,日本实施了数量众多的经济刺激计划,大都收效甚微。这次菅直人雄心勃勃地提出一整套振兴经济的规划,虽然以增加就业为重点,但仍然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预计效果不会显著。
(二)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值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增高,日元作为避险币种受到青睐。除此之外,美元泛滥也对日元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长期化趋势导致美元疲软,迫使包括日元在内的其他货币相对升值。2010年5月之后日元确立快速升值趋势,5月4日日元兑美元为94.7∶1,到了10月20日已经变为81.3∶1,连创10多年来兑美元的高点。日元升值对于日本电子、汽车等出口产业不利,使处于脆弱复苏中的日本经济雪上添霜,因此日本央行于9月15日动用2万亿日元干预汇市,使日元暂时止住了涨势。这是日本6年来进行的首次外汇干预,同时也可能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次外汇干预。
日本央行这次干预行动的目的只是阻止日元升势,而没有为日元确定明确的汇率目标。日元的中期走势将受美国国债收益率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而全球经济会不会继续探底则是日元未来走势的关键点。
日本央行干预行动触发了各国竞相采取货币贬值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继日本之后,韩国、巴西、泰国等国也已经出手抑制本币兑美元的升势。目前一方面美国作为主要贸易逆差国,积极实行美元贬值政策以达到促进出口、减少贸易赤字的目的;另一方面日本、韩国、巴西等顺差国不允许本币走强而降低本国商品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全球货币体系的混乱,甚至出现所谓“货币战争”,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三)货币政策一松再松
虽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日本央行不仅没有收紧货币政策,反而不断增加货币供应。2010年3月,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增加对货币市场的低息贷款投放量,以鼓励私人需求,消除通货紧缩。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将在已经投放10万亿日元贷款的基础上,再向金融机构提供利率为0.1%的10万亿日元短期贷款。
在政府推动下,加之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日本央行在2010年10月5日决定将隔夜拆借利率下调至0.0—0.1%的区间,并承诺将维持零利率直到物价企稳。同时,央行还将出台总额为5万亿日元的金融资产购买计划,旨在压低长期市场利率。这是日本央行时隔4年后再次实施零利率政策。
日本央行的降息决定表明其对国内经济形势丧失了信心。除此之外,美联储不断表示可能会进一步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迫使日本央行采取行动的外部原因。
三、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
目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通货紧缩,而本质性问题是总需求不足。日本通货紧缩是资产泡沫破裂的后遗症,而通货紧缩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打破通货紧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总需求。从目前情况看,短期内日本无法解决通货紧缩和总需求不足这两大难题,所以无法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希望通过低息压低投资成本和消费成本,拉动内需,但一直无法实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老龄化问题严重
老龄化不仅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还导致日本财政状况恶化。而且老龄化还对现有的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置了障碍,使得财政制度改革无法推行。解决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的问题,从短期看只有加快吸引移民,从长期看只有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但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国民较为排外,政府也不愿意改变移民政策,所以无法像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一样通过外来移民拉动人口增长。而工业化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是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无法摆脱劳动人口比例下降的问题。
(二)私人消费增长停滞
日本私人消费不足和日本社会的分配结构有关。在日本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企业利润逐步提高,带动设备投资增长,但是企业效益好转没能迅速向家庭和消费领域扩散,主要表现在:家庭可支配收入没有实质性提高,从而私人消费增长缓慢。除此之外,老龄化问题也限制了日本家庭消费。日本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导致全体社会成员都担心自己年老之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因此即使银行是零利率,人们也愿意把钱放到银行以备养老,这导致一方面日本有着天文数字的存款,另一方面却消费不足。
(三)设备投资不足
日本经济陷入困境与房地产泡沫有关,但其后10余年不能走出困境则不能仅仅用资产泡沫后遗症来解释。究其原因,一是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中败给美国,无法在最高端的新技术领域取得产业优势。二是制度僵化造成服务业发展较慢,无法实现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在知识经济时代依然依赖受到大财阀控制的工业部门带动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三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从日本手中夺取了很大一部分出口份额,日本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总之,由于阻碍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问题依然存在,而短期内欧美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造成日本经济在未来几年会保持低速增长。预计2010年日本GDP增速为2.5%,2011年为1.2%。扩张性财政政策仍会对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而日本央行降息和干预日元升值也会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除了政策因素外,东亚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日本出口。但总体而言,欧美消费疲软、国内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通缩问题仍是日本经济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张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