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一套适合山东物候条件,包括园地规划、品种选择、栽培模式和越冬管理在内的无性系茶园建园技术。
关键词:山东无性系茶苗园地规划品种越冬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a)-0133-01
山东所处纬度高、气温低,茶树生长缓慢,所产茶叶有叶片厚、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山东茶区以前主要用安徽黄山群体种播种,茶叶鲜叶品质混杂,不利于茶叶质量的提升。引种适宜的无性系茶苗,是提高山东茶叶品质的重要手段。由于山东栽植无性系茶苗的时间短,所以在这方面尚无成熟的技术。本文根据对山东无性系茶苗栽植方式的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合山东物候条件下无性系茶苗的栽植模式。
1 园地选择与规划
1.1 园地选择
茶树怕碱、涝、旱、寒、强光。选园应是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呈酸性(pH值4~6.5),有水浇条件的缓坡地。同时,应对周围环境进行先期全面调查,无空气、土壤、水的污染源存在[1]。同时,为发展有机茶,茶园用水最好来自于自己可控制耕作地域的地表回流水或地下水。避开灌溉水来源于上游农田地表回流水的地域。
1.2 园地规划
1.2.1 防护林网
防护林可以降低茶园风速,提高园区冬季气温,增加园区湿度,同时,增加园区生物多样性,是北方发展生态茶园的重要条件。防护林网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副林带南北距离以50m左右较为合适[2]。北方茶园防护林常用树种有黑松、侧柏、蜀桧等。在地埂可以间作相生树种,如板栗、柿树、桂花等。园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实现生物多样性。
1.2.2 排灌
园区内必须规划好排水系统,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应建立中喷、拟雾或滴灌系统,创造茶树适宜生长的水肥条件。
2 整地施肥
2.1 整地
最好在秋冬季或早春进行。根据规划,将坡度小于15°的园地整成大块田,坡度在15~20°的建成等高梯田,深翻80cm以上,做到底上两平,上为平整,底为水平。
2.2 划行挖沟
时间在冬季或早春。北方速成高产园的关键之一就是合理密植,较适宜的模式是双行,一般是大行距100~120cm,小行距30cm(环境好,肥水条件高,行距可大,反之,要小)。然后划行挖沟,行的方向东西(保护地可南北向),从地边60~80cm为中心开始挖宽80cm,深60cm的施肥沟,挖沟时需生熟土分开,以备回填时分别进行。所有施肥沟需有一头开到外排水沟,便于排水。排水沟深度应大于施肥沟深度。同时,在有落差的地块北边,也开挖一条浅的内排水沟,以免上一地块的地下水大量渗入下一地块造成内涝。内排水沟一头联通至外排水沟。
2.3 施足基肥
山东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茶园应增施有机肥。可亩施茶树专用肥或生物肥800~1000斤,也可亩施腐熟农家肥万斤以上,过磷酸钙200斤,豆饼400~2000斤。土壤PH值大于6.5的亩施硫酸亚铁200斤或硫磺粉100斤改土。方法:将各种肥料+硫酸亚铁+土,拌匀施入沟内,深度在30cm以下可用未腐熟好的有机肥与生土拌在一起施入;12~30cm必须用腐熟好的有机肥与熟土拌匀施入;7~12cm用熟土回填。灌水沉实,待土壤适宜时,整区畦深度保持在7cm左右,整平待移栽。
3 无性系茶苗移栽
3.1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山东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抗寒、抗旱性强的品种。有些品种在南方表现良好,但不适合山东栽培。适合山东栽培的无性系茶苗有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大白、中茶108、浙农117、浙农113、白毫早、碧香、迎霜等。
3.2 移栽时间
北方无性系茶苗移栽时间为秋季9~10月份或春季3月中旬。
3.3 栽培方法
山东茶区以株距15~20cm,每丛2株,两行呈交叉栽植。栽培密度每亩用苗量8000~10000株左右。
茶苗需深栽,要深于泥门2~3cm。具体方法是:在整好的畦内挖栽植沟,沟深需根据茶苗根系而定。每穴定植茶苗2株,苗与苗间距2~3cm。栽植时一手扶植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内,再用手将茶苗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相接,然后再覆土压紧,直至与泥门相平,随后浇足定根水。移栽后全部茶苗进行定剪,在离地(17~20)cm处用整枝剪剪去主枝,过2~3d浇第二遍水,土壤不黏时用土回填2~3cm,留苗高15~18cm。然后在行间铺3~5cm厚的麦秧或麦糠,用于茶园保水和抑制杂草生长。茶苗移栽后10天左右,在一个星期内喷两次600倍茶桑型“天达2116”或“容大丰”,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性。
4 越冬管理
(1)修剪:从第二年开始“霜降”时修剪,修剪高度为17~20cm。
(2)修剪后在一个星期内喷两次600倍茶桑型“天达2116”或“容大丰”,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性。
(3)喷波美0.5度石硫合剂:石硫合剂具有成本低,杀虫、杀螨、防病、防冻效果好的特点,有利于茶树越冬。
(4)浇足越冬水。“立冬”后,浇足浇透越冬水,确保防护效果,待土壤稍干后浅刨松土。
(5)小拱棚越冬:无性系茶苗移栽三年内,必须使用小拱棚越冬。茶苗扣小拱棚,宜采用普通农膜,不宜采用无滴膜。一般在“小雪”以前覆上薄膜。注意薄膜离茶蓬距离不得少于10cm,以免高温灼烧枝叶。翌年初春注意透风。
5 苗期管理
(1)插遮阴枝:撤除小拱棚后后,将区畦内的土壤整平,在区畦内撒3cm厚的长草,再在南面插遮阳枝,遮阴度40%左右为宜;也可茶行撒草、上盖遮阳网。“白露”需撤除遮阳物,以利茶树“炼苗”越冬。
(2)追肥:于二、三、四轮茶萌发前后分次施硫酸钾复合肥或生物肥、控施肥,每亩10~15斤,一般需浇肥后水。
参考文献
[1] 肖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段永春,刘家秀,董书强.山东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10.
关键词:山东无性系茶苗园地规划品种越冬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a)-0133-01
山东所处纬度高、气温低,茶树生长缓慢,所产茶叶有叶片厚、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山东茶区以前主要用安徽黄山群体种播种,茶叶鲜叶品质混杂,不利于茶叶质量的提升。引种适宜的无性系茶苗,是提高山东茶叶品质的重要手段。由于山东栽植无性系茶苗的时间短,所以在这方面尚无成熟的技术。本文根据对山东无性系茶苗栽植方式的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合山东物候条件下无性系茶苗的栽植模式。
1 园地选择与规划
1.1 园地选择
茶树怕碱、涝、旱、寒、强光。选园应是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呈酸性(pH值4~6.5),有水浇条件的缓坡地。同时,应对周围环境进行先期全面调查,无空气、土壤、水的污染源存在[1]。同时,为发展有机茶,茶园用水最好来自于自己可控制耕作地域的地表回流水或地下水。避开灌溉水来源于上游农田地表回流水的地域。
1.2 园地规划
1.2.1 防护林网
防护林可以降低茶园风速,提高园区冬季气温,增加园区湿度,同时,增加园区生物多样性,是北方发展生态茶园的重要条件。防护林网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副林带南北距离以50m左右较为合适[2]。北方茶园防护林常用树种有黑松、侧柏、蜀桧等。在地埂可以间作相生树种,如板栗、柿树、桂花等。园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实现生物多样性。
1.2.2 排灌
园区内必须规划好排水系统,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应建立中喷、拟雾或滴灌系统,创造茶树适宜生长的水肥条件。
2 整地施肥
2.1 整地
最好在秋冬季或早春进行。根据规划,将坡度小于15°的园地整成大块田,坡度在15~20°的建成等高梯田,深翻80cm以上,做到底上两平,上为平整,底为水平。
2.2 划行挖沟
时间在冬季或早春。北方速成高产园的关键之一就是合理密植,较适宜的模式是双行,一般是大行距100~120cm,小行距30cm(环境好,肥水条件高,行距可大,反之,要小)。然后划行挖沟,行的方向东西(保护地可南北向),从地边60~80cm为中心开始挖宽80cm,深60cm的施肥沟,挖沟时需生熟土分开,以备回填时分别进行。所有施肥沟需有一头开到外排水沟,便于排水。排水沟深度应大于施肥沟深度。同时,在有落差的地块北边,也开挖一条浅的内排水沟,以免上一地块的地下水大量渗入下一地块造成内涝。内排水沟一头联通至外排水沟。
2.3 施足基肥
山东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茶园应增施有机肥。可亩施茶树专用肥或生物肥800~1000斤,也可亩施腐熟农家肥万斤以上,过磷酸钙200斤,豆饼400~2000斤。土壤PH值大于6.5的亩施硫酸亚铁200斤或硫磺粉100斤改土。方法:将各种肥料+硫酸亚铁+土,拌匀施入沟内,深度在30cm以下可用未腐熟好的有机肥与生土拌在一起施入;12~30cm必须用腐熟好的有机肥与熟土拌匀施入;7~12cm用熟土回填。灌水沉实,待土壤适宜时,整区畦深度保持在7cm左右,整平待移栽。
3 无性系茶苗移栽
3.1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山东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抗寒、抗旱性强的品种。有些品种在南方表现良好,但不适合山东栽培。适合山东栽培的无性系茶苗有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大白、中茶108、浙农117、浙农113、白毫早、碧香、迎霜等。
3.2 移栽时间
北方无性系茶苗移栽时间为秋季9~10月份或春季3月中旬。
3.3 栽培方法
山东茶区以株距15~20cm,每丛2株,两行呈交叉栽植。栽培密度每亩用苗量8000~10000株左右。
茶苗需深栽,要深于泥门2~3cm。具体方法是:在整好的畦内挖栽植沟,沟深需根据茶苗根系而定。每穴定植茶苗2株,苗与苗间距2~3cm。栽植时一手扶植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内,再用手将茶苗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相接,然后再覆土压紧,直至与泥门相平,随后浇足定根水。移栽后全部茶苗进行定剪,在离地(17~20)cm处用整枝剪剪去主枝,过2~3d浇第二遍水,土壤不黏时用土回填2~3cm,留苗高15~18cm。然后在行间铺3~5cm厚的麦秧或麦糠,用于茶园保水和抑制杂草生长。茶苗移栽后10天左右,在一个星期内喷两次600倍茶桑型“天达2116”或“容大丰”,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性。
4 越冬管理
(1)修剪:从第二年开始“霜降”时修剪,修剪高度为17~20cm。
(2)修剪后在一个星期内喷两次600倍茶桑型“天达2116”或“容大丰”,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性。
(3)喷波美0.5度石硫合剂:石硫合剂具有成本低,杀虫、杀螨、防病、防冻效果好的特点,有利于茶树越冬。
(4)浇足越冬水。“立冬”后,浇足浇透越冬水,确保防护效果,待土壤稍干后浅刨松土。
(5)小拱棚越冬:无性系茶苗移栽三年内,必须使用小拱棚越冬。茶苗扣小拱棚,宜采用普通农膜,不宜采用无滴膜。一般在“小雪”以前覆上薄膜。注意薄膜离茶蓬距离不得少于10cm,以免高温灼烧枝叶。翌年初春注意透风。
5 苗期管理
(1)插遮阴枝:撤除小拱棚后后,将区畦内的土壤整平,在区畦内撒3cm厚的长草,再在南面插遮阳枝,遮阴度40%左右为宜;也可茶行撒草、上盖遮阳网。“白露”需撤除遮阳物,以利茶树“炼苗”越冬。
(2)追肥:于二、三、四轮茶萌发前后分次施硫酸钾复合肥或生物肥、控施肥,每亩10~15斤,一般需浇肥后水。
参考文献
[1] 肖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段永春,刘家秀,董书强.山东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