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霁,暑风和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阳历的7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到达105°时为小暑。小暑来时,已是初伏前后,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三候之一候便是:温风至。所有的风都裹着热浪而来。
  小暑后五日:蟋蟀居壁。蟋蟀后腿长,善于跳跃,平时居住在草堆旁、庄稼地、房前屋后的小洞里,温度升高后,它们开始爬到庭院阴凉的墙壁上乘凉了。又明人郎瑛《七修类稿》卷三《气候集解》里也说到:“蟋蟀……生土中,此时(小暑)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蟋蟀的好勇斗狠,是秉受了秋天里的杀气的结果。
  小暑再五日:鹰始挚。此时鹰也感觉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抓捕田鼠、野兔等小动物,正是小暑后十日的即景速描。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时节,常有暴雨。农谚说:“大暑小暑,淹死老鼠。”“小暑雨涟涟,防汛最当先。”此时防洪防汛极为重要。
  气候类谚语还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小暑若是吹南风,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不然的话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大暑时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小暑温暾大暑热。”意思是小暑不要太热,大暑要很热,农作物才有好收成;如果小暑太炎热,田禾多不结实,如果大暑不热,冬天必多雨雪,这些对于农人是很不利的。
  虽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但此时大部分地区气温已接近30℃,也是热气难当的。暑热深入,便忧热烦渴。困溽才暑,溽是湿气蒸腾,暑也是蒸,溽景薰天,炎光折地,热不可耐。
  六月六,晒红晒绿
  小暑时,民间有晒书、晒衣服被褥等习俗。江南有“六月六,晒红晒绿”的民谚,盛夏时节,太阳猛烈,适合曝晒一些久不见日光之物,用夏日阳光晒死隐藏的虫蚁。据说此日晾晒后,可避免被虫蛀。
  小暑时节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小暑时,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的原则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功能的旺盛。另需调养饮食,宜清淡,多喝水,多食瓜果蔬菜,加强运动,以防苦夏带来的诸多头昏脑涨、心烦不安等不适应现象。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周邦彦眼中的暑意,无烦无闷,凉爽舒适,惬意流淌着诗意,境由心造,心随物喜。
  暑日清晨,是鲜丽透亮的,有朝霞流过眼底,也有青山逶逦窗前,花在枝头梳妆,鸟在枝头掐架,有流云朵朵,流水潺潺。待太阳下班、炎热退去、晚霞在天边张幕时,屋外架起竹床,床下燃起蚊香,躺上去,觉暑气全消。仰望,头顶上这方渺远的宇宙,令思维无边无际的延伸、想象,在四野虫鸣中,在虫儿爬过草叶的中,在星辰的明明暗暗中,小暑中的童年,酣然入梦。
  流萤行夏夜,菡萏清暑天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大暑终于登场。
  大暑在每年的阳历7月22、23日间,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天,正值中伏前后,骄阳似火,把万物来闷、来捂、来蒸,每个人身上湿湿黏黏,难受万分。明人谢在杭《文海披沙》里说:“寒可过。暑不可过。”南宋诗人戴复古在炎热中却心系他人,且读其《大热》诗: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天地本身就是一大窑,田中水如沸腾的热汤,农夫背湿得像泼了水,充满了对劳作者的深深同情。
  大暑有三候:
  初候: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大暑季节,萤火虫儿会从腐草败叶里钻出来,飞来飞去。
  二候:土润溽暑。溽是湿,意为湿气重,闷热难当。雨水渗入地面,此时,土地松软而潮湿,这样的土壤适合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热极生风,闷极生雨”。因湿气多随时会大雨滂沱,雨下后暑气也渐退。
  还有福建吃荔枝、广东地区吃仙草、浙江台州送大暑船祛病消灾等民俗。
  赤脚荷花荡
  大暑期间,蟋蟀增多,民间有斗蟋蟀的活动,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形“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须体形雄而矫健,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草或马尾鬃引斗,让它们互相较量,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该活动自兴起,前后历经八九百年,长兴不衰。
  六月二十四日有观莲节,民间以此为荷花生日。清中叶人顾铁卿《清嘉录》卷六《荷花荡》说,“是日(六月二十四日)又为荷花生日。旧俗,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今游客皆舣舟至虎阜山滨,以应观荷节气。或有观龙舟于荷花荡者。小艇野航,依然毕集,每多晚雨,游人赤脚而归,故俗有‘赤脚荷花荡’之谣。”把赏荷、观荷龙舟竞渡的景象描画得生动形象。不止苏州、北京圆明园、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洪湖,郎与妾船开并头。
  这一天还有品莲馔的习俗,早在唐朝时,人们就有于观莲节吃绿荷包饭的习俗。宋人喜将莲花花瓣捣烂,掺入米粉和白糖蒸成莲花糕;明清时则将花瓣制成荷花酒。据说慈禧太后把白莲花制成的酒赏赐给亲信大臣,称为玉液琼浆。宋代还有玉井饭,元朝有莲子粥,皆是以莲子为原料的美食。
  读杜甫的“……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顿有凉风扑面,叫人神往羡慕,古人生活,有诸多闲情逸致,那种讲究与细致的诗意,在而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少有再现。但若荷花初开时,或可学沈复娘子将“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领略那份香韵尤绝的惬意与美妙。
  盛夏满怀热情,拖着曳地长裙,深深浅浅的绿色作底,素色的艳色的鲜花热烈地缀于其上。除去炎热,其实六月是可观可赏、沁人肺腑的时节。
  身处自然之中,就身处节气物候之中,与天地同呼吸,与万物同苦乐。苦热,也是自然的馈赠。时序,便是如此。春秋清和,寒冬酷暑,季节为之分配了同等时辰,并不偏向哪一个。大热难耐时,正屈指西风几时来,又怎知,悄悄的,流年已暗中偷换。
其他文献
还记得吗?在四十一回来到大观园的那个老妇人——刘姥姥。我想在一个富贵人家养尊处优的老太太贾母碰到一个从乡下来的比较贫穷的老太太,其实她们生命中有许多不同的互换。有人觉得刘姥姥跑到贾家来大吃大喝,然后走的时候还能带走多少多少的东西,好像是刘姥姥得到了多少的好处,可是《红楼梦》一直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生,所有的好都是在互换的,贾母在富贵当中看不到的人性,她会在刘姥姥身上看到。贾母和刘姥姥一见面的时候,贾母
期刊
最早指出“马太效应”  老子的政治思想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对贪得无厌的统治者的憎恨。  如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老百姓之所以忍饥挨饿,就是由于统治者收的苛捐杂税太多。  老子更进一步尖锐地批判腐败的统治者,痛斥他们是强盗头子:“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芋,非道也哉。”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大道平平坦坦,但是君王
期刊
宋人熊禾写过:“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此句将孔子(夫子)和朱熹(文公)并举,把朱熹理学思想推崇到了千载圣贤的地位。这样一个坐在神坛高大上的朱熹总令人感觉高不可攀,亲近不起来,和我们在诗里读到的他很不相若。  记忆里,朱熹写下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充满了闲雅怡情,即便是课本里写着那花团锦簇的春天亦被他赋予了深刻哲理,我们读来感受到的首先还是
期刊
编者按:《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他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
期刊
武夷山,钟灵毓秀,两宋时期,武夷山地区汇集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流碰撞,使得武夷山声名远播,意蕴非凡,更因白玉蟾在此,全真道南宗蓬勃发展,辐射四方,理学大儒朱熹亦在此发展、成熟,声名日重,武夷山又被称之为“道南理窟”。  朱熹与白玉蟾二人,一个是儒学大家,一个是道学大家,又同一时代,同在武夷山,自然惺惺相惜,少不了交集。  在南怀瑾所著的《中国道教史略》中有一笔提及二人,在书中“白玉蟾与朱熹”的标题
期刊
武夷群山,或巍巍伟岸,或柔柔妩媚。山山之力度,山山之风骨,各领风骚。自古道高山好水,水傍山流。武夷山水琴瑟和鸣,诠释的是天长地久。千百年来,清清澈澈的水一步一缠绕,氤氤氲氲的山一转一回眸,望穿石壁,望穿秋水,相环相错,相依相守。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情更可人。难怪有人感叹,原来山水也如情人,如名曲,可以让人销魂铄骨。只因“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武夷
期刊
最近庙里的早餐多了一份粽子,我看了看日子,知道快到端阳了。  这个时节,桐花落了,梅子未熟,桃叶郁郁,山色青青。想起去岁端午,恰好是在读白玉蟾祖师的文集,读到一首《端阳》诗。诗中有这么几句:“桐花入鬓彩系臂,家家御疫折桃枝。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昌蒲斟绿醑。美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从中可以一窥当时的物候风俗,桐花还没有落尽,老百姓要折桃枝祛病除邪,此外还有办宴席、包粽子、饮酒等,看得出人们
期刊
我们通常说的“三国”,一半在东汉末,一半在魏晋间,即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之时。在魏晋时段里,曹魏立国看起来有45年(220—265),实际上在249年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家族就掌控了朝廷大权,犹如当年曹操操控着东汉建安政权一样,直到265年腊月建立西晋。  司马家族掌控曹魏政权的开山是司马懿。《晋书·宣帝纪》传论称赞司马懿说:“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这句话是说,司马懿善于掩
期刊
一、将苑奇书  明代编的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录,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  《将苑》最早见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题作《诸葛亮将苑》,又称《武侯将苑》或《心书》《新书》《武侯心书》《武侯新书》等。《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  及至清代,姚际恒的 《古今伪书考》和大学士
期刊
中国眼下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恐怕很多人很难相信,竟是心血管病,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全国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病!但哪里人的血管最好?据专家调查发现,五台山僧人、贵州苗寨人和福建畲(shē)族人的血管健康状况最佳,应该能给我们不少启发。  五台山僧人:蔬菜和豆制品吃得多  五台山僧人们的血管弹性非常棒。他们的总胆固醇浓度几乎都在4mmol/l左右,这表示他们的血管非常健康。一般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