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全面系统地比较与分析王励勤和波尔这两位国际乒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指标,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及分段指标评估法,对王励勤和波尔分别与马琳、王浩共计四场比赛进行技战术特点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两名优秀运动员虽然打法一样,但技战术特点明显不同。王励勤的整体技术实力非常强大,在多拍回合中往往占据上风,正手进攻质量极高。而波尔则更注重前三板,即:发球接发球的控制与反控制以及小路球的质量。
关键词 乒乓球 王励勤 波尔 技术指标
一、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乒乓球队成功包揽了全部四枚金牌。近年来,国际乒联一直在比赛规则上针对中国队的垄断而进行改革。中国乒乓球队要想继续占领国际乒坛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男子单打方面,其道路是非常艰辛的。
身为世界强队——德国队绝对一号主力的波尔则是国外优秀男子运动员的领军人物,其对中国队的威胁和冲击也是最大的。波尔,左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技术全面,处理台内短球的技术细腻、能力较强。
作为三届世乒赛冠军得主的王励勤,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正手位能力突出,相持中回球质量高。他是目前中国乒乓球男队的绝对主力和领军人之一。
本文对这两位运动员的个人技战术特点进行了诊断和比较分析,找出两人在比赛中技、战术的优缺点,减小其在世界大赛上对中国乒乓球男队的威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8年世界杯决赛波尔对王皓、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团体决赛波尔对马林、2007年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王励勤对马林、2008国际乒联巡回赛中国站男单决赛王励勤对王皓4场比赛中波尔和王励勤的技术指标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三段统计法,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观看王励勤和波尔分别与马琳、王皓四场实战技术录像,对王励勤和波尔两人的技战术打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三段统计法是指用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计算方式如下: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总得分+总失分)×100%。得分率和使用率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具体指标见表1。
(1)发抢段
波尔在整场比赛中发球抢攻的战术运用的都不是十分顺利,虽然得分率达到及格线的标准,但使用率没有能够通过及格线。主要是由于波尔在自己的发球轮次中发球的质量不够高,旋转和落点的变化也较为单一,影响第三板抢攻的质量和命中率,马琳在接发球时多以控制台内短球为主,并配合积极主动的接发球抢攻,限制住波尔发球抢攻战术的实施。
(2)接发段
波尔接发段的得分率和使用分别为42%和17%,达到良好,但多数是靠马琳抢攻时的主动失误得分。波尔在接马琳发球时接发球方式不多,变化很少,基本上都是以被动的摆短为主,没有给予马琳在实施发抢战术时足够的压力。其在接发球时往往不能够准确判断对手发球的旋转,导致了在接发球轮次中相当被动。
(3)相持段
波尔为两面弧圈型打法,而马琳主要依靠正手弧圈来得分,反手只是在过渡时和防守时使用较多,波尔理应占据一定优势,但整场比赛中波尔在相持段的使用率虽然很高(63%),得分率却很低(36%)。由于波尔在先前的发抢段和接发段中表现较为一般,在前三板的博弈中,往往都是被马琳积极主动的上手或找不到进攻的机会,以被动状态进入相持段与马琳周旋。
2.2007年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王励勤对马林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1)发抢段
王励勤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71%,达到优秀,充分说明王励勤在发球时弧线、落点、旋转的质量都较高,并通过频繁的侧身抢攻来实施发抢战术,使其提高了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但马琳在接发球时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抢攻战术,有效控制住了王励勤的进攻,所以王励勤在整场比赛中使用发球抢攻战术的机会并不多,发抢段的使用率仅为较低的20%,为不及格。
(2)接发段
马琳以打法细腻多变、前三板实力雄厚著称。王励勤虽然在接抢断使用率上有25%,属于较高,但得分率上只有27%属于不及格,这说明王励勤在接发段从始至终都没有找到很好的处理方法,这与马琳发球后凶狠的抢攻有关,在处理接发球上王励勤显得较为保守。
(3)相持段
通过观察王励勤在相持段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在相持段其无论是使用率,还是得分率上都十分高,拥有明显的优势,王励勤的主要优势技术,也是主要得分手段都集中在相持段的正、反手主动进攻上。相持中由于马琳的反手位较弱,大多数时候只能靠正手侧身来弥补,这样就暴露了正手位的空挡,王励勤可以利用这个空挡来调动马琳,从而形成“两面打一面”的优势局面。
(二)王励勤和波尔在与王皓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1)发抢段
波尔在这一阶段中得分率为68%,达到良好的水平,主要是由于王皓在接发球时为提高接发球质量,采取了如快摆快搓、挑球等接发球方式,造成接发球直接失误达到7个。随着比赛进行,王皓在接发球时做出了调整,转变成多以控制球为主的接发球战术,波尔却没有能够及时地适应这一变化,丧失了在发球轮次中的主动权,导致整场比赛中发球段的使用率仅仅只有22%,没有能够通过及格标准。
(2)接发段
波尔在接发段的得分率达到了优秀,但是其在这一阶段的使用率太低(11%),未达到及格,所以波尔在接发段的实际得分数并不多。王皓的发球在这场比赛中运用得较为出色,发球质量高、变化多,落点控制很好,使得波尔在接发球时很难找到主动上手进攻的机会。 (3)相持段
波尔在这场比赛中的相持段得分率为49%,达到良好,而使用率达到优秀(67%),这主要是由于比赛中在形成多拍相持的回合时,波尔的回球落点往往控制得很好,使得王皓两面弧圈进攻的特点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加上在相持中波尔的站位较前,击球点也多为上升期,就加快了回球的质量和速度,造成王皓对击球节奏的控制不力。
(1)发抢段
王励勤在发抢段的得分率达75%,为优秀,这充分说明了王励勤的发球抢攻战术对王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其第三板的正手弧圈球更是极具杀伤力。由于对王励勤的发球非常熟悉,大多数时候王皓在接发球时控制得较为严密,而王励勤发球缺少变化,很难找到较好的进攻机会,导致整场比赛王励勤在发抢段的使用率仅仅为15%,未能达到及格标准。
(2)接发段
王励勤在与王皓的比赛中接发段的得分率为60%,为优秀。由于王励勤在控制性的摆短、搓长,直接接发球抢攻中都较主动,给予了王皓发球段的压力。比赛后段,王励勤在面对王皓多变的发球还是显得适应能力稍差。在王皓突然改变发球抢攻战术时的前几个球中,王励勤接发球表现得相当被动。
(3)相持段
比赛大多数时候双方都是在相持段对抗,使用率达到了83%。王励勤在这一阶段仅有的39%的得分率成为了王励勤输掉这场比赛的主要原因。王励勤虽然在反手位对抗中占有一定优势,但王皓往往能在相持中比王励勤先找到进攻机会,连续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使得王励勤落入了相当被动的相持局势。
四、结论
波尔在发抢段中得分率较高,但是在面对中国选手较为细腻的接发球技术(控制性很强)时办法不多。波尔在接发球段中,主要是在短球上控制得不好,没有能够给对手第三板足够的压力,在接发球轮次中往往比较被动。进入相持段后,波尔自身的特点较明显,速度较快且稳定性不错,失误很少,不过缺少一定的杀伤力和威胁。
王励勤在发球上变化较少,在发抢段的得分主要是依靠其威胁极大的正手弧圈球抢攻。在接发球时王励勤多数以选择控制为主,中路偏正手短球上过于求稳,接发球方式单一,不能给予对手一定的压力和威胁。相持段,其在中远台的相持连续进攻十分优秀。
波尔在发抢段时的威胁不如王励勤,但是其在战术变化上要比王励勤更丰富。接发段王励勤和波尔都是以稳健的控制球为主,使得两人都是沉稳有余而威胁不够。相持段时王励勤的高质量连续弧圈球是其的主要特点和得分手段,而波尔在多拍回合时则更追求速度和落点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林.第48届世乒赛王励勤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战术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2-114.
[2] 章司路.对王励勤48届世乒赛乒乓球技战术弱点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6):26-30.
[3] 李今亮.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4.6(6):830-833.
[4] 董声,曹凡.第48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半决赛波尔技战术分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2006.12(第14卷第12期).
[5] 马为民,章司路.对波尔乒乓球技战术发展趋势的评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9):20-21.
[6] 麦建中.谈新赛制后乒乓球前三板技术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1.
[7] 刘健.关于前三板技术“凶”与“稳”的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
[8] 袁华.乒乓球运动11分赛制的竞赛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46-50.
[9] 郭亦农,窦洪茵,喻晶.乒乓球比赛11分制的特点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18-20.
[10] 李悦宏,李云德.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讨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
[11] 张新.析乒乓球新规则对乒乓球技术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2] 黄雪琳.世乒赛竞赛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03(3).
关键词 乒乓球 王励勤 波尔 技术指标
一、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乒乓球队成功包揽了全部四枚金牌。近年来,国际乒联一直在比赛规则上针对中国队的垄断而进行改革。中国乒乓球队要想继续占领国际乒坛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男子单打方面,其道路是非常艰辛的。
身为世界强队——德国队绝对一号主力的波尔则是国外优秀男子运动员的领军人物,其对中国队的威胁和冲击也是最大的。波尔,左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技术全面,处理台内短球的技术细腻、能力较强。
作为三届世乒赛冠军得主的王励勤,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正手位能力突出,相持中回球质量高。他是目前中国乒乓球男队的绝对主力和领军人之一。
本文对这两位运动员的个人技战术特点进行了诊断和比较分析,找出两人在比赛中技、战术的优缺点,减小其在世界大赛上对中国乒乓球男队的威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8年世界杯决赛波尔对王皓、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团体决赛波尔对马林、2007年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王励勤对马林、2008国际乒联巡回赛中国站男单决赛王励勤对王皓4场比赛中波尔和王励勤的技术指标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三段统计法,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观看王励勤和波尔分别与马琳、王皓四场实战技术录像,对王励勤和波尔两人的技战术打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三段统计法是指用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计算方式如下: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总得分+总失分)×100%。得分率和使用率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具体指标见表1。
(1)发抢段
波尔在整场比赛中发球抢攻的战术运用的都不是十分顺利,虽然得分率达到及格线的标准,但使用率没有能够通过及格线。主要是由于波尔在自己的发球轮次中发球的质量不够高,旋转和落点的变化也较为单一,影响第三板抢攻的质量和命中率,马琳在接发球时多以控制台内短球为主,并配合积极主动的接发球抢攻,限制住波尔发球抢攻战术的实施。
(2)接发段
波尔接发段的得分率和使用分别为42%和17%,达到良好,但多数是靠马琳抢攻时的主动失误得分。波尔在接马琳发球时接发球方式不多,变化很少,基本上都是以被动的摆短为主,没有给予马琳在实施发抢战术时足够的压力。其在接发球时往往不能够准确判断对手发球的旋转,导致了在接发球轮次中相当被动。
(3)相持段
波尔为两面弧圈型打法,而马琳主要依靠正手弧圈来得分,反手只是在过渡时和防守时使用较多,波尔理应占据一定优势,但整场比赛中波尔在相持段的使用率虽然很高(63%),得分率却很低(36%)。由于波尔在先前的发抢段和接发段中表现较为一般,在前三板的博弈中,往往都是被马琳积极主动的上手或找不到进攻的机会,以被动状态进入相持段与马琳周旋。
2.2007年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王励勤对马林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1)发抢段
王励勤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71%,达到优秀,充分说明王励勤在发球时弧线、落点、旋转的质量都较高,并通过频繁的侧身抢攻来实施发抢战术,使其提高了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但马琳在接发球时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抢攻战术,有效控制住了王励勤的进攻,所以王励勤在整场比赛中使用发球抢攻战术的机会并不多,发抢段的使用率仅为较低的20%,为不及格。
(2)接发段
马琳以打法细腻多变、前三板实力雄厚著称。王励勤虽然在接抢断使用率上有25%,属于较高,但得分率上只有27%属于不及格,这说明王励勤在接发段从始至终都没有找到很好的处理方法,这与马琳发球后凶狠的抢攻有关,在处理接发球上王励勤显得较为保守。
(3)相持段
通过观察王励勤在相持段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在相持段其无论是使用率,还是得分率上都十分高,拥有明显的优势,王励勤的主要优势技术,也是主要得分手段都集中在相持段的正、反手主动进攻上。相持中由于马琳的反手位较弱,大多数时候只能靠正手侧身来弥补,这样就暴露了正手位的空挡,王励勤可以利用这个空挡来调动马琳,从而形成“两面打一面”的优势局面。
(二)王励勤和波尔在与王皓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1)发抢段
波尔在这一阶段中得分率为68%,达到良好的水平,主要是由于王皓在接发球时为提高接发球质量,采取了如快摆快搓、挑球等接发球方式,造成接发球直接失误达到7个。随着比赛进行,王皓在接发球时做出了调整,转变成多以控制球为主的接发球战术,波尔却没有能够及时地适应这一变化,丧失了在发球轮次中的主动权,导致整场比赛中发球段的使用率仅仅只有22%,没有能够通过及格标准。
(2)接发段
波尔在接发段的得分率达到了优秀,但是其在这一阶段的使用率太低(11%),未达到及格,所以波尔在接发段的实际得分数并不多。王皓的发球在这场比赛中运用得较为出色,发球质量高、变化多,落点控制很好,使得波尔在接发球时很难找到主动上手进攻的机会。 (3)相持段
波尔在这场比赛中的相持段得分率为49%,达到良好,而使用率达到优秀(67%),这主要是由于比赛中在形成多拍相持的回合时,波尔的回球落点往往控制得很好,使得王皓两面弧圈进攻的特点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加上在相持中波尔的站位较前,击球点也多为上升期,就加快了回球的质量和速度,造成王皓对击球节奏的控制不力。
(1)发抢段
王励勤在发抢段的得分率达75%,为优秀,这充分说明了王励勤的发球抢攻战术对王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其第三板的正手弧圈球更是极具杀伤力。由于对王励勤的发球非常熟悉,大多数时候王皓在接发球时控制得较为严密,而王励勤发球缺少变化,很难找到较好的进攻机会,导致整场比赛王励勤在发抢段的使用率仅仅为15%,未能达到及格标准。
(2)接发段
王励勤在与王皓的比赛中接发段的得分率为60%,为优秀。由于王励勤在控制性的摆短、搓长,直接接发球抢攻中都较主动,给予了王皓发球段的压力。比赛后段,王励勤在面对王皓多变的发球还是显得适应能力稍差。在王皓突然改变发球抢攻战术时的前几个球中,王励勤接发球表现得相当被动。
(3)相持段
比赛大多数时候双方都是在相持段对抗,使用率达到了83%。王励勤在这一阶段仅有的39%的得分率成为了王励勤输掉这场比赛的主要原因。王励勤虽然在反手位对抗中占有一定优势,但王皓往往能在相持中比王励勤先找到进攻机会,连续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使得王励勤落入了相当被动的相持局势。
四、结论
波尔在发抢段中得分率较高,但是在面对中国选手较为细腻的接发球技术(控制性很强)时办法不多。波尔在接发球段中,主要是在短球上控制得不好,没有能够给对手第三板足够的压力,在接发球轮次中往往比较被动。进入相持段后,波尔自身的特点较明显,速度较快且稳定性不错,失误很少,不过缺少一定的杀伤力和威胁。
王励勤在发球上变化较少,在发抢段的得分主要是依靠其威胁极大的正手弧圈球抢攻。在接发球时王励勤多数以选择控制为主,中路偏正手短球上过于求稳,接发球方式单一,不能给予对手一定的压力和威胁。相持段,其在中远台的相持连续进攻十分优秀。
波尔在发抢段时的威胁不如王励勤,但是其在战术变化上要比王励勤更丰富。接发段王励勤和波尔都是以稳健的控制球为主,使得两人都是沉稳有余而威胁不够。相持段时王励勤的高质量连续弧圈球是其的主要特点和得分手段,而波尔在多拍回合时则更追求速度和落点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林.第48届世乒赛王励勤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战术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2-114.
[2] 章司路.对王励勤48届世乒赛乒乓球技战术弱点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6):26-30.
[3] 李今亮.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4.6(6):830-833.
[4] 董声,曹凡.第48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半决赛波尔技战术分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2006.12(第14卷第12期).
[5] 马为民,章司路.对波尔乒乓球技战术发展趋势的评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9):20-21.
[6] 麦建中.谈新赛制后乒乓球前三板技术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1.
[7] 刘健.关于前三板技术“凶”与“稳”的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
[8] 袁华.乒乓球运动11分赛制的竞赛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46-50.
[9] 郭亦农,窦洪茵,喻晶.乒乓球比赛11分制的特点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18-20.
[10] 李悦宏,李云德.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讨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
[11] 张新.析乒乓球新规则对乒乓球技术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2] 黄雪琳.世乒赛竞赛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