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结合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与日常的学生工作实践,笔者在探讨培育辅导员情感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尝试性地提出“爱,责任与坚持”三大维度并对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作辩证分析。通过有益的反思与对比,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无私的爱是辅导员深入、有效、全面、细致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基础,而对岗位的敬畏和对学生的责任是思政工作把握正确前进方向的素质保障,一如既往地坚持则是使此项工作持续焕发朝气与活力的长效因子。
[关键词] 爱 责任 坚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大学生这一群体品行的健康向上是我们这项事业最终指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对于工作和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而言,造就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
一、对学生的无私的爱是辅导员深入、有效、全面、细致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向辅导员敞开心扉,进行良性互动与沟通的心灵钥匙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因此,我们工作的切入点理应是人性。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代大学生被有的人称为“九零后”,他们追求张扬的个性,独立的人格,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传统的“戒尺教育”早已成为不合时宜的“老皇历”,不能够适应由新形势所决定的思政工作的新特点,而构建在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之上的“朋辈教育”则成为与大学生心理特征相契合的教育观。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营造“亦师亦友”的氛围,既要平易近人,与学生打成一片,又要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对学生的批评有一定力度和警示作用,这种尺度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灵活自如地拿捏与把握。我们辅导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是,对学生的爱,不是毫无原则的偏袒和有求必应的溺爱,辅导员不是高级保姆,而是助人自助的引路人。
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被关注的渴望。学生工作应该主要是表扬跟鼓励,批评是辅助手段。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比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好很多。对学生的非理性的行为丝毫不能如息纵容,对学生的主观性过错要有“小题大做”精神。
南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辛教授的一句话给笔者留下的印象颇为深刻,她说道:“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可以影响一大群学生。”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与此同时,由于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也比其他任课老师更为频繁和深入,因此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取向确实存在着与辅导员“同构化”的趋势,这就使辅导员的一言一行超越了个体的价值判断,而被赋予了引领某一群体树立“三观”的社会属性。因此,辅导员个人的品行和修为才显得至关重要,辅导员应把自己无私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经过复制或放大后,以慈母般的爱心、诤友般的诚心、园丁般的耐心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们,从而造就一个个健康向上、悦纳自我的灵魂,使他们以一个基本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二、对岗位的敬畏和对学生的责任是学生思政工作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的素质保障
根据党中央对辅导员工作所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总体要求,辅导员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日常行为指针和工作重点,坚持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处处体现为人师表的品德风范,永葆学生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有的辅导员在处理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疲于奔命,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到力不从心,笔者也遇到类似的困境。完成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但不是工作的全部,事务性工作的繁杂性丝毫不能成为干扰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线的借口。克服等待观望、畏难发愁情绪,分清工作主次,提高工作效率,不折不扣地履行自身的职责才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在面对这一困境时理应做出的道德选择。
三、一如既往地坚持是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持续焕发朝气与活力的长效因子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始终坚持不脱离学生群体,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开展工作,同学生一起成长,一同面对学生成长的困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在与学生们一道直面难题,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正如上文所论及的那样,辅导员的个人修为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同样地,构建辅导员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的三大维度——爱、责任与坚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引人注目的,日常的言传身教使辅导员自觉而不自觉地成为学生们政治上的旗帜,品行上的典范,事业上的导师和情感上的朋友。
就笔者个人的工作而言,切实加强与推进学风建设是日常工作的一大范畴,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生活作风散漫、时间观念不强等弱点,落实考勤制度、消灭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成为学生工作的一大难点,对于贯彻落实考勤制度,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工作捷径,只能长期坚持,使学生按时出勤成为习惯,此项工作才能取得一定效果。
有鉴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我们认为对于某些情况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需要在业余时间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对学困生、经困生和管困生的帮扶工作在短期内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而对他们持续的关怀、引导和监督才是助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不二途径。这既源于对学生的爱,又是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这便是爱、责任与坚持的有机整合。
“爱、责任与坚持”三者在工作实践中不可完全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都将使思政工作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若爱心有余而严厉不足,就会使辅导员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若严厉有余而爱心不足,则如釜底抽薪,学生工作就丧失了最基本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没有对学生的爱,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学生的关爱是辅导员岗位责任心的外在表现,是职业发展驱动力永不枯竭的源泉;辅导员的责任心可以驾驭师爱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三大维度不可偏废,三管齐下,方能使思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三大维度中推进的同时,辅导员就做到了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心育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焕发便水到渠成。
愿所有辛勤耕耘和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最后,以一位圣哲的话来结束本文:“世界上最难遵循的规则是度,度源于素养,而素养来源于日常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孙红玖.情感的力量.中国青年出版社.
[2]黄济.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蔡玲存.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宿州学院学报, 2008,(02).
[4]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4.
[关键词] 爱 责任 坚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大学生这一群体品行的健康向上是我们这项事业最终指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对于工作和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而言,造就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
一、对学生的无私的爱是辅导员深入、有效、全面、细致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向辅导员敞开心扉,进行良性互动与沟通的心灵钥匙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因此,我们工作的切入点理应是人性。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代大学生被有的人称为“九零后”,他们追求张扬的个性,独立的人格,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传统的“戒尺教育”早已成为不合时宜的“老皇历”,不能够适应由新形势所决定的思政工作的新特点,而构建在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之上的“朋辈教育”则成为与大学生心理特征相契合的教育观。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营造“亦师亦友”的氛围,既要平易近人,与学生打成一片,又要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对学生的批评有一定力度和警示作用,这种尺度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灵活自如地拿捏与把握。我们辅导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是,对学生的爱,不是毫无原则的偏袒和有求必应的溺爱,辅导员不是高级保姆,而是助人自助的引路人。
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被关注的渴望。学生工作应该主要是表扬跟鼓励,批评是辅助手段。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比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好很多。对学生的非理性的行为丝毫不能如息纵容,对学生的主观性过错要有“小题大做”精神。
南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辛教授的一句话给笔者留下的印象颇为深刻,她说道:“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可以影响一大群学生。”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与此同时,由于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也比其他任课老师更为频繁和深入,因此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取向确实存在着与辅导员“同构化”的趋势,这就使辅导员的一言一行超越了个体的价值判断,而被赋予了引领某一群体树立“三观”的社会属性。因此,辅导员个人的品行和修为才显得至关重要,辅导员应把自己无私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经过复制或放大后,以慈母般的爱心、诤友般的诚心、园丁般的耐心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们,从而造就一个个健康向上、悦纳自我的灵魂,使他们以一个基本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二、对岗位的敬畏和对学生的责任是学生思政工作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的素质保障
根据党中央对辅导员工作所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总体要求,辅导员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日常行为指针和工作重点,坚持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处处体现为人师表的品德风范,永葆学生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有的辅导员在处理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疲于奔命,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到力不从心,笔者也遇到类似的困境。完成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但不是工作的全部,事务性工作的繁杂性丝毫不能成为干扰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线的借口。克服等待观望、畏难发愁情绪,分清工作主次,提高工作效率,不折不扣地履行自身的职责才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在面对这一困境时理应做出的道德选择。
三、一如既往地坚持是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持续焕发朝气与活力的长效因子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始终坚持不脱离学生群体,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开展工作,同学生一起成长,一同面对学生成长的困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在与学生们一道直面难题,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正如上文所论及的那样,辅导员的个人修为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同样地,构建辅导员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的三大维度——爱、责任与坚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引人注目的,日常的言传身教使辅导员自觉而不自觉地成为学生们政治上的旗帜,品行上的典范,事业上的导师和情感上的朋友。
就笔者个人的工作而言,切实加强与推进学风建设是日常工作的一大范畴,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生活作风散漫、时间观念不强等弱点,落实考勤制度、消灭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成为学生工作的一大难点,对于贯彻落实考勤制度,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工作捷径,只能长期坚持,使学生按时出勤成为习惯,此项工作才能取得一定效果。
有鉴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我们认为对于某些情况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需要在业余时间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对学困生、经困生和管困生的帮扶工作在短期内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而对他们持续的关怀、引导和监督才是助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不二途径。这既源于对学生的爱,又是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这便是爱、责任与坚持的有机整合。
“爱、责任与坚持”三者在工作实践中不可完全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都将使思政工作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若爱心有余而严厉不足,就会使辅导员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若严厉有余而爱心不足,则如釜底抽薪,学生工作就丧失了最基本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没有对学生的爱,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学生的关爱是辅导员岗位责任心的外在表现,是职业发展驱动力永不枯竭的源泉;辅导员的责任心可以驾驭师爱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三大维度不可偏废,三管齐下,方能使思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三大维度中推进的同时,辅导员就做到了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心育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焕发便水到渠成。
愿所有辛勤耕耘和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最后,以一位圣哲的话来结束本文:“世界上最难遵循的规则是度,度源于素养,而素养来源于日常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孙红玖.情感的力量.中国青年出版社.
[2]黄济.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蔡玲存.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宿州学院学报, 2008,(02).
[4]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