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BA公司借比赛发力
1914年4月,尽管欧洲的局势呈现日益紧张之势,第二届施奈德杯水上飞机竞速赛仍如期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这项新鲜的赛事由法国富商和飞行爱好者雅克·施奈德出资创办。虽然一年前的首届比赛只吸引到4名参赛飞行员,但是其影响力仍然不断提高,到了1914年的第二届,便有诸多国家的选手报名参加。
法国人或者说法国飞机依旧被看作是夺标热门,法国飞行员是首届施奈德杯的得主,当然在那次参赛的四人中,居然有三人都是法国人。在1914年的蒙特卡洛,将代表法国争夺荣誉的是由法兰西-不列颠航空公司(简称FBA)推出的一种外形漂亮的水上飞机,该机参赛编号是7,将由为法国队效力的瑞士知名飞行员恩内斯托·布里驾驶。
法国飞机的强有力竞争者来自英国,这个国家缺席了首届施奈德杯,这次则以改装自索普威斯“小报”式陆基飞机的水上飞机报名参赛。这种飞机在英国国内已有良好口碑,而在蒙特卡洛一经比试之下,果然桂枝独占,而屈居其后的,就是那架由布里操纵的法国FBA水上飞机。
虽然没能蝉联,FBA飞机的良好性能和优美外观依然使之成为比赛中的明星机型,而对于外界的好评,FBA的当家人路易·施莱克自然是乐在心中。这位法国人创办的公司体制独特,虽然工厂设在法国境内,办公总部却位于英国首都伦敦。他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方便地向两国推销自己的产品,而自己的新型飞机在施奈德杯上惜败于英国飞机这一新闻事件,更让施莱克找到了突破口。
很快,在施莱克器重的首席设计师兼首席推销顾问的让·路易·科内的游说下,FBA的订单纷至踏来,其中英国皇家海军果然成为最大客户,一举订购了40架。此后又有奥匈帝国订购的3架和丹麦订购的2架。至于机型,就是将在蒙特卡洛获得亚军的机型加以升级改造,并加装机枪等军用设备,从而成为所谓的FBA A型水上飞机。
H型水上飞机问世
虽然获得英国军方的订单,但即便经过多轮展示,FBA公司仍然没有获得“自己人”法国军队的青睐。“好在”一次大战随即爆发,这就一下子改变了法军的态度。鉴于缺乏足够的水上飞机来保护自己的海岸线,法国海军航空队很快就在1914年9月向FBA下单订购40架A型。
既然是本国军队使用,施莱克和FBA自然是要更加上心,在接下来差不多一年时间里,公司的设计师不断努力,试图通过改进结构和增强动力等手段来提高自己水上飞机的综合性能。不过,虽然型号由A型发展到B型、C型,这些飞机的整体表现改进都不大。
与此同时,来自德国U型潜艇的威胁正不断加大。在本国水上交通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法军于1916年1月开始寻求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公海巡航和反潜任务”的机型。施莱克对这次竞标也是志在必得,他将设计任务交给了年轻而有才华的设计师勒·潘,后者在1架编号为102的FBA C型飞机基础上,很快就打造出了原型机。
和C型相比,新型号的尺寸更大、机身更重,双人机组分别位于一前一后独立的座舱内,两层机翼架于机身之上,发动机则设置于两层机翼之间的支柱上。该机的一大亮点正在于发动机,它采用1台依斯帕诺-苏伊扎8Aa型150马力(110千瓦)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素以稳定可靠动力输出均匀而著称。机身武装为1挺设于后座观察员位置旁的7.7毫米机枪,飞机还可以最多携带200千克炸弹。
这架原型机随后实施了首飞,驾驶者就是那位在蒙特卡洛参赛过的瑞士人布里。在这位比赛型飞行员的灵活操控下,新飞机以其出色的性能令在场观摩的法国军方人士赞赏有加。于是FBA公司如愿以偿赢得这次竞标,而他们的新飞机立即获得订单,并确定型号为FBA H型水上飞机。
德国水上飞机的牺牲品
第一批量产型FBA H型经过加班加点,在1916年5月就被运往敦刻尔克,同已经在那里的C型一道,成为法国海军航空队的主力装备。敦刻尔克是法国海军航空兵把自己的触角伸入北海的第一站,而驻当地的水上飞机部队由罗纳克海军中将统一指挥,任务是拱卫从比利时边境延伸到勒阿弗尔的海岸线。
距敦刻尔克不远,就是由德军控制的比利时三角港口地带,即通过运河水道相连的奥斯坦德港、泽布鲁日港和布鲁日港,那里是德军的水上飞机和U艇基地。由于两军的水上飞机基地相距甚近,因此新到场的FBA H型受领了如下的多样化任务:一是应对敌军空袭,二是应对敌军登陆,三是应对港口封锁行动,四是反潜,五是监视中立国船只。
H型开始频繁出动,一般侦察飞行通常要达到其作战半径的极限也即200千米左右,一旦中途发现U艇,飞行员便应该立刻转到背向太阳的位置发起攻击,在距海面100~200米高度上投下所携带的全部炸弹。H型很快表明自己在飞行稳定性和操控性等方面的长处,不过当遇到雨雾天或寒冷天气时,其出勤效率就大打折扣。
从敦刻尔克出发执行了一段时间任务后,H型水上飞机并没有搜索到浮航的U艇,反倒是很快就和来自德国的同类飞机相遇,而后者则表明他们是极具攻击性的。
这年的8月5日,1架机身编号306的H型飞机在中途和僚机分散,随后遭到1架德国双座水上飞机的袭击。经过很短的时间,法国飞机就被打得坠海,而这一过程恰巧被附近的英国炮舰“欧根亲王”号看到,但该舰来不及实施任何救援。糟糕的是,坐在306号飞机中的是该机所属的中队指挥官德劳内,他和观察员一起阵亡。
半个月后,316号H型被奥斯坦德的德军防空火力击落;10月23日,322号H型被两架德国水上飞机打爆于奥斯坦德以北空域;这样到1916年结束时,法军共损失了3架FBA H型。 当时光进入1917年后,这种水上飞机的运气也没有丝毫好转。4月14日,在有2架索普威斯飞机护航的情况下,323号和411号H型仍然在泽布鲁日港附近被3架德国飞机双双击落。而这一事件和发生在5月26日的交战相比,简直还算不得什么。
这一天,有4架H型结伴从敦刻尔克出发搜索潜艇,不久后,它们迎面遇上了3架德国水上飞机。接下来,法国人不是冲上去迎战,而是奇怪地逐一降落到了水面上!原来,他们正是按规则在办事:法军的新教条规定,遇到敌机便应降落,以便能够更好求生!
这一荒唐的求生意愿,被德国飞机无情地打碎了。4架H型落到水面后,还不待观察员们操纵起他的刘易斯机枪对空射击,居高临下的德国飞机便轻易地俯冲扫射,一举撕碎了这些“水面上的鸭子”。结果,4架法国飞机尽数被毁,机组成员或死或伤或俘。
沦为战俘者中还包括法国海航知名的先驱人物保罗·泰斯特,得知他被本方俘虏,德军方面著名的水上战斗机王牌克里斯蒂安森还特意赶来同他面晤。会谈中,德国王牌尖刻地评论道:“你们法国人或许把这称作英雄主义。而我觉得这是愚蠢至极。”
在连续沦为德国水上飞机的牺牲品后,法军暂时停止了所有水上飞机在北方海岸的飞行,直到几个月后有能力提供充足的护航战斗机后,巡航飞行才得以恢复。
法国人在意大利
除了在敦刻尔克出巡北海之外,法军的FBA还曾南下作战,驻地是意大利的港城威尼斯。原来,当意大利于1915年5月对奥匈帝国宣战后,苦于自身的航空兵力不足,便立即向同盟的英法两国求助,而法国在接到请求后即于1916年7月向意大利派出第一批FBA H型。来自盟邦的水上飞机抵达威尼斯后,立即受到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该地是驻扎在的里雅斯特和波拉港的奥匈海军飞行员的首选攻击目标之一,而原本的航空兵力仅为3架老旧机型,法国飞机的到来当然被认为是雪中送炭之举。
不过对于南下作战的法军水上飞机来说,虽然亚得里亚海比北海温暖许多,但在安全系数上却并无提高。
法军抵达月余后的8月15日,2架H型在4架意大利的马基水上飞机的伴随下进击位于的里雅斯特的奥匈机库。刚刚飞临目标上空,310号H型便遭到1架洛纳L-16型水上飞机的猛攻,结果很快不得不迫使水面。之后,那架洛纳飞
机又转而攻击另1架308号H型,用准确的射击将后者打得坠海。
308号的机身残骸被奥匈鱼雷艇“林茨”号拖到岸边,成为一件战利品,飞行员让·罗列的尸体则由意大利舰只冒着岸防炮火捞回后葬于威尼斯,至于罗列的观察员则不知所踪。同时,意大利海军还将310号上的两名法国人及时救回。
驻威尼斯的法军H型水上飞机首战即遭当头棒喝,他们不知道原来自己运气不佳,撞上了最难缠的对手。在当日那架洛纳L-16座舱里的不是别人,正是有“的里雅斯特之鹰”美誉的奥匈海军尖子飞行员戈特弗里德·冯·班费尔德,此前已有不少意大利飞行员吃过他的苦头。
9月底,法国人向威尼斯送去6架崭新的H型以补充实力,而到10月时当地可用的兵力为6名飞行员和7架水上飞机。但正当这些法国人准备好好表现时,一个意外打击不期而至,1枚炸弹从1架H型的吊架上滑落并爆炸,结果造成周围12名法国人3名意大利人当场死亡,遇难者中还包括法国水上飞机分队的头头雷纳德上尉。如此一来,直到当年冬天,整个威尼斯基地都无所作为。
到了1917年3月,能用的H型虽然仍保持在7架,但整个基地里只剩下一位名叫沃尔茨的法国人拥有军官军衔。而到了4月17日,这名仅有的法国军官也在一场空战中身亡,当时天气恶劣,沃尔茨的H型又是以一敌众。
这次倒霉的出击成为法国FBA H型分队在威尼斯使命的终结,一道指令很快从法国传来:水上飞机分队在威尼斯就地解散。6月27日,这些法国人坐着火车离开,临行前,他们告诉意大利战友,接下来就得靠你们自己了。
意大利人靠自己
事实上,意大利人早就已经在靠自己了,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似乎比法国人更靠得住一些。因为就在沃尔茨身亡的同一天,由意大利自行制造的FBA H型恰巧赢得了自己的首次空中胜利!
在这天的交战中,意大利海军航空队第252中队的两架H型和第392中队的两架纽波特飞机联手打下了1架奥匈的水上飞机。不过在那之后发生的事情,比空战本身更富戏剧性。当得知被击落的奥匈机组漂浮在水面时,1架意大利的H型便赶往现场,飞行员不顾风急浪高而强行降落,结果机身被浪头打穿,于是意大利机组和奥匈机组同样变成紧抓着机身残骸等待救援的同命相怜者。不久后,第二架H型到场,并险些同样在降落中遭了殃。在一侧浮筒被打掉之后,这架飞机幸运地凭借着大浪带来的冲力又重新升上天空,挣扎回了威尼斯。
最后,1架意军的马基L.3水上飞机安全降到了水面上,并把双方的四人都救了起来,但这样一来,这架马基变得太重,结果根本飞不起来。当1艘奥匈的鱼雷艇到来后,马基上的6个人便全部被转移到了艇上,归航途中,该艇受到赶来的第三架H型的攻击,尽管后者投下的炸弹“震碎了艇上的所有玻璃”,但她却不幸被鱼雷艇的防空火力击中而坠海。
回顾起来,意大利在参战伊始便开始谋求从法国购买军用飞机的生产许可证,而在有意向的多种机型中,FBA H型便被列于优先地位。意大利方面对于FBA的飞机并不陌生,其陆军在1915年6月率先购入了一批FBA C型水上飞机,执行了若干侦察和轰炸任务。而在H型进入视野之后,由意大利商人多梅内克·桑托尼创立的一家公司便成功购入了该机的生产许可证,而他的飞机制造厂自此以授权制造FBA H型起步,将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名声,这就是知名的意大利水上飞机公司SIAI。 SIAI的H型生产线尚在调试中,军方已经闻讯而来,并在意大利自制的H型首飞之前就订购了5架,这些飞机于1916年下半年开始交付。意大利版H型水上飞机较法国版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改用国产的伊索塔-弗拉奇尼发动机,这是桑托尼预见到热门产品依斯帕诺发动机可能无法按时交付而提前做出的应对,事实证明他确有先见之明。
首批飞机交付后,对其性能深感满意的意大利海军不断追加订单,到1916年10月时,威尼斯、布林迪西、瓦拉诺和瓦洛纳等海军基地均已装备了国产的H型。12月,SIAI公司完成了28架H型。考虑到该公司产能不足以满足军队需要,意大利的另外多家飞机制造厂向SIAI购买了生产许可加入制造,这些分布在利沃诺、那不勒斯、巴勒莫等地的工厂有效地提高了供货效率。所有意大利工厂到战争结束时共制造出近千架FBA H型,这个数字加上法国本土的产量,使H型的总量约在2000架左右。
“千万小心啊”
和意大利海军对本国工厂抱以信任的态度相比,同样需要水上飞机用于一些湖泊地区作战的意大利陆军的选择,就显得不太明智。后者直接向法国FBA公司订购H型飞机,但是在本国供应吃紧的情况下,FBA根本来不及保障意大利客户的订单。
相比之下,意海军的国产H型很快就投入亚得里亚海沿线,担负起重要职责。这些飞机在意大利半岛靴跟部的布林迪西和阿尔巴尼亚的瓦洛纳港等重要基地的表现尤其活跃,有效地参与到阻遏奥匈军舰突破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行动中。一线单位之外,意军设在塔兰托的飞行学校也接收了相当数量的国产H型。
而随着德奥潜艇威胁日益增大,意大利从1917年春开始组建一张全面的水上飞机反潜网,旨在保护从法国边界延展到地中海的整条海上航线安全,其中的主力机型便是H型和马基L.3。
和此前法军H型不断沦为德国和奥匈同类机型“猎物”的可怜处境不同,意大利飞行员驾驶着国产H型,使用其上的菲亚特机枪,至少在空中击落过4架奥匈的洛纳水上飞机。4月17日,除了前面介绍的与纽波特飞机的共同战果之外,另外还取得了1架击落战果;5月24日,在帮助英国炮艇的战斗中击落1架;6月7日,在布林迪西以外空域又击落1架。最后这个战果属于第255中队长皮埃罗齐,本来他所带的小队已经赶不上逃离的敌机,不过有1架奥匈飞机居然把追兵误认作友机,结果掉头折返而被逮了个正着。
虽然在空中扬威,不过当被用于进攻设防完善的港口要地时,H型飞行速度慢的缺点也就暴露无遗了。从当年8月末到9月初,从威尼斯出发的H型持续向驻泊在的里雅斯特的奥匈战列舰发起强攻,结果只是白白付出多架飞机或损或伤的代价而一无所得。在此之后,意军便不再使用H型在白天做类似的进攻了。
进入一战的最后一个年头,意海军的FBA H型实力有如下述:第263中队驻科西尼港,8架;第264中队驻恩科纳,19架;第254中队驻瓦拉诺,5架;第257中队驻瓦洛纳,15架;第255中队驻布林迪西,8架;第256中队驻奥特朗托,8架;此外第258中队的4架登上了水上飞机母舰“欧罗巴”号。
1918年7月17日,意军的H型迎来最后一次出击,第263中队出动数架参与对波拉港的白昼空袭,不过这些H型没有像从前那样直接投弹,而是留在外围负责搜索救援可能落水的战友。一战结束时,共有多达382架H型在意海军中服役,而在那时,由SIAI自主研发的替代机型S.8也刚刚出现,一场装备的新陈代谢即将展开。到1919年9月,绝大部分H型均告退役,其中有一些被转用于商业飞行。在这些战后的邮政或商务飞行中,有一条轻松愉快的航线特别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航线径直从曾经炮火密布的的里雅斯特上空经过。
综观FBA H型在一战中的服役历史,可以说它虽然是一种法国机型,却在意大利得到了更好的运用。而意大利人对这种飞机的评价也很有意思,他们用本国语言称FBA为Fate bene attenzione,字面意思是“千万小心啊”。也就是说,虽然H型是一种飞行稳定的飞机,但如果你不仔细操控,或者疏于对发动机的维护,那你很快也就要有苦头吃了!
1914年4月,尽管欧洲的局势呈现日益紧张之势,第二届施奈德杯水上飞机竞速赛仍如期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这项新鲜的赛事由法国富商和飞行爱好者雅克·施奈德出资创办。虽然一年前的首届比赛只吸引到4名参赛飞行员,但是其影响力仍然不断提高,到了1914年的第二届,便有诸多国家的选手报名参加。
法国人或者说法国飞机依旧被看作是夺标热门,法国飞行员是首届施奈德杯的得主,当然在那次参赛的四人中,居然有三人都是法国人。在1914年的蒙特卡洛,将代表法国争夺荣誉的是由法兰西-不列颠航空公司(简称FBA)推出的一种外形漂亮的水上飞机,该机参赛编号是7,将由为法国队效力的瑞士知名飞行员恩内斯托·布里驾驶。
法国飞机的强有力竞争者来自英国,这个国家缺席了首届施奈德杯,这次则以改装自索普威斯“小报”式陆基飞机的水上飞机报名参赛。这种飞机在英国国内已有良好口碑,而在蒙特卡洛一经比试之下,果然桂枝独占,而屈居其后的,就是那架由布里操纵的法国FBA水上飞机。
虽然没能蝉联,FBA飞机的良好性能和优美外观依然使之成为比赛中的明星机型,而对于外界的好评,FBA的当家人路易·施莱克自然是乐在心中。这位法国人创办的公司体制独特,虽然工厂设在法国境内,办公总部却位于英国首都伦敦。他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方便地向两国推销自己的产品,而自己的新型飞机在施奈德杯上惜败于英国飞机这一新闻事件,更让施莱克找到了突破口。
很快,在施莱克器重的首席设计师兼首席推销顾问的让·路易·科内的游说下,FBA的订单纷至踏来,其中英国皇家海军果然成为最大客户,一举订购了40架。此后又有奥匈帝国订购的3架和丹麦订购的2架。至于机型,就是将在蒙特卡洛获得亚军的机型加以升级改造,并加装机枪等军用设备,从而成为所谓的FBA A型水上飞机。
H型水上飞机问世
虽然获得英国军方的订单,但即便经过多轮展示,FBA公司仍然没有获得“自己人”法国军队的青睐。“好在”一次大战随即爆发,这就一下子改变了法军的态度。鉴于缺乏足够的水上飞机来保护自己的海岸线,法国海军航空队很快就在1914年9月向FBA下单订购40架A型。
既然是本国军队使用,施莱克和FBA自然是要更加上心,在接下来差不多一年时间里,公司的设计师不断努力,试图通过改进结构和增强动力等手段来提高自己水上飞机的综合性能。不过,虽然型号由A型发展到B型、C型,这些飞机的整体表现改进都不大。
与此同时,来自德国U型潜艇的威胁正不断加大。在本国水上交通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法军于1916年1月开始寻求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公海巡航和反潜任务”的机型。施莱克对这次竞标也是志在必得,他将设计任务交给了年轻而有才华的设计师勒·潘,后者在1架编号为102的FBA C型飞机基础上,很快就打造出了原型机。
和C型相比,新型号的尺寸更大、机身更重,双人机组分别位于一前一后独立的座舱内,两层机翼架于机身之上,发动机则设置于两层机翼之间的支柱上。该机的一大亮点正在于发动机,它采用1台依斯帕诺-苏伊扎8Aa型150马力(110千瓦)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素以稳定可靠动力输出均匀而著称。机身武装为1挺设于后座观察员位置旁的7.7毫米机枪,飞机还可以最多携带200千克炸弹。
这架原型机随后实施了首飞,驾驶者就是那位在蒙特卡洛参赛过的瑞士人布里。在这位比赛型飞行员的灵活操控下,新飞机以其出色的性能令在场观摩的法国军方人士赞赏有加。于是FBA公司如愿以偿赢得这次竞标,而他们的新飞机立即获得订单,并确定型号为FBA H型水上飞机。
德国水上飞机的牺牲品
第一批量产型FBA H型经过加班加点,在1916年5月就被运往敦刻尔克,同已经在那里的C型一道,成为法国海军航空队的主力装备。敦刻尔克是法国海军航空兵把自己的触角伸入北海的第一站,而驻当地的水上飞机部队由罗纳克海军中将统一指挥,任务是拱卫从比利时边境延伸到勒阿弗尔的海岸线。
距敦刻尔克不远,就是由德军控制的比利时三角港口地带,即通过运河水道相连的奥斯坦德港、泽布鲁日港和布鲁日港,那里是德军的水上飞机和U艇基地。由于两军的水上飞机基地相距甚近,因此新到场的FBA H型受领了如下的多样化任务:一是应对敌军空袭,二是应对敌军登陆,三是应对港口封锁行动,四是反潜,五是监视中立国船只。
H型开始频繁出动,一般侦察飞行通常要达到其作战半径的极限也即200千米左右,一旦中途发现U艇,飞行员便应该立刻转到背向太阳的位置发起攻击,在距海面100~200米高度上投下所携带的全部炸弹。H型很快表明自己在飞行稳定性和操控性等方面的长处,不过当遇到雨雾天或寒冷天气时,其出勤效率就大打折扣。
从敦刻尔克出发执行了一段时间任务后,H型水上飞机并没有搜索到浮航的U艇,反倒是很快就和来自德国的同类飞机相遇,而后者则表明他们是极具攻击性的。
这年的8月5日,1架机身编号306的H型飞机在中途和僚机分散,随后遭到1架德国双座水上飞机的袭击。经过很短的时间,法国飞机就被打得坠海,而这一过程恰巧被附近的英国炮舰“欧根亲王”号看到,但该舰来不及实施任何救援。糟糕的是,坐在306号飞机中的是该机所属的中队指挥官德劳内,他和观察员一起阵亡。
半个月后,316号H型被奥斯坦德的德军防空火力击落;10月23日,322号H型被两架德国水上飞机打爆于奥斯坦德以北空域;这样到1916年结束时,法军共损失了3架FBA H型。 当时光进入1917年后,这种水上飞机的运气也没有丝毫好转。4月14日,在有2架索普威斯飞机护航的情况下,323号和411号H型仍然在泽布鲁日港附近被3架德国飞机双双击落。而这一事件和发生在5月26日的交战相比,简直还算不得什么。
这一天,有4架H型结伴从敦刻尔克出发搜索潜艇,不久后,它们迎面遇上了3架德国水上飞机。接下来,法国人不是冲上去迎战,而是奇怪地逐一降落到了水面上!原来,他们正是按规则在办事:法军的新教条规定,遇到敌机便应降落,以便能够更好求生!
这一荒唐的求生意愿,被德国飞机无情地打碎了。4架H型落到水面后,还不待观察员们操纵起他的刘易斯机枪对空射击,居高临下的德国飞机便轻易地俯冲扫射,一举撕碎了这些“水面上的鸭子”。结果,4架法国飞机尽数被毁,机组成员或死或伤或俘。
沦为战俘者中还包括法国海航知名的先驱人物保罗·泰斯特,得知他被本方俘虏,德军方面著名的水上战斗机王牌克里斯蒂安森还特意赶来同他面晤。会谈中,德国王牌尖刻地评论道:“你们法国人或许把这称作英雄主义。而我觉得这是愚蠢至极。”
在连续沦为德国水上飞机的牺牲品后,法军暂时停止了所有水上飞机在北方海岸的飞行,直到几个月后有能力提供充足的护航战斗机后,巡航飞行才得以恢复。
法国人在意大利
除了在敦刻尔克出巡北海之外,法军的FBA还曾南下作战,驻地是意大利的港城威尼斯。原来,当意大利于1915年5月对奥匈帝国宣战后,苦于自身的航空兵力不足,便立即向同盟的英法两国求助,而法国在接到请求后即于1916年7月向意大利派出第一批FBA H型。来自盟邦的水上飞机抵达威尼斯后,立即受到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该地是驻扎在的里雅斯特和波拉港的奥匈海军飞行员的首选攻击目标之一,而原本的航空兵力仅为3架老旧机型,法国飞机的到来当然被认为是雪中送炭之举。
不过对于南下作战的法军水上飞机来说,虽然亚得里亚海比北海温暖许多,但在安全系数上却并无提高。
法军抵达月余后的8月15日,2架H型在4架意大利的马基水上飞机的伴随下进击位于的里雅斯特的奥匈机库。刚刚飞临目标上空,310号H型便遭到1架洛纳L-16型水上飞机的猛攻,结果很快不得不迫使水面。之后,那架洛纳飞
机又转而攻击另1架308号H型,用准确的射击将后者打得坠海。
308号的机身残骸被奥匈鱼雷艇“林茨”号拖到岸边,成为一件战利品,飞行员让·罗列的尸体则由意大利舰只冒着岸防炮火捞回后葬于威尼斯,至于罗列的观察员则不知所踪。同时,意大利海军还将310号上的两名法国人及时救回。
驻威尼斯的法军H型水上飞机首战即遭当头棒喝,他们不知道原来自己运气不佳,撞上了最难缠的对手。在当日那架洛纳L-16座舱里的不是别人,正是有“的里雅斯特之鹰”美誉的奥匈海军尖子飞行员戈特弗里德·冯·班费尔德,此前已有不少意大利飞行员吃过他的苦头。
9月底,法国人向威尼斯送去6架崭新的H型以补充实力,而到10月时当地可用的兵力为6名飞行员和7架水上飞机。但正当这些法国人准备好好表现时,一个意外打击不期而至,1枚炸弹从1架H型的吊架上滑落并爆炸,结果造成周围12名法国人3名意大利人当场死亡,遇难者中还包括法国水上飞机分队的头头雷纳德上尉。如此一来,直到当年冬天,整个威尼斯基地都无所作为。
到了1917年3月,能用的H型虽然仍保持在7架,但整个基地里只剩下一位名叫沃尔茨的法国人拥有军官军衔。而到了4月17日,这名仅有的法国军官也在一场空战中身亡,当时天气恶劣,沃尔茨的H型又是以一敌众。
这次倒霉的出击成为法国FBA H型分队在威尼斯使命的终结,一道指令很快从法国传来:水上飞机分队在威尼斯就地解散。6月27日,这些法国人坐着火车离开,临行前,他们告诉意大利战友,接下来就得靠你们自己了。
意大利人靠自己
事实上,意大利人早就已经在靠自己了,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似乎比法国人更靠得住一些。因为就在沃尔茨身亡的同一天,由意大利自行制造的FBA H型恰巧赢得了自己的首次空中胜利!
在这天的交战中,意大利海军航空队第252中队的两架H型和第392中队的两架纽波特飞机联手打下了1架奥匈的水上飞机。不过在那之后发生的事情,比空战本身更富戏剧性。当得知被击落的奥匈机组漂浮在水面时,1架意大利的H型便赶往现场,飞行员不顾风急浪高而强行降落,结果机身被浪头打穿,于是意大利机组和奥匈机组同样变成紧抓着机身残骸等待救援的同命相怜者。不久后,第二架H型到场,并险些同样在降落中遭了殃。在一侧浮筒被打掉之后,这架飞机幸运地凭借着大浪带来的冲力又重新升上天空,挣扎回了威尼斯。
最后,1架意军的马基L.3水上飞机安全降到了水面上,并把双方的四人都救了起来,但这样一来,这架马基变得太重,结果根本飞不起来。当1艘奥匈的鱼雷艇到来后,马基上的6个人便全部被转移到了艇上,归航途中,该艇受到赶来的第三架H型的攻击,尽管后者投下的炸弹“震碎了艇上的所有玻璃”,但她却不幸被鱼雷艇的防空火力击中而坠海。
回顾起来,意大利在参战伊始便开始谋求从法国购买军用飞机的生产许可证,而在有意向的多种机型中,FBA H型便被列于优先地位。意大利方面对于FBA的飞机并不陌生,其陆军在1915年6月率先购入了一批FBA C型水上飞机,执行了若干侦察和轰炸任务。而在H型进入视野之后,由意大利商人多梅内克·桑托尼创立的一家公司便成功购入了该机的生产许可证,而他的飞机制造厂自此以授权制造FBA H型起步,将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名声,这就是知名的意大利水上飞机公司SIAI。 SIAI的H型生产线尚在调试中,军方已经闻讯而来,并在意大利自制的H型首飞之前就订购了5架,这些飞机于1916年下半年开始交付。意大利版H型水上飞机较法国版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改用国产的伊索塔-弗拉奇尼发动机,这是桑托尼预见到热门产品依斯帕诺发动机可能无法按时交付而提前做出的应对,事实证明他确有先见之明。
首批飞机交付后,对其性能深感满意的意大利海军不断追加订单,到1916年10月时,威尼斯、布林迪西、瓦拉诺和瓦洛纳等海军基地均已装备了国产的H型。12月,SIAI公司完成了28架H型。考虑到该公司产能不足以满足军队需要,意大利的另外多家飞机制造厂向SIAI购买了生产许可加入制造,这些分布在利沃诺、那不勒斯、巴勒莫等地的工厂有效地提高了供货效率。所有意大利工厂到战争结束时共制造出近千架FBA H型,这个数字加上法国本土的产量,使H型的总量约在2000架左右。
“千万小心啊”
和意大利海军对本国工厂抱以信任的态度相比,同样需要水上飞机用于一些湖泊地区作战的意大利陆军的选择,就显得不太明智。后者直接向法国FBA公司订购H型飞机,但是在本国供应吃紧的情况下,FBA根本来不及保障意大利客户的订单。
相比之下,意海军的国产H型很快就投入亚得里亚海沿线,担负起重要职责。这些飞机在意大利半岛靴跟部的布林迪西和阿尔巴尼亚的瓦洛纳港等重要基地的表现尤其活跃,有效地参与到阻遏奥匈军舰突破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行动中。一线单位之外,意军设在塔兰托的飞行学校也接收了相当数量的国产H型。
而随着德奥潜艇威胁日益增大,意大利从1917年春开始组建一张全面的水上飞机反潜网,旨在保护从法国边界延展到地中海的整条海上航线安全,其中的主力机型便是H型和马基L.3。
和此前法军H型不断沦为德国和奥匈同类机型“猎物”的可怜处境不同,意大利飞行员驾驶着国产H型,使用其上的菲亚特机枪,至少在空中击落过4架奥匈的洛纳水上飞机。4月17日,除了前面介绍的与纽波特飞机的共同战果之外,另外还取得了1架击落战果;5月24日,在帮助英国炮艇的战斗中击落1架;6月7日,在布林迪西以外空域又击落1架。最后这个战果属于第255中队长皮埃罗齐,本来他所带的小队已经赶不上逃离的敌机,不过有1架奥匈飞机居然把追兵误认作友机,结果掉头折返而被逮了个正着。
虽然在空中扬威,不过当被用于进攻设防完善的港口要地时,H型飞行速度慢的缺点也就暴露无遗了。从当年8月末到9月初,从威尼斯出发的H型持续向驻泊在的里雅斯特的奥匈战列舰发起强攻,结果只是白白付出多架飞机或损或伤的代价而一无所得。在此之后,意军便不再使用H型在白天做类似的进攻了。
进入一战的最后一个年头,意海军的FBA H型实力有如下述:第263中队驻科西尼港,8架;第264中队驻恩科纳,19架;第254中队驻瓦拉诺,5架;第257中队驻瓦洛纳,15架;第255中队驻布林迪西,8架;第256中队驻奥特朗托,8架;此外第258中队的4架登上了水上飞机母舰“欧罗巴”号。
1918年7月17日,意军的H型迎来最后一次出击,第263中队出动数架参与对波拉港的白昼空袭,不过这些H型没有像从前那样直接投弹,而是留在外围负责搜索救援可能落水的战友。一战结束时,共有多达382架H型在意海军中服役,而在那时,由SIAI自主研发的替代机型S.8也刚刚出现,一场装备的新陈代谢即将展开。到1919年9月,绝大部分H型均告退役,其中有一些被转用于商业飞行。在这些战后的邮政或商务飞行中,有一条轻松愉快的航线特别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航线径直从曾经炮火密布的的里雅斯特上空经过。
综观FBA H型在一战中的服役历史,可以说它虽然是一种法国机型,却在意大利得到了更好的运用。而意大利人对这种飞机的评价也很有意思,他们用本国语言称FBA为Fate bene attenzione,字面意思是“千万小心啊”。也就是说,虽然H型是一种飞行稳定的飞机,但如果你不仔细操控,或者疏于对发动机的维护,那你很快也就要有苦头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