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大战三少将记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0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建功:上甘岭归来,
  不愿看《上甘岭》
  崔建功将军,上甘岭战役最前沿之主将也。将军浓眉方脸,身材微胖,性情和蔼,亲切可 人,无语不诙谐,无事不稳妥,无处不安然。故初识之者,左看右看,皆不信其为特等功、一级英雄荣膺者。
  崔建功河北魏县人,世代书香。16岁便离家外出谋生,独自一人闯荡江湖,曾于东北军当兵,入伍后即开赴陕北与红军作战。老兵油子李德胜说:“枪一响,就投降。红军优待俘虏,愿回家,送三块大洋。”新兵崔建功暗记之。1935年红军长征后的直罗镇一役,崔建功只朝天放了一枪,就举枪当了俘虏。将军从不讳言当俘虏事,且自谓是“长征的胜利品”“被机关枪欢迎过来的红军”。
  河南重镇西赵堡,居高筑垒,寨墙坚固,为当地土顽据守。昔八路军攻之不克,国民党攻之不克,日军攻之亦不克。1948年8月,刘邓大军过黄河时为西赵堡所阻。崔建功以新组建之旅取之。据云,毛泽东闻讯秉烛夜视地图,查西赵堡之方位。
  解放战争时,崔建功于秦基伟部下鞍前马后,南征北战。1951年入朝作战后,崔建功又在秦基伟麾下。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大战爆发。美韩军攻势汹涌,以300门大炮、40架飞机、120辆坦克,轮番轰炸上甘岭。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率官兵顽强抗击,与敌胶着。15、16、17日,交战双方于上甘岭拉锯,上甘岭表面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其惨烈为近代战争史所未闻。至18日,美韩军又投入一个团兵力猛攻,四十五师前沿防守部队终因伤亡过重,退守坑道,上甘岭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此时十五军军长秦基伟与崔建功电话热线频频,崔不得不向老首长叫苦:“军长啊,我的部队快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了。没有兵怎么打仗?”素来心直口快的秦基伟闻之半晌无声,继而回答:“老崔啊,阵地丢了,回头不好见我哟。”崔建功手持电话一愣,只答:“那当然。”
  秦军长语调极平和,分量却极重。崔即召集作战会议,下定决心:“打吧,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如果我牺牲了,我的第一代理人就是唐万成(四十五师副师长)。”
  上甘岭战斗第一阶段,经过七天七夜的反复争夺,四十五师顶住敌人的狂轰滥炸和轮番攻击,坚守阵地,以伤亡320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7100多人。据一位西方记者报道:“一个美军连长点名,在下面回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后来,崔建功回忆上甘岭战斗情景甚详。经过43天激战,四十五师依靠坑道工事,最终守住阵地。四十五师约一万余人,伤亡过半。战斗最关键时刻,崔建功命令所有人员均上前沿坑道参战。警卫连上去了,勤杂人员上去了,连他的警卫员也被撵上去了。
  崔建功回忆及此,背过脸去,肩膀抖动。因为他们上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崔无比自豪地将战役中的战斗英雄一一屈指数来:“上甘岭战役中,舍身炸敌群、炸地堡,像黄继光那样舍生忘死,与敌人同归于尽者,四十五师就有三十多位。”将军言此激动万分,以残疾之躯伏案挥毫题词——上甘岭精神万岁!
  1952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发出表彰十五军四十五师上甘岭战斗嘉獎令。秦基伟接到通令表扬电报后,大呼:“立即通报全军及四十五师。给我接四十五师崔建功电话。”刚接通电话,秦基伟一把抢过话筒,大声说:“志司通报了你们师……”没说完,停了好久,才缓过那阵激动劲来。崔建功紧握话筒的手在发抖,潸然泪下,只是“嗯、嗯、嗯”地应着,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崔建功后来回忆:“这一仗伤亡太大啦,我有什么好说的!”
  电影《上甘岭》公映,感动了全国人民。某日晚,昆明军区首次放映,军区组织首长和部分机关干部集体观看。时任昆明军区参谋长的崔建功兴冲冲而至,端坐前排。放映不久,崔即起身离席而去。初始人皆以为他出去“方便”,而后在电影结束时才发现,崔座位上一直空空如也。事后,有人好奇问:“上甘岭战役是你打的,这么光荣的事,上甘岭电影为什么不看了?”崔建功回答:“不是不想看啊,而是不忍看啊,我们师伤亡了那么多人啊,你说我能看下去吗?”又说:“这哪像打仗啊!这是打着玩,好人死不掉,坏人都死完。像这样打,我这个师长太好当了。”
  张显扬: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张显扬将军头大耳长,眉似漆,眼如炬。性格粗野狂放,桀骜不羁。与人交,肝胆毕露,喜怒哀乐,全都挂脸上。言语豪放粗鲁,多脏话俗语,无所顾忌。人称张显扬将军作战一狂,二野,三尖,敢打敢拼又精明过人。
  张显扬,四川通江碧家场郑家营村人,18岁参加红军,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连长征。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张显扬率四十三师进驻云南平叛。年底,西南军区决定,四十三师脱离十五军建制,留守云南昭通,第十军第二十九师编入十五军建制,参加抗美援朝。某日,秦基伟召集十五军师以上干部传达北上入朝作战命令,带头表态:“此次入朝作战,我——秦基伟!不上光荣榜,就上英烈碑!”
  其时,麾下诸将皆戎装严整,慷慨激昂表态,唯独张显扬披一件炊事员的脏衣服,帽檐压低,埋头坐后排,不吭一声。秦基伟问:“你——张显扬,怎么不说话?”张显扬仍低头不语,秦喊:“张显扬,抬起头来。”张显扬起立,发了一通牢骚:“我们师不入朝,你们去打仗,我当炊事班长啰!”与会者大笑。此时,秦基伟突然宣布:“上级已有命令,张显扬调任十五军二十九师师长,参加抗美援朝。”张显扬闻之雀跃而起,将脏衣服脱下,向上一扔,高声大呼:“我张显扬不当炊事班长啰!”全场哄堂大笑。
  十五军初入朝时,即遇到美军由侦察机引导的猛烈炮火袭击,伤亡惨重。而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并不畏惧,有时竟昂然登高坡,怒骂美军飞机,“瞿瞿”吹哨,指挥部队疏散。
  上甘岭大战爆发后,张显扬率二十九师,以机动部队参战,一个师分成两半,时而上甘岭,时而西方山,时而前方作战,时而后方增援,时而夺山头,时而守阵地,忙得不亦乐乎。   秦基伟曾如此评价:“张显扬之二十九师姿态非常高,战斗力特别强,指到哪就打到哪,打到哪就胜到哪。”张显扬虽然满腹牢骚,同时也满怀豪情:“我是分兵把门,一部分在西方山,一部分在五圣山。二十九师出了个邱少云,打的还是四十四师的仗。”
  张显扬率二十九师与韩军名将丁一权之第二师争夺537.7北山,反复拉锯,屡立战功。最为经典是30日之战斗。韩军经六小时激战,攻下志愿军坚守的537.7北山高地。“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亲来前线视察,并赞扬“韩军英勇善战”。次日,张显扬率部接防后,仅一个半小时便夺回了该阵地。
  张显扬作战猛中有细。上甘岭大战初期,由于美军火力强大,志愿军部队增援上甘岭伤亡极大。有的连队运动上前线,要付出1/3,甚至1/2的代价。张显扬一上上甘岭,就想出了好办法。第一,分段带路,单个跃进。第二,减少兵力,加大火力。第三,多运手榴弹上去守坑道。张说:“守得住更重要,敌人炮火强,‘肉蛋碰铁蛋’是碰不过的,办法是减少兵力,加大火力,要靠手榴弹——风吹梨子树,圪挞碰圪挞。”该师八十五团三连,按照张师长的办法,全连运动到8号坑道,没有一个伤亡;后来八十七团从40里外运动到上甘岭,也没有一个伤亡;八十六团上阵地只伤亡两人。
  余宏远是张显扬的老上级,1932年的老革命。“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找到张显扬调查余宏远问题。调查员问:余宏远在解放战争中有没有通敌?张显扬火爆性子立即爆炸,“咣当”拉开门,“哗啦”推开窗,茶杯往地上“乒乓”一摔,吼道:“好人打不倒,坏人跑不了。你们,他妈的给我马上滚!”造反派急溜之。
  “孔明先生”张蕴钰
  张蕴钰将军大脑袋,黑脸盘,络腮胡。身材魁伟,声如洪钟,晚年脑门黑斑点点如豆。张蕴钰学识渊博,博览中外名著,熟读孙子兵法,善于思谋问题,说话慢声细语,做事任劳任怨,含蓄豁达,爱好舞文弄墨,题字吟诗,颇有儒将之风。
  凡初见张蕴钰者,皆以为一介武夫,实大谬也。蒋继宗,科学家,曾留学德国。某日,张蕴钰与蒋在沙漠上席地而坐,折红柳而谈心。蒋言迄今未婚娶,张对他说:“谈恋爱要勇敢一点,不要怕碰钉子。”接着,张随口朗诵出《浮士德》中的诗句:“美丽的姑娘,我可不可以挽你的手兒,送你家去?我不是姑娘,也并不美丽,回家的路儿呀!我自己知道。”蒋继宗望着眼前长相如“黑李逵“似的张蕴钰,大为惊奇,连连说:“真没想到,首长还会背歌德的代表作,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
  张蕴钰是河北省赞皇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因有文化,善思索,勤动脑,历任职务大多为司令部主官,指挥作战,能谋善断,细致缜密,在十五军有“孔明先生”之雅号。
  张蕴钰能参善谋,被秦基伟称为“最放心的参谋长”。秦基伟晚年回忆,十五军在上甘岭战斗之所以打得好,有一条很重要,就是战斗前在守备阵地上筑了一座地下“坑道城”。这是秦基伟顶住不同意见的干扰,坚持己见,“一意孤行”的结果。
  秦基伟回忆:“我同张蕴钰和师长们交换意见,他们也是这个看法。当时反对挖坑道者议论很多,张蕴钰则真正理解准备打大战的思路,力排众议,坚定支持,并将这一巨大的筑城工程实践完善。”
  在炮火最激烈的时候,张蕴钰三上上甘岭,为十五军决策作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冒着枪林弹雨,和师团指挥员一起察看地形,选择运动与攻击道路;和机关干部共同研究如何支援坑道斗争;和炮兵部队商量确定炮火配置。面对前所未有的伤亡情况,他向秦基伟提出了适时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战斗的建议。秦基伟十分赞赏,当场拍板,一锤定音。而后,张蕴钰被指定前往德山岘负责统一指挥。有军史专家认为,张蕴钰的建议,是十五军在上甘岭大战中由战术性反击转变为战役性反攻的指导性思路,也是该战役由被动挨打转变为积极出击的关键一环。
  归国后,张蕴钰在20世纪60年代担任核武器试验基地司令员,隐姓埋名于大漠荒野,惊沙走石戈壁滩,含辛茹苦核基地达13年之久,人称“核司令”。张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的最后签字人,亲历首次原子弹试验、首次导弹核试验和首次氢弹试验。
  (摘自《同舟共进》)
其他文献
作为革命者的陈独秀从不惮于亮出自己的刀剑武器。但他向来剑有所指。  历史会在某些时刻突然走到关键节点,它的发生或许是一场偶然,但从此改变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  1919年6月11日晚上,41岁的陈独秀出门了,衣兜里塞满自己撰写并出资印刷的《北京市民宣言》,他要像一个月前的北京学生那样,走上街头,散发传单。  这不是头一次。前一天,他刚和胡适、高一涵等一众北大教授组成“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格最高的传单散
柳井正不想退休  2019年2月,日本迅销集团会长兼社长柳井正迎来他的70岁生日。此前日本媒体报道,柳井正计划在70岁退休,但是柳井正回应:“我不会退休的,只要脑子还清醒,我会一直担任社长兼会长的职务。”  如今,在快时尚领域,柳井正创办的优衣库是唯一能和Zara、H
近些年来,自媒体频频出现造富神话,小到月薪五万的编辑助理,大到千字百万的头条推文,虽然争议不断,但说到底是凭本事吃饭,企业也愿意为这些自媒体的广告买单。2018年10月26日,新华社报道了“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保护费”的惊人新闻。什么时候自媒体的流量变现成了收“保护费”?  自媒体“黑公关”事件并非今天才出现。前不久,媒体还报道了“四川破获一起‘网络水军’敲诈勒索案”:
1978年11月25日,中央工作会议大会开完后,当天晚上,我(于光远)到江一真的房间,同他商量是否指名道姓地批评汪东兴。  我们认为汪东兴在粉碎“四人帮”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本来是一件该做的事,但还是应该承认他立了大功。没有他的积极参与,不动用归他直接指挥的八三四一部队,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的事就办不成。但是要讲“两个凡是”的提法和对它的坚持,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抵制,对邓小平复出
危险的丞相  在民间,刘基一直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所以号称“活神仙”。当时的人们就经常拿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谋略出众的刘基,是朱元璋定鼎中原的重要谋士。  有一次,朱元璋想要责罚丞相李善长,被刘基劝住。刘基说:“李善长虽有过失,但他能调和众将。”朱元璋感到非常惊讶:“他几次想要加害于你,你居然还为他着想?我这次就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连忙推辞:“这怎么行呢?用丞相就必须
吴军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3月出版  《见识》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人类的明天》  [法]席里尔·迪翁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战纪念日,在很多参加过一战的欧美国家,这一天是法定假日。  但这一天,对许多中国人而言是陌生的:2018年11月11日,一位学者提醒网友“这一天不仅是‘光棍节’和‘买买买日’”,一些网友则并无恶意地反问:“一战终战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尽管曾经鲜为国人瞩目,但中国与一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不只是一战的参战国和战胜国——甚至,中国本土也是一战的战场之一。从中立到
刘伯承元帅在翻译方面,特别是军事学术翻译以及培养翻译人才方面的重要见解与贡献,很少为人所知。戎马倥偬中坚持翻译工作  1930年4月,从苏联秘密回国的刘伯承和左权等人抵达上海。中共中央决定安排精通俄文的刘伯承担任军委编译科长,专门从事军事翻译工作,为军委训练班和各地红色武装提供军事教材。  刘伯承化名林直木,在上海愚园路一幢二层楼房里,于1930年至1931年间,主持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校
2008年是中外关系中特殊的年份。那一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而我正好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有一天,我在美国中西部的怀俄明州旅行,一辆大卡车停在了店边。司机从高高的驾驶室里跳了下来。我看了看他,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西部的男人,也许算见多识广的那一类。他摇摇晃晃地来到我身边,和我说起话来。  “你是游客吧?日本人?”他问我。  “不,我是中国人。”  在美国,很多人都分不清日本和中国。但是这个司机明显知
出于对蔡英文当局的严重不满,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怀念之风在2017年底爆发。而身体素质很好的马英九在家必然闲不住,除了担任东吴大学严家淦法学讲座的荣誉无给职(无工资)教授,他还到处走动,顶着几十年不变的发型、戴着墨镜,走到哪里都会引起轰动。除了多年来“师奶杀手”的风范仍旧保持外,运动达人甚至网红段子手都成了退休马英九的标签。可惜搞笑来得太晚  在台湾地区领导人位置上尚有最后的不到48小时,马英九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