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育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文是重要的内容。学习古诗文对于学生语文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能够让学生对古诗文的精髓以及魅力深入的体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古诗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将学生兴趣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上。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参与到古诗文的学习中,也才能够在多读多写,领会古诗文中的意境,体会其中的美景与内涵。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介绍古诗文的出处,营造出当时的氛围以及情境,使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和感染,积极投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可以播放古诗文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以及节奏美。学习《观书有感》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学习《清平乐·村居》,感受乡村的恬静、自得。通过对古诗文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搭建良好的桥梁,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介绍古诗文历史背景,把握历史文化进步
  古诗文都是以一定历史条件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古詩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的理解内容以及内涵,就需要明确古诗文作者以及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文化创作的背景有深入的认识。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补充古诗文的背景以及内容,利用文化创作背景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学习《望岳》《春望》等时,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介绍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前后,杜甫内心的变化。《望岳》是青年时代杜甫创作的,充满着激情与浪漫,将自己的朝气与雄心壮志表达出来。
  三、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作为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要让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要思想,然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当时的场景,使学生亲自体会其中要表达的意义,进而实现古诗文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白居易的《卖炭翁》教学时,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全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卖炭翁卖炭的艰辛与不易,诗歌描写了大雪天,一位卖炭老翁为了把炭卖一个好的价钱不辞辛苦地早早起床,最后炭却被抢走的辛酸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贫民百姓的压榨及老百姓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这种环境下虽然有心救助却无力施展的心情。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说教,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走入古人的内心中,对古人的思想情感等更好的体会与感受,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古诗文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回归到古人的生活中,感受古人的情感以及思想,并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进行树立。比如学习《渡荆门送别》时,理解诗意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李白仗剑出川入手进行分析,对李白背井离乡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难舍之情充分表达出来,让想一下,如果今后自己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求学,会是怎样的情形,学成之后又将怎样回报家乡和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更加热爱家乡。
其他文献
一、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  “语文对话教学”又称“对话型语文教学”或“语文对话式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后人们针对传统语文教学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什么是语文对话教学?简言之,它是指以语文新课标提倡的“对话”理念为指导思想而展开的语文教学活动。什么是“对话”?当然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师生间的问答和谈话,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 “阅读对话理论”强调的是阅读行为是主体间的对话与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語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期刊
一、从整体上重视“宏观构想”设计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科书方案的开发者”,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对教学内容要有宏观、构想的意识和水平。对教学方案要善于开发和创造,善于开发教学资源,善于从宏观上考虑并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如一位老师在讲初三古诗词复习专题时,从整体和宏观构想设计出了“我出题你接招——诗词对对碰——智力陷阱——慧眼辨真
期刊
一、题型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它一般具有五个特征:  1.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性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课标II卷的作文题目“谁更有风采”, 指令具体的问题,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指令问题的焦点和写作的着力点,等等。  2.矛盾性。  作文
期刊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它是文学作品的血肉,在刻画人物性格、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塑造典型形象,描绘个性特征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栩栩如生。因为细节虽然是生活中很细微的小事或人物的细微的神态动作,但如果选取得典型,描写得细致,就能
期刊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應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而多媒体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
期刊
随着“核心素养”的敲定颁布,如何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理念,是摆在每一个基础教育学校校长案头上的难题。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区里正在大力推进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其确立的“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人”的目标旨归,高度契合“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理念。笔者根据自身的粗浅理解,从提升教育“内生力”的视角,谈一谈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目标:花开两朵,并蒂同根  叶澜教
期刊
时过境迁,纵观凡是有成就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的确不错,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怎么样对待和处分违纪的学生而不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然就会是一路风景一路歌!  一、态度上别粗暴,情感上不厌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懵懵懂懂的成长中的小屁孩。  时光匆匆,要来的终于会来,记得有一天,我所担带的班级来了一个孩子的老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拓宽选材空间,激活学生思维,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素材呢?  一、拥抱自然,观察生活  特级教师张化万认为“玩得痛快,才能写得有味。”他说:“大自然是美丽的,生活是绚丽的,学习劳动是幸福的,玩耍是快乐
期刊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它积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从传说中“仓颉造字”开始,华夏儿女就有了自己的民族语言符号。几千年来,人们在不断发展它,完善它,如今,它已成为几十亿中国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中学写字教学的现状  但是,现今我们的写字教学却不容乐观,写字教学仍然只是语文教学中的“配角”而已,如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学校并未开设正规的写字课,大都只是由本班语文老师自行组织,并未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