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探讨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对60例发生喂养不耐受的足月新生儿进行早吸吮、抚触、穴位按摩及喂养指导的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恶心、呕吐、腹胀、胃潴留、胎粪排出延迟等症状。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在离开母体后,外部环境与母体宫腔内环境的明显差异及新生儿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胃潴留、胎粪排出延迟等问题,阻碍了新生儿早开奶的实施;影响了新生儿摄取营养物质,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摄入地减少或频繁地呕吐可能加重疾病,增加发生误吸、窒息的风险,降低了新生儿的存活率。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新生儿能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肠功能的成熟,解决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我科对60例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实施早吸吮、抚触、穴位按摩及喂养指导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出生,发生喂养不耐受的足月新生儿60例,孕周为37+3W~41+4W,其中顺产23例,剖宫产37例,出生体重2.7kg~3.6kg,新生儿评分10分,无缺氧、严重感染,无消化道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
1.2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1]:①频繁呕吐,每天超过3次以上 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天以上 ③胃潴留 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 ④腹胀 ⑤排便不畅或胎粪排出延迟
2干预方法
2.1早吸吮 围生期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让准妈妈知道早吸吮的重要性。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与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
2.2抚触 操作应在新生儿喂奶前或后1小时,不哭闹,安静状态下进行。将新生儿置于辐射保暖台,调整肤温为36.5℃,室温28~30℃,相对湿度60%~65%,给予柔和的轻音乐做背景。操作者清洁温暖双手,涂润肤油。①头面部:两拇指指腹从前额中央眉间向外侧推至发际;双手拇指指腹从下颌中央向外上滑行止于耳前,成微笑状;一手托头,另一手四指指腹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避开囟门,止于耳后乳突处,并轻轻按压;换手,同法抚触另一半。②胸部:双手中、食指指腹分别从肋缘下腋中线交叉点向对侧外上方推进,止于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乳腺。③腹部:用双手指腹交替从新生儿左上腹滑向左下腹,然后双手指腹交替从新生儿右上腹横向抚触经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再用双手指腹交替由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抚触时避开脐部和膀胱位置。如有腹胀,适当延长腹部按摩时间。④四肢:两手交替抓住新生儿的一侧上肢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滑行,在滑行的过程中从近段向远端分段挤捏;对侧及双下肢做法相同。⑤手和足:用拇指指腹从新生儿掌面/足跟向手指/足趾方向推进,从手指/足趾两侧提拉每个手指/足趾,并抚触手足掌背部。⑥背部:新生儿取俯卧位,双手分别自新生儿颈部至骶尾部沿脊柱两侧做横向抚触,然后做纵向抚触,要避开脊柱。⑦臀部:双手掌心在两侧臀部同时做环形抚触。⑧两手从新生儿头部至足部做安抚状抚触,结束抚触取仰卧位。抚触每次15分钟,3次/天。
2.3穴位按摩 ①揉、摩中脘 中脘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②揉龟尾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骨端。③按揉足三里 用拇指按揉外侧膝眼下3寸,股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2.4喂养指导 加强对产妇的喂养指导。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应少量多次进行喂哺;喂奶时应抬高新生儿头肩部30o,喂养时间15~20分;每次喂食后轻拍背部5分钟至打嗝,排出胃内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30分钟,利于胃内奶汁的排空,减少胃潴留。
3结果
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2]。6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中,通过护理干预后,52例12小时排出胎粪,有觅食反应,吃奶量增加,1天后呕吐停止,恢复喂养耐受;8例24小时排出胎粪,有觅食反应,吃奶量增加,3天后呕吐停止,恢复喂养耐受。
4讨论
胃潴留、腹胀、呕吐是由于胃肠排空能力、胃肠动力及食管功能障碍引起,而这些都与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成熟、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差和胃肠激素水平低有关。通过早期护理干预,促进胎粪排出,降低胃肠道中的胆红素、粪胆原吸收,阻止肝肠循环,减轻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从而保护脑细胞[3]。
早吸吮不仅可以帮助产妇子宫收缩,还可在新生儿通过吸吮母亲的乳头来增加吞咽动作,启动新生儿胃肠机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带来的危害。
抚触是通过肌肤的接触,由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将信息沿脊髓传至神经中枢,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强新生儿应激能力;加快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腹部抚触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减少减轻腹胀、呕吐、胃残留等喂養不耐受症状。抚触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并发症少,家长易于接受,且具有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作用[4]。
祖国医学认为: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穴位按摩通过手法的良性刺激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加强粪便排出[5]。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常见的喂养问题,通过采取护理干预,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加快新生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红武,翟隽,姚英民.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2):116-117.
[2]李杏桃,俞义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4):145.
[3]潘迎洁.早期光疗和灌肠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5):348.
[4]幸娟.婴儿抚触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8,10(6):381.
[5]闫苏.腹部按摩与穴位指压在早产儿胃肠道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648.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探讨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对60例发生喂养不耐受的足月新生儿进行早吸吮、抚触、穴位按摩及喂养指导的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恶心、呕吐、腹胀、胃潴留、胎粪排出延迟等症状。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在离开母体后,外部环境与母体宫腔内环境的明显差异及新生儿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胃潴留、胎粪排出延迟等问题,阻碍了新生儿早开奶的实施;影响了新生儿摄取营养物质,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摄入地减少或频繁地呕吐可能加重疾病,增加发生误吸、窒息的风险,降低了新生儿的存活率。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新生儿能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肠功能的成熟,解决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我科对60例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实施早吸吮、抚触、穴位按摩及喂养指导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出生,发生喂养不耐受的足月新生儿60例,孕周为37+3W~41+4W,其中顺产23例,剖宫产37例,出生体重2.7kg~3.6kg,新生儿评分10分,无缺氧、严重感染,无消化道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
1.2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1]:①频繁呕吐,每天超过3次以上 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天以上 ③胃潴留 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 ④腹胀 ⑤排便不畅或胎粪排出延迟
2干预方法
2.1早吸吮 围生期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让准妈妈知道早吸吮的重要性。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与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
2.2抚触 操作应在新生儿喂奶前或后1小时,不哭闹,安静状态下进行。将新生儿置于辐射保暖台,调整肤温为36.5℃,室温28~30℃,相对湿度60%~65%,给予柔和的轻音乐做背景。操作者清洁温暖双手,涂润肤油。①头面部:两拇指指腹从前额中央眉间向外侧推至发际;双手拇指指腹从下颌中央向外上滑行止于耳前,成微笑状;一手托头,另一手四指指腹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避开囟门,止于耳后乳突处,并轻轻按压;换手,同法抚触另一半。②胸部:双手中、食指指腹分别从肋缘下腋中线交叉点向对侧外上方推进,止于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乳腺。③腹部:用双手指腹交替从新生儿左上腹滑向左下腹,然后双手指腹交替从新生儿右上腹横向抚触经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再用双手指腹交替由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抚触时避开脐部和膀胱位置。如有腹胀,适当延长腹部按摩时间。④四肢:两手交替抓住新生儿的一侧上肢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滑行,在滑行的过程中从近段向远端分段挤捏;对侧及双下肢做法相同。⑤手和足:用拇指指腹从新生儿掌面/足跟向手指/足趾方向推进,从手指/足趾两侧提拉每个手指/足趾,并抚触手足掌背部。⑥背部:新生儿取俯卧位,双手分别自新生儿颈部至骶尾部沿脊柱两侧做横向抚触,然后做纵向抚触,要避开脊柱。⑦臀部:双手掌心在两侧臀部同时做环形抚触。⑧两手从新生儿头部至足部做安抚状抚触,结束抚触取仰卧位。抚触每次15分钟,3次/天。
2.3穴位按摩 ①揉、摩中脘 中脘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②揉龟尾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骨端。③按揉足三里 用拇指按揉外侧膝眼下3寸,股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2.4喂养指导 加强对产妇的喂养指导。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应少量多次进行喂哺;喂奶时应抬高新生儿头肩部30o,喂养时间15~20分;每次喂食后轻拍背部5分钟至打嗝,排出胃内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30分钟,利于胃内奶汁的排空,减少胃潴留。
3结果
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2]。6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中,通过护理干预后,52例12小时排出胎粪,有觅食反应,吃奶量增加,1天后呕吐停止,恢复喂养耐受;8例24小时排出胎粪,有觅食反应,吃奶量增加,3天后呕吐停止,恢复喂养耐受。
4讨论
胃潴留、腹胀、呕吐是由于胃肠排空能力、胃肠动力及食管功能障碍引起,而这些都与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成熟、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差和胃肠激素水平低有关。通过早期护理干预,促进胎粪排出,降低胃肠道中的胆红素、粪胆原吸收,阻止肝肠循环,减轻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从而保护脑细胞[3]。
早吸吮不仅可以帮助产妇子宫收缩,还可在新生儿通过吸吮母亲的乳头来增加吞咽动作,启动新生儿胃肠机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带来的危害。
抚触是通过肌肤的接触,由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将信息沿脊髓传至神经中枢,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强新生儿应激能力;加快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腹部抚触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减少减轻腹胀、呕吐、胃残留等喂養不耐受症状。抚触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并发症少,家长易于接受,且具有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作用[4]。
祖国医学认为: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穴位按摩通过手法的良性刺激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加强粪便排出[5]。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常见的喂养问题,通过采取护理干预,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加快新生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红武,翟隽,姚英民.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2):116-117.
[2]李杏桃,俞义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4):145.
[3]潘迎洁.早期光疗和灌肠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5):348.
[4]幸娟.婴儿抚触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8,10(6):381.
[5]闫苏.腹部按摩与穴位指压在早产儿胃肠道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