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在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在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

方法

通过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模型,将淋系细胞高表达TL1A(L-Tg)小鼠和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分成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DSS组、转基因对照组和转基因DSS组。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病理评分的变化,采用H-E染色评估结肠炎症程度,Masson染色与天狼星红染色评估肠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TGF-β1/丝-苏氨酸激酶3(Smad3)表达。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转基因DSS组体质量下降(9.6±1.8)%,高于野生型DSS组下降的(6.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1),转基因DSS组DAI评分和结肠病理评分均高于野生型DSS组[分别为(7.33±0.58)分比(6.00±1.00)分,(14.00±1.05)分比(11.7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8、4.739,P均<0.05),且Masson染色与天狼星红染色均提示肠纤维化程度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野生型DSS组小鼠波形蛋白、α-SMA、TGF-β1和Smad3的累积阳性吸光度值均低于转基因DSS组(分别为0.650±0.050比0.800±0.020,0.390±0.040比0.600±0.040,0.550±0.040比0.730±0.040,0.590±0.020比0.830±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3、9.093、7.794、10.390,P均<0.01)。

结论

TL1A可能通过激活TGF-β1/Smad3通路促进肠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导致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1型糖尿病。该患者为52岁男性,因转移性肾细胞癌接受PD-1抑制剂纳武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用药约9周后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反复呕吐、乏力纳差,2周后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至50.9 mmol/L,HbA1C8.4%,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血清C肽均<0.01 n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循环microRNA与2型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其具有稳定性、特异性高及可诱导等特点,近年来成为在转录后水平研究其发病机制、预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物学标志物。现就循环microRNA预测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价值作一综述,从而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本文报道1例由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垂体炎。该患者为59岁女性,因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参加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Ⅱ期临床试验,用药5个月余出现乏力、精神萎靡、恶心、纳差;实验室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鞍区MRI提示垂体增大伴明显强化。诊断为PD-1抑制剂导致的垂体炎,予糖皮质激素及左旋甲状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是新型强效抗癌药物,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不容忽视,内分泌腺体也是irAEs的受累靶点。ICPis致内分泌腺体损伤是医学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是肿瘤治疗与内分泌学科的新交叉点,需要更多内分泌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和全程管理策略,加强学科间合作,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的研究包载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NMFGF1)的聚乙二醇(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新型水包水型乳化法制备载药长循环脂质体,并进行质量检测。选择15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12周后通过超声心功能检查筛选出DCM大鼠。药物干预2周再饲养2周后行超声检查
目的了解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MMACHC基因c.482G>A(p.R161Q)突变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携带MMACHC基因c.482G>A(p.R161Q)突变的MMA患者的临床表现、质谱检测结果、基因突变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75例患者中57例(76%)来自新生儿筛查,仅1例发病;18例未筛查患者中2例因同胞确诊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升糖素样肽1(GLP-1)分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给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MYDGF基因敲除(KO)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糖尿病组(WT-D、KO-D)及非糖尿病组(WT-ND、KO-ND)检测相关指标。再根据是否予以腺相关病毒(AAV)-MYDGF干预,将小鼠分为野生型糖尿病对照组(WT-GFP)、野生型糖
期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各组分及其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分为MS组(541例)和非MS组(255例),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MS的相关性。结果MS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MS组(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