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比较财政学视角下得出我国当前财政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如具有优越性的财政目标、双元财政框架、后发优势的优势,同时民主化程度不足、城乡財政制度不平衡和分税制改革不完善,结合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我国实际本文提出解决财政体制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比较财政学 财政体制 改革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1.1财政体制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体制最大优势就是以“共同富裕”为最终奋斗目标。西方国家从斯密以来就围绕如何用最少的经济资源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率展开,其本质是实现资本的收益最大化,劳动者的地位与权力并不受到重视,即使近代福利经济学等新兴学科提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是站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角度缓解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利己主义。这种目标性不同是我国财政体制的最大优势。
1.2双元财政框架实现对市场经济全覆盖。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存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成分也存在非公有制成分,因此需要相应的财政体制与之匹配。针对公有制性质的国有经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采用的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针对非公有制经济,我国采用的是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似的公共选择制度。我国的财政体制不仅具有发达国家财政体制中在市场失灵领域提供公共品的作用,还具有发达国家不具有的、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高铁和核电利用技术在国有经济的雄厚支持下实现资本技术的全球化输出,我国的外贸模式逐步实现从出口简单工业品到出口资金技术,就与双元财政体制的优势分不来。
1.3后发优势。由于落后地区具有比先进地区某些更有利的发展机遇,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提出了“后发优势”这一著名理论。作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的新型国家,我国的财政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缩短探索新制度的过程同时结合本国实际实现跨越式发展。
2.不足。
2.1历史原因造成的财政体制制定与监督的民主化程度不足。不管是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还是建国以来的“苏联模式”,我国的财政体制都是在高度集中的权威影响下制定与运行的,缺乏民主化传统。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管的调整,我国的财政体制从改革方案的制定到方案的审议以及通过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下进行,但是由于经济形势的紧迫性和人民代表知识结构的分立性导致的履职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使得财政制度的建设具有精英主导和决定的表现,不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
2.2城乡财政体制不平衡造成全面小康建设存在障碍。建国初期为尽快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我国一直采取向城市倾斜的财政体制等不均衡制度,加上在五级行政体制下财政任务的层层指派使得最底层的乡镇财政承受更大的财源开拓压力,“城乡二元化”结构由此而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最终将“城乡一体化”推到了改革者的面前,2020年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目标要求打破现存的城乡财政体制不平衡问题。
3.分税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财力事权不对等问题。1994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改革虽然缓解了地方政府财力不够的问题,但是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利如何分配、地方政府释放的财力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所需要的事权不能完全对等以及在地区之间财力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以创新思维开创“中国式财政体制”
1.继续巩固双元财政框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近来学术界不乏听到“全盘西化”的论调,认为“理论知识无国界”,只有彻底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理论才能成功实现我国财政制度改革。除却别有用心之人外,这是制度不自信的明显表现。18世纪以前我国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先进之处不容抹去,财政体制的改革要立足已有的成果进行而不是复刻西方模板。相比西方国家单一的市场经济下的财政体制,我国双元的财政框架不仅在市场经济失灵领域可以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领域还可凭借强有力的国有经济实现高端技术的研发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由此表现的淋漓尽致。
2.高度重视基层乡(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建设,扫清全面建设小康的财政体制障碍。为实现五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工作需要加强。首先,在财政体制的转移支付上更加倾斜基层农村。长久以来农村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来自农民,政府转移支付不足。因此要在生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加大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规模和质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承诺。其次,拓展乡镇财政收入来源,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基层财政资金池。基层政府要创新开源思路,利用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基层财政建设,实现对财政资金紧缺压力较大的乡镇财政的松绑和输血。
3.重塑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等对财政体制的制定、运行的参与和监督能力,充分发挥两会民主对财政制度的监督作用。鉴于财政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民主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我们需要重塑两会对财政体制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两会制度是我国独创的国家管理制度,具有社会主义优越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举手代表”“开会代表”却经常取代承载人民呼声的代表,使得人民代表和政治协商代表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权力成为空谈。因此当务之急并不是重新寻找释放公民民主权利的新出口或新渠道,但是要重新审视本应先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找出其民主监督能力受到束缚的症结原因,重塑其在财政体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建言献策功能。可喜的是2016年两会的人民代表会前广泛收集民意,会上积极参会履职,被称为近年来最忠实的人民代表,这钟风气十分值得肯定与发扬。
4.使用“股权式调剂”方式推进分税制改革,使各级政府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中激活财政体制活力。与过去统收统支和包干制的财政制度相比,目前实行的分税制无疑更加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利分配、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和地区之间财力不平衡等问题上,分税制依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针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利分配,建议更加注重中央财力集中的能力。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在于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集中全国优势资源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因此在需要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性、分解部分财力到地方财政的情况下,依然不能放松中央财政的财力集中作用。其次,针对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以及地区之间财力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实行本文独创的对地方政府财力进行“股权式调剂”的方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地方财力不足以应对地方事务的时期,成立专门负责部门牵线财力上有富足的其他地方政府对该地区进行财政支援,支援的资金按照入股的方式投入接受调剂地方政府的未来财政收入中,同时建立支援地地方政府与被支援地地方政府“股权式调剂明目清单”;第二阶段是地方财政逐渐适应地方事务的时期,该地方政府要以“股息+股利”的形式将自身经济发展中由于借入的资金而取得的经济收益回报给支援地地方政府。经过以上两阶段的财力调剂,不仅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问题得到调节,地区间不平衡的财力问题也无形中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杨志勇.新比较财政学导论:结合市场化实践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9).
[2]孙丽娟,陈婷.中西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制度的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
[3]胡志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模式:比较财政体制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5).
[4]刘凤平,陈仓柱.中日财政体制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
作者简介:李芳(1990—)女,,河北邢台人,汉族,河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新比较财政学 财政体制 改革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1.1财政体制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体制最大优势就是以“共同富裕”为最终奋斗目标。西方国家从斯密以来就围绕如何用最少的经济资源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率展开,其本质是实现资本的收益最大化,劳动者的地位与权力并不受到重视,即使近代福利经济学等新兴学科提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是站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角度缓解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利己主义。这种目标性不同是我国财政体制的最大优势。
1.2双元财政框架实现对市场经济全覆盖。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存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成分也存在非公有制成分,因此需要相应的财政体制与之匹配。针对公有制性质的国有经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采用的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针对非公有制经济,我国采用的是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似的公共选择制度。我国的财政体制不仅具有发达国家财政体制中在市场失灵领域提供公共品的作用,还具有发达国家不具有的、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高铁和核电利用技术在国有经济的雄厚支持下实现资本技术的全球化输出,我国的外贸模式逐步实现从出口简单工业品到出口资金技术,就与双元财政体制的优势分不来。
1.3后发优势。由于落后地区具有比先进地区某些更有利的发展机遇,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提出了“后发优势”这一著名理论。作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的新型国家,我国的财政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缩短探索新制度的过程同时结合本国实际实现跨越式发展。
2.不足。
2.1历史原因造成的财政体制制定与监督的民主化程度不足。不管是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还是建国以来的“苏联模式”,我国的财政体制都是在高度集中的权威影响下制定与运行的,缺乏民主化传统。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管的调整,我国的财政体制从改革方案的制定到方案的审议以及通过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下进行,但是由于经济形势的紧迫性和人民代表知识结构的分立性导致的履职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使得财政制度的建设具有精英主导和决定的表现,不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
2.2城乡财政体制不平衡造成全面小康建设存在障碍。建国初期为尽快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我国一直采取向城市倾斜的财政体制等不均衡制度,加上在五级行政体制下财政任务的层层指派使得最底层的乡镇财政承受更大的财源开拓压力,“城乡二元化”结构由此而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最终将“城乡一体化”推到了改革者的面前,2020年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目标要求打破现存的城乡财政体制不平衡问题。
3.分税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财力事权不对等问题。1994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改革虽然缓解了地方政府财力不够的问题,但是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利如何分配、地方政府释放的财力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所需要的事权不能完全对等以及在地区之间财力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以创新思维开创“中国式财政体制”
1.继续巩固双元财政框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近来学术界不乏听到“全盘西化”的论调,认为“理论知识无国界”,只有彻底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理论才能成功实现我国财政制度改革。除却别有用心之人外,这是制度不自信的明显表现。18世纪以前我国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先进之处不容抹去,财政体制的改革要立足已有的成果进行而不是复刻西方模板。相比西方国家单一的市场经济下的财政体制,我国双元的财政框架不仅在市场经济失灵领域可以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领域还可凭借强有力的国有经济实现高端技术的研发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由此表现的淋漓尽致。
2.高度重视基层乡(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建设,扫清全面建设小康的财政体制障碍。为实现五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工作需要加强。首先,在财政体制的转移支付上更加倾斜基层农村。长久以来农村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来自农民,政府转移支付不足。因此要在生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加大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规模和质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承诺。其次,拓展乡镇财政收入来源,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基层财政资金池。基层政府要创新开源思路,利用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基层财政建设,实现对财政资金紧缺压力较大的乡镇财政的松绑和输血。
3.重塑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等对财政体制的制定、运行的参与和监督能力,充分发挥两会民主对财政制度的监督作用。鉴于财政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民主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我们需要重塑两会对财政体制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两会制度是我国独创的国家管理制度,具有社会主义优越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举手代表”“开会代表”却经常取代承载人民呼声的代表,使得人民代表和政治协商代表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权力成为空谈。因此当务之急并不是重新寻找释放公民民主权利的新出口或新渠道,但是要重新审视本应先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找出其民主监督能力受到束缚的症结原因,重塑其在财政体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建言献策功能。可喜的是2016年两会的人民代表会前广泛收集民意,会上积极参会履职,被称为近年来最忠实的人民代表,这钟风气十分值得肯定与发扬。
4.使用“股权式调剂”方式推进分税制改革,使各级政府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中激活财政体制活力。与过去统收统支和包干制的财政制度相比,目前实行的分税制无疑更加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利分配、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和地区之间财力不平衡等问题上,分税制依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针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利分配,建议更加注重中央财力集中的能力。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在于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集中全国优势资源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因此在需要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性、分解部分财力到地方财政的情况下,依然不能放松中央财政的财力集中作用。其次,针对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以及地区之间财力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实行本文独创的对地方政府财力进行“股权式调剂”的方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地方财力不足以应对地方事务的时期,成立专门负责部门牵线财力上有富足的其他地方政府对该地区进行财政支援,支援的资金按照入股的方式投入接受调剂地方政府的未来财政收入中,同时建立支援地地方政府与被支援地地方政府“股权式调剂明目清单”;第二阶段是地方财政逐渐适应地方事务的时期,该地方政府要以“股息+股利”的形式将自身经济发展中由于借入的资金而取得的经济收益回报给支援地地方政府。经过以上两阶段的财力调剂,不仅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问题得到调节,地区间不平衡的财力问题也无形中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杨志勇.新比较财政学导论:结合市场化实践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9).
[2]孙丽娟,陈婷.中西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制度的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
[3]胡志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模式:比较财政体制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5).
[4]刘凤平,陈仓柱.中日财政体制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
作者简介:李芳(1990—)女,,河北邢台人,汉族,河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