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属植物Erythrina sacleuxii中具抗疟原虫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来源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括E.sacleuxii在内的刺桐属植物传统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和疟疾。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活性成分。作者以抗疟活性为导向,从E.sacleuxii中分得1新的异黄酮类成分——7-羟基-4′-甲氧基-3′-异戊烯基异黄酮(1)(俗称:5-去氧-3′-异戊烯基鸡豆黄素A)及其他黄酮类,并测定了它 Erythrina plants, including E. sacleuxii, are traditionally used to treat microbial infections and malaria. Flavonoids and isoflavones are active ingredients. The authors took anti-malarial activity as the guide, and obtained a new isoflavone component from E. sacleuxii, 7-hydroxy-4’-methoxy-3’-prenyl isoflavone (1) (commonly known as: 5-deoxy-3’-prenyl chickpea A) and other flavonoids, and assayed it
其他文献
行为对实蝇的行为作全面讨论是超出本评论的范围的,但某些方面在决定虫口中起重要的作用。幼虫行为:在一定的环境里,幼虫的存活可能取决于它们对温度变化率的反应能力。 A
一、引言1980年9月,在东京八王子朝川林业试验场水松苗上发现一种赤枯病.水松苗是从中国引进的,1978年栽植,在苗圃已2年生.在枯死的针叶和感病的绿枝上,观察到许多子实体,孢
《邓选》第三卷紧密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阐述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的理伦观点,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认为,我
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危害木本植物的1年生茎寄生草本。茎较粗壮,直径1—2mm,常具紫红色瘤状斑点。在4—5月萌发,出土幼苗通过附近杂
马铃薯 Y 病毒组的有些成员容易提纯,并且容易获得高产量(20mg 以上/千克组织)。这些病毒有菜豆黄色花叶病毒的某些株系、三叶草黄脉、曼陀罗鞋带病毒、天仙子花叶、花生斑
蚜虫是桃树发生最早的害虫,在营山县,3月中旬开始为害,初夏进入发生盛期,为害最烈。成蚜和若蚜群集嫩梢、桃叶背面吮吸汁液,被害新梢生长滞缓,叶片扭卷成团,污斑点点,桃树生
公园环境内的花卉、林木和草坪等与农田一样,也受到杂草的侵害。有的杂草影响栽培植物的生长,如有的草坪受杂草侵害;有的杂草影响游人的身体健康,如豚草花粉导致啸喘、过敏
杨梅褐斑病是由Mycosphaerella Myricae引起的叶片病害,分布很广,对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本病在5月中旬以后形成子囊孢子散出传播,无二次侵染。若在5月中下旬喷布1—2次波
一、病害分布:瑞典于1815年首先报道发生月季黑斑病,以后在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外)陆续发现。现已成为月季的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10年发现,现在几乎遍及全国。据记载,北京
本文报道了山西发现的地下真菌——须腹菌。柱孢须腹菌 Rhizopogon cylindri-csporus 和红须腹菌赖氏变种 Rhizopogon rubescens Var.rileyi,为全国新记录;红须腹菌原变种 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