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杂学,动脑、动手又动脚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到家里一个角落的装饰,大到一个村镇的门面,都是景观设计专业要学的东西。学生们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会变成“杂家”,用一句话来形容非常合适:“什么都懂一点儿,生活更多彩一些。”
  当木匠,做手工
  景观设计是个艺术类专业,素描、色彩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专业要让学生具备足够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把自己的设计变成现实。有一门好玩的课程叫“综合材料设计与制作”,日常能接触到的各种材料的知识,课上都会详细介绍。
  比如家具所用的材料就无比丰富。像红木并非一种树,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优质硬木的统称;紫檀色泽深重,木质细腻,再通过雕花、镶金等工艺,可以让家具更显富丽堂皇,清代皇室最为青睐;黄花梨色泽较浅,符合明代人简洁、朴素的审美,在明朝最为流行。
  学生的功课不仅要动笔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动手做出来。所以同学们选用木质材料就要当木匠,选石材就得当石匠。课程最后有一个全班的作品展览,有的很实用,也有的很搞怪:木质抽屉柜,鸵鸟蛋台灯,个性的手提包,啤酒瓶碎渣的拼贴画……一切皆有可能。
  博览古建,透析园林
  专业课程里,“学术性”最强的要数“建筑风格史”和“风景园林设计”。
  学了建筑风格史,许多从前听着很有“艺术范儿”的术语,就变得不再高深莫测啦。比如中式古建中的“斗拱”,最初是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用来承重的结构,到了现在变成了不具实用功能的装饰性构件。而西方的建筑风格,像什么“哥特”“巴洛克”“洛可可”,学懂了再说起来真的很拉风。
  风景园林设计,则要先了解东西方园林各自的特色。设计时,要考虑很多角度,比如亭子不光要从外面看着美,它是供人们休息、观景的,所以更要关注从亭内向外看的景深、层次感。设计园林还要考虑到南北方的差异,尤其是在植物选择上。比如芭蕉一类的植物在南方很适用,在北方是却不易成活。想要设计出成功的园林,就必须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开花落叶的规律,让各个季节都有得可看。同学们几乎养成了个“职业习惯”:每经过个花园甚至花坛,都会分析下其中的植物种类,从地面小草到小型灌木,再到高大乔木,看看它们如何搭配、分层。
  杂家必须出门旅行
  除了在学校里学习,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出门旅行。暑假里,老师会带学生到全国各地,一边考察一边讲学。而考察地点,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这让其他专业的同学极为嫉妒。
  旅途中,老师还会针对当地环境和文化特征设定主题,让同学们进行相关方案设计。这种设计纸上谈兵可没法过关,必须以你在考察之中的测绘数据为参考,整个方案做下来,必然会让你对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自己对设计的认知和敏感度也提高了。
  很多这个专业的同学都感叹“我们学的真杂啊!”没错,这个专业的学业涉及领域虽杂,但理念是一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还要为生活服务,博闻广识才能设计出优秀作品。正是因为大学四年的“杂学”生涯,让学生们可以接触、尝试各种不同的领域,培养不同的兴趣与设计方向,这也为日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成功机遇。
其他文献
女汉子Memo与萌妹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们身边都会围绕一堆性格迥异的异性,萌妹子总喜欢被呵护,而女汉子Memo却与他们称兄道弟。
期刊
近期,一个名为“中大早睡联盟”的QQ群逐渐在微博上被广泛讨论。该群一开始只有60多人入群,平常都比较冷清。不过,在李开复患癌事件后,“早睡联盟”被中大学生网友们热烈转发,如今群友增至120人,群主崔峻豪称,群内的发言也变得越发积极起来。据介绍,“早睡联盟”对早睡的定义是:每天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内或之前睡觉。群友们互相通过QQ和短信叮嘱彼此早睡,而且,群成员有晚睡的,就有可能被“踢”出群。  “你没
期刊
英语,让学生压力山大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降低英语分值比重从私心上来讲,大多数人是叫好的。语言的学习,有了语境自然习得,若为应试计,上课补课加强班,累到不行换得高分,可学来的还是地方版英语,那就惨了。就像大多数学生遇到的,上学期间,总会有一个操着浓重方言给学生上英语课的老师,大家听不懂,老外也听不明白。也有可喜的例子,英语成绩平平的中学生办了留学,到国外一年下来口语就溜得不行了。  当然,支持加重
期刊
信息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一股“汉字危机”似乎正悄然逼近人们的生活。  你不会写字,小伙伴惊呆了  近一段时期以来,两档关于汉字的节目《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追捧。 从红色田字格里跳出来的一只“癞蛤
期刊
一个“智多星”一样的主人公,一系列神秘事件,在经历一路的悬疑谜团之后,带你到达那个水落石出的酣畅终点。这就是典型的侦探片,像带人走迷宫一样,让你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号称可以考验智商的侦探片最过瘾的一点是复杂多变的情节,它们通过一个又个神秘的事件,把观众卷入其中,然后派遣侦探主人公去调查真相,观众似乎既与主人公相联系,又与“智多星”进行着智慧竞赛,如此强烈的参与感和神秘悬疑总能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
期刊
8年前,我站在水磨地板上惴惴不安地等着她审我的稿子。她看得很慢很慢,我从左脚换到右脚,又从右脚换到左脚,眼光从她的脸上转到稿子上,又从稿子转到她的脸上,嗯,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有那个塌塌的小巧的鼻子因为主人感冒的缘故会不时不情不愿地翕动两下。之后,我的眼光又落在了桌上层层叠叠的后面露出大半个身子的猫咪摆件上,它也有一个圆乎乎的鼻子,我饶有兴味地观察了半天它们的相似之处。后来,我垂头丧气地抱着所有被毙
期刊
媒体以前对我的报道很多,主要是有关创业的经历,2005年百度上市后我刻意地躲避媒体,虽然我不怕媒体,但是我也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对外宣传这个公司是什么样子,也不是做资本运作、靠花言巧语跟投资者做沟通,而是把这个公司经营好,公司长远发展有后劲,才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生逢其时,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我记得八十年代我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一喝怎么跟中药似的,但
期刊
说到大学里的艺术类专业,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美术、音乐、舞蹈、表演……这里面还包含了很多五花八门的有趣课程,让你向往,或者至少是好奇。  也许你早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艺术家了,也许你是个爱艺术也爱生活的普通人;在这个艺考前最紧张的“暗黑时期”,或许你正在接受着紧张的艺考培训,或许你正在努力啃书本,艺考跟你压根儿没关系,再或许,你甚至没有参加过任何艺术兴趣小组。但无论艺术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每个
期刊
石头是最谦逊不过的了,不是默默躺在潺潺的流水中,就是以高山的姿态站立在空旷的原野中,或者化身街边沉思的雕塑、酒店大厅明亮如镜的大理石地板,再或是古玩店橱窗里的一块通透的玉……  资深宅女、生性懒散、慢半拍,我常常企图撕掉这三个贴在自己身上的致命标签,周末一大早,梳个最爱的丸子头,异常积极地约闺蜜打球,但还是被一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毫不留情地打回了原形。还好,在我为数不多的兴趣爱好之中,收藏冰冷
期刊
风雨雷电、枪炮爆破……这些影视剧中震撼人心的音效,其实都是人工后期制造的。要做出好的音效,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特效声音专业,就是拟音学习的最高殿堂。  小时候玩“打仗”游戏时,都是用嘴来摸仿发出开枪声,总结起来,三个字就能实现——不系扣,念快一点,“不系扣、不系扣……”很形象吧?不过,这跟大片里那些震撼的特效声音相比,真是弱爆了。专业的特效声音可不只是用嘴和道具来模拟,更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