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到家里一个角落的装饰,大到一个村镇的门面,都是景观设计专业要学的东西。学生们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会变成“杂家”,用一句话来形容非常合适:“什么都懂一点儿,生活更多彩一些。”
当木匠,做手工
景观设计是个艺术类专业,素描、色彩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专业要让学生具备足够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把自己的设计变成现实。有一门好玩的课程叫“综合材料设计与制作”,日常能接触到的各种材料的知识,课上都会详细介绍。
比如家具所用的材料就无比丰富。像红木并非一种树,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优质硬木的统称;紫檀色泽深重,木质细腻,再通过雕花、镶金等工艺,可以让家具更显富丽堂皇,清代皇室最为青睐;黄花梨色泽较浅,符合明代人简洁、朴素的审美,在明朝最为流行。
学生的功课不仅要动笔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动手做出来。所以同学们选用木质材料就要当木匠,选石材就得当石匠。课程最后有一个全班的作品展览,有的很实用,也有的很搞怪:木质抽屉柜,鸵鸟蛋台灯,个性的手提包,啤酒瓶碎渣的拼贴画……一切皆有可能。
博览古建,透析园林
专业课程里,“学术性”最强的要数“建筑风格史”和“风景园林设计”。
学了建筑风格史,许多从前听着很有“艺术范儿”的术语,就变得不再高深莫测啦。比如中式古建中的“斗拱”,最初是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用来承重的结构,到了现在变成了不具实用功能的装饰性构件。而西方的建筑风格,像什么“哥特”“巴洛克”“洛可可”,学懂了再说起来真的很拉风。
风景园林设计,则要先了解东西方园林各自的特色。设计时,要考虑很多角度,比如亭子不光要从外面看着美,它是供人们休息、观景的,所以更要关注从亭内向外看的景深、层次感。设计园林还要考虑到南北方的差异,尤其是在植物选择上。比如芭蕉一类的植物在南方很适用,在北方是却不易成活。想要设计出成功的园林,就必须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开花落叶的规律,让各个季节都有得可看。同学们几乎养成了个“职业习惯”:每经过个花园甚至花坛,都会分析下其中的植物种类,从地面小草到小型灌木,再到高大乔木,看看它们如何搭配、分层。
杂家必须出门旅行
除了在学校里学习,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出门旅行。暑假里,老师会带学生到全国各地,一边考察一边讲学。而考察地点,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这让其他专业的同学极为嫉妒。
旅途中,老师还会针对当地环境和文化特征设定主题,让同学们进行相关方案设计。这种设计纸上谈兵可没法过关,必须以你在考察之中的测绘数据为参考,整个方案做下来,必然会让你对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自己对设计的认知和敏感度也提高了。
很多这个专业的同学都感叹“我们学的真杂啊!”没错,这个专业的学业涉及领域虽杂,但理念是一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还要为生活服务,博闻广识才能设计出优秀作品。正是因为大学四年的“杂学”生涯,让学生们可以接触、尝试各种不同的领域,培养不同的兴趣与设计方向,这也为日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成功机遇。
当木匠,做手工
景观设计是个艺术类专业,素描、色彩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专业要让学生具备足够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把自己的设计变成现实。有一门好玩的课程叫“综合材料设计与制作”,日常能接触到的各种材料的知识,课上都会详细介绍。
比如家具所用的材料就无比丰富。像红木并非一种树,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优质硬木的统称;紫檀色泽深重,木质细腻,再通过雕花、镶金等工艺,可以让家具更显富丽堂皇,清代皇室最为青睐;黄花梨色泽较浅,符合明代人简洁、朴素的审美,在明朝最为流行。
学生的功课不仅要动笔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动手做出来。所以同学们选用木质材料就要当木匠,选石材就得当石匠。课程最后有一个全班的作品展览,有的很实用,也有的很搞怪:木质抽屉柜,鸵鸟蛋台灯,个性的手提包,啤酒瓶碎渣的拼贴画……一切皆有可能。
博览古建,透析园林
专业课程里,“学术性”最强的要数“建筑风格史”和“风景园林设计”。
学了建筑风格史,许多从前听着很有“艺术范儿”的术语,就变得不再高深莫测啦。比如中式古建中的“斗拱”,最初是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用来承重的结构,到了现在变成了不具实用功能的装饰性构件。而西方的建筑风格,像什么“哥特”“巴洛克”“洛可可”,学懂了再说起来真的很拉风。
风景园林设计,则要先了解东西方园林各自的特色。设计时,要考虑很多角度,比如亭子不光要从外面看着美,它是供人们休息、观景的,所以更要关注从亭内向外看的景深、层次感。设计园林还要考虑到南北方的差异,尤其是在植物选择上。比如芭蕉一类的植物在南方很适用,在北方是却不易成活。想要设计出成功的园林,就必须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开花落叶的规律,让各个季节都有得可看。同学们几乎养成了个“职业习惯”:每经过个花园甚至花坛,都会分析下其中的植物种类,从地面小草到小型灌木,再到高大乔木,看看它们如何搭配、分层。
杂家必须出门旅行
除了在学校里学习,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出门旅行。暑假里,老师会带学生到全国各地,一边考察一边讲学。而考察地点,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这让其他专业的同学极为嫉妒。
旅途中,老师还会针对当地环境和文化特征设定主题,让同学们进行相关方案设计。这种设计纸上谈兵可没法过关,必须以你在考察之中的测绘数据为参考,整个方案做下来,必然会让你对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自己对设计的认知和敏感度也提高了。
很多这个专业的同学都感叹“我们学的真杂啊!”没错,这个专业的学业涉及领域虽杂,但理念是一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还要为生活服务,博闻广识才能设计出优秀作品。正是因为大学四年的“杂学”生涯,让学生们可以接触、尝试各种不同的领域,培养不同的兴趣与设计方向,这也为日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成功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