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低。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的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的有机融合。在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文本欣赏、教学互动、口语交际,经历思想情感的碰撞交流,亲身体验语言的运用,从而找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语用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用 心智体验 技能经验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27
目前,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低。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交流机会,促使学生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自然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找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语用技能。
一、文本赏析,语言品味中强化语用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文本语言让学生感受、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通过多种语言实践途径,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度分析,找到语言运用之道,让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实践。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环境,开启学生语用思维的通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唤醒学生主体语言运用智慧,激活整个语言生命。教材选文大多是经典作品,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素材。教师要注意传授给学生语言理解、赏析的方法,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实现语用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的有机融合。
在学习北师大版《中国结》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本内涵。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把中国结写得太美了,你喜欢作者的哪些语句?这些语句好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思考体验的积极性。他们有的自己思考,有的互动讨论。在展示时,很多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非常深刻。如,有的说:“中国结表现了中国心,包含着中国情。”有的学生说:“中国结把中国人民的心结织在一起,小家组成中国大家,大家情同手足。”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度剖析,从中学习到很多语言运用的技巧。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得到有益的启发。
二、教学互动,语言融合中培养语用智慧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作为互动对话的主导者,要对互动形式、互动维度进行科学设计,要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机制,促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有个性的看法。这种独特的、有个性的观点能够有效促进课堂互动的展开。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观点,因此教师要摒弃“大一统”思想。如果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说明学生思维已经启动,学习正进行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激化”矛盾,让学生在争辩中达成共识。
在学习《月光曲》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活动:老师先提出两个问题,学生选择一个问题回答;然后学生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要及时给出答案。这个活动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问:“什么叫传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写贝多芬在小镇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学生提问:“贝多芬有哪些著名音乐作品?”老师回答:“《英雄》《命运》《欢乐颂》《月光》《春天》等。”教师继续提问。教师设计的互动形式非常任性,让学生给教师提出问题,这是教师的大胆设计。学生思考的热情被点燃,特别是能够直接问教师,让学生感觉很刺激,自然要对问题进行精心推敲。这个互动过程不仅是师生思想的碰撞,也使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口语交际,语言操作中提升语用技巧
语用的内涵非常丰富,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训练。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语用实践形式,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科学操作。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们不能只看语言运用的技巧,还要关注语言运用中的情感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感交流是第一要素,语言只是一种载体、媒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学习思路,确保语言运用的高效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孔子和学生》一文,有大量的师生对话。教学时,教师针对文本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设计、编排课本剧进行课堂表演。学生听说要现场表演,都显得非常兴奋,积极准备。教师指名学生表演,学生大多借用文本原文,而且表情、语气都不到位。这时,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和老师对话,角色有区别,语气和表情就有区别。同时,语言也需要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如果把孔子演绎成学生模样了,这岂不是笑话吗?”学生都笑了,开始重新设计。再进行展示時,人物角色特征开始凸显,情感交流增多,对话效果大大提升。教师设计孔子与学生对话活动,这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极好手段。让学生根据人物身份思考演绎语言、语气、表情,就是要学生产生鲜明的对话认知。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交流气氛。语气、语调与情感在表达中的协调统一,这是语用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要创设更多的适合学生参与的语言运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掌握语用规律、构建语言表达体系。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用 心智体验 技能经验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27
目前,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低。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交流机会,促使学生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自然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找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语用技能。
一、文本赏析,语言品味中强化语用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文本语言让学生感受、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通过多种语言实践途径,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度分析,找到语言运用之道,让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实践。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环境,开启学生语用思维的通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唤醒学生主体语言运用智慧,激活整个语言生命。教材选文大多是经典作品,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素材。教师要注意传授给学生语言理解、赏析的方法,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实现语用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的有机融合。
在学习北师大版《中国结》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本内涵。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把中国结写得太美了,你喜欢作者的哪些语句?这些语句好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思考体验的积极性。他们有的自己思考,有的互动讨论。在展示时,很多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非常深刻。如,有的说:“中国结表现了中国心,包含着中国情。”有的学生说:“中国结把中国人民的心结织在一起,小家组成中国大家,大家情同手足。”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度剖析,从中学习到很多语言运用的技巧。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得到有益的启发。
二、教学互动,语言融合中培养语用智慧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作为互动对话的主导者,要对互动形式、互动维度进行科学设计,要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机制,促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有个性的看法。这种独特的、有个性的观点能够有效促进课堂互动的展开。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观点,因此教师要摒弃“大一统”思想。如果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说明学生思维已经启动,学习正进行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激化”矛盾,让学生在争辩中达成共识。
在学习《月光曲》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活动:老师先提出两个问题,学生选择一个问题回答;然后学生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要及时给出答案。这个活动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问:“什么叫传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写贝多芬在小镇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学生提问:“贝多芬有哪些著名音乐作品?”老师回答:“《英雄》《命运》《欢乐颂》《月光》《春天》等。”教师继续提问。教师设计的互动形式非常任性,让学生给教师提出问题,这是教师的大胆设计。学生思考的热情被点燃,特别是能够直接问教师,让学生感觉很刺激,自然要对问题进行精心推敲。这个互动过程不仅是师生思想的碰撞,也使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口语交际,语言操作中提升语用技巧
语用的内涵非常丰富,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训练。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语用实践形式,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科学操作。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们不能只看语言运用的技巧,还要关注语言运用中的情感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感交流是第一要素,语言只是一种载体、媒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学习思路,确保语言运用的高效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孔子和学生》一文,有大量的师生对话。教学时,教师针对文本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设计、编排课本剧进行课堂表演。学生听说要现场表演,都显得非常兴奋,积极准备。教师指名学生表演,学生大多借用文本原文,而且表情、语气都不到位。这时,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和老师对话,角色有区别,语气和表情就有区别。同时,语言也需要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如果把孔子演绎成学生模样了,这岂不是笑话吗?”学生都笑了,开始重新设计。再进行展示時,人物角色特征开始凸显,情感交流增多,对话效果大大提升。教师设计孔子与学生对话活动,这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极好手段。让学生根据人物身份思考演绎语言、语气、表情,就是要学生产生鲜明的对话认知。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交流气氛。语气、语调与情感在表达中的协调统一,这是语用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要创设更多的适合学生参与的语言运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掌握语用规律、构建语言表达体系。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