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行业目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而施工管理作为该行业的核心,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更高效地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创新的角度优化施工管理。本文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也蓬勃发展。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两个突破点是良好的工程质量和较低的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系统的根基,是确保建筑工程竣工质量的核心,要想使建筑工程质量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还是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有用方式。由此可知,加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适应新形势下残酷的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一、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面临着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建筑施工工程,这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虽然长期在人们思想中的“等、靠、要”的思想逐渐被清除,但冷静思考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未能及时转变,施工工序操作不严格,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约束不严,激励不够,过多的不确定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的生产力在迅速向前发展的同时,固守原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式方法是不可取的。所以为迎合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施工管理必须不停向前发展,一定要探索出创新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的發展。
二、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不重视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如今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安全管理情况却让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第一,施工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理解;第二,建筑工程在一系列的转让承包中,安全管理文件的内涵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导致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第三,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对于安全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施工企业虽建立了安全生产系统,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没有积极贯彻执行;第四,一些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具没有定期进行维修和安全检查,使施工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监管工作不能发挥实际效应
目前,一些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没有做到公平公正,没有做到恪尽职守,在监管过程中往往是应付了事,不能使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对钢筋、水泥、混凝土、砂石的检查中,没有认真进行抽样检查;对施工图纸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能认真核对,甚至有些单位在没有研读图纸的情况下就急于开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监督每一道工序,在对工程竣工的验收上马马虎虎。这些因素既给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隐患,又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3、施工材料供应缺乏系统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上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不急用的材料富余而被积压,而急用的材料经常因为资金不足而无法按时进场。导致此类情况的缘故是大多数建筑公司的供应缺乏系统管理,材料计划和仓库储存计划没有归入进程计划系统中,材料的进场时间、数目和使用部位经常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当工程进度和工期出现变动时,材料供应很难随之而做出调节,导致了很多当下不用的材料涌入现场。由于资金被大量占用,一旦后续资金出现困难,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受到影响。
4、没有进行合理的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还没有对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没有指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制定明确的成本内部定额;在成本管理中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落后,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导致整个施工建设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
5、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施工管理人员最直接的就是各个分包工程的工头,他们在对施工中的各项问题进行管理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主要是靠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的,但是在新的时期,以往的管理经验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建筑行业,对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导致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三、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的原则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建筑工程行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代表创新能够随心所欲。科学理论是创新坚实的基础,所以创新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适应当下建筑施工行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所有近期目标都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努力高效地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远期目标是使管理模式不断适应当下生产力特别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生产力的需要。
1、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要熟悉市场,按照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并且及时调整施工管理任务目标,同时要不断充实各级管理层,努力提高各级管理层的综合素养。
2、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进而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增强竞争力,随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这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的“根”。
四、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的策略
首先,为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具有创新管理的理念,同时重视施工管理的创新,充分认识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创新的原则,使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至项目经理、施工现场负责人甚至到一线施工工人都充分具备创新意识,把创新精神落到实处。其次,制定符合本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的创新方案,并且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远见,依靠预计未来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提前制定好创新方案,进而循序渐进地实施创新管理方法。再次,坚持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创新。通常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都会在签订项目合同后组建项目部,应该将项目部公司化,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同时明确项目部的责任及职责所在,使项目部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项目部的财政制度也必须同时建立起来,提高项目部的资金运作效率和承担资金决策风险。最后,创新技术的实施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合理采取新工艺、新的施工组织方法、新的施工设备,不断通过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冗余,减少损耗,进而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创造的效益达到极致。建立倡导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把创新思想以及创新理念融入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去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鼓励全体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方法。
结束语
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在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项目部作为施工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更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触点,是企业获取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源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唯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梁忠章.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2]田贵芳.施工现场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9)
[3]廖深鹏.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6)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也蓬勃发展。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两个突破点是良好的工程质量和较低的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系统的根基,是确保建筑工程竣工质量的核心,要想使建筑工程质量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还是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有用方式。由此可知,加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适应新形势下残酷的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一、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面临着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建筑施工工程,这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虽然长期在人们思想中的“等、靠、要”的思想逐渐被清除,但冷静思考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未能及时转变,施工工序操作不严格,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约束不严,激励不够,过多的不确定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的生产力在迅速向前发展的同时,固守原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式方法是不可取的。所以为迎合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施工管理必须不停向前发展,一定要探索出创新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的發展。
二、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不重视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如今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安全管理情况却让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第一,施工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理解;第二,建筑工程在一系列的转让承包中,安全管理文件的内涵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导致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第三,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对于安全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施工企业虽建立了安全生产系统,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没有积极贯彻执行;第四,一些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具没有定期进行维修和安全检查,使施工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监管工作不能发挥实际效应
目前,一些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没有做到公平公正,没有做到恪尽职守,在监管过程中往往是应付了事,不能使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对钢筋、水泥、混凝土、砂石的检查中,没有认真进行抽样检查;对施工图纸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能认真核对,甚至有些单位在没有研读图纸的情况下就急于开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监督每一道工序,在对工程竣工的验收上马马虎虎。这些因素既给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隐患,又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3、施工材料供应缺乏系统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上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不急用的材料富余而被积压,而急用的材料经常因为资金不足而无法按时进场。导致此类情况的缘故是大多数建筑公司的供应缺乏系统管理,材料计划和仓库储存计划没有归入进程计划系统中,材料的进场时间、数目和使用部位经常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当工程进度和工期出现变动时,材料供应很难随之而做出调节,导致了很多当下不用的材料涌入现场。由于资金被大量占用,一旦后续资金出现困难,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受到影响。
4、没有进行合理的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还没有对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没有指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制定明确的成本内部定额;在成本管理中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落后,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导致整个施工建设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
5、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施工管理人员最直接的就是各个分包工程的工头,他们在对施工中的各项问题进行管理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主要是靠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的,但是在新的时期,以往的管理经验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建筑行业,对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导致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三、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的原则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建筑工程行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代表创新能够随心所欲。科学理论是创新坚实的基础,所以创新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适应当下建筑施工行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所有近期目标都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努力高效地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远期目标是使管理模式不断适应当下生产力特别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生产力的需要。
1、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要熟悉市场,按照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并且及时调整施工管理任务目标,同时要不断充实各级管理层,努力提高各级管理层的综合素养。
2、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进而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增强竞争力,随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这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的“根”。
四、施工管理过程中创新的策略
首先,为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具有创新管理的理念,同时重视施工管理的创新,充分认识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创新的原则,使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至项目经理、施工现场负责人甚至到一线施工工人都充分具备创新意识,把创新精神落到实处。其次,制定符合本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的创新方案,并且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远见,依靠预计未来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提前制定好创新方案,进而循序渐进地实施创新管理方法。再次,坚持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创新。通常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都会在签订项目合同后组建项目部,应该将项目部公司化,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同时明确项目部的责任及职责所在,使项目部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项目部的财政制度也必须同时建立起来,提高项目部的资金运作效率和承担资金决策风险。最后,创新技术的实施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合理采取新工艺、新的施工组织方法、新的施工设备,不断通过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冗余,减少损耗,进而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创造的效益达到极致。建立倡导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把创新思想以及创新理念融入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去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鼓励全体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方法。
结束语
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在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项目部作为施工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更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触点,是企业获取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源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唯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梁忠章.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2]田贵芳.施工现场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9)
[3]廖深鹏.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