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举进士,任河南福昌主簿,陕西凤翔判官。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回京任殿中丞。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谪守杭州,后徙密州。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又徙徐州。时黄河大决口,苏轼率领军民筑堤守城,保全了城中生命财产。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徙湖州,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至京,入御史台狱,这就是后人称之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任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寓居定慧院,躬自耕作,并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七年改调为常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执政,苏东坡又被召回任礼部郎中,除中舍人,迁翰林学士兼侍读。但不为旧党所用,乃出知杭州。在任杭州知府时,开湖筑堤,为人民作了一些好事。今日杭州西湖之“苏堤”便是苏东坡在任时所为。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哲宗亲政,又复用新党。时新党已变质,苏东坡又遭贬谪,先后被贬到惠州、琼州、昌化。在昌化(今海南岛),常读陶渊明、柳子厚集,号为“南迁二友”,情绪消极,但心胸仍旷达依旧。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居常州卒,谥文忠。
作为一代多才多艺的大文豪,苏东坡其文汪洋恣肆,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尤擅长诗词,且词的境界阔大,开创毫放词派,对后代词作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且直接影响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世称“苏辛’。苏东坡诗的风格雄浑,语言奔放,挥洒自如,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书法方面,苏东坡长于行楷,取法颜真卿而能独创一格,与蔡襄、黄庭坚、米 并称为“四大书法家”。又善绘画,喜画竹和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后人评价苏东坡的书风为“气魄浑厚、笔势俊逸,有所继承,有所创造”。
愤世嫉俗,笔挟风云的性情使得苏东坡大半生的宦海生涯起伏跌宕、沉浮不定,浪迹天涯。尽管苏东坡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精神痛苦,但他又总是处之以达观的态度,当被谪岭南,不时有生命之忧时,他却坦然地“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
海南岛在宋代尚属蛮荒之地。自隋唐以来,只有犯了重罪的官员才被流放到那里,而且往往不得生还。苏东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居然置生死于度外,每日食芋饮水,著书赋诗,怡然自得。有时还背着一个大瓢,在田野里散步,高唱着自己创作的歌词(哨遍),随遇而安,旷达乐观,终于走完了这一段艰难的人生历程。而当他从海南岛被召回的时候,他却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所以他在密州时,虽然抑郁苦闷,但他仍要“起舞弄影”,觉得人生是美好的。
苏东坡一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踏至祖国之南北东西,生活面之广阔,阅历之丰富,加之其横溢敏捷的才思,这不仅为其诗文题材广泛,和更充分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提供了丰厚的创作源泉,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苏东坡时代的烹饪状况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苏东坡一生写过大量的饮食诗文,不仅写过菜羹之赋、猪肉之诗、煮鱼之法和酿酒之经,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有关烹饪和饮食相关的佳话与传说。他躬身烹饪有馔之法,许多流传至今。翻阅古人饮食典籍及今人各类食书,均不难罗列出林林总总冠以“东坡”之名的各种美食,此风宋时便已有之。笔者认为诸多珍味均冠以“东坡”之名,一来以此缅怀苏东坡学士之才学;二则以此为其美味佳馔增誉添彩。
苏东坡生活的时代距今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是他的许多烹饪经验,他的饮食观,都很值得后人重视和借鉴。在我国古代,像苏东坡那样既毕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又对我国烹饪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文学家毕竟是少见的。
下列肴馔,便是至今仍为人们乐道的几款“东坡”菜点。
(1)东坡肉
据《竹坡诗话》载:东坡喜食烧猪,佛印主持金山寺时,每烧猪以侍其来。一日为人窃食,东坡戏作小诗云:“远公诂酒饮陶潜,佛印烧猪侍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因此烧猪肉亦有人称为东坡肉。今人“东坡肉”之制法与烧猪肉不同。苏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食猪肉诗曰: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把煮猪肉的经验介绍得简单明了,所谓“东坡肉”的基本烹制方法是煮,而烧猪肉的基本方法是烧烤。又据清人《调鼎集》所记乾隆、嘉庆时扬州一带“东坡肉”的制法为:“肉取方正一块,刮净,切长约二寸许,下锅小滚后去沫,每一斤下木瓜酒四两,炒糖色入,半烂加酱油。火候即到,下冰糖数块,将汤收干。用山药蒸熟,去皮衬底,肉每斤入大茴香三颗。”而现在虽浙江、四川、江苏、江西、湖南等地均有此菜,但已不再为完全仿古之法烹制的“东坡肉”了,并且各地制法亦各具特色和风格。其中尤其以杭州“东坡肉”名气大之为最,这也大约与苏学士两度为官杭城,居住五、六年之久,并在杭州和西湖留下诸多“业绩”不无关系。否则,杭州厨师怎么会将杭州“东坡肉”用做参加全国比赛乃至世界比赛的“王牌”打出来呢?
(2)东坡腿
这款菜肴在清代便有之。《调鼎集》中记有制法“陈淡腿约五六斤者切去爪,分作两块洗净,煮去油腻,复入清水煮烂。临用加笋段作衬。又,切片去皮骨,蒸,加冬笋、韭菜芽、青菜梗或茭白、蘑菇,入蛤蜊汁更佳。临起略加酱酒。”依此记法炮制,肯定会“味”高一筹,不侍食之,浓香就会扑鼻而来。然而,查阅今人之食谱,却少有记载,但见川菜中却有“东坡肘子”一菜,具体制法如下:
将猪肘刮洗干净,顺骨缝划一刀,放入汤锅中煮透,捞出剔去肘骨,放入垫有猪骨的砂锅内,下入煮肉原汤(一次加足),放葱节、姜(拍松)、绍酒在旺火上烧开后,再下入洗净的雪山大豆,移微火上煨炖约3小时,直到用筷轻轻一戳肉皮即烂为止。食用时放川盐连肉带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酱油味汁食之。(未完待续)
作为一代多才多艺的大文豪,苏东坡其文汪洋恣肆,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尤擅长诗词,且词的境界阔大,开创毫放词派,对后代词作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且直接影响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世称“苏辛’。苏东坡诗的风格雄浑,语言奔放,挥洒自如,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书法方面,苏东坡长于行楷,取法颜真卿而能独创一格,与蔡襄、黄庭坚、米 并称为“四大书法家”。又善绘画,喜画竹和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后人评价苏东坡的书风为“气魄浑厚、笔势俊逸,有所继承,有所创造”。
愤世嫉俗,笔挟风云的性情使得苏东坡大半生的宦海生涯起伏跌宕、沉浮不定,浪迹天涯。尽管苏东坡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精神痛苦,但他又总是处之以达观的态度,当被谪岭南,不时有生命之忧时,他却坦然地“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
海南岛在宋代尚属蛮荒之地。自隋唐以来,只有犯了重罪的官员才被流放到那里,而且往往不得生还。苏东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居然置生死于度外,每日食芋饮水,著书赋诗,怡然自得。有时还背着一个大瓢,在田野里散步,高唱着自己创作的歌词(哨遍),随遇而安,旷达乐观,终于走完了这一段艰难的人生历程。而当他从海南岛被召回的时候,他却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所以他在密州时,虽然抑郁苦闷,但他仍要“起舞弄影”,觉得人生是美好的。
苏东坡一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踏至祖国之南北东西,生活面之广阔,阅历之丰富,加之其横溢敏捷的才思,这不仅为其诗文题材广泛,和更充分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提供了丰厚的创作源泉,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苏东坡时代的烹饪状况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苏东坡一生写过大量的饮食诗文,不仅写过菜羹之赋、猪肉之诗、煮鱼之法和酿酒之经,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有关烹饪和饮食相关的佳话与传说。他躬身烹饪有馔之法,许多流传至今。翻阅古人饮食典籍及今人各类食书,均不难罗列出林林总总冠以“东坡”之名的各种美食,此风宋时便已有之。笔者认为诸多珍味均冠以“东坡”之名,一来以此缅怀苏东坡学士之才学;二则以此为其美味佳馔增誉添彩。
苏东坡生活的时代距今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是他的许多烹饪经验,他的饮食观,都很值得后人重视和借鉴。在我国古代,像苏东坡那样既毕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又对我国烹饪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文学家毕竟是少见的。
下列肴馔,便是至今仍为人们乐道的几款“东坡”菜点。
(1)东坡肉
据《竹坡诗话》载:东坡喜食烧猪,佛印主持金山寺时,每烧猪以侍其来。一日为人窃食,东坡戏作小诗云:“远公诂酒饮陶潜,佛印烧猪侍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因此烧猪肉亦有人称为东坡肉。今人“东坡肉”之制法与烧猪肉不同。苏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食猪肉诗曰: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把煮猪肉的经验介绍得简单明了,所谓“东坡肉”的基本烹制方法是煮,而烧猪肉的基本方法是烧烤。又据清人《调鼎集》所记乾隆、嘉庆时扬州一带“东坡肉”的制法为:“肉取方正一块,刮净,切长约二寸许,下锅小滚后去沫,每一斤下木瓜酒四两,炒糖色入,半烂加酱油。火候即到,下冰糖数块,将汤收干。用山药蒸熟,去皮衬底,肉每斤入大茴香三颗。”而现在虽浙江、四川、江苏、江西、湖南等地均有此菜,但已不再为完全仿古之法烹制的“东坡肉”了,并且各地制法亦各具特色和风格。其中尤其以杭州“东坡肉”名气大之为最,这也大约与苏学士两度为官杭城,居住五、六年之久,并在杭州和西湖留下诸多“业绩”不无关系。否则,杭州厨师怎么会将杭州“东坡肉”用做参加全国比赛乃至世界比赛的“王牌”打出来呢?
(2)东坡腿
这款菜肴在清代便有之。《调鼎集》中记有制法“陈淡腿约五六斤者切去爪,分作两块洗净,煮去油腻,复入清水煮烂。临用加笋段作衬。又,切片去皮骨,蒸,加冬笋、韭菜芽、青菜梗或茭白、蘑菇,入蛤蜊汁更佳。临起略加酱酒。”依此记法炮制,肯定会“味”高一筹,不侍食之,浓香就会扑鼻而来。然而,查阅今人之食谱,却少有记载,但见川菜中却有“东坡肘子”一菜,具体制法如下:
将猪肘刮洗干净,顺骨缝划一刀,放入汤锅中煮透,捞出剔去肘骨,放入垫有猪骨的砂锅内,下入煮肉原汤(一次加足),放葱节、姜(拍松)、绍酒在旺火上烧开后,再下入洗净的雪山大豆,移微火上煨炖约3小时,直到用筷轻轻一戳肉皮即烂为止。食用时放川盐连肉带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酱油味汁食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