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不宜为国际法主体

来源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25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国际法学说认为国际法的主体只有国家,而随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争取独立的民族和国际组织也因其具备类似国家的某些特性而被视作国际法主体。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主张个人也应该成为国际法主体,以更好地保护其权利,并追究其国际法上的责任。这部分学者的主张有一定的道理,但其混淆了人权和国际法上权利的概念,没有厘清个人承担责任与国家责任的关系,从而误将个人也视为国际法新兴主体。事实上,个人之为国际法主体,既不具备有效的理论支撑,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故不宜将个人视为国际法主体。
其他文献
"大数据"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工作部门也开始注重自己的服务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为政府政务工作建设和管理分担压力,共同建设为百姓服务思维政务信息平台,电子
近日澎湃新闻报道,近百人组成了“反24条联盟”,为自己离婚之后“被负债”维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反“24条”联盟是指反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被负债
加强统一战线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重庆统战文化高地的建设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自身优势及发展举措、对策,希望能够推进重
根据来源的不同,法律价值体系可区分为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转型期中国的法律价值体系属于混合型。其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法律移植而带来的外来法律价值,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