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新理念、新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创新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彻底改变了老师满堂灌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本文探讨的是在语文教学中遵循新课改要求,实施有效的教学方略。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仔细观察便得出以下结论,某些教师为紧追新课改,在平常上课中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课改当成了花架子,并没有达到课堂改革的目的。有些教师在“赛课”时作秀,这样的课堂教学虽然花架子有了,热闹的氛围也有了,但真正受益的又有几人呢?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一个大拼盘,实际上只满足了少数尖子生的需要,却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阵风,不能作秀,切忌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对本校实际问题把好脉,找准切入点,从而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内化为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自觉行动。
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改以后,新教法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
新课改后学生变得爱学习了,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可以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是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一个实验教师说,看到学生快乐、幸福,自己也变得快乐、幸福了。我们在实验区调研时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他们向往的地方了。一位实验老师十分动情地写道:“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时‘蹦’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我要是也像他们那么大,也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多幸福!”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不是应试高手,而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课改几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思维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我们在听课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方式、习惯、技能、能力等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老师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课改这样搞下去,将来不得了。
二、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做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提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实际上,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实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不少教师坚持写实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教师之间随时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教师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实施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课堂教学目标变了,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出表现在:一是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象的,也难于企及的。用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它把以人为本、关注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四、只有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让学生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改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呼唤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不仅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心中时刻有学生,眼里时刻有学生。课堂上随时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每一个细节,从而适时调整教学行动。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2012.3.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仔细观察便得出以下结论,某些教师为紧追新课改,在平常上课中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课改当成了花架子,并没有达到课堂改革的目的。有些教师在“赛课”时作秀,这样的课堂教学虽然花架子有了,热闹的氛围也有了,但真正受益的又有几人呢?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一个大拼盘,实际上只满足了少数尖子生的需要,却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阵风,不能作秀,切忌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对本校实际问题把好脉,找准切入点,从而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内化为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自觉行动。
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改以后,新教法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
新课改后学生变得爱学习了,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可以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是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一个实验教师说,看到学生快乐、幸福,自己也变得快乐、幸福了。我们在实验区调研时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他们向往的地方了。一位实验老师十分动情地写道:“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时‘蹦’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我要是也像他们那么大,也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多幸福!”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不是应试高手,而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课改几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思维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我们在听课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方式、习惯、技能、能力等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老师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课改这样搞下去,将来不得了。
二、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做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提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实际上,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实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不少教师坚持写实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教师之间随时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教师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实施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课堂教学目标变了,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出表现在:一是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象的,也难于企及的。用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它把以人为本、关注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四、只有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让学生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改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呼唤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不仅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心中时刻有学生,眼里时刻有学生。课堂上随时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每一个细节,从而适时调整教学行动。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