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写作中的文学性实践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ki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与文学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文学中会采用创造与虚构的手法,但是在新闻更注重的是事件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写作中的文学性必须适度应用,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更多的关注,并在心中产生共鸣。现对新闻与文学的联系、新闻文学性写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新闻写作中文学性应用应注意真实性几个方面阐述,为创作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化性;实践
  新闻不仅要对事件的真实性给予阐述,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由于事件产生的情感与想法需充分表达,但表达的过程中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这就要求在新闻写作中要适度的应用文学性,与此同时,也要与新闻的真实性与艺术性适度的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让受众有所思考的作品,并从作品中领悟一定的哲理。
  一、新闻和文学的联系
  新闻和文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直观上看两者相差很远,新闻是报道最近出现的事实,主要重视的是“新”。文学主要是具有情感、虚构以及想象等多种因素的一种语言艺术行为与作品,例如,诗歌、小说以及散文等。更加注重的的是“文”。实际上,两者都依靠的主要工具为语言文字,两者间势必存在某种程度的联系。例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还通常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素材,部分文学的表现手法一般被新闻报道所利用。新闻写作一直都采用文学性的表现形式——形象性以及主观情意性。新闻虽然是对报道最近出现的事实,但是主要强调的是“新闻是报道,新闻并非是事实的本身。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最近出现的事实,没有经过新闻记者的报道,就不能就算作新闻。一样的新闻事实,通过新闻记者的不同写作,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不同的记者对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角度报道,促使新闻报道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怎样将信息充分表达,已经超越新闻自身。在新闻报道中采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能够促使新闻形象性的明显增强,这均要依靠新闻记者密切观察和真实的再现。
  二、新闻写作文学性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一)新闻写作文学性实践中应与艺术性相结合
  新闻作品的写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新闻写作人员能够写出具备一定文学性的新闻,这对写作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不仅需要写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还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学素养,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将掌握的知识转变为一种能力。
  电视新闻写作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性,促使对新闻的真相给予充分表达,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写别人没有写到的”,不同的看法与认知程度,对新闻与事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闻写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对多种多样的社会现象(或者事件)的体会以及思考过程中,可以根据人性的角度着手,这样才可以创作出优秀、被认可的新闻作品。
  在将优秀的新闻作品的真相告知受众的过程中,还需要使其对新闻事件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接受新闻的过程,对新闻中的文化艺术充分的领会。著名的新闻记者穆青先生曾提出,利用散文的写法创作写新闻。在新闻的写作的过程中,将散文具备的精炼与自由等写法在新闻作品中适宜的利用。
  (二)新闻写作文学性实践中应强化渗透力
  新闻创作能够采用文学性促使其渗透力的加强,实现与受众产生共鸣的效果。
  例如:央视的《新闻调查》节目中,通过选择解说词與镜头的语言,采用叙事文学的方法,促使感情效果明显增强,在保证新闻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合理的增加了一些感情方面的内容,使大部分枯燥乏味的新闻材料,转变的十分生动、全面,促使观众在情感上有一定的共鸣。各个报纸类的新闻记者均会用不同的方式,可以将“实话实说”的素材转变为极具文学内容的“实话巧说”,使新闻可以更精炼,同时,极具内涵,通过文学性的合理利用,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记者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新闻语言简单、清晰给予注重以外,还应该加强对语言的锻炼,对语言创新,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新闻语言的创新,就应该采用目前接近的群众的语言。此种群众语言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汲取,除了通俗易懂以外,还被广泛流传,受到受众的喜欢。
  三、新闻写作中文学性应用应注意真实性
  (一)使受众感受到新闻写作的文学性
  新闻创作的过程中,一旦单纯的对真相与事实阐述,就会使受众出现枯燥乏味的感受,人们在对这样的新闻体会与品味时,会产生没有味道的感觉,也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只是当作无关紧要事情的出现,没有深入到受众的内心深处,所以,新闻创作时,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学性,不仅要添加新闻文学色彩以外,还应该使受众在观看新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对事件本身体现的信息充分的了解与体会。现阶段的新闻作品中,一般可以发现在部分文学作品在新闻中有所利用,为受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除了可以将受众带入新闻事件中以外,还可以使其对事件为自身带来的冲击与激励充分的掌握,促使新闻极具生命感。由此可见,新闻写作中融入文学性,可以对新闻作品的充分表达。
  (二)新闻写作中合理应用真实性与文学性
  在新闻写作时,作品应该兼具文学性与真实性,想要实现此种效果,并不是盲目的添加以及应用就能够实现的,而是应该做到充分统一与灵活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新闻的写作水平较好的发展。可以在新闻写作时,将文学性的利用适当的把握,有目的、有选择的应用,可以出现部分的夸张的内容,所以,文学写作绝大多数可以为受众带来范围较广的想象空间,在真实性的前提下,新闻创作极具差异性,首先必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在新闻创作时,文学性应该在新闻事件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充分表现以外适当添加,给予多角度的思考,不可以对真实性造成影响,由于一些文学词语极具较强的语言色彩,一旦应用失误,很可能将受众带入到误区中,使新闻作品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另外,在新闻写作时,还需要对措辞给予认真的推敲,确保严谨,尽可能的不采用模棱两可的词语,不可以对新闻写作的严肃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虽然在新闻创作中可以添加部分文学词语,但是严禁超越新闻的严肃性,由于严肃性属于新闻作品创作中不可缺失的灵魂。
  对尺度给予严格把握,将文学性与真实性在新闻创作中充分的把握,还可以适当添加部分写作人员对整个事件的感情色彩,文学性应用在新闻创作中,适度应用十分重要,不可以使整个作品变得较为偏激,需要加强对语言色彩的掌握程度,可以使绝大多数的受众接受,实现共鸣是理想的目标。
  例如:在球赛报道的过程中,一些运动员由于某种客观因素,没有实现预期成绩的过程中,就算写作人员自身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怨气,但是,此种思想不可以错误的表达给受众,由于新闻创作时,必须对事件具有客观、准确的判定,新闻工作也肩负着某种程度的社会责任,必须做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要求,需要为新闻的发展环境,创造一个极具的责任感,排除个人的情感因素,促使新闻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环境,因此,写作人员必须利用缓和性的文学语言,使广大人群群众接受到真正的宣传效果,不仅需要将报道的真实性传达给观众,还应该对受众的舆论给予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保证真理、真实的态度去面对广大受众,基于此,将新闻写作的效果给予真实性与客观性的表达。
  总结
  在新闻创作时,需要使新闻写作中不仅具备一定的真实性,也应该让受众有较广泛的思考空间,应该在新闻写作中,适度应用文学性,注重与新闻写作真实性、艺术性的结合,这样才可以写出更好的、更多被认可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贾颖.浅论电视新闻写作中的真实性与文学性[J].今传媒(学术版),2014,(11):158-159.
  [2]刘志向.新闻特稿的文学叙事研究——以《南方周末》新闻特稿为例[D].漳州师范学院,2013.
  [3]付涛.新闻真实中的文学性[J].中国传媒科技,2013,(2):170-171.
其他文献
三五好友聚会上,本来是想好好聊聊。在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却开始低头看着手机,在各种朋友圈上晒起来。各种媒介交流平台的出现,似乎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像是被无限的拉近又拉近了。事实上确是越来越远,远到我们心灵之间的距离,从咫尺成天涯。  在作者的心中,“交流的无奈”也许并不是指没有办法交流,有的时候是,自己不敢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在,表达自己的感情,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奚落,害怕被孤立,也只好远远的看着,小
期刊
【摘要】:从微观上讲,文学还原、唤醒并创造一个个“自我”。这个“自我”有着各种各樣的梦,大至家国民族,小至亲爱友情,内至心灵隐秘,思接千载,畅行天下。研究大学问题的人,不能忽视文学的叙述;一般的人,文学仍然是其阅读大学的一种方式。现代中国文学起源于现代中国大学,使得大学占了文学叙事的先机。  【关键词】:大学叙事;《一日》;留学生活;《沉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篇作品陈衡哲的短篇小说《一日》便
期刊
【摘要】:女性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另一半,女性形象以自己独特的存在总是既反映出这个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又反映出这个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但是大部分文化中,女性一直是受轻视的一群。这种在传统文化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性别意识在当今时期也是影响着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异性想象式的构造与女性作家本体经验式的抒写存在本质甚至难以调和的鸿沟。新时期以来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期刊
人到中年,过去的好多事慢慢地淡忘了。但是,童年的一些事,记忆总是那么深刻,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  黑房子  小时候,我家是一个有老房子的四合院。院子的大门朝东开。院子里有上房、书房、角房。南面的房子属于我家,北面的房子属于三奶奶家。上房是两家共有的,作为库房。南书房是奶奶的卧室,也是客厅。角房是父母的卧室,也是我家的厨房。  屋子里面特别黑,墙壁是黑乎乎的,房顶是黑乎乎的,靠墙对着门有一个
期刊
【摘要】: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小说,迟子建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身份,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在简短一天的时光里,将鄂温克民族百年的兴衰娓娓道来,深入挖掘了生活在东北地区山林中的鄂温克人的生存模式、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将读者的思绪引入那片神秘广袤的白山黑水,去感受一代代鄂温克人用爱恨情仇和生死传奇演绎出的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其中,正是作者独特的叙
期刊
【Abstract】:《Before I Go to Sleep》, a mystery thriller, was releas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on 5 September 2014. Since its first release, it has received mixed reviews from critics. This paper intends t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约翰·安德鲁斯在《帕梅拉》中担任的三个角色,指出在18世纪英国父权制社会下,作为父权制代表的父亲时时刻刻以其背后的男性权威控制着女性的言行举止,揭示在当时社会女性无法摆脱男性的权威,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  【关键词】:帕梅拉;父亲形象;父权制  18世纪的英国是父权制社会,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女人必须崇拜和服从。而男人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
期刊
【摘要】:唐诗与唐传奇并称一代之奇,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唐朝毕竟是以诗歌作为精神生活最高形式的时代,因此“诗人气”可以说是唐传奇的底色。而“诗笔”便是唐传奇能够散发独特魅力的原因之一。在唐传奇中诗歌的嵌入是“诗笔”最常见的显性体现。本文旨在从叙事、抒情以及无形的意境渲染角度对诗歌在唐传奇中承担的功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唐诗;传奇;功用  诗文结合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传统艺术特色,在
期刊
错过的年华,在田间开出斑驳的幽兰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我在家乡的山丘上望眼欲穿了一年年的等待,最终迎来了一场爱情盛宴的凋零。  28的年华在我们家乡已是负担累累。每年过年,父母,姐弟,都以大龄剩女的眼神投我以焦急,可总被我故作忽略的回应打发。并非是我不理解家人的压力与急切,而是在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美丽的忧伤,叫等待。  我将他定义为心中的恋人。因为他从未正式承诺过我什么。只是青梅竹马的同村长大,
期刊
【摘要】:《二十四诗品》不仅描绘了二十四种诗歌意境,而且每一品中都有关于创作技巧的谈论。此前著作多从内容上去研究其文艺美学意义,隐藏在其中的创作论却少有论述。从创作主体的修养、意境的创作、创作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创作主体的修养问题中“道”、“气”理论、创作意境的入思路径、重点的主体的自我修养。  【关键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作论  《二十四诗品》是“以诗论诗”的佳作,每品皆由十二句的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