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十大流行语’”作文导写及佳作示例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已经画上了句号。对于很多人来说,2020年是充满变动和挑战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有巨星陨落,有后浪兴起……这样的一年,我们的语文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涌现出什么新鲜的语词?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从“2020年十大流行语”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见解。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本题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应从“2020年十大流行语”中选择自己熟知的一个去写。写作时应注意挖掘流行语背后的深层东西。以下三个角度都是不错的选择。
  1.挖掘精神成长的必需元素
  流行语中有精神成长的必需元素。比如“凡尔赛文学”——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貶暗褒,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比如,有人自炫长得瘦:“好羡慕那些轻轻松松就长胖了的人,我一个月吃了好多东西以为能到90斤,结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凡尔赛文学”的得名源自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这部作品细致刻画了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浮华奢靡,网友以“凡尔赛”借指高档、奢华的生活。2020年11月初,一个微博认证为作家的网友,在微博上用“平实”的文字记录她的“高贵”生活,引来网友吐槽。“凡学”因此而爆红,网上掀起了一场“凡尔赛文学”创作大赛。实际上,现在的“凡学”作品多数已不再是炫耀,而仅是一种调侃。
  2.挖掘社会主流价值观
  流行语中有社会主流价值观。比如“打工人”。相比于本指做工,多用于临时性的工作的“打工”,“打工人”原本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人员。2020年9月22日,一名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自拍的短视频,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的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这个视频引来大量关注与模仿,“打工人”一词随即引爆网络。在流传中,“打工人”的适用范围扩大,指称对象多元化,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称“打工人”。
  3.挖掘有益的人生哲理
  流行语有善意的提醒,是人生的教科书。比如“内卷”。“内卷”又称“内卷化”,本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2020年下半年,有几张图片刷屏:有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人边骑车边用电脑,有人的床上铺满了一摞摞书……“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内卷”流行开来,高校学生用它指非理性内部竞争。有同学举例:老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获优比例并未改变。现在,“内卷”从大学生群体中“出圈”,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都以“内卷”称之。专业人士指出,发展中出现停滞阶段很正常,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理性竞争,呼吁相关行业正视非理性的“内卷”现象,积极探索“去内卷化”的改革之路。
  【备考素材】
  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发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包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等十个词语。2020年十大流行语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征:1.反映了时代特征。“抗疫”是2020年的年度主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等等,无不与“抗疫”主题相关,都带上了这一年度的特征。2.弘扬了正能量。《咬文嚼字》评选年度流行语,一直将“弘扬社会正能量”当成核心标准。2020年把宣传抗疫成就,歌颂抗疫先进,宣扬抗疫精神,以及弘扬在抗疫中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当成评选流行语的“中心思想”。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飒”等等,就是在这一“中心思想”的指导下评选出来的。3.引导了健康生活。2020年入选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直播带货”“双循环”“凡尔赛文学”“逆行者”“飒”“后浪”“神兽”“打工人”等词条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新周刊》发布2020中国年度新锐榜,“封”为年度汉字
  2020年12月23日,由《新周刊》主办的2020中国年度新锐榜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在盛典现场,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揭晓并解读“2020新锐榜”年度汉字。自2012年起,《新周刊》都会紧贴当年社会变化,评出年度汉字。2020年,《新周刊》如约选出了2020年的年度汉字——“封”。其他获得提名的汉字还有:浪/疫/云/宅。可以说,“封”字的当选在情理之中,随时随地的“封”无疑成了2020年的生活底调。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所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这是一次反应迅速、勇敢的决定。从这天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武汉人的生活被彻底“封”了起来。武汉以局部的牺牲挽救了大局,这是座英雄的城市。紧接着,“封城”“封村”“封机场”“封国”的新闻接踵而来。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全国乃至全球进入了封锁状态。大部分中国人2020年的春节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一个“封”字,演绎了太多世间冷暖。几乎所有学校、商业活动、公共交通工具停摆,这造成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买菜难、上班难、出行难。很多平日里随手就能解决的小事,在疫情期间显得步履艰难。   云上自在,更要生活精彩
  最近,“云自在”一詞在年轻人中流行了起来。很多人对此或多或少都有过切身经历:在视频博主的作品里放下浮躁、游离在乡间,“体验一把不属于自己的安宁”;工作之余看看慢综艺,暂别快节奏的生活,沉浸于“生活在别处”的田园牧歌;周末刷刷直播,在“民谣+远方”的诗意里,享受一段惬意时光……在屏幕里体验自在人生,在云端畅想别样生活,或许就是“云自在”的本意。别样的生活,总是令人向往,甚至给人慰藉的力量。在水泥森林里待久了,满目苍翠的乡野和诗情画意的远方,自然能够冲淡疲劳,让人眼前一亮。工作忙碌,生活喧嚣,偶尔的悠远情致,能让人跳出方寸之所,承载人们对诗意栖息的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在现实中或许并不那么容易实现,而慢综艺、视频博主,恰恰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拟态环境”,让我们通过屏幕,触摸无法抵达的远方。可以说,“云自在”的流行,在于一种“愿望的投射”,是一种“替代性满足”。更进一步,心境往往是生活的投射。在屏幕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既是为了与现实短暂疏离,更寄托着对“另一种生活状态”的憧憬。生火、做饭,劈柴、喂马,固然是一种风景,但它的意义更在于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发现精彩、寻找意义,把一成不变的日子过成诗。
  【时评引路】
  “打工人”自嘲背后也有坚韧与奋斗
  针未尖
  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累吗?累就对了。早安,打工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打工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网友热传或自创的这些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自嘲与宽慰,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最初满怀梦想,最终受困于现实或只能接受现实的年轻人。
  “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流行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某些职场现实的“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想当初,刚入社会,年轻人普遍想“干一番事业”“拼一份前程”,然而,随着时间一步步往前推移,才发现现实总是沉重的,“干事业”“拼前程”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工作不一定就是干事业,但一定是打工——本质上仍是赚钱生存生活、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奶粉尿不湿、子女的教育等等。正因如此,“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能成功跨越各行各业的职业身份,形成一种共识,其实大家都是“打工人”。
  对某些职场现实的“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明不少年轻人在自我认知上实现了觉醒,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轻人最终要学会务实地工作与生活,多务实、少务虚才是年轻人常态化的前进方向。有人说,年轻人至少要将70%的精力用于务实,最多将30%的精力用于务虚。而多务实、少务虚的前提就是认清自己,构建一种实际的身份认同,不把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浪费在不切实际的憧憬与幻想上,从而对未来充满迷茫。
  另一方面,在自我认知上觉醒,认识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于消除“职业鄙视链”,至少可减轻职业鄙视程度。正如网友所说,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工资低下、待遇不好、干苦活重活的群体才叫“打工者”;每天坐办公室、写代码、谈生意、开会议等群体才叫“为梦想奋斗”,甚至于金融从业者看不起程序员,程序员看不起门店导购。然而,“打工人”一词风行,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这是不是表明以前的职业偏见正在慢慢消散呢?
  我们也要看到,“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比如,“老天爷不会辜负你的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老板的账户余额里。早安,打工人!”“打工人,与生活负隅顽抗,与老板据理力争,与客户百般耐心沟通,与周一的闹钟搏斗,顽强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鉴。”这些段子传递出,虽然人在打工,却不卑不亢,透露出一种自嘲式的坚韧,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每一个平凡的“打工人”就是如此。除了对“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倾听、理解,也要意识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与支持、关切和关怀,这样他们才能带着坚韧与奋斗,坚定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评】
  这是一篇极具思辨色彩的时文,对于“打工人”一词的流行,作者不仅读出了其自嘲的味道,也读出了其背后的坚韧与奋斗。正因为此,作者的观点就容易赢得更多读者的共鸣。这也启发了其他的写作者,写作时评文,不能没有思辨意识,不能只看到一面,而不计其余,那样,很容易让自己的观点失之偏颇,剑走偏锋。
  【佳作展台】
  后浪有担当,国家有希望
  ——我看流行语“后浪”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高二(9)班张梦雅
  果不出所料,“后浪”一词赫然出现在了《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的“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中。众所周知,流行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们记录的是人们在某个时期的生活状况和心态,透过它们可以一窥这一历史横断面的生动图景。十大流行语难以概括一年的所有变化,但其传递出的国人的“爱恨情仇”却值得回味和反思。下面,我对流行语“后浪”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及粗浅认识。(由材料引入,然后点明要针对“后浪”谈自己的感受,符合作文要求。)   “后浪”一词的走红固然得益于何冰《后浪》的影响,但与该词语折射出了現时代年轻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也不无关系。(对“后浪”走红的认识,体现了思辨性。)
  曾经有一段时期,社会对“90后”褒贬不一,不少人认为他们是“享受的一代”甚至是“垮掉的一代”。但是,“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役的检验,我们欣慰地看到,成长起来的“90后”,在各行各业都迸发出绚丽的光彩——有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90后”成为最美“逆行者”,不畏风险,勇挑重担,奔赴湖北,作为“援鄂大军”的一员;有在生产建设一线的“90后”,成为最强“突击队”,除夕之夜承担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任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有还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90后”,利用“宅”在家中的契机,成为尽职的“网格员”,织密了农村、社区防控网……(用事实改变人们过去对“后浪”的偏见。)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明确提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今,透过“抗疫”,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青年一代正在迅速成长。国家有难时,他们赴汤蹈火,冲锋一线。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横向对比,中国“后浪”为国争光,做到了“风景这边独好”,让世界看到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下的中国“后浪”体现出的爱国敬业、忠诚担当。这让我们心中充满对制度的自信、对文化的自信和对未来的自信,难怪国外媒体评价,21世纪世界的希望在中国!(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进一步揭示“后浪”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
  “后浪”入选“十大流行语”,再次提醒国人:要看到“后浪”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2021年,新时代的中国“后浪”正书写青春华章,贡献青春力量;到第二个百年梦想之时,今天的“后浪”将成为大潮的中流,他们必将向世界展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收束全文,对“后浪”寄予更多、更大的期望。)
  【点评】
  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十分接地气。新时代的年轻人没有辜负时代的重托和期望,文章通过一系列实例展示了青年一代在各个行业尤其是当前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整篇文章引证和例证相结合,以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突出了“‘后浪’有担当,国家有希望”这一主题,让读者懂得了“后浪”得以入选“十大流行语”的更深层原因。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其他文献
【导语】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有的人站在高处,有的人却活在尘埃之中。有的生命虽然卑微,却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散发出微光,营造出一片温暖。  温暖的细节  路来森  生活中,有许多小事,你做了,我做了,他做了,行者无意,不经意间,却给别人带来了温暖。这就像小河流水般,久久地滋润着人的心。  我做教师多年,教出的学生无数。随着岁月的流逝,学生在长大。渐渐地,绝大部分学生的相貌、名字,我都忘却了,甚至于“对面不
期刊
一辆云形气垫自控车载着我飞一般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着。我坐在柔软的沙发垫上,凝视着窗外,激动万分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科学家们观测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类似于星球,但又飘忽不定。近期,它正一步步向地球靠近。为保证地球安全,国际宇航局总部派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第十代宇航员——我、史密斯和科巴罗夫,下个月前往太空探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月时间一眨眼过去了。今天,我将和
期刊
孔林中的橡树  林之云  (1)据说孔林中的树木有十万多株,松柏居多,橡树也不少,间以楷树、皂角等。  (2)楷树又叫黄连木,高大英俊,是珍贵树种,深秋时树叶开始变黄,敞开的树冠遮住一片天空,阳光再从叶片间洒下来,光线闪烁,别有一番景色。楷树多用来象征和怀念为人师表的人,所以和模木连在一起,就有了楷模之说。模木更为稀少,从来没有见过。  (3)在“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的孔林深秋中,满目都是苍凉
期刊
癞蛤蟆和蜘蛛是邻居。蜘蛛经常编织丝网,每天都能轻而易举地抓住许多蜻蜓、苍蝇、蚊子等。  癞蛤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天,它忽然来了灵感:何不学一学蜘蛛,用织网的办法来捕获猎物?它梦想有一天,能够像蜘蛛一样,用自己的网轻松地收获猎物。  癞蛤蟆兴奋不已,说干就干。于是,一有时间,它就悄悄地坐在蜘蛛的丝网下面,仔细观察蜘蛛织网的方法和门道。它看得很认真,简直着了迷。  时间久了,它对蜘蛛织网和捕猎的
期刊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路上走着。底下是波光闪闪的大海,头上是白云隐约浮现的天空。他们之前去捉过螃蟹,现在决定勘探一下没走过的路。  往海边去的路上有着无数大株龍舌兰,往山上去的路上有一排爬满了甘薯的篱笆,上面重压着没花的叶子。乔瓦尼诺在篱笆间找到一处裂口,两人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他们来到了花园一角。四周寂静无声,树叶都不会动一下,那里有棵高大古老的桉树,还有砾石铺出的小路。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踮着
期刊
高罗沃依在学院里一眼就认出了葛洛巴,但他没能立刻拿定主意去见失明的副教授。每逢在通道或教室里遇见他时,这位军官总觉得自己有些过意不去。不知为什么,高罗沃依至今还记得行军中那件遙远的往事。但他同时也感到骄傲,因为他曾指挥过这样的人。  是的,1941年是一种战线,现在是另一种战线了。如今,在高罗沃依面前站着的是他从前指挥过的一个士兵,这个人站在新的讲台上,高昂着头,活像一位统帅。教室里的学员们认真领
期刊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
期刊
“我们回家吧。”妈妈温柔地在她耳畔说。  爱莎盯着妈妈的眼睛,努力赶走疲倦,挣开了她的手。  “我要先和外婆谈谈。”  妈妈看上去很绝望。爱莎明白什么是“绝望”,它是生词罐里的一个词语。  “亲爱的……我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妈妈小声说。但爱莎已经跑过服务台,去了隔壁的房间。外婆在房间的正中央等着她。房间里有一股百合花的气味,那是妈妈最喜欢的花。外婆没有什么最喜欢的花,因为没有任何植物能在外婆的公
期刊
一  《蒹葭》,是一首充满了歧义的诗。  读到“蒹葭苍苍”,你脑海里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是一片苍白的芦花枯黄的芦苇在河岸摇曳,还是一片苍翠在风中摇荡?  “苍苍”,究竟是苍白,还是苍翠?  诗人站在河岸,看到这一片“蒹葭苍苍”的时候,是清晨,还是黄昏?是夏初,还是深秋?  虽然从“为霜”“未晞”“未已”的字眼中,我们知道了这应该是一个有太阳的早晨,露珠在草叶子上一点一点地被蒸发,直到最后干干净
期刊
前些日子,我在教学郑振铎的《猫》一文时,同学们突然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老师您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2.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您不是说,使用引号时,当引语虽是原话,但如果把它作为作者自己话语的一部分,也就是有一部分是作者自己说的,有一部分是引用别人的原话,此时引号前面不用冒号,末尾的标点应点在引号外面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