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科专业人才有助于提高制造企业的整体效率。该文提出以科研育人为教育指导理念,通过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等举措,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探索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建构符合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的工科应用型人才质量提升新体系。
关键词:科研育人;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科专业人才将有助于提高制造企业的整体效率,并提升整个制造行业的层次。
1.问题的提出
科研育人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响应党和国家号召, 将科教相融合, 使人才培養紧跟国家创新发展主题, 而发展出的更具时代意义的新型育人理念与育人模式。科研育人突破了以往教学和科研分离的状况,对知识传授、知识创造进行有机融合,使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实现良性循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可以提升科研育人的效能。
2.基于科研育人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2.1 打造优秀科研团队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发挥科研育人的持续作用,首先要保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打造优秀的科研团队,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丰富的素材。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奠定扎实的基础,有效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论文课题选题、竞赛选题等工作。
其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学科所开展的各类科研活动不仅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师团队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打造出优秀的科研团队,还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紧跟学术前沿。
再者,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内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包括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国内外访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产学研见习(挂职锻炼)、参与各类各种教学会议与培训等。这些培养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不断追求前沿知识,不断思考创新教学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应树立热心教书育人、甘做绿叶人梯的优秀教师典型,切实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2.2 凝练科研工作内容
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需注重“面向需求、能力导向”,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关注新时代下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2.3 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可以将企业实际课题与学科交叉课题融入教学环节,深化教学内容。强化培养过程不同阶段的逻辑关系,重视综合手段和培养环境的营造。根据培养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施以相应的教学手段。同时,调整和改进课程结构,将企业实际课题与学科交叉课题融入授课内容。积极推动教师科研最新成果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较之以前更为丰富详实。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此外,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开展前沿性讲座和各类学术讲座,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更加熟悉、感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融合多技术、多学科知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社会和文化的整合创新。
2.4 实施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
工科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将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依托科研项目,积极拓展建设产学研基地。这些基地既是教学基地,又是科研基地。既承担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认知实习),又是学生进行暑期实习、社会实践等的重要场所,更是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所在。其次,将产学研合作深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建构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成效的发挥涉及诸多方面,既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统筹谋划,也需要在自觉践行中建立长效机制。科研育人的理念,不仅是指向学生传授学术成果和科学知识, 更是将学生纳入科研工作环境之中,进行课题式学习,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结语
本文提出以科研育人为教育指导理念,通过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等举措,建构符合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的人才质量提升新体系。最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能够完善与强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并且形成可转化、能推广、有实效的且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科研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R].2015.
[2]王李金,杨彩丹.转变观念强化科研育人理念[J].中国高校科技,2012(Z1):20-23.
[3]陈金龙.建构“五位一体”理念助推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J].中国高校科技,2019(5):50-53.
[4]刘震,黄巧云,刘凡,等.寓教于研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6-140.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社科学思政专项 “高职校科研育人的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SJB394)
作者简介:刘新立(1969-),男,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副高级,研究方向:科研管理,思政教育。
关键词:科研育人;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科专业人才将有助于提高制造企业的整体效率,并提升整个制造行业的层次。
1.问题的提出
科研育人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响应党和国家号召, 将科教相融合, 使人才培養紧跟国家创新发展主题, 而发展出的更具时代意义的新型育人理念与育人模式。科研育人突破了以往教学和科研分离的状况,对知识传授、知识创造进行有机融合,使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实现良性循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可以提升科研育人的效能。
2.基于科研育人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2.1 打造优秀科研团队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发挥科研育人的持续作用,首先要保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打造优秀的科研团队,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丰富的素材。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奠定扎实的基础,有效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论文课题选题、竞赛选题等工作。
其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学科所开展的各类科研活动不仅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师团队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打造出优秀的科研团队,还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紧跟学术前沿。
再者,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内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包括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国内外访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产学研见习(挂职锻炼)、参与各类各种教学会议与培训等。这些培养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不断追求前沿知识,不断思考创新教学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应树立热心教书育人、甘做绿叶人梯的优秀教师典型,切实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2.2 凝练科研工作内容
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需注重“面向需求、能力导向”,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关注新时代下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2.3 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可以将企业实际课题与学科交叉课题融入教学环节,深化教学内容。强化培养过程不同阶段的逻辑关系,重视综合手段和培养环境的营造。根据培养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施以相应的教学手段。同时,调整和改进课程结构,将企业实际课题与学科交叉课题融入授课内容。积极推动教师科研最新成果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较之以前更为丰富详实。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此外,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开展前沿性讲座和各类学术讲座,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更加熟悉、感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融合多技术、多学科知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社会和文化的整合创新。
2.4 实施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
工科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将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依托科研项目,积极拓展建设产学研基地。这些基地既是教学基地,又是科研基地。既承担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认知实习),又是学生进行暑期实习、社会实践等的重要场所,更是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所在。其次,将产学研合作深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建构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成效的发挥涉及诸多方面,既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统筹谋划,也需要在自觉践行中建立长效机制。科研育人的理念,不仅是指向学生传授学术成果和科学知识, 更是将学生纳入科研工作环境之中,进行课题式学习,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结语
本文提出以科研育人为教育指导理念,通过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等举措,建构符合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的人才质量提升新体系。最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能够完善与强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并且形成可转化、能推广、有实效的且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科研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R].2015.
[2]王李金,杨彩丹.转变观念强化科研育人理念[J].中国高校科技,2012(Z1):20-23.
[3]陈金龙.建构“五位一体”理念助推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J].中国高校科技,2019(5):50-53.
[4]刘震,黄巧云,刘凡,等.寓教于研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6-140.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社科学思政专项 “高职校科研育人的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SJB394)
作者简介:刘新立(1969-),男,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副高级,研究方向:科研管理,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