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大学生成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关注、开展自我心理调适、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本文从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出发,研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及研究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境的贫寒,致使他们在学习上特别刻苦,极力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学是一个人才汇聚的地方,不再单纯的以成绩评判学生,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贫困大学生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其他同学,这让他们变得很自卑,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进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致使许多贫困大学生不愿和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想,只想一心凭借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殊不知大学是一个各种思想交汇的地方,只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从实际着手。贫困大学生主要分两种类型:
1.自卑、抑郁意识强烈型
大学同学之间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差异,加之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与别人较为光鲜的生活和较为丰富的知识面相比,从而产生自卑敏感的心理,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由于自卑从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对自己持有否定的态度,自我封闭,消极的看待生活的一切,使整个人陷入强烈的抑郁状态。不仅如此,他们大多数性格内向,这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就无力抵抗。
2.人际交往困难、孤独型
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青春活力,结交新的同学,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表现在与人交往时的敏感与害怕,交往时,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很想融入大学生活,积极的参加社团活动和文艺表演等等校园活动,但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不愿学习新的特长,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更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和怜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使贫困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的困难,特别是山区和偏远农村来的学生当别人已对互联网习以为常的时候,而他们还要从头学习和认识计算机,这会使他们心理产生很大的落差,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会加深这种自卑心理。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之前的学习环境注重的是学习,所以这些贫困学生努力奋斗,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心理也就平衡许多,然而到了大学这个以全面发展的环境,而且又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学生,只有学习上的优势已经不能使贫困大学生感到一种平衡感,从而使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厌学的情绪。大学要求学生学习上自主, 生活上自立, 思想上自律,贫困大学生已经不是别人的学习榜样,反而他们要以别人为榜样,这样产生了心理落差,加上家庭的贫困使这样的大学生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2.生活方式的不同
大学学校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过去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的空间,到了大学后,面临一个过群体生活的问题,不少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对于他们而言,面临这样的新环境,他们很难适应,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从其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使贫困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快乐健康的成长。
1.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和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帮助贫困大学生,例如设立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鼓励企业和个人设立奖学金等形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在解决其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方式,尽量维护其隐私和自尊,使其获得一个较为轻松的成长环境。其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给贫困大学生一个倾诉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可以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这样不仅解决其心理问题,也保护了其隐私。
2.加强教育使贫困大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塑造完整的人格
加强教育发展趋势,清楚贫困大学生的疑虑和不满。使贫困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高校招生并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深对国家经济状况及贫困现象产生的原因、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等方面的理解,督促学生正视困难,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解决经济困难与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关系。 同时,通过教育理性的对待贫困,更不要产生依赖的心理,建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对生活中的不幸,要公平的去看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这样的现象,让他们知道只要奋发图强,德才兼备,自我完善,才能摆脱贫困,想想一些名人的经历,世界不都是残酷的,引导他们有个正确的心理状态。树立成功人士的楷模。利用各个信息栏介绍名人的成功事例,让贫困生了解到他们的顽强和吃苦耐劳,树立起他们自身的素质,敢于挑战困难的心理。利用好的渠道宣传良好的精神风范,更好的塑造贫困大学生的人格。
3.创建良好的环境,优化育人
关心贫困生。充分理解贫困生的状况,营造勤俭节约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杜绝消费高的观念和攀比的风气的干扰。教育富裕的同学要以平常心对待,真诚、主动地和贫困生交流,尽量的去帮助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融入在一起。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一定要避免使他们产生被施舍的感觉。同时开展针对贫困生的集体活动,为贫困生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摒弃自卑心理,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使贫困生得到理解和帮助,避免引发他们的心理危机。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6)
[2]杨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及研究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境的贫寒,致使他们在学习上特别刻苦,极力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学是一个人才汇聚的地方,不再单纯的以成绩评判学生,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贫困大学生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其他同学,这让他们变得很自卑,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进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致使许多贫困大学生不愿和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想,只想一心凭借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殊不知大学是一个各种思想交汇的地方,只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从实际着手。贫困大学生主要分两种类型:
1.自卑、抑郁意识强烈型
大学同学之间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差异,加之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与别人较为光鲜的生活和较为丰富的知识面相比,从而产生自卑敏感的心理,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由于自卑从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对自己持有否定的态度,自我封闭,消极的看待生活的一切,使整个人陷入强烈的抑郁状态。不仅如此,他们大多数性格内向,这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就无力抵抗。
2.人际交往困难、孤独型
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青春活力,结交新的同学,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表现在与人交往时的敏感与害怕,交往时,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很想融入大学生活,积极的参加社团活动和文艺表演等等校园活动,但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不愿学习新的特长,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更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和怜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使贫困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的困难,特别是山区和偏远农村来的学生当别人已对互联网习以为常的时候,而他们还要从头学习和认识计算机,这会使他们心理产生很大的落差,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会加深这种自卑心理。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之前的学习环境注重的是学习,所以这些贫困学生努力奋斗,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心理也就平衡许多,然而到了大学这个以全面发展的环境,而且又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学生,只有学习上的优势已经不能使贫困大学生感到一种平衡感,从而使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厌学的情绪。大学要求学生学习上自主, 生活上自立, 思想上自律,贫困大学生已经不是别人的学习榜样,反而他们要以别人为榜样,这样产生了心理落差,加上家庭的贫困使这样的大学生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2.生活方式的不同
大学学校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过去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的空间,到了大学后,面临一个过群体生活的问题,不少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对于他们而言,面临这样的新环境,他们很难适应,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从其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使贫困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快乐健康的成长。
1.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和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帮助贫困大学生,例如设立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鼓励企业和个人设立奖学金等形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在解决其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方式,尽量维护其隐私和自尊,使其获得一个较为轻松的成长环境。其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给贫困大学生一个倾诉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可以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这样不仅解决其心理问题,也保护了其隐私。
2.加强教育使贫困大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塑造完整的人格
加强教育发展趋势,清楚贫困大学生的疑虑和不满。使贫困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高校招生并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深对国家经济状况及贫困现象产生的原因、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等方面的理解,督促学生正视困难,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解决经济困难与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关系。 同时,通过教育理性的对待贫困,更不要产生依赖的心理,建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对生活中的不幸,要公平的去看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这样的现象,让他们知道只要奋发图强,德才兼备,自我完善,才能摆脱贫困,想想一些名人的经历,世界不都是残酷的,引导他们有个正确的心理状态。树立成功人士的楷模。利用各个信息栏介绍名人的成功事例,让贫困生了解到他们的顽强和吃苦耐劳,树立起他们自身的素质,敢于挑战困难的心理。利用好的渠道宣传良好的精神风范,更好的塑造贫困大学生的人格。
3.创建良好的环境,优化育人
关心贫困生。充分理解贫困生的状况,营造勤俭节约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杜绝消费高的观念和攀比的风气的干扰。教育富裕的同学要以平常心对待,真诚、主动地和贫困生交流,尽量的去帮助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融入在一起。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一定要避免使他们产生被施舍的感觉。同时开展针对贫困生的集体活动,为贫困生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摒弃自卑心理,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使贫困生得到理解和帮助,避免引发他们的心理危机。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6)
[2]杨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