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窑洞建筑的民居特色研究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地区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建筑艺术。在广袤的黄河流域,窑洞作为一个建筑的群体展示着黄土地区的风土人情,传承着中原地域的文化特色,也对现代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中原地区窑洞建筑的民居特色,探讨现代建筑如何继承和发展窑洞文化,从而更好地建造城市景观,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原窑洞;民居;文化;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291-02
  引 言
  窑洞是中国特有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原地区千年文化积淀的特殊印象,它代表了开放性的中原从古至今的城市风貌,具有深邃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符号,中原建筑在窑洞的基础上向现代化建筑过渡,逐渐发展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景观建筑。如何在现代新型设计中更好地传承优良,构建窑洞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下所共同关注的话题。
  1 简便而不简单的自然构造
  窑洞式建筑是一种以土为主要原料的没有建筑的建筑空间,人们通过在土体中挖掘,使土体形成一个类似于拱形的形态,加以堆砌。这种建筑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建造形式简单便捷,建造材料原生便宜,建造方法单-易学,是一种纯天然的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特殊建筑,以黄土构造、石头构造以及砖瓦构造为主要类别[1]。黄土构造是以黄土为原材料进行挖洞造室,也称其为土窑,在土窑内壁或内部铺筑青砖瓦砾,并在窑洞的洞口用石头包浆砌筑,这种特殊的石头构造和砖瓦构造也被称为石窑或者砖窯。
  无论是土窑还是石窑或是砖窑,都是中原窑洞风俗文化的一种形式,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的符号象征[2]。中原地区的窑洞是中国窑洞分布较多的地区,以简便地构造方式、耐用、可贮存等优势成为黄土地区人民普遍选择的居住形式。这种半包围式的住宅构架充分运用了黄土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山而建,春季遮蔽风沙,盛夏躲避艳阳,深秋贮藏果实,隆冬驱避风雪,于室内存储恒温,于室外驱赶风寒,既是一种天然的居住圣地,又因其特有的形态使其不再以单一的居住形态而存在,而是成为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文化的象征和印记,有着其特有的风俗人情。
  (1)窑洞凭山而立,节约土地资源,体现着一种生态的平衡和发展。中原地区分布着较多的丘陵和阶地,土层的厚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边较厚而东边较为薄弱,且土质较为均匀,承重度较为适中,适合窑洞的挖掘自然条件[3]。在挖掘上,它充分利用了处于半坡上的土地,在半山腰布艺耕种的地方挖洞建造,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利用了坡体背靠山体,三面包围的优势保暖纳凉。黄土资源的内部索取,以一种“减法”的形式向下延伸,不破坏表面的土地形态和深层次地貌,具有一种生态性的特殊优势,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作为一种人工搭建的特殊建筑,窑洞的出现、发展体现着中原地区特有的淳朴民风。一方面窑洞是在自然的馈赠中获取的,代表着和谐和发展,另一方面,窑洞毕竟是由人设计打造的,它的每一柸黄土,每一砖每一瓦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例如窑洞的洞顶圆形的设计,配合着四四方方的地面形成一种地包天的传统特色,上接青天下踩土地,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再配以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阴阳相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天地共生的大宗风范。
  作为一种人造的自然建筑,窑洞更是中原地区人民情感的充分印证。窑洞的修饰和装潢以红黄相间的窗花和剪纸,表达了黄土高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对红火日子的殷切期盼。虽然建造简便,却蕴藏着并不简单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中原地区独有的风貌民情。
  2 兼具现代审美的独特气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日益进步,窑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一种特有的姿态屹立于中原地区的建筑群体。古朴的建筑风格再加上具有现代气息的审美要求,使得窑洞成为中原建筑群体中具有标志性特色的建筑物,在保持原有文化底蕴的同时,兼具现代审美,对现代建筑有深远的影响。
  2.1 色彩与肌理相结合
  传统窑洞建筑以黄土为背景,又有窗花与装饰相结合,使得其整体造型上呈现出一种艳丽多彩的艺术气息。而现代居民建筑大致以其交错的纹理铸就材料肌理上的丰富,对于色彩使用的较少,缺少一种色泽上的交汇[4]。现代建筑背景下的窑洞建筑,将色彩与肌理融汇在一起,以砖瓦交错的纹理替代原始土筑的黄土青砖,使得木材的暖,青砖的冽、黄土的和以及窗花的艳交融相汇,相得益彰。
  现代窑洞建造在原有的基础上夹杂木材以及玻璃,将现代化气息带入原始,既保持了原本黄土制作的和暖色泽,又在浓郁的色彩上添加粗细交错的纹理呈现出一种现代审美上的独特气息,是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其中以陕北特色的窑洞建造为代表。陕北的窑洞建造在原始土体构造的基础上,加以现代化的铝合金玻璃、青砖、大理石等,使传统构造与现代化科技在中原地区的土窑建筑上相统一,在原本浓厚的文化底蕴上增添了科技的力量,使得窑洞在现代化道路上得到了发展,不失为一种对传统的保护和继承。
  2.2 生态化的现代庄园
  窑洞的建造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其浓郁的文化底蕴,还在于其建造过程中的生态化特色和对环境的保护。利用天然性的建材制成洞府,在建造上减少对材料的浪费,施工的简单便捷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一个绿色可持续的循环工作,在居住上,冬暖夏凉,适宜生存,对现代建筑来说有重大的影响。
  现代建筑往往以其科技化的手段和现代化的需求消耗大量的材料,并且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材料的浪费,进而造成生态上的不负责任。而现代化的窑洞建筑则是在原始和现代的两端选取一个适中的临界点,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于原生态窑洞建造上,利用窑洞得天独厚的优势建造居住空间,再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取长补短,使房屋建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绿色健康又节能持续的多元化建筑[5]。例如上接天下挨地的地坑式建筑,环绕式建造阻隔了外界的空气污染进而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自然,其开放式的连天接地的独院式建筑,既吸收了足够的阳光、空气和水,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噪音污染,再加上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个建造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天、地、人和谐相处的生态化现代庄园,有利于对窑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3 作为特殊的文化印记
  坐落于黄河之滨的窑洞是中原地区特有的标志性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印记[6]。作为中原地区风土人情的代表和指引,她始终代表着黄河流域人民特有的淳朴自然,代表着丰厚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在长河中遨游积累的民俗风情,是一种只属于中原的特殊的民俗文化。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下的,都该是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的优良传统本身。
  作为特殊的文化印记而存在的窑洞文化,对现代建筑来说是一种借鉴和发扬。她的出现和发展历程,代表了我国建筑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原地区的建筑文化就等同于窑洞文化,在历史中延续发展至今的现代化的建筑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在经历了多重发展之后还仍然屹立在中原建筑族群之中而魅力不减。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就足够我们去传承和保护的,而在她身上所突现出的现代人民坚韧不拔、淳朴善良等真切情感和人文精神是极具现代审美和需求的,这也是窑洞文化对现代建筑的一种深远影响。
  3 窑洞民居文化的传承发展
  窑洞建筑作为一种建筑来说,是一种衔接古今的特色建筑,而作为一种文化,它不仅仅属于现在,也属于将来,属于建筑文化史上的每一个标志和特色。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窑洞文化的发展,既保护传承又有取舍地改进,将现代性窑洞打造成一种新型的富有创造性的建筑族群。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3.1 保护再生,利用与守护齐头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窑洞的历史价值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标志性代表,还展示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存在方式和生活状态。我们对待窑洞文化,应该采取一种积极地态度,将保护与守护作为我们肩膀上的一个重担,值得我们在未来道路上去奋斗、去守卫。
  在利用窑洞建筑进行回归传统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的保护。窑洞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可以用于现代地域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旅游场地,被过往的游客所瞩目。其传统的修饰和装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建筑事业做出影响性的贡献,许多装饰元素都被当作现代建筑的集中元素来利用。例如说窑洞窗花和剪纸的特色艺术,以及地包天、中心对称等特色常常被现代的建筑所采用。
  而当我们在利用这些建筑元素的同时,也要想到对其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应当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在利用和保护的双重作用下进行资源整合,以适应未来建筑事业的发展,打造区域性窑洞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生态,促进现代工艺
  在现代建筑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施工材料的浪费,对此,我们当学会在绿色开发,在窑洞文化的借鉴中,靠站绿色生态的施工工艺,以促进窑洞文化为主的中原地区建筑文化的发展。
  窑洞建筑的工艺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不同于现代建筑中的复杂工艺,而是以一种简便的方式去创造一种没有建造工艺建筑。对天然环境的利用和生态化的思维使形成其本身的一个思想模式。在现代建筑的工艺上,其工序复杂多样,工种繁多丰富,且对材料的需求较为多样,不利于生态化的发展。因而我们在现代化窑洞建造的思考中,应当充分考虑用天然的材料代替现代化素材本身,创造符合生态的建筑群体。比如用土坯毛坯代替大理石等耗材材料,用地下水代替自来水以及纯净水的消耗,在节省原材料的过程中促进绿色的现代的工艺本身。
  中原地区的窑洞文化是一种纯天然式的节约型建筑文化,倡导一种绿色的生态化的自然工艺,在其发展上我们应当尊重原始的生态文化,在节约原材料、控制建造成本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建筑模式,以促进特色建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力求营造区域性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3 特色景观族群,促进未来多方发展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和符号,代表着城市进步发展的阶段和建筑空间。窑洞式新型城市建筑就是这样一个新的建筑景观群体,代表着中原地区建筑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和标志。打造特殊的城市景观,有利于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形成特殊的城市文化特色。
  利用窑洞文化,将原始窑洞建造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富有特色魅力的现代化窑洞建筑[7]。现代化窑洞,并不是对传统特色的简单继承,而是在“仿古”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充分利用传统特色建筑元素,将传统的、元素性的碎片化技藝嵌入到现代建筑工艺之上,比如,利用传统窑洞的天圆地方式构造,取地面的方,取洞顶的园,变传统单体窑洞为二层生活居住点,既在造型上有所改变,又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室内建造的改造,使得其外观精美而实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功利价值,也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感[8]。
  在传统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同时,还要注意更新窑洞自身的技术,营造适宜现代化建设的建造窑洞的工艺体系。例如在圆拱形窑洞洞顶、洞壁以及侧面加强防水设置以及排水系统的设计,在箍窑时,采用拱顶盖土、侧壁填土等技术,设置深层防水层,以确保遇到洪水或雨水时不至于窑洞渗水或遭遇水灾。又例如,在窑洞的侧壁加强土层,进而加固墙体本身,增强窑洞的承重能力,确保窑洞的供给和融入,以求达到区域性建筑的可持续生态发展。
  4 结束语
  中原地区的窑洞文化作为地域性标志性文化建筑,被称为是“一绝”,其取之自然还于自然的天然构造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研究。窑洞文化承载着中原地区人民几千年来的淳朴善良、热情奔放,承接了史前与现代文明的交错,在一定意义上直观地反应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对现代建筑事业的进行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性的意义。其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建造理念是打造区域建筑文化的重中之重,也是现代建筑应当密切注意的发展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原民居建筑文化在河南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研究”(2017BYS02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袁 如.中原地区窑洞式民居的文化分析[D].郑州大学,2012.
  [2]侯瑞霞.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中原窑洞[J].大众文艺,2016(12).
  [3]李玉龙.浅析延安窑洞建筑的现状及保护更新[J].同行,2016(11).
  [4]杨 雪.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研究[J].居业,2016(4):56.
  [5]段 晨.论地域环境对民居建筑设计的影响——以河南地区窑洞为例[J].科技视界,2014(13):358~359.
  [6]王向前.碛口窑洞民居建筑形态解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赵 群,刘加平.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简析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J].新建筑,2003(2):24~25.
  [8]侯智国.传统民居元素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以窑洞民居建筑元素为例[J].美术大观,2013(2):58.
  收稿日期:2018-3-12
  作者简介:焦盼盼(1985-),女,汉族,河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最优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优化设计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并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现代设计方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它是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搜索算法,该算法具有极高的鲁棒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时遗传算法亦存在迭代次数多、收敛速度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炉炼铁技术以及炉前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炉炉前设备能否持
通过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马坑铁矿Ⅳ块段200m水平空场模式下采场稳定性、矿房极限开采长度和空场暴露面积与岩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
瓦斯是指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由煤变质作用生成的,瓦斯赋存及其分布与成煤后期的改造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煤层开采向纵向深度逐步发展,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为研究煤系地层深部岩石吸水软化特性,解决荣华矿井下深部巷道围岩难以支护问题,本文以鸡西荣华煤矿立井深部-650水平大巷围岩中的粗砂岩(CS)、细砂岩(XS)和泥质粉砂岩(NS)三
目的:构建医学观察数据的语义模型和元数据框架,为医学观察数据的规范化表达和信息共享提供基础。方法: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信息技术标准及SNOMED CT、LOINC等医学领域
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地铁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因素会影响隧道建设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
自德国提出“工业4.0”以后,中国为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也提出“中国制造2045”的战略思想。各国都在争相研发相关科技技术,3D打印技术作为工业新秀更是备受瞩目。而3D打印的结
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导方向,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投入巨资研发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已经出现了部分品牌电动汽车。我国也将电动汽车项目作为“十二五”及“863”项目的重
为了目的矿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单体解离,将目的矿石进行细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伴随着有用矿石粒级的不断变小,有用矿物的浮选回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常采用常规的浮选工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