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教学初中物理实践体会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以研究学生心理着眼,从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着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启发式教学。它的特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活泼的情境作为揭示事物内在本质、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寓深刻的教育于良好的情境之中。教师的工作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意志,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寻求正确结论,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本人以物理教学为例,归纳一些情感环境的设计,请同行指正。
  
  一、让学生在悬念中学习物理
  
  悬念是触发兴趣的情境之一,悬念设之于课头,则必然是整堂课的中心,悬念设之于课尾,则一定是下一个中心的预告。但悬念不可设立过多,不然就形成了多中心,必然分散情趣,反而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一般说来,课中不宜设悬念。
  悬念设之于课头,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例如,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我引入:1962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国的伊利奥特市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17人丧生。同学们就呈现出“一定要探个究竟”之势,求知的热情油然而生。
  悬念设之于课尾,则应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因而激发起继续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完“磁场”一章后,学生对电产生磁的各种现象、磁对电的作用、磁的本质都有了规律性的认识,师生共同概括、回味这些知识感到收获很大,这样“电生磁”的课题便圆满结束了。如果不失良机,再把本节课与下节课的关系提前给学生暗示,让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也产生迫切的要求,效果就更好了。因此,这时我们可以提出“磁生电”是否可能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曾有不少物理学家探索过,如科拉顿曾设想用磁铁插入螺旋线圈中,看是否有电流产生。他把线圈的引线接得长长的,将电流计放在隔壁的房间里。一切准确就绪,他把磁铁插入线圈中,然后急忙奔向隔壁,却未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法拉第也是探索者之一,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才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个既有难度又有意主我的课题给学生留下了强烈的悬念:“磁怎样生电呢?”“科拉顿为什么失败的?”“法拉第是怎么成功的?”……尽管教师不布置预习,学生都在心理上急切地希望知道这个究竟,下一节课虽然未上,早已产生了渴望学习的愿望,必然会带着问题去翻阅书本,从而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让学生在惊诧的情境下学习物理
  
  惊诧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惊诧是对学生常规思维造成易混、易错、易忘毛病的有力刺激,使之产生“竟有此事“之感,从而引发对问题的再认识,形成深刻难忘的印象。
  例1:小物块位于光滑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上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按学生的常规思维,斜面对物体只有一个作用力N,此力垂直于斜面,做功为零。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这时只需对他说:“若是否定你的结论,你能接受吗?”便会引起惊诧,产生探求真谛的愿望。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物块受斜面的支持力N(垂直于斜面向上)和重力G(竖直向下)两个力的作用,由于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同时,斜面也要向右滑动,即从地面上看,物块A的位移不与斜面平行即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不与物块对地位移垂直,因而做功不为零。故选项B是正确答案。
  
  三、让学生在疑虑中学习物理
  
  疑虑是触发灵感的情境之一,它没有惊诧那么强烈。它设计在学生出偏差之前,以预防偏差,让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确应付各种可能的困难,并心地明白地去一个一个地克服。设计疑虑是分散难点,防止疏忽的方式,有一举两得之功。我们通常采用的程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都是设计疑虑的极好方式。同时,评讲习题错误也不乏设计疑虑的作用。
  
  四、让学生在教师幽默的语言下学习物理
  
  幽默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也有思索回味之感,它是形成愉快心境的情境之一。也就是说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风趣幽默,再配合恰当的手势、温情的眼神,那他就一定能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倘若语言平淡,动作呆板,讲课有气无力,词不达意,言不传情,那么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烦的感觉,其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五、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下学习物理
  
  竞争无疑是激发热情的情境之一,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有非一决高低不可之势。物理教学的竞争情境是经常施用的激情方式。如解题速度竞赛,解法求异、求佳竞赛,质疑提问竞赛,论述答辩,抢答竞赛,难题征解等。竞赛不但可以使思维畅通,而且会富于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创新能力均有好处。不过竞争情境不可设置频繁,否则会造成学生的长期极度紧张,厌而无益。
  当然,物理教学的情境设计远不止这几种,本文列举这几种设计,在于说明情境设计之必要与重要,本人虽然有如上一些设计的教法,也收到一些效果,但远还没有形成经验,故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以人为本 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
期刊
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    一、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改进上课作风    数学教师是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人物,教师的作风是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在有民主作风的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期刊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6、7岁~11、12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对班主任有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每一个人十分关注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为转移。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讲究策略,把握表扬的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合理运用赞扬这一把神奇的钥匙。    一、表扬要具体     表扬要具体,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一、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包
期刊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一、鼓励学生“我会学”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累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多数人都认为“枯燥乏味、教者难教、学者无趣”的数学来说尤显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有了“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地探索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奥秘。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之法。    一、故事激趣法    “爱听故事”,“爱看动画”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合作交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是探究的发端,学会提问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善
期刊
内容摘要:“举一反三”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举出许多同类的事理来。用在教学中,即通过开导、启发的方法教会学生经常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逐渐做到一通百通。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多动脑,多思考。  关键词:举一反三 高中语文 主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
期刊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