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马六甲的历史记忆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a55555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面如镜,船过无痕;暮霭四合时的南国夕阳,斜斜映照着水边乘凉的人们。金色的温润光泽洒满了大地,妩媚的马六甲河静静地兀自前行,像是流动的生命之歌,将这个历史之城的过往谱成一首动人的曲子。
  景物不断随着小船后退,浸浴在落日余辉中,我们抬头望见了这座城市的身世。西方的天主堂、中国的佛寺、印度的庙堂、伊斯兰的清真寺,还有虔诚信仰着这些宗教的各色人种,东西杂处,华洋交融,散发出奇特的气味。人力车、脚踏车、小轿车,还有踏着当地独特木屐的双脚,来往于熙攘的街市,交织出浮动、活跃的庶民浮世绘。
  旅人张望着好奇的眼睛,将这历史之城的一切尽收眼底。小河在闹区边缘拐了个弯,转了方向,河畔有着马六甲佛士酒店之称的大华酒店,在20世纪初是英国殖民地时期洋人流连之处,曾经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只是如今门扉虚掩,繁华落尽,留下一室落寞留人品味。
  沿着马六甲河生长的这种大树,当地人将之拟人化,说它每天随着晨光睡醒,到了傍晚,便要闭上眼睛(叶子),随着夕阳沉沉睡去。而大蜥蜴往往难耐溽暑,潜身水中随着船只一同巡游。生命的节奏,在夏夜的晚风中随着河流缓缓前进。
  马六甲的生活,既单纯质朴又多姿多彩。小城的气氛在沉静中,却又隐含着一股跃动生命力,绚烂的过往与嘈杂的当下,相映成趣。
  
  隐身热带的历史之城
  
  马六甲是一个谜一样的历史之城。Ma Iacca的中文译名一说是“麻六甲”,马来文则称为Me laka,她的命名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可信的,认为由沿着河岸生长的植物Pokok Melaka而来,因为马来人往往以地理或植物特色为一地取名。
  1400年时,一位苏门答腊的王子拜拉米苏拉来此,建立了马六甲帝国的雏形,为了更方便跟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人进行贸易,他们决定拥抱伊斯兰文化,马六甲的伊斯兰教信仰便由此而来。至今,这里仍然保有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
  马六甲不但身世传奇,地理位置也很奇特。位于连接印度洋以及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水道上,它成为前往中国及印度的必经之地,也是东北及西南两个季风系统交会之处,自然也成为航海重要的转运中心。优异的战略位置,使马六甲在17世纪大航海时代兴起时,成为不折不扣的海洋城市。
  
  孕育多元文化的摇篮
  
  虽然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立国,但是它同时也兼容多种种族、宗教。在这个马来西亚历史发源之地,最能具体入微地感受到这种多元文化所激荡出的魅力。
  不同的民族移入,为马六甲增添缤纷色彩。除了来自亚洲、中东、印度的移民,葡萄牙是最早占领这里的欧洲人,他们传入天主教信仰,紧接而来的荷兰人,则带进了基督教。
  最晚占领这里的英国人,除了带来英国式的行政制度,还引进了采矿以及农耕技术,建立了学校、铁路和医院。由于橡胶树十分适应马来西亚潮湿而炎热的气候,英国人从巴西引进的橡胶树籽,开始在大片的橡胶园蓬勃生长。马来西亚在英殖民时期成为全球橡胶产量数一数二的地区,油棕树后来则取代了橡胶,成为马国大宗出口的经济作物。
  
  17世纪的繁盛海洋城市
  
  在航海的时代,由于马六甲控制了连接印度、中国之间的交通渠道,16世纪很快成为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每年吸引好几百艘船只顺着季风前来贸易,中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欧洲人挤满了马六甲港口。
  马六甲成为盛名远播的贸易之城,形同“海上丝路”的重要转运补给站,从中国来的樟脑、丝绸以及陶瓷,从印度来的织品,大量运销的菲律宾蔗糖,产自摩鹿加群岛的檀香、丁香、豆蔻等香料,苏门答腊的金子以及胡椒,婆罗州的樟脑,帝汶的檀香,以及马来西亚西部所盛产的锡,通通汇集到马六甲,再转运到世界各地,马六甲俨然是当时商品的全球集散中心。
  原本港阔水深的马六甲,可容纳大型船只就近停靠岸边,因此终日熙熙攘攘,盛极一时。也因为它优良的地理位置,引起了西方新兴海权国家的觊觎,葡萄牙、荷兰、英国相继进占殖民。
  然而,19世纪中叶开始,马六甲河岸由于过度开发,加上废弃物的堆积,使得港口逐渐淤积,大型船只必须停泊在港湾之外,逐渐失去天然良港的优势。马六甲昔日的光芒逐渐褪色,将海峡贸易重镇的位置拱手让给了临近的新加坡以及槟城。
  
  三轮车滑过历史的街廊
  
  褪下国际商港的耀眼光环,马六甲如今已经变身为马来西亚的历史古城,吸引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感受它的曾经过往。在街上,花哨的三轮车悠悠滑过石头砌成的街道,和古色古香的沉静建筑形成反差;车上眼花缭乱的装饰,让乘客宛如花车皇后游行般威风凛凛。
  在各色华丽的装饰风格外,印度、华商、马来等不同种族的三轮车夫,沿街播放着形形色色的音乐,往往,缠绵悱恻的印度流行歌曲,软绵绵的玫瑰情调,回荡在铺着石板的大街小巷,最匪夷所思的是R&B还有街头饶舌也来搅和。
  三轮车夫聚集在阴凉的荷兰广场招徕客人,他们在炎热的下午小睡一番,然后在落日余辉中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一天的工作。三轮车,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人文风景,穿梭在迷人的历史街廓之间。
  
  另一个东方的威尼斯
  
  城市缺乏了水岸,灵魂也就少了几许深度。当水道穿梭在都市的土地,活络了城市的血脉,城市也就有了灵动的生命。站在河畔凭栏远眺,马六甲河畔有着威尼斯的影子,各色舟楫穿梭小桥之间;马六甲河畔也有阿姆斯特丹的况味,因为水岸还有昔日殖民时期的荷兰式建筑静静矗立;甚至,马六甲跟中国的江南水乡周庄、同里也有着十分相近的气质,因为庶民生活的痕迹自然流淌在水边人家的生活,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自从15世纪发展以来,马六甲不但是城里饮用水重要的来源,同时也是马来半岛利用水路将南洋盛产橡胶、甘蔗、藤条、树脂输出到其他国家的重要生命线。走过马六甲的水岸,可以体会到昔日庶民生活的气味,原封不动地保存在空气中,它不像有些样板的古城古镇,给人徒留造假的遗憾,城里居民依然生活在街道巷弄的老房子之间,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之城。
  这里的深宅大院,让人觉到深不可测,也让人对马六甲的过去越发好奇。马六甲,就像一本丰厚的历史小说。
  
  至今余韵不绝的葡萄牙风
  
  来到马六甲市区的河口,便可以见到一艘古式大船,它是一座海洋博物馆,根据启程前往葡萄牙,却沉没在马六甲的帆船“海上花号”所建成,纪念着这段葡萄牙殖民的历史。
  15世纪急于夺取的葡萄牙人,听闻了马六甲东方威尼斯的声名,也想要赢得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掌握财富和权力,因此葡萄牙舰队在1511年以武力强占此地,展开长达130年的统治。来马六甲垦拓殖民的葡萄牙人,将天主教带进马六甲,一幢幢教堂开始在马六甲矗立起来。
  葡萄牙水手、贸易商人与马来人通婚,生下的后裔成为马来葡人。他们说着一种PapiaKristang方言,如同依照马来语文法发展出的葡萄语土话。这些马来葡人又与随后而至的荷兰、英国人通婚,形成更复杂的血缘关系。
  我在马六甲的游船上,遇到了在船上工作的Bernard,第一眼看到他,便觉得他身上充满一种无法形容的气质,无法界定国籍、种族和血缘。后来发现,他正是我急着采访的土生葡人。
  Bernard身上留着葡萄牙、荷兰、英国、马来等种族的血液,一身黝黑的肌肤,眼里闪着像猫一般的狡黠;马来人的矫健身型中,却有欧洲白人的骨架。他依然与家人说着混合当地土话的葡语。像他一样有着欧洲血统的马六甲住民,至今仍相当活跃。
  
  □□ 与娘惹的故乡
  
  除了欧洲人,印度以及中国人也为马来半岛的历史写下深刻的一章。印度人的后裔,一般称之为Chetty,在马六甲可以找到他们聚集的街区。
  中国人,则在马六甲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英国殖民时期鼓励移民的政策下,整个城市至少有4成的居民为华裔。中国移民遇上了20世纪初对橡胶的大量需求,经营橡胶栽植的华人因而致富,将整个城市送上发达之路。至今,人们依然可以在马六甲的街市与橡胶工会的中文招牌不期而遇,提醒着人们关于华裔居民与橡胶栽植的过往。
  久远的年代以来,华人落脚马来西亚的历史早已不可考,不过据说可以追溯至15世纪初期,明朝(西元1404年到1433年之间)郑和下西洋时,一些随行人员在马六甲留下来,开始新的生活。
  随后因政治、经济因素移入的华人,也逐渐在马六甲落地生根。海峡华人 □□ 和娘惹,便是华人与马来人通婚所生下的后代,男性称为 □□ ,女性称为娘惹。
  马来西亚的 □□和娘惹依然尊奉着中国习俗。来到马六甲 □□ 娘惹文化遗产博物馆,可以清楚见到海峡华人过往的生活方式。一直到20世纪初,□□ 与娘惹依然维持着传统的中式婚礼,女子缠足也依然在富裕的中国家庭中实行,但是饮食以及衣着则沾染了浓厚的马来风味。
  
  中国遗风犹存的马六甲
  
  在海外的华人,特别执著于保存传统,一直到现在,马六甲的中国城,还可以见到橡胶工会,不同省份、姓氏的宗亲会,以及各色的华人商店。漫步期间,让人强烈感觉到这真是一个比中国还中国的地方。
  尤其马六甲市区近郊的八宝山,让人体会到华裔先人在此留下的深刻痕迹。当地人称八宝山为中国山丘,那里是昔日移民南洋的中国人,在异乡的长眠之地。
  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在马六甲中国城里走过的好多店家里,不约而同挤满了各色纸糊的假人、房屋等焚烧给往生者的物品,心里涌起一股好奇,决定到墓仔埔去探访马国华人的老祖宗。
  骑着脚踏车沿着小街往八宝山前进。在山丘下的庙宇,聚集了大批中国大陆的游客,他们是来看当年远嫁此地的中国公主汉丽宝所留下的那口水井。不过游客也就止步于此了,他们没有兴趣再往山上走,只有我兴致勃勃地大步前行,要去看看昔日中国人在异乡的安息之地。
  一路上南国的树林郁郁葱葱,风在林梢间吹来,赶走了马六甲市区的溽暑,走在其间是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情,一点也没有墓地给人的阴森感觉。等我费了一番脚劲,走到山丘的峰顶,眼前的风景开阔了起来,马六甲市区、河港、海洋、山丘全部尽收眼底,那是中国人眼中的风水宝地。
  一片片刻着中国姓氏的墓志铭在山野间铺展开来,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刹那间突然明了,华人安土重迁,即使客居异乡亦不例外,这是他们在马六甲生活最后的慰藉。17世纪以来,从福建、广西、广东、海南迁徙而来的人长眠于此。对我来说,这趟旅程里,马六甲的过去和现在,在八宝山的好风好水之间,有了奇妙的连结。我也慢慢体会到,海外华人因为心系故乡,所以特别执著于传统的心情。
  穿越幽微的长巷,走近马六甲的精巧建筑,他们会带你回到过往的岁月,时间仿佛从此凝结,成为永恒。而静水流深的蜿蜒小河,无言的宁静山丘,以及深邃幽长的屋宇,让异国的马六甲勾起了中国人的乡愁;来到历史之城,旅人在此穿过悠悠的岁月长河,去到无边的想象。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已经成为各学校一项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分类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形式,在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高中体育应用分类教学模式的具体效果,旨在给予更多需要的人以参考。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分类教学 教学模式  1.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作用下,高中体育教学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提高
期刊
摘 要: CDIO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化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对学生的能力与态度一体化的教育培养高质量的IT应用型人才。《Android应用开发》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新型课程,动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CDIO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出发,在如何提高《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三级项目教学及实施CDIO模式教学,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Androi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如何让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授课,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是每位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