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渡汉江
◆李百药
东流既弥弥①,南紀信滔滔②。
水击沉碑岸③,波骇弄珠皋④。
含星映浅石⑤,浮盖下奔涛⑥。
樯乌转轻翼⑦,戏鸟落飞毛。
客心既多绪⑧,长歌且代劳⑨。
作者简介
李百药,是隋末唐初诗人。虽然是名门子弟,一生却是坎坷不平。小时候经常生病,身体虚弱。但他并未气馁,不断记忆所学的知识,出口成章,被誉为“神童”。一直到老年才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成为李世民身旁的文学重臣。所以其作品多失意愁苦之辞,写景抒情,吊古咏怀,情真调苦,感人至深。
【注释】
①弥弥:渐渐。②南纪:南方。《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此二句是说汉江水势很大流到南方更见其滔滔,也可见作者是从汉江上游乘船到襄阳的。③沉碑岸:襄阳城西北有万山;其下有沉碑潭,在县西北五里。④珠皋:即解佩渚。据《襄阳府志》载:郑交甫在这里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交甫索佩,二女解佩以赠;转身走了十来步,佩玉和二女都不见了。⑤含星:珠玉曰含,是说星光如玉。⑥浮盖:漂在水上的船。⑦樯乌转轻翼: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⑧多绪:满腹愁绪。⑨代劳:替代。
【送你玫瑰】
这首诗是作者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雄浑,感人肺腑,情意绵绵。首先是一幅壮阔的场面,江水滔滔,奔腾不息,水势浩淼,震撼人心。展示了汉江极强的生命力。动词“击”和“弄”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思乡之切,感情之深,起到了很好的听觉效果。茫茫夜空下,星星闪烁,船儿随波逐流,视觉效果如此鲜明而突出。其实这只小船啊!在浪涛中颠簸前行,不也象征了作者那颗迫切回乡的心情吗?归心似箭,快一点回到久别的故乡,去看一看自己的亲人,去摸一摸久别的房屋,去问一问朋友的近况……你看,一只乌鸦落在桅杆上,因波涛中船的颠簸,为保持平衡,要时而扇动一下羽翼,偶然间落下一两根衰老的或折断的羽毛,这孤独寂寞的乌鸦不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长期漂泊在外,“身世浮沉雨打萍”,几经坎坷,历经磨难,至今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衬托了诗人内心的那颗愁苦之心,画面感极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最后作者的抒情,长歌一曲所驱散的不仅是旅途的疲劳,更多的则是心中的疲惫。
作者的经历犹如这首诗,时起时伏,正如文天祥所说的“身世浮沉雨打萍”,那种悲悯情怀不言而喻,折射出作者悲愁的思绪,以及那种快回到阔别多年家乡的兴奋、喜悦之情。读它,如在江上飘荡;读它,如在风中摇曳;读它,如身临其境,感受那份深沉的思乡之情。
【研讨与练习】
1.请分析加点词的妙处。
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
2.“东流既弥弥,南纪信滔滔。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的环境,你觉得有何作用?
3.联系上面的写作背景,你觉得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4.联系宋之问的《渡汉江》,完成下面的练习。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分析“断”字有何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点。
◆李百药
东流既弥弥①,南紀信滔滔②。
水击沉碑岸③,波骇弄珠皋④。
含星映浅石⑤,浮盖下奔涛⑥。
樯乌转轻翼⑦,戏鸟落飞毛。
客心既多绪⑧,长歌且代劳⑨。
作者简介
李百药,是隋末唐初诗人。虽然是名门子弟,一生却是坎坷不平。小时候经常生病,身体虚弱。但他并未气馁,不断记忆所学的知识,出口成章,被誉为“神童”。一直到老年才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成为李世民身旁的文学重臣。所以其作品多失意愁苦之辞,写景抒情,吊古咏怀,情真调苦,感人至深。
【注释】
①弥弥:渐渐。②南纪:南方。《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此二句是说汉江水势很大流到南方更见其滔滔,也可见作者是从汉江上游乘船到襄阳的。③沉碑岸:襄阳城西北有万山;其下有沉碑潭,在县西北五里。④珠皋:即解佩渚。据《襄阳府志》载:郑交甫在这里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交甫索佩,二女解佩以赠;转身走了十来步,佩玉和二女都不见了。⑤含星:珠玉曰含,是说星光如玉。⑥浮盖:漂在水上的船。⑦樯乌转轻翼: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⑧多绪:满腹愁绪。⑨代劳:替代。
【送你玫瑰】
这首诗是作者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雄浑,感人肺腑,情意绵绵。首先是一幅壮阔的场面,江水滔滔,奔腾不息,水势浩淼,震撼人心。展示了汉江极强的生命力。动词“击”和“弄”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思乡之切,感情之深,起到了很好的听觉效果。茫茫夜空下,星星闪烁,船儿随波逐流,视觉效果如此鲜明而突出。其实这只小船啊!在浪涛中颠簸前行,不也象征了作者那颗迫切回乡的心情吗?归心似箭,快一点回到久别的故乡,去看一看自己的亲人,去摸一摸久别的房屋,去问一问朋友的近况……你看,一只乌鸦落在桅杆上,因波涛中船的颠簸,为保持平衡,要时而扇动一下羽翼,偶然间落下一两根衰老的或折断的羽毛,这孤独寂寞的乌鸦不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长期漂泊在外,“身世浮沉雨打萍”,几经坎坷,历经磨难,至今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衬托了诗人内心的那颗愁苦之心,画面感极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最后作者的抒情,长歌一曲所驱散的不仅是旅途的疲劳,更多的则是心中的疲惫。
作者的经历犹如这首诗,时起时伏,正如文天祥所说的“身世浮沉雨打萍”,那种悲悯情怀不言而喻,折射出作者悲愁的思绪,以及那种快回到阔别多年家乡的兴奋、喜悦之情。读它,如在江上飘荡;读它,如在风中摇曳;读它,如身临其境,感受那份深沉的思乡之情。
【研讨与练习】
1.请分析加点词的妙处。
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
2.“东流既弥弥,南纪信滔滔。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的环境,你觉得有何作用?
3.联系上面的写作背景,你觉得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4.联系宋之问的《渡汉江》,完成下面的练习。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分析“断”字有何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