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嘴王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88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嘴王”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
  偌大一个说书的场子,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目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
  旧社会牡丹江老道巷子这地儿,各色人等混杂其中,这说书场子更是囊括林林总总,没名没号的且不论,有头有脸的坐成了片,能把这么大个场子震得住,且让你的喜怒哭笑任由摆弄,非快嘴王莫属了。
  快嘴王高挑个儿,人群中一站,本是高人一头,看官们坐在台下,又会矮人一截。仰头伸脖,目不斜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
  台下靠台子的地方摆了两排八仙桌,旁边摆着十来把太师椅,能坐在太师椅上听书的,自是老道巷子不一般的炮儿,是走黑道的走白道的且不论,人一屁股往那儿一坐,店伙计就会上前来,屁颠屁颠地给人家端茶倒水。
  大耳周就是前排听书的常客。
  大耳周坐下后,跷起矮粗腿,摇着纸折扇,时而喝下一口浓茶,时而冒出一句粗话,一把太师椅,硬是让他坐得地动山摇,吱吱直响。
  周边坐着的人心生怨气,扭着头,不用正眼看他,既是鄙视,亦是惧怕。大耳周在日本关东军当差,认日本人当干爹,背上背的匣子枪,就是日本人亲手送给他的。
  而快嘴王一张嘴就是两样子的了,大耳周立马销了声,歪着胖脸,眯眼盯住快嘴王,竖起肥大的耳朵,生怕遗落了一个字。
  这便巧了,快嘴王嘴上功夫了得,擅说;大耳周耳朵非同一般,善听。
  快嘴王一张嘴,张口就来,纵横古今。
  大耳周一双耳,洗耳恭听,全盘照收。
  就有人传得非常邪乎了,快嘴王说书场子上讲过的段子,大耳周听过后,回去跟姨太太白白呼呼地重述一遍,竟不差毫厘。
  大耳周这异人之处是否真实,且不去考证,有一件事是确有其事——
  大耳周充当了日本人手底下的鹰犬,支楞着大胖耳朵四处探听消息,搜罗情报,把打听到的信儿,全盘汇报给日本人,因而博得了日本人对他的信赖,让他在关东军里挂了个衔。
  就是这个衔,让大耳周的腰变粗了,這老道巷子可真容不下胖哒哒的他了。大耳周成了老道巷子的土皇帝,只要手头一紧,随手把匣子枪往谁家的店铺柜台上一放,店铺老板就会麻溜儿地掏出银票来,且必须满脸堆笑,苦着脸还不成,啪啪两个嘴巴会让你哭不出腔来。
  老道巷子这地儿,活生生地被搅成了一摊烂泥。
  大耳周四处吃白食,偏偏独好听书这一口儿,他来听书,专挑快嘴王的场子。
  快嘴王随意吐出一串儿话,钻进大耳周的耳朵,就会让大耳周稀罕得了不得——这快嘴王除了银票不会印,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儿啊,胸中皆智慧,腹内藏乾坤呢!
  快嘴王说书的时候,满眼冒光,环视四周,独独不往大耳周那儿扫上一眼,权当大耳周坐着的地儿是白地。
  这些天,大耳周不光自己听,还唤来了自己的爪牙来听,说书场子本来就挤得慌,这一下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周遭散发着的汗臭味,久久挥之不去。
  有一天,《曹刿论战》《伍子胥过关》《岳飞大战朱仙镇》——接连的这三个段子,一次又一次把说书场子推向高潮,看官们直呼过瘾,全力叫好。
  就在看官们期待快嘴王会拿出更出彩的活儿的时候,却未再见到快嘴王的身影,竟不知其去向。一股股热浪之后,却瞬间退潮,大家未免落寞。
  又让人咋舌的是,自快嘴王没了身影之后,大耳周在老道巷子也消失了踪迹。
  老道巷子一下子没了两个人。
  两个消息一好一坏,让人一喜一忧。
  本是扑朔迷离的事儿,更添了些许虚无缥缈的猜想。有人说,快嘴王向东投奔了抗日联军,临走送大耳周上了西天;也有人说,大耳周是个耳朵贼拉灵的汉奸,探听到快嘴王和抗联军队有联系,便加紧了对说书场子的盯防,可毫无收获,未见快嘴王和任何人接触;更有人说,快嘴王把日本岗哨守卫松懈的消息在说书之时,加以描绘传递给接头人,又暗示自己身份让人怀疑,让接头人趁早脱险。
  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
  解放后,牡丹江地区文化站成立,第一任站长姓王,高挑个儿。有记者采访他,当年为什么要放弃说书场子去从戎?他只说了一句:国家这个大场子危急存亡,我岂可在一个小说书场子里苟且偷安……
其他文献
那时候,奶奶还年轻。年轻的奶奶有三个儿子,我爹、二爹、三爹——我们家乡人将爹的弟兄们排序,都叫爹。  是个雨后初晴的上午,十四岁的三爹从山里放马回家,神秘兮兮地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娘,我在那边山坡上捡的,亮得晃眼哩!”  一个小人的模样,金灿灿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奶奶翻来覆去地看,她听人说过只有金子才金光闪耀。最后,奶奶说:“这是金子做的,值钱着呢!”  奶奶嘱咐三爹:“不要和人说,跟你哥也不
期刊
“还不睡吗?”他忐忑地问。  “还早呢,”她说,“这些锅碗盆碟好久没清洗了,你看,上面都积满了灰尘,还有蟑螂老鼠爬过的痕迹,再不清洗就太不卫生了,今天要全部清洗出来。”  她仔细地解释,唯恐他不信似的。  他想说不早了,已经快晚上十一点了,以前这个时间早就睡了;他想说明天也可以清洗,为什么非要今天这么晚清洗,以前怎么不清洗呢。可是,他嘴唇动了动,没有说出来。  “你呢,怎么还不睡?”她忐忑地问。 
期刊
大翠命苦。女儿王语还没满周岁,丈夫得了绝症,丢下一屁股债后撒手走了。大翠忙还债,没时间管女儿,女儿生了满头的虱子。为图方便,大翠干脆给她剃了光头。  几个光头剃下来,王语到了上学年龄。老师要按男女生分派座位,问王语:“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她吮着指头,不开口。老师问同村的小伙伴,小伙伴不假思索地说:“她的头是男娃,腿是女娃,因为她总穿女娃的鞋。”这下,王语使劲儿点头了。  平时只要去走亲戚,大翠就把
期刊
“刺啦”,胶带在明娟的美工刀下瞬间崩开,里面的货品呈现在她面前,是一个轻灵小巧的马扎。  在一旁做作业的儿子扭头一瞟,说,妈,你怎么又买马扎?  马扎是不锈钢框架,帆布面料,可折叠,且收放自如,利于携带,这些都契合明娟的诉求。即便是看上去这样的结实,也耐不住天天使用,多准备一个以备不时之需。  活到四十三岁,明娟从未坐过马扎。之前,在她看来,坐马扎的要么是钓鱼的老翁,要么是捉草的老妪,明娟怎么也没
期刊
“日落西山……”他们高亢嘹亮的歌声,震落了伏尔加河畔的夕阳。  上车!车长苏克下达了指令。  目标:营地。出发!车长下的每一道指令,都简短至极,近乎无趣。  步战车轰隆隆往阿盖洛克的联合国维和营地方向驶去。步战车颠簸着,像一座前进的摇篮。他们微闭着眼在心里默数,再拐一个弯,再爬一个坡,再下一个坡,就可回到营地了。经过一整天紧张的训练巡逻,他们实在太累了,太需要得到补充和休息了。  停车!靠边!熄火
期刊
她的男人陶醉于无休止的赞美声中。她感觉,她和他的耳朵都已经灌满了那样的声音,可他还是乐此不疲,愿意接受那些叽叽喳喳的赞美。  盖世无双。英雄。最伟大的王。是他救了我们,让我们免于十个太阳之苦,是他杀掉了伤人的豺狼,是他杀掉了那些凶残的、具有神力的野兽。进而,是他为我们修桥,让我们远离了水患……她知道,有些事并不是他做的,他没做,然而此时的他从不纠正别人附加给他的那些功德,对于那样的添油加醋,他浑然
期刊
下午三点多,女孩撑着被倦意熏得有点微痛的眼睛,决定寻找一片新的空间,重新拼凑文字,记录过去、现在,或者还有未来。  她把自己称为“三分钟女孩”。  想想自己有一大堆日记本,一大堆开头雄心壮志要写人生自传式文章的序言,热情燃烧过一天,燃烧过一个星期,再燃烧一个月,最后是不了了之的灰烬。  经营得最久的,大概就是她高中时期的QQ空间吧?有暗恋,有友情,有梦想。稚嫩的文字,更多的是矫情的无病呻吟,不禁感
期刊
贺卓群上八年级了,班主任说要竞选新班长,虽然有压力,但他这个老班长应该会稳操胜券的。  上学的路好像长了一大截,拐个弯,贺卓群突然发现一棵小柳树耷拉下脑袋,他莫名地有种不祥之感。  树从腰间被劈开了,只连着一点皮,卓群想树得多疼啊。  他解下两根鞋带,使出浑身的劲儿把树扶正,让树干、树皮连到一起,再拿鞋带一圈一圈地缠。  “好小子,我可逮着你了。”一个“黄马甲”突然冲上来,把卓群吓得一哆嗦。  “
期刊
嘈杂的脚步声和马蹄声响了一夜,德旺老爹在他的土房子里一夜没敢合眼。村里的妇女小孩和年轻人都跑进了深山里,他已经八十了,没什么怕的了,唯一担心的就是道边地里的半亩萝卜。  一大早,德旺老爹来到地里,果然,许多萝卜不见了踪影,留下一片残叶。德旺老爹数了数,整整少了五十棵。德旺老爹破口大骂,村里人劝他:“别骂了,没给你全部拔走就不错了!让兵老爷听到了,下一次连小命都给你收了!”  德旺老爹:“你们种的萝
期刊
千镒金  我把短剑横在项上时,第一个跳起来的是母亲。母亲疯了似的扑过来,抱住我的胳膊,尖叫声几乎掀翻屋顶。  其实我也没想自刎,但父亲做的实在太过了。二弟因为杀人,被囚禁在楚国的大牢,杀人虽是死罪,但楚国也有规定,家有千金的子弟,不会被处死在闹市。父亲想救二弟,东挪西借,凑够了千镒金,交由他的小儿子——我的三弟送往楚国。  我就是想让父亲明白,我是长子,这个家里未来的顶梁柱。他不能把我当成一块泥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