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需做手术患者99例,随机分为α组、β组、γ组,每组各33例,α组给予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β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γ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30min后,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OAAS评分与VAS评分,进而评价麻醉效果。結果:α组的不良反应率为9.09%,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06%,γ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2.12%,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α组与β组的OAAS评分比γ组低,α组与β组的VAS评分比γ组高,α组与β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γ组,且止痛效果较好,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优于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更为安全稳定,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靶控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
静脉靶控输注麻醉是通过控制目标药物的浓度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的一种麻醉给药方法,能够根据临床手术治疗的需要实时地对药物浓度进行调整。静吸复合麻醉是一种将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合用以达到全身麻醉的方法。本实验旨在观察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结果,选取优者推荐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需做手术患者99例,其中,男50例,女49例,患者年龄在25~70岁之间,平均为(37.5±5.5)岁,随机分为α组、β组、γ组,每组各33例。入选标准:①行腹部手术40例,行胸腔手术38例,行颅脑手术15例,其他6例;②无长期服用苯二氮卓或者阿片类药物史;③无神经及精神疾病史、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血管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α组采用异丙酚血浆靶为4微克/毫升,给予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5微克/毫升,在患者意识消失后注射维库溴铵0.2毫克/千克以进行辅助插管,然后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减至3微克/毫升,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维持不变,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异丙酚和芬太尼。β组在α组基础上给予瑞芬太尼换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8微克/毫升,维持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不变,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γ组静脉推注异丙酚2毫克/千克、芬太尼4微克/毫升和维库溴铵0.2毫克/千克进行诱导,在手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吸入和注射。三组在进行手术前均对患者进行了面罩吸氧5分钟,并肌肉注射阿托品1毫克,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电图等指标。30min后,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意识状态采用OAAS评分测定[1]:5分—反应迅速,完全清醒、4分—反应较快,语速较慢、3分—反应迟钝,言语不清、2分—轻推有反应,但不能言语、1分—轻推无任何反应,处于昏睡状态;对伤口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测定[2]:0分—无疼痛感、1分—有轻微的疼痛感、2分—有中度疼痛感、3分—表现为非常疼痛、4分—患者有剧烈疼痛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α组、β组、γ组的不良反应数目分别为3例、2例、4例,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09%、6.06%、12.12%,可见不良反应相差不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α组与β组的OAAS评分比γ组低,α组与β组的VAS评分比γ组高,α组与β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γ组,且止痛效果更好,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关键词】靶控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
静脉靶控输注麻醉是通过控制目标药物的浓度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的一种麻醉给药方法,能够根据临床手术治疗的需要实时地对药物浓度进行调整。静吸复合麻醉是一种将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合用以达到全身麻醉的方法。本实验旨在观察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结果,选取优者推荐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需做手术患者99例,其中,男50例,女49例,患者年龄在25~70岁之间,平均为(37.5±5.5)岁,随机分为α组、β组、γ组,每组各33例。入选标准:①行腹部手术40例,行胸腔手术38例,行颅脑手术15例,其他6例;②无长期服用苯二氮卓或者阿片类药物史;③无神经及精神疾病史、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血管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α组采用异丙酚血浆靶为4微克/毫升,给予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5微克/毫升,在患者意识消失后注射维库溴铵0.2毫克/千克以进行辅助插管,然后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减至3微克/毫升,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维持不变,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异丙酚和芬太尼。β组在α组基础上给予瑞芬太尼换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8微克/毫升,维持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不变,手术结束后停止注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γ组静脉推注异丙酚2毫克/千克、芬太尼4微克/毫升和维库溴铵0.2毫克/千克进行诱导,在手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吸入和注射。三组在进行手术前均对患者进行了面罩吸氧5分钟,并肌肉注射阿托品1毫克,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电图等指标。30min后,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意识状态采用OAAS评分测定[1]:5分—反应迅速,完全清醒、4分—反应较快,语速较慢、3分—反应迟钝,言语不清、2分—轻推有反应,但不能言语、1分—轻推无任何反应,处于昏睡状态;对伤口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测定[2]:0分—无疼痛感、1分—有轻微的疼痛感、2分—有中度疼痛感、3分—表现为非常疼痛、4分—患者有剧烈疼痛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α组、β组、γ组的不良反应数目分别为3例、2例、4例,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09%、6.06%、12.12%,可见不良反应相差不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α组与β组的OAAS评分比γ组低,α组与β组的VAS评分比γ组高,α组与β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γ组,且止痛效果更好,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