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绊脚石”,还是“铺路石”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教学用书》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是教师进行备课、组织教学的重要工具。当下,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地使用《教师教学用书》,往往忽视了文本、学生和自己,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价值。教师只有充分把握“为我所用”的原则,对《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内容作出适当的取舍,才能让《教师教学用书》真正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以帮助教师踏实地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教学;备课
  《教师教学用书》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的依据,仅供参考,你想用好它,必须动脑。教师在使用时应充分地发挥它的辅助作用,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合理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取舍。
  一、“落花”“柳絮”,值得商榷
  笔者任教六年级时,恰逢部编版语文教材全面推行,也因此有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次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出于对教材的不熟悉,笔者在备课时认真研读了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求在教学时能正确把握编者意图。有了《教师教学用书》的辅助,摸索前行的道路还算顺利,直到笔者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中的《寒食》一诗时,问题出现了。
  笔者在备课时,就关注到“春城无处不飞花”中“飞花”一词的理解。《教师教学用书》中并没有对“飞花”进行单独解释,但书中有这么一段:“诗的大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通过‘飞’字和‘斜’字,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从字里行间中,笔者推断这里的“飞花”指的是“落花”。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飞花”指的应是“柳絮”。意识到问题后,笔者又翻看了多本教学参考的资料,不同的教学参考用书也有不同,有的理解为“花”,有的理解为“柳”。原本,按照笔者以往的经验教训,考试出现争议时,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就是“听”《教师教学用书》的,因此笔者完全可以直接按《教师教学用书》中所理解的“落花”进行授课。但思前想后,教学应是严谨的,为了更好地给学生解释“飞花”的问题,笔者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宋人杨伯嵒的《臆乘·柳花柳絮》说得很清楚:“柳花与柳絮迥然不同。生于叶间成穗作鹅黄色者,花也;花既褪,就蒂结实,其实之熟、乱飞如绵者,絮也。古今吟咏,往往以絮为花,以花为絮,略无区别,可发一笑。”由此可见,诗中的“飞花”理解为“柳絮”可能较为合理。
  叶圣陶先生曾批评:“教参是个鸦片烟。”的确,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对每课都提供了“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内容,有的还编排了“教学设计举例”“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既给教师提供了便利,也让不少教师滋生了惰性,出现了各种问题:
  二、照本宣科,是绊脚石
  (一)只读《教师教学用书》,不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应钻研课文,与作者对话,和课文对话,在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后,引导学生和课文对话。但有的教师在备课时直接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上的种种说法解读文本,并将相关的“教学建议”或“教学设计举例”照搬到课堂,机械地按照教师用书进行讲授。教师缺乏独立阅读课文的感受,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二次思考,这样必定会导致教师自身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脱节,自然而然,学生也无法创造性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如教学三上《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预测文章内容本就需要丰富的想象,教师在授课时如照搬使用《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资源”的原文后续文本,极有可能会禁锢了自己的思维,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预测,从而无法带领学生感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二)只见《教师教学用书》,不见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走进作者、走进文本,还要走进学生。现在的教师用书,从单元说明到教学目标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解释,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学情,想当然地按照固定地套路展开教学。小到一个班里的不同学生,大到不同地区的不同学生,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或生长环境等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用书中提出的目标对于一部分孩子可能很容易达到,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难以逾越的大山。教师一味地抱着教师用书,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如何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阅读感悟,产生情感共鸣呢?如教学六上《11*故宫博物院》,這是一组由四篇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全景介绍。短短一课时要完成两个阅读任务,对于去过故宫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会相对轻松一些,但对于毫无经历的孩子则明显吃力了很多。在备课时,教师如直接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建议”来进行授课,有可能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
  三、合理取舍,是铺路石
  教师在使用《教师教学用书》时,应充分把握“为我所用”的原则,对书中的内容作出适当的取舍,让教师用书真正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以帮助教师踏实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归整资料,取其精华
  现行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教学资源可谓是洋洋大观,尤其是“教材解析”“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板块,对课文的解读精细入微,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如教学六下《1*北京的春节》前,教师可以研读《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资源”板块,体会老舍先生自己对文学语言的见解:“不要只在语言上打圈子,而忘了与语言血肉相关的东西——生活。”在此基础上去研读教材文本,感受儿化音、“闲在”等“京味儿”语言使用的韵味,这些字、这些词,饱含的是老舍先生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二)借助扶手,思考调整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师教学用书》可以快速地帮助大家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而一些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设计举例”更是为迷茫摸索的教学者提供了模仿的范例。但是对于怎么教的问题,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在考察学情之后,思考明确切合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形成对教学过程的初步设想。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用书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查漏补缺,在对比研读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关注到不足之处,从而提升教学整体素质。由此可见,通过研读、模仿、调整《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优秀案例,可以让它真正成为教师备课的“参考书”。如部编版教材中首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去研读《教师教学用书》中“单元说明”板块,明确习作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应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整体进行教学。从“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的解读入手,再返回调整精读课文的教法,根据习作目标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用书》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它为广大教师们提供了共性的、典型的指导。但每一位教师都应在使用时融入自己的思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盲目追崇,做到使用教师用书又不依赖教师用书,在使用中超越教师用书,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师教学用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让它成为教师教学的铺路石,而非绊脚石。
其他文献
很多人经常感慨自己方向感欠佳,在陌生的地方迷路就似家常便饭样普通。我的母亲也是如此。自小我就知道她这一“特点”,母亲出门时总会多问上几句。后来父亲对我说:“你妈现在在家门口都能迷路。”母亲总会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夜里搭順风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硬是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相反的方向,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都提倡“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学习知识。而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采用“对答式”“接受式”,无法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极具实际意义。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具体实例,从培养习惯、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组织教学、读写结合、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景教学;学生主体性;评价鼓励  众
期刊
摘要: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學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特殊时期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力的再提升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以“遨游汉字王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例,探索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模式;应用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
期刊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中小学时期所接受的语文教学,对于其后续的语文知识及其他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写作也是小学生将语文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重要渠道,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充分的掌握语文知识,并提高其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
期刊
摘要: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洗涤。所以,加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需要以新理念为指导,及时把新方法引入阅读教学之中,从而使阅读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乐园。下面,本文就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浅谈
期刊
摘要:“问·思·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认为课堂教学总是根据问题进行设置、推进与解决。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成为热点话题,文中从理论切入研究,探讨Scratch课堂教学中,基于计算思维的“问·思·行”模式的应用流程,并结合课堂教学应用案例展开实例研究。  关键词:计算思维;“问·思·行”模式;Scratch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开展了Scratch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
期刊
摘要:关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也变得更加重要,而如何让小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使其逐步形成“学会学数学”的关键能力,也必然可以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全面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从课内外整合教学活动去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知识的来源。体育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确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技术技能,还要根据教学资源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对他们进行提问。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技术技能,在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要求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关键词:体育教学;提问艺术  美国的教学法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不同游戏所达成的教学效果,剖析课程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发一线教师对课程游戏的筛选和思考,并提出创设有效游戏的方法,宣传愉悦自主的游戏内涵,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关键词:游戏;游戏化美术课程;有效游戏;游戏化内涵  现在,无论开展什么活动,教师都要考虑环节设置是否添加游戏。笔者将游戏化课程落实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尝试分析美术活动教学所运用的游戏,根据幼儿实际游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发放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对小学体育学科接下来的教育路径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文件思想依托于总书记提出的“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体育教育制定了“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协同育人”等多项工作原则。为了完成这些目标,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