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作为一线教学的生物学教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改进评价方法、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质
在生物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体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的多方面才能、素质、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生物学观点、环保意识等,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得到提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一方面要求课堂教学应该适合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注意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科学素质。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复杂、最博深的科学。作为新世纪的带头学科,生命科学必将加快前进的步伐。为了跟上世界的这一大趋势,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奋起直追。在全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育工作者 应该挑起重担,把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放在首位,为我国生命科学学科的蒸蒸日上培养一批批的人才。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观
植物都朝着向阳的方向生长。赏识如同生命的营养,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生命本身应该充满活力,学生好动是正常的,学生充满疑问是应该的。生命科学更应该让孩子多动脑筋,多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兴趣,释放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教师应及时的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和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科学的最基本态度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就是批判,尊重事实,勇于批判,乐于研究本身就体现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大成功分解成许多小的成功,让孩子跳一跳,够的着,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而不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形成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赏识性教育能让孩子愉快的学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快速全面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
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暴露思维活动过程,这是以往教学中常常轻易带过的一个环节。生物学知识可以说就是一部生物史,不仅仅蕴含着生物知识,更蕴含着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体现着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生物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既包含着前辈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无限艰辛,更闪烁着他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的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孟德尔两个基本遗传规律的创立等。教师应该充分揭露蕴含在教材中的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业务功底(知识基础、动手能力),教学中的任何错误,都是不可原谅的。教师应该将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准确地、恰当地、以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展现教师思维的过程。所谓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概念或规律的时候,变未知为知之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受控于生物学教师,同时也反作用于生物学教师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是三个思维过程中的根本,是主体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思维直接反应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初步状,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素质
在以往的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也没有留下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寻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中有好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他的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等。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又如,在做“渗透作用”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也并不容易。那么,能否用其他材料做半透膜呢?这时有人可能会想到用鸡蛋膜、玻璃纸或鱼鳔等,那么不妨把这些材料都找来逐个试验,结果会发现鸡蛋膜和鱼鳔是较为理想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培养科学的探索意识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弄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假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 逆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并且要为方案的他们创造条件,去探索、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把主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 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用同中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质
在生物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群体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的多方面才能、素质、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生物学观点、环保意识等,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得到提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一方面要求课堂教学应该适合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注意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科学素质。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复杂、最博深的科学。作为新世纪的带头学科,生命科学必将加快前进的步伐。为了跟上世界的这一大趋势,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奋起直追。在全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育工作者 应该挑起重担,把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放在首位,为我国生命科学学科的蒸蒸日上培养一批批的人才。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观
植物都朝着向阳的方向生长。赏识如同生命的营养,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生命本身应该充满活力,学生好动是正常的,学生充满疑问是应该的。生命科学更应该让孩子多动脑筋,多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兴趣,释放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教师应及时的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和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科学的最基本态度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就是批判,尊重事实,勇于批判,乐于研究本身就体现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大成功分解成许多小的成功,让孩子跳一跳,够的着,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而不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形成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赏识性教育能让孩子愉快的学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快速全面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
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暴露思维活动过程,这是以往教学中常常轻易带过的一个环节。生物学知识可以说就是一部生物史,不仅仅蕴含着生物知识,更蕴含着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体现着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生物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既包含着前辈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无限艰辛,更闪烁着他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的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孟德尔两个基本遗传规律的创立等。教师应该充分揭露蕴含在教材中的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业务功底(知识基础、动手能力),教学中的任何错误,都是不可原谅的。教师应该将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准确地、恰当地、以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展现教师思维的过程。所谓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概念或规律的时候,变未知为知之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受控于生物学教师,同时也反作用于生物学教师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是三个思维过程中的根本,是主体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思维直接反应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初步状,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素质
在以往的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也没有留下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寻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中有好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他的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等。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又如,在做“渗透作用”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也并不容易。那么,能否用其他材料做半透膜呢?这时有人可能会想到用鸡蛋膜、玻璃纸或鱼鳔等,那么不妨把这些材料都找来逐个试验,结果会发现鸡蛋膜和鱼鳔是较为理想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培养科学的探索意识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弄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假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 逆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并且要为方案的他们创造条件,去探索、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把主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 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用同中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