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游戏是学前教育中最能体现幼儿活动自主性的组织形式之一,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2~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从而开展体现差异化的区域游戏。
一、游戏开场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因此,游戏的开场尤为重要。考虑到2~3岁幼儿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教师应将游戏开场环节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其中3分钟用于介绍新材料,2分钟用于约定游戏规则。
(一)介绍新材料
1.师幼互动式
首先,教师向全班幼儿展示材料。其次,教师邀请全体或个别幼儿参与游戏互动,鼓励他们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师幼互动式适用于介绍低结构游戏材料,如纸杯、积木、沙土等。
2.幼儿自主式
即教师邀请经验丰富的幼儿上台操作游戏材料,同时,向其他幼儿介绍新材料的玩法。幼儿自主式主要适用于介绍生活区游戏,如叠衣服、剥花生等。
3.材料先行式
首先,教师一边展示材料,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之后,教师传达出设计好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游戏玩法。材料先行式适用于介绍美工区游戏,固定的操作方式会让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不利于他们的创造性表现,如泥工活动“春天的花”、点彩画活动“大大的草坪”等。
(二)约定活动规则
游戏规则是教师和幼儿在日常游戏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要组织好每一次活动的开场环节。基于对幼儿游戏经验的观察,教师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游戏规则引导方式。第一,在协商整体或某项游戏规则时,教师可以提问:“在转换游戏场景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第二,在引导同伴交往时,教师可以提问:“当你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应该怎么说?”第三,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当你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二、游戏结束
区域游戏的结束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最后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律动和分享交流。游戏结束环节的时间也应该控制在5分钟之内,其中,集体律动占2分钟,分享交流占3分钟。
(一)集体律动
教师可以播放轻柔且节奏重复的音乐,以此作为区域游戏的结束信号,让幼儿伴随着音乐收拾好玩具,再集中到团体活动区,与教师一起律动。比较适合的动作有:生活模仿动作类,如刷牙、洗脸、梳头等;动物模仿类,如鱼游、鸟飞等。幅度较小的动作有利于让幼儿逐渐安静下来,从而为后续的分享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享交流
教师可以在分享交流环节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去拓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同伴学习。
1.选择分享内容
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活动特点和兴趣,有所侧重地选择分享内容。教师在游戏开场环节重点介绍了新游戏的使用材料及规则,因此在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幼儿与新游戏材料的互动,包括游戏玩法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邀请参与新游戏的幼儿在集体活动区分享操作感悟,从而激发起其他幼儿参与新游戏的兴趣。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新材料的适宜性及需要调整的地方作出判断。
例如:在泥工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参与活动的幼儿分别用油泥再做几朵小花,用来装扮树枝。欣欣用油泥搓了一个小小的圆球,并将其粘在树枝上;冰冰将两个小圆球粘在一起,然后粘在了树枝上;雪儿把油泥搓成细细的长条,再将其中一端粘在树枝上,使油泥垂下来。观察完毕,教师请这三名幼儿简单介绍自己做的花朵。随后,教师向其他幼儿抛出问题:“他们三个人做的小花都不一样,有圆圆的花,有两朵花瓣的花,还有细细长长的花,小朋友们还能做出什么样的花呢?”最后,教师鼓励跃跃欲试的孩子去美工区动手尝试。有的幼儿想做一朵彩色的花,为了支持他们的想法,满足其游戏需求,教师又在美工区投放了多种颜色的油泥。
2.游戏要求达成一致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游戏主题交流各自的想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美好品质,而且有利于在学期初建立良好的区域游戏常规。例如:在游戏开场前,教师要求幼儿先将玩过的游戏材料“送回家”,然后选择下一个游戏材料。良好习惯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证区域游戏的正常和有序开展。在游戲过程中,教师经常提醒幼儿“你今天把玩具送回家了吗”,对养成玩具收放习惯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对没能做到的幼儿,教师既要包容他们,也要多鼓励和肯定他们的成果。
3.分享特殊案例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总会遇到不同的生活问题,这是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无意识行为,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机会,帮助其学会分享。这不仅启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分享行为。
例如:教师在区域游戏中观察到,贝尔在自主收集材料时做了一杯“珍珠奶茶”。于是,在游戏小结中,教师将此作为特殊案例与全班幼儿一起分享。
教师:今天,大家在玩游戏时,我看见贝尔玩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我们请贝尔给大家介绍一下!
贝尔:我今天做了“珍珠奶茶”。
教师:做“珍珠奶茶”?好像很有趣。你能做一杯给大家看看吗?
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期待下,贝尔边表达制作步骤边用纸杯、纸球和吸管做了一杯“珍珠奶茶”。
教师要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积极引导与支持幼儿的想法,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从而真正成为了区域游戏的小主人。
4.有趣的分享方式
运用有趣的分享方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放大分享效果,促进分享活动的有效进行。
(1)问题讨论法。教师先抛出游戏中的真实问题,鼓励幼儿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要适当地“退后”,不急于将成人的经验告诉幼儿,否则会剥夺了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一、游戏开场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因此,游戏的开场尤为重要。考虑到2~3岁幼儿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教师应将游戏开场环节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其中3分钟用于介绍新材料,2分钟用于约定游戏规则。
(一)介绍新材料
1.师幼互动式
首先,教师向全班幼儿展示材料。其次,教师邀请全体或个别幼儿参与游戏互动,鼓励他们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师幼互动式适用于介绍低结构游戏材料,如纸杯、积木、沙土等。
2.幼儿自主式
即教师邀请经验丰富的幼儿上台操作游戏材料,同时,向其他幼儿介绍新材料的玩法。幼儿自主式主要适用于介绍生活区游戏,如叠衣服、剥花生等。
3.材料先行式
首先,教师一边展示材料,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之后,教师传达出设计好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游戏玩法。材料先行式适用于介绍美工区游戏,固定的操作方式会让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不利于他们的创造性表现,如泥工活动“春天的花”、点彩画活动“大大的草坪”等。
(二)约定活动规则
游戏规则是教师和幼儿在日常游戏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要组织好每一次活动的开场环节。基于对幼儿游戏经验的观察,教师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游戏规则引导方式。第一,在协商整体或某项游戏规则时,教师可以提问:“在转换游戏场景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第二,在引导同伴交往时,教师可以提问:“当你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应该怎么说?”第三,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当你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二、游戏结束
区域游戏的结束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最后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集体律动和分享交流。游戏结束环节的时间也应该控制在5分钟之内,其中,集体律动占2分钟,分享交流占3分钟。
(一)集体律动
教师可以播放轻柔且节奏重复的音乐,以此作为区域游戏的结束信号,让幼儿伴随着音乐收拾好玩具,再集中到团体活动区,与教师一起律动。比较适合的动作有:生活模仿动作类,如刷牙、洗脸、梳头等;动物模仿类,如鱼游、鸟飞等。幅度较小的动作有利于让幼儿逐渐安静下来,从而为后续的分享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享交流
教师可以在分享交流环节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去拓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同伴学习。
1.选择分享内容
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活动特点和兴趣,有所侧重地选择分享内容。教师在游戏开场环节重点介绍了新游戏的使用材料及规则,因此在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幼儿与新游戏材料的互动,包括游戏玩法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邀请参与新游戏的幼儿在集体活动区分享操作感悟,从而激发起其他幼儿参与新游戏的兴趣。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新材料的适宜性及需要调整的地方作出判断。
例如:在泥工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参与活动的幼儿分别用油泥再做几朵小花,用来装扮树枝。欣欣用油泥搓了一个小小的圆球,并将其粘在树枝上;冰冰将两个小圆球粘在一起,然后粘在了树枝上;雪儿把油泥搓成细细的长条,再将其中一端粘在树枝上,使油泥垂下来。观察完毕,教师请这三名幼儿简单介绍自己做的花朵。随后,教师向其他幼儿抛出问题:“他们三个人做的小花都不一样,有圆圆的花,有两朵花瓣的花,还有细细长长的花,小朋友们还能做出什么样的花呢?”最后,教师鼓励跃跃欲试的孩子去美工区动手尝试。有的幼儿想做一朵彩色的花,为了支持他们的想法,满足其游戏需求,教师又在美工区投放了多种颜色的油泥。
2.游戏要求达成一致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游戏主题交流各自的想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美好品质,而且有利于在学期初建立良好的区域游戏常规。例如:在游戏开场前,教师要求幼儿先将玩过的游戏材料“送回家”,然后选择下一个游戏材料。良好习惯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证区域游戏的正常和有序开展。在游戲过程中,教师经常提醒幼儿“你今天把玩具送回家了吗”,对养成玩具收放习惯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对没能做到的幼儿,教师既要包容他们,也要多鼓励和肯定他们的成果。
3.分享特殊案例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总会遇到不同的生活问题,这是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无意识行为,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机会,帮助其学会分享。这不仅启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分享行为。
例如:教师在区域游戏中观察到,贝尔在自主收集材料时做了一杯“珍珠奶茶”。于是,在游戏小结中,教师将此作为特殊案例与全班幼儿一起分享。
教师:今天,大家在玩游戏时,我看见贝尔玩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我们请贝尔给大家介绍一下!
贝尔:我今天做了“珍珠奶茶”。
教师:做“珍珠奶茶”?好像很有趣。你能做一杯给大家看看吗?
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期待下,贝尔边表达制作步骤边用纸杯、纸球和吸管做了一杯“珍珠奶茶”。
教师要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积极引导与支持幼儿的想法,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从而真正成为了区域游戏的小主人。
4.有趣的分享方式
运用有趣的分享方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放大分享效果,促进分享活动的有效进行。
(1)问题讨论法。教师先抛出游戏中的真实问题,鼓励幼儿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要适当地“退后”,不急于将成人的经验告诉幼儿,否则会剥夺了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