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研究

来源 :中国城市林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都市背景下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城市儿童出现“大自然缺失症”及亲子关系互动交流途径缺失等问题,自然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现代园林设计同样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文章主要以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该项目关注公园设计中的自然教育功能,并针对培养自理型、自立型、自信型、自强型4类自然教育景观,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对当代中国园林中自然教育功能設计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园林,自然教育,儿童教育,设计原则
  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曾说:“自然总是能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这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也不像电视那样会偷走孩子们的时光,相反,她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1]。“自然缺失”让当代儿童的成长面临许多来自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自然教育并不只是补充自然知识,更是鼓励儿童在大自然中体验,拉近儿童与自然的距离,有效控制“自然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北京北研大自然教育科技研究院认为自然教育的定义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人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园林设计与整个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它可以通过空间场所决定人流的汇聚与疏散,它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决定山、水、植物、石头、木头等自然元素的运用。因此,就城市各类公园绿地而言,现代园林设计在针对自然教育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 园林设计中实现儿童自然教育发展概况
  目前,关于儿童自然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国外开展研究的时间较国内早,领域也较为广泛,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1906年,英国作家拉特(L.R.Latter)在《儿童的学校园艺》中指出将花园作为儿童的户外课堂,花园整体布局清晰,提供一系列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促进儿童对园艺、植物分类、土壤、蔬菜花卉以及蚯蚓、蝴蝶等花园动物的观察学习[2]。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是尊重自然并且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成功实践。它具有在生态功能之外的重要功能——即培育对“自然”的感觉:市民可以感知“野草”的生长,感知泥沙的土地,感知生长多种植被的湿地,感知裸露地面的岩石,感知自然的进程,感知土地和在土地之上的有生命的东西[3]。但在我国,自然教育起步较晚,各方面理论尚不成熟,相关实践也主要集中在一些自然教育机构的学习活动上,而重点讨论自然教育在景观中的应用者少之又少,这些问题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现阶段的不足。
  园林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创造出美的宜人的游憩境域,同时更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城市中各类园林绿地是促进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社会服务载体。公园景观作为自然体验空间,对儿童的认知、运动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儿童在这里玩耍,可以锻炼自主能力,更可以培养感性的认识、对美的意识等。
  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必须将自然教育划为一个单独章节进行重点设计,重视自然教育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功能体现,在深入分析各种自然教育景观作用的基础上,完成各类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
  2 园林设计中自然教育的功能类型
  自然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适龄阶段的孩子,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那些长期缺乏与大自然接触的孩子,表现为对自然缺乏尊重,自然知识匮乏,缺乏创造力、想象力,或是身材过胖、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自然环境中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模样,丧失与自然亲近的本能。针对这些现象及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考虑,重点增强孩子的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四自”能力,这对将来孩子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园林设计中也可以从这4个方面解决孩子对自然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吸收。
  1)培养自理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所谓自理,就是自己承担,自己料理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需要儿童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的环境,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儿童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创造出无限可能。《寂静的春天》的作者雷切尔·卡森认为“知识的重要性远不及感受一半。如果信息是种子,日后可以成为知识与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种子必须在其中发芽生长,童年就是准备土壤的阶段”[4]。培养自理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就是给出一定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设计出必须亲自动手完成不同可能的自然探索结果,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帮助儿童增强行动意识,即培育对“自然”的感觉。同时这种自理能力也为自立、自信、自强奠定相应的基础。
  2)培养自立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自立指自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调的是一种独立性。自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有自立品质的儿童通常会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懂得观察,对事物有自己的主见和意见,也就更容易采取行动完成任务。
  “参与体验式”的公园绿地景观是培养儿童自立能力的最佳场所,在树林、河流的自然环境条件的衬托下,设置不同年龄段不同难度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障碍物,如树屋、爬梯、多人秋千、沙坑等,“参与体验”有助于培养儿童实践、自立、合作与责任感等品格。因此,自立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必须保证具有参与性,能吸引儿童主动挑战,具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团队合作,促使儿童在自然环境条件中得到锻炼。
  3)培养自信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自信是一项优秀的心理特质,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信心是相信自已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活动进行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注重培养自信型自然教育景观,形式可以为增加亲子项目,让父母陪伴儿童一起克服困难并对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这些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儿童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收获更多的自信心。
  4)培养自强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自强通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品德,对自我要求严格,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培养自强型自然教育景观通常融于其他3种自然教育景观之中,为儿童设计的任何主题的趣味场所中,儿童都免不了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树立自强的目标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振奋精神,不断前行。可设置探险类活动空间,如探险森林、探索花园、神秘植物迷宫等。   3 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规划设计中自然教育景观设计分析
  3.1 项目概况
  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侧的径山镇,其规划总面积约为362.40 h㎡,其中林地面积占283.85 h㎡,规划范围南至茶中线,西至香茶线。其前身为长乐林场中的西山林区,基地现状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主要有火炬松、薄壳山核桃等植物资源收集区、湿地松高产脂、火炬松高世代等种子园、檫树母树林、薄壳山核桃采穗圃、杂交松试验林等。作为种质资源库,保护着我国重要的林木种质资源,防止出现更多的渐危或濒危树种,虽然其环境与天然森林有很大不同,但其在儿童自然教育方面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该公园拥有百年林场的悠久历史,拥有国家杉木、火炬松良种基地等称号,是重要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因此,将项目主题定位为:国家林木良种公园、中国森林科普基地。将其打造为森林植物的资源库、高新林业技术的展示窗、森林文化的宣传栏、科普教育的示范区、创龄小镇的后花园。规划理念是将种质资源保育放在首位,结合现代种业发展创新,突出森林文化展示,三者形成有力的铁三角关系。
  林木种质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财富,作为国家林木种质公园,将儿童自然教育理念引入,不仅能让种质公园本身重新焕发生机,更能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户外学习环境。因此,不管是项目定位中的森林科普基地,还是规划理念中的森林文化展示,它们都强调突出了项目在自然教育景观方面的规划设计。在功能分区中主要将其分为5大区块(图1),分别为:森林健康养生旅游区、有机农业观光体验区、木本花卉科技展览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区和高新林业技术示范区,其中青少年科普教育区主要围绕上述“四自”自然教育景观设计的分类,进行具体项目设计。
  3.2 培养自理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分析
  首先,结合原有村落开展森林文创,设置森林图书馆、森林画廊、森林生态表演艺术场、森林音乐厅,传播森林文化,展示森林特色。例如将松果、木材等作为设计主题,进行种子微雕等艺术活动、举办森林会展等。
  其次,科普设施是林木种质公园的重要基础设施,公园内科普设施主要分为室内科普设施和室外科普设施2类。室内科普设施融合了教育、游戏、体验3方面的特色,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应用VR技术使得游人的体验更为丰富。室外科普设施以介绍牌、展示牌为主。大自然课堂教育让孩子轻松学习、体验自然,丰富的活动设置(如松果花园、植物小竞赛等)让科普不再单调。
  再次,树木挂牌结合二维码技术,可搜索到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属、主要用途及分布情况等准确的“身份”信息:建立品种博物馆,在馆内可以了解林场的所有资源信息,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如4D、VR、全息投影,展示林业发展的历程和最新林业自然科技知识。
  在针对自理能力培养的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感知”,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十分适合作为儿童获取知识及体验的场所空间,通过不同的自然环境组合状态潜移默化地形成儿童脑中对自然环境的体验认知历程。
  3.3 培养自立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分析
  1)森林户外课堂:在林区内利用部分空间搭建起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半开敞区域用作中小学生的户外课堂。此类课堂主要面向杭州市内及周边城市的小学生(6~ 12岁)开放使用。这里专门教授跟户外相关的课程,按照小学生的《科学》课本进程,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学习,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里有关于“花、果实和种子”“种子的萌发”等课程教学都可以在我们的户外课堂开展。
  2)自然灾害体验中心:树立正确的防灾意识需从青少年儿童抓起,“模拟自然灾难体验”已成为全国各地儿童职业体验馆或军事主题公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儿童正确认识災难危害及学习预防、自救措施都有着超越理性层面的认识帮助。例如,可以在局部空间里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烟雾模拟森林火灾,教导孩子们意识到森林火灾的严重性及加强森林防火意识教育。
  3.4 培养自信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分析
  自信心的培养可以建立在亲子关系的提升上,除了设置各类让儿童探索的未知空间,也需要适当的实物教学,如户外环境中的园艺活动。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在这方面设置了森林蔬果采摘项目,让儿童与家长一起进入果园进行森林蔬果的采摘,体验森林劳动收获。这有助于促进儿童对园艺、植物、土壤、蔬菜花卉及果实的观察学习,也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途径。
  儿童自信心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项目进行,在该区设置了具有合作性、实践性、一致性的实验园地。实验园地坐落在一亩大的田地里,田地上散落着草垛、树枝、木条、绳子等其他实验道具,这些可以让儿童以实验的态度去尝试完成一项任务,如搭建简易的小房子或是制作院子里的篱笆,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消化知识、充分表达见解,获得同伴的认可,这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有效教育方式。
  培养自信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不同于自理与自立的培养,它更需要儿童从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在一定的阶段收获一定的成就感,继而激励儿童有更进一步的努力和发展。
  3.5 培养自强型自然教育景观设计分析
  人的成长就好像一棵树,从种子萌芽到参天大树需要时间和养分的积累,而童年就是扎根期,树根扎得越深地面上的枝干才能长得越茂盛,培养儿童自强的品质就是在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自然中漫游和探索曾是构成童年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需要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恐惧的时候,因此,培养自强型自然教育的景观应尽量自然化,减少人工的干预,使儿童有充分接触、观察、了解白然的机会,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让儿童一步步打破恐惧,收获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与联系。
  在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重点考虑3个培养儿童自强特性的项目。第一项便是一条长度约1.3 km的林冠走廊,它就架在原有的森林环境里,这一座飞跃在树梢的廊道,引领儿童的视线来到树冠的高度,树冠相交、树枝摇曳、鸟类丛飞,体验独特的森林生态景象,学习用不同的视角观看世界,也能在树上遇到许多有趣的生物新朋友。同时,这一条林冠走廊又作为三级作业道,可用于良种高处采种。第二项是赤脚泥潭探索,在繁殖圃附近较低洼的地方设计200㎡左有的一处泥潭,让儿童用双脚去感受土壤的柔软,用最直接的方式认识大地。这也是自然教育中最核心的地方,过度保护会让儿童失去体验的兴趣和冒险的勇气,赤脚的方式能更好地锻炼儿童自强的品格,在失去鞋袜的保护和父母的臂弯时,儿童如何能独立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人生之路,也是赤脚泥潭项目设立的初衷。第三项是步道追踪,在高大的杉木林中利用石子、松果、树枝做标记,引导儿童一路发现“宝藏”,他们需要踩过水潭,避开大枯木,爬过山坡,沿途有各种森林中常见的动物放大模型,如蚂蚁、蜘蛛、蝴蝶、鸟类、蛇等,儿童可与它们产生有趣的互动,试着接触曾让他们感到害怕的生物,增加面对未知事物的勇气。
  在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规划设计中通过思考并引入自然教育理念,从培养自理、自立、自信和自强4个方面分项设计,自理能力是其他3者的基础,自立、自信和自强互有穿插,以该4类儿童成长需求作为设计指导,在设计中运用场地内的林木、水、石、土壤等自然元素创造符合儿童行为心理特征的游乐环境,逐步引导儿童对自然的兴趣,重新建立起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联结。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现代园林设计中自然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园林设计中自然教育功能依据儿童成长综合素养需求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培养白理型、自立型、自信型、自强型4类自然教育景观设计,结合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的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儿童自然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基于儿童个性化发展的特性,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引入自然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可以为创造实现儿童与大自然有效联结、维护儿童智慧成长、身心健康发展的公园景观设计带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l] LOUV R.Last Child in the Woods:Saving Our Children from Na-ture-Deficit Disorder[M]New York:Workman Puhlishing,2008.
  [2] LATTER L R.School Cardening R)r Little Children[M].Lmdon:Swim Sonnensehein&Co.,1906.
  [3]李勇,(瑞士)侯禾笛.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同景观设汁[J].中国园林,2011(09):10-14.
  [4] CARSON R.Silent Spring:M].Boston: Houghton MifflinCompany,1973.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声景生态学对声景元素的分类,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由地球物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3个准则层元素和15个指标层元素组成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体系,并以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城市森林公园声景对人的心理感受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森林公园声景总体评价结果为一般III。在指标层中,隶属于很好V的指标为风吹树叶声、风吹枝条声和鸟类呜叫声;隶属于较好IV的指标为风吹落叶声和扫帚扫地声;隶属
期刊
摘要: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门槛不断下降,使更多风景园林工作者开始使用这一蓬勃发展的技术。文章对VR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教育和风景园林研究这3个方面与VR技术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如何利用VR技术来促进城市绿化设计的发展.为各位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VR,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研究  VR(Virtual Reality)是虚拟
期刊
摘要:声音是人们感受自然的重要元素。尽力发掘和营造城市的自然之声对维护居民珍贵的户外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声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在现代生活中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城市自然之声的生态及社会价值探讨,提炼出以水景和植物景观为途径的自然声景设计模式,为将声音融入景观设计、营造高品质自然声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声景观,设计,体验,栖息地  城市人声鼎沸、车流如织的嘈杂环境将大自然本真的语言肢解破坏,人们
期刊
摘要:加强对植物耐旱能力的评估可以在规划时园地制宜、适地适树,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弹性。文章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响应机制与耐旱习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叶型、叶质、枝茎结构和自然生境4类23种耐旱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济南常见的104种园林木本植物的评估总结出它们的耐旱优先特征,并以此探讨了基于形态特征为主导的耐旱园林植物选择途径,为不同立地科学选择树种提供对策。  关键词:形态特征,耐旱性,
期刊
摘要:城市消落带是水位周期性涨落而形成的特殊环境承载体。文章通过分析重庆南岸区消落带历年水位节律变动信息,得出不同高程的设计参考线,进而对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消落带竖向层域采取对应的工程治理、生态修复、景观美化、韧性承洪等综合规划设计措施,旨在为城市消落带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分析思路和设计参考。  关键词:水位节律,城市消落带,景观规划设计,重庆南岸区  DOI: 10.3969/j.issn.1672
期刊
摘要:文章以海淀区城乡绿地为研究对象,解译卫星影像提取城乡绿地类型数据,并将附属绿地纳入研究范畴。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城市中心辐射缓冲区的梯度分析方法,从城乡绿地分类及不同城市空间绿地景观破碎度2个层面进行城乡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从绿地斑块规模、形状及景观异质性3个角度分析绿地类型的破碎度特征,通过设置辐射缓冲带的梯度分析法得出绿地破碎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中心城区、城市边缘区、郊区绿地的破碎化
期刊
摘要: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陕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保持理念与黄土高原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的研究对于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榆林市榆溪河生态公园项目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沙化严重;植被种类单调,缺乏景观性。针对现状问题,基于水土保持的理念提出蓄水以涵养水源、保土并改良土壤、植物修复生态3种景观措施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厦门市翔安区吕塘、蔡厝、大宅3个自然村落的乡土景观要素的调研和不同空间环境要素的监测,分析探讨乡村空间异质性和景观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乡村小气候的影响,从而得出改善乡村环境质量的策略和方法,、结果显示,空间越封闭,植物的郁闭度越大、搭配层次越丰富,其隔热保温能力越强。因此,在乡村建设中,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十分重要,在空旷的区域搭建休憩的构筑物或种植植物以增加其封闭度,改善该区域
期刊
1建设背景  佛山市自2012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以来,不断加大绿化建设投入,继续开展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和城市升级3年行动计划,推动绿色发展。  紧紧团结省委省政府对珠三角九市建设森林城市群的战略部署,佛山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于2013年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以此为抓手,大力推进森林生态修复和改造,提升城市绿量和森林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和美丽宜居家园。  佛山于2015年印发《广东
期刊
摘要:借鉴“三生共赢”的理念,文中首先梳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及其植物种植应用:再以河南省唐河县“福星田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资料统计等方法分析其现状,采用单一种植、多样混植、单一为主多样为辅的3种种植方法,将单一功能的莲产基地打造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将场地零散土地整合打造成多样化的特色果园,挖掘与“福”字相关的葫芦、梅花、竹等植物打造福星文化广场,将单一种植的艾叶基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