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真实、全面、权威的历史记录。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主体(各级档案机构、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及农业研究学者、农户)与客体(精准扶贫档案、农村土地确权档案、农业科研档案、村级档案),旨在完善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体制,促进乡村档案工作科学化与规范化,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助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档案资源管理;主体;客体
【中图分类号】G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9-0232-0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城乡一体化与全面小康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了乡村档案资源管理新的意义,一方面,乡村档案资源将成为揭示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性变革,破除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权威记录与真实反映;另一方面,乡村档案资源科学与有效地开发将为乡村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供翔实的信息资源,大大地提高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乡村档案资源有效的管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做好乡村档案资源管理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乡村档案资源建设主客体问题。
1 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主体
由于乡村档案资源存有多元性及特殊性的特征,其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主体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囊括各级档案机构、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及农业研究学者、农户等。
1.1 各级档案机构
乡村档案资源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真实的历史记录,见证和反映了乡村历史变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辉煌面貌。乡村档案资源管理是档案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服务党和国家乡村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服务性。扎实做好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档案机构的职责任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机构在乡村档案资源建设具有专业的软件与硬件等优势,为乡村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2017年11月23日,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公布的《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是推进乡村战略部署的助推剂,再一次明确了档案机构在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办法》第五条指出“村级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农业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服务,发挥主要监督指导作用,重视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履行监督指导职责”。
1.2 农业企业
农业企业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从事农作物栽培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狭义的概念仅指种植业,或从事农作物栽培的企业,目前广义的含义更为大众所接受。众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旨在解决“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缩短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力争实现共同富裕。农业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解决“三农”问题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在乡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企业在从事农作物选育、栽培、林业灌溉、开发、科研、畜牧业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纸质、电子、图片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源。例如: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产生的栽培计划、图纸、检测数据、实验报告等档案资源,真实地反映与还原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整个过程,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与参考价值。农业企业收集并保存这些档案资源具有两点优势:其一,该档案资源产生于本单位,则本单位对其生产过程更为熟悉,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二,便于本单位及外来专业人员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因此,农业企业作为农业档案资源建设主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3 农业院校及农业研究学者
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将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与人力资源,着力培育适宜于区域性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提升农田利用率、水利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以及促进农业垃圾分类与资源化高效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旨在解决农民、农业、农村根本性问题[2]。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档案资源不能只拘泥于传统乡村事务类档案资源的管理,更要着眼于农业科技、科研类档案资源的建设,保存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各类历史记录。农业院校是农业专家学者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聚集地,承载着优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与技术资源。近年来,农业院校对农业科研档案资源的建设逐步趋于规范化,部分农业科研专家学者也初步收藏保存自己在农业科研领域产生的各类档案资源,例如个人自传、手稿、日记、著作、证书、奖杯、图纸、年度考核、教学业务、科研成果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3]。
1.4 农户
农户即农民,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民,是农村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乡村档案资源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农户的参与,农户是乡村档案资源的参与者、传播者与保管者。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文化传承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本式、图片式、声像式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源,例如承载着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非遗传承人(含农户)则是非遗档案资源管理的重要人选,原因有二:其一,非遗传承人肩负着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非遗传承人因传承技艺、传承活动的需要,也保存着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和非遗实物,丰富的非遗档案资料有助于传承人各项传承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二,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比如苗侗医药的研制方法、传统美食的烹饪方法等,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管理有助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4]。此外,农户(尤其指钻研于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民)亦可建立家庭档案,收藏与保管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独特的技术、心得、家族歷史变迁等全方位记录,为乡村振兴提供信息服务。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主体职责如图1所示。 2 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客体
乡村档案资源管理的主体与客体构成了整个乡村档案管理活动,主体泛指人,即乡村档案资源管理的监督人及执行人;客体即为物,指从事乡村事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资源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乡村事务类档案资料,而是更注重乡村经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现代化建设等具有国家层面价值的档案资源,记录和反映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与成效的辉煌面貌。概括地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客体可由精准扶贫档案、土地确权档案、农业科研档案、村级档案4个部分组成。
2.1 精准扶贫档案
精准扶贫工作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农村与城镇“二元化社会”差距的有效举措,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粹。精准扶贫档案是乡村档案资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核心资源。2016年9月,为了加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为了贯彻实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国各地立足于《精准扶贫管理办法》,纷纷出台了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相关政策法规。例如:四川省档案局制定了《四川省精准扶贫管理办法》《四川省精准扶贫文件归档材料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贵州省扶贫办、省档案局印发《贵州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等。精准扶贫档案可分为四大类别:一是综合类,综合类之下的二级类目分为规划计划、监督管理、组织保障、决策部署、政策法规、其他6个类目;二是精准识别类,精准识别类仅为贫困村(户)的识别,主要概括为精准贫困村(户)在识别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三是精准施策类,是指在贫困村与贫困户扶持工作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四是精准脱贫类,贫困县区与贫困村(户)退出所形成的纸质、电子、影像、实物等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
2.2 农村土地确权档案
农村土地确权档案全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指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声像等载体形式的文件资料,对土地确权工作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与参考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键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策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在服务国家乡村战略实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避免土地越权产生纠纷,推动了农村现代化建设。2014年11月21日,农业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布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第八条明确指出:“承包地确权档案主要包括综合管理类、确权登记类、纠纷调处类和特殊管理类,其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综合管理类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指导意见、工作方案、政策性文件、统计报表等有关土地承包确权事务性文件;确权登记类主要涉及农户有关的土地确权申请、身份信息、确权归属、权证审核发放等内容,以农户为单位“一户一卷”进行整理;纠纷调处类主要为纠纷调解仲裁形成的相关资料;特殊载体类指照片、声像、电子数据等多媒体形式的文件资料。
2.3 农业科研档案
农业科研档案指农业专家在农业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农业知识、科学技术等科研成果,农业科研档案可分为两大类,即农业科研成果档案和农业专家档案。农业科研档案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增收、农业科技人才引入等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保障,大大地提升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效率。农业科研成果档案主要是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形成的档案,且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整理编目,即“一项一卷”,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项目申报书、项目计划书、实验方案、道具、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等有关农业科研项目活动中形成的多种载体资料。农业专家泛指在农业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农业专业技术特长,能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的农业专家学者、教师均可作为建档对象;农业专家档案可按农、林、牧、渔大类进行建档,然后按油菜、水稻、玉米、生猪、红薯、大豆、畜禽、畜牧等品种具体分类,内容主要包括自传、著作、专业技术、证书、科研成果等有关农业专家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农业科研档案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要信息资源,亦是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聚焦点[5]。
2.4 村级档案
为了加强农村档案工作,规范村级档案管理,使其适应新形势农村工作,2017年11月,国家檔案局、民政局及农业部制定了《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村级档案是指村党组织、村民居委会、村集体经营组织等在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村级档案工作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最基本的村务信息资源,有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和谐等系列工程顺利进行。村级档案类别主要包括文书、基建项目、设施设备、会计、音像、实物等类别,文书大类中还包含有党群组织工作文件材料、村务管理文件材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文件材料等小类;基建项目类别主要为项目申请、建议书、审核意见、图纸等有关基建项目的文件材料;设施设备类主要包含设施设备招标文件、采购合同、使用说明书、报废申请与批复等设施设备管理相关文件材料;会计类则含有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有关会计工作文件资料;音像、实物类主要有本村委会各种产品、奖状、奖杯、锦旗、会议视频、语音等与村级组织事务相关的各种音像、实物材料。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客体范围见表1。
3 结语
乡村档案资源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效率,其前提条件则是必须对乡村档案资源管理的主体与客体进行梳理与分析,完善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体系。本文将乡村档案管理主体分为各级档案机构、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及农业研究学者、农户等;客体分为精准扶贫档案、农村土地确权档案、农村科研档案、村级档案等。该划分存在一定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主要表现为乡村档案资源客体本身,其本质属性及内涵外延存有交叉性。笔者才学浅疏,实属抛砖引玉,文章存有众多不足之处,望后之学者予以批评指正。
参 考 文 献
[1]倪丽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战略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8(3):39-43.
[2]郭秀萍,刘元寿,胡新元,等.新时期优化农业科研档案资源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9(1):37-41.
[3]陈玉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专家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8(5):47-48.
[4]王云庆,樊树娟.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主体和客体[J].齐鲁艺苑,2013(4):9-11.
[5]四川档案局馆室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探索村级档案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四川省村级档案工作调研报告(摘要)[J].四川档案,2018(5):26-27.
[6]祁天娇.新时代村级档案管理研究——基于40年来我国村级档案管理的回顾与展望[J].浙江档案,2018(7):20-23.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档案资源管理;主体;客体
【中图分类号】G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9-0232-0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城乡一体化与全面小康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了乡村档案资源管理新的意义,一方面,乡村档案资源将成为揭示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性变革,破除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权威记录与真实反映;另一方面,乡村档案资源科学与有效地开发将为乡村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供翔实的信息资源,大大地提高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乡村档案资源有效的管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做好乡村档案资源管理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乡村档案资源建设主客体问题。
1 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主体
由于乡村档案资源存有多元性及特殊性的特征,其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主体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囊括各级档案机构、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及农业研究学者、农户等。
1.1 各级档案机构
乡村档案资源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真实的历史记录,见证和反映了乡村历史变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辉煌面貌。乡村档案资源管理是档案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服务党和国家乡村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服务性。扎实做好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档案机构的职责任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机构在乡村档案资源建设具有专业的软件与硬件等优势,为乡村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2017年11月23日,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公布的《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是推进乡村战略部署的助推剂,再一次明确了档案机构在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办法》第五条指出“村级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农业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服务,发挥主要监督指导作用,重视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履行监督指导职责”。
1.2 农业企业
农业企业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从事农作物栽培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狭义的概念仅指种植业,或从事农作物栽培的企业,目前广义的含义更为大众所接受。众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旨在解决“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缩短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力争实现共同富裕。农业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解决“三农”问题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在乡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企业在从事农作物选育、栽培、林业灌溉、开发、科研、畜牧业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纸质、电子、图片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源。例如: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产生的栽培计划、图纸、检测数据、实验报告等档案资源,真实地反映与还原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整个过程,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与参考价值。农业企业收集并保存这些档案资源具有两点优势:其一,该档案资源产生于本单位,则本单位对其生产过程更为熟悉,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二,便于本单位及外来专业人员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因此,农业企业作为农业档案资源建设主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3 农业院校及农业研究学者
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将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与人力资源,着力培育适宜于区域性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提升农田利用率、水利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以及促进农业垃圾分类与资源化高效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旨在解决农民、农业、农村根本性问题[2]。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档案资源不能只拘泥于传统乡村事务类档案资源的管理,更要着眼于农业科技、科研类档案资源的建设,保存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各类历史记录。农业院校是农业专家学者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聚集地,承载着优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与技术资源。近年来,农业院校对农业科研档案资源的建设逐步趋于规范化,部分农业科研专家学者也初步收藏保存自己在农业科研领域产生的各类档案资源,例如个人自传、手稿、日记、著作、证书、奖杯、图纸、年度考核、教学业务、科研成果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3]。
1.4 农户
农户即农民,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民,是农村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乡村档案资源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农户的参与,农户是乡村档案资源的参与者、传播者与保管者。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文化传承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本式、图片式、声像式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源,例如承载着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非遗传承人(含农户)则是非遗档案资源管理的重要人选,原因有二:其一,非遗传承人肩负着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非遗传承人因传承技艺、传承活动的需要,也保存着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和非遗实物,丰富的非遗档案资料有助于传承人各项传承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二,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比如苗侗医药的研制方法、传统美食的烹饪方法等,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管理有助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4]。此外,农户(尤其指钻研于农业生产的劳动人民)亦可建立家庭档案,收藏与保管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独特的技术、心得、家族歷史变迁等全方位记录,为乡村振兴提供信息服务。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主体职责如图1所示。 2 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客体
乡村档案资源管理的主体与客体构成了整个乡村档案管理活动,主体泛指人,即乡村档案资源管理的监督人及执行人;客体即为物,指从事乡村事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资源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乡村事务类档案资料,而是更注重乡村经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现代化建设等具有国家层面价值的档案资源,记录和反映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与成效的辉煌面貌。概括地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客体可由精准扶贫档案、土地确权档案、农业科研档案、村级档案4个部分组成。
2.1 精准扶贫档案
精准扶贫工作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农村与城镇“二元化社会”差距的有效举措,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粹。精准扶贫档案是乡村档案资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核心资源。2016年9月,为了加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为了贯彻实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国各地立足于《精准扶贫管理办法》,纷纷出台了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相关政策法规。例如:四川省档案局制定了《四川省精准扶贫管理办法》《四川省精准扶贫文件归档材料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贵州省扶贫办、省档案局印发《贵州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等。精准扶贫档案可分为四大类别:一是综合类,综合类之下的二级类目分为规划计划、监督管理、组织保障、决策部署、政策法规、其他6个类目;二是精准识别类,精准识别类仅为贫困村(户)的识别,主要概括为精准贫困村(户)在识别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三是精准施策类,是指在贫困村与贫困户扶持工作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四是精准脱贫类,贫困县区与贫困村(户)退出所形成的纸质、电子、影像、实物等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
2.2 农村土地确权档案
农村土地确权档案全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指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声像等载体形式的文件资料,对土地确权工作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与参考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键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策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在服务国家乡村战略实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避免土地越权产生纠纷,推动了农村现代化建设。2014年11月21日,农业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布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第八条明确指出:“承包地确权档案主要包括综合管理类、确权登记类、纠纷调处类和特殊管理类,其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综合管理类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指导意见、工作方案、政策性文件、统计报表等有关土地承包确权事务性文件;确权登记类主要涉及农户有关的土地确权申请、身份信息、确权归属、权证审核发放等内容,以农户为单位“一户一卷”进行整理;纠纷调处类主要为纠纷调解仲裁形成的相关资料;特殊载体类指照片、声像、电子数据等多媒体形式的文件资料。
2.3 农业科研档案
农业科研档案指农业专家在农业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农业知识、科学技术等科研成果,农业科研档案可分为两大类,即农业科研成果档案和农业专家档案。农业科研档案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增收、农业科技人才引入等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保障,大大地提升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效率。农业科研成果档案主要是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形成的档案,且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整理编目,即“一项一卷”,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项目申报书、项目计划书、实验方案、道具、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等有关农业科研项目活动中形成的多种载体资料。农业专家泛指在农业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农业专业技术特长,能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的农业专家学者、教师均可作为建档对象;农业专家档案可按农、林、牧、渔大类进行建档,然后按油菜、水稻、玉米、生猪、红薯、大豆、畜禽、畜牧等品种具体分类,内容主要包括自传、著作、专业技术、证书、科研成果等有关农业专家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农业科研档案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要信息资源,亦是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聚焦点[5]。
2.4 村级档案
为了加强农村档案工作,规范村级档案管理,使其适应新形势农村工作,2017年11月,国家檔案局、民政局及农业部制定了《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村级档案是指村党组织、村民居委会、村集体经营组织等在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村级档案工作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最基本的村务信息资源,有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和谐等系列工程顺利进行。村级档案类别主要包括文书、基建项目、设施设备、会计、音像、实物等类别,文书大类中还包含有党群组织工作文件材料、村务管理文件材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文件材料等小类;基建项目类别主要为项目申请、建议书、审核意见、图纸等有关基建项目的文件材料;设施设备类主要包含设施设备招标文件、采购合同、使用说明书、报废申请与批复等设施设备管理相关文件材料;会计类则含有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有关会计工作文件资料;音像、实物类主要有本村委会各种产品、奖状、奖杯、锦旗、会议视频、语音等与村级组织事务相关的各种音像、实物材料。乡村档案资源管理客体范围见表1。
3 结语
乡村档案资源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效率,其前提条件则是必须对乡村档案资源管理的主体与客体进行梳理与分析,完善乡村档案资源管理体系。本文将乡村档案管理主体分为各级档案机构、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及农业研究学者、农户等;客体分为精准扶贫档案、农村土地确权档案、农村科研档案、村级档案等。该划分存在一定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主要表现为乡村档案资源客体本身,其本质属性及内涵外延存有交叉性。笔者才学浅疏,实属抛砖引玉,文章存有众多不足之处,望后之学者予以批评指正。
参 考 文 献
[1]倪丽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战略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8(3):39-43.
[2]郭秀萍,刘元寿,胡新元,等.新时期优化农业科研档案资源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9(1):37-41.
[3]陈玉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专家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8(5):47-48.
[4]王云庆,樊树娟.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主体和客体[J].齐鲁艺苑,2013(4):9-11.
[5]四川档案局馆室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探索村级档案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四川省村级档案工作调研报告(摘要)[J].四川档案,2018(5):26-27.
[6]祁天娇.新时代村级档案管理研究——基于40年来我国村级档案管理的回顾与展望[J].浙江档案,2018(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