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成因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几个方面对斑岩型铜矿的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对国内外斑岩铜矿的产生及成矿做了具体的研究,为日后寻找斑岩类铜矿床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岩浆热液 板块构造 变质岩 成矿 原因
  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斑岩铜矿的特征
  斑岩铜矿(porphyrycopper deposits)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根据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斑岩铜矿矿床。其特点为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礦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钼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金和铜—钼矿床。
  二、斑岩铜矿形成的几种条件
  (一)、岩浆热液:岩浆热液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的学说,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斑岩铜矿的矿质、成矿热液及其伴生的中酸性岩体都是来之上地幔(或下地壳)。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压条件的变化而出溶,并在有利位置富集成矿。依据:①矿化体(斑)岩体紧密共生,矿化呈细脉浸染状产于岩体及其围岩中,有的甚至整个岩体矿化,且分布较均匀;②矿化体及周围岩石具一定的热液蚀变,并具有一定的分布;③矿床常产于深大断裂附近,在空间上常呈带状分布,并与一定的构造,岩浆带相一致(古亚洲带、古地中海带及环太平洋带);④矿化岩体的产状常与围岩不一致;⑤同位素资料,如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比值及容矿岩石的锶同位素的初始比值(87Sr/86Sr),多接近于陨石与玄武岩。
  众所周知,中酸性岩浆岩的活动,在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据统计,目前中国出露的中酸性岩浆岩的面积为859248Km2,而全国与铜矿相伴生的中酸性岩浆岩(包括斑岩型与夕卡岩型)的出露面积最多也不会超过其中的1%。即有99%以上的中酸性岩浆岩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没有使铜等金属元素富集,铜的克拉克值只有20×10-6~35×10-6,它比基性岩浆岩要低一倍而与沉积岩相当。上述资料表明,在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中(至少是绝大部分),铜等金属元素并没有得到富集。那么为什么在某些中酸性(斑)岩体中有铜矿产出呢?用岩浆分异热液成矿说很难解释。
  (二)、“板块构造成矿模式”:“板块构造成矿说”以国外R.H.Silltoe为代表,他们认为斑岩铜矿是含铜的大洋壳沿消亡带俯冲到地幔中发生局部熔融,在熔化过程中析出金属,并同钙碱性岩浆一起上升,然后在岩体的顶部富含氯化物的液相中富集成矿。提出该“成矿假说”的地质事实有:
  ①很多斑岩铜矿,特别是形成于中、新生代的斑岩铜矿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会聚边界(俯冲消亡带)上;
  ②大洋壳中各层均富含金属,如第一层(远海页岩)中的金属含量一般都高于沉积岩中的金属含量(在太平洋的某些页岩中含铜为323×10-6,含钼为18×10-6,海底锰结核中含铜最高可达25%);③斑岩铜矿常与钙碱系列的火山岩伴生,而钙碱系列火山岩被看作是幔源的。
  但是该成矿学说目前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洋壳俯冲、熔化、上侵等机制至今还缺乏事实依据。正如R.H.Silltoe自己所说的,该成矿原因假象目前还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另外还有很多产于陆内的斑岩铜矿并非产于板块俯冲带的上盘,而是远离俯冲带。如中国的玉龙斑岩成矿带距喜马拉雅期的雅鲁藏布江的“板块俯冲带”500余公里,中国的德兴、金堆城、八宝山以及城门山、铜山口、封山洞等长江中下游的斑岩铜矿带也都远离燕山期最近的板块俯冲带上千公里等。它们用含铜洋壳的俯冲、熔化、上侵、富集的机制难以解释。
  (三)、“变质岩浆成矿说”:该成矿说应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享特(Huut)提出的“花岗岩的变质成因说”,他认为金属富集成矿是含金属的沉积物转变为花岗岩的伴生现象。1963年史奈德提出内生矿床的“再生说”,他指出所有内生矿床(包括斑岩铜矿)都是再生矿床。1957年谢家荣与孟宪民认为中条山铜矿中的变质花岗闪长(斑)岩是区域变质和原火山—沉积岩石中的长石砂岩或硬砂岩花岗岩化而成,岩体中的铜矿则是沉积变质铜矿在花岗岩化过程中活化和富集的产物。黎诺在1978年提出了高温气态变岩浆与地液成矿论。陈文明于1980年、1984年通过对中国斑岩铜矿的研究得出,斑岩铜矿也具“层控”的特点,它保留了原“层状铜矿”的很多特征,如矿床在一定区域内产于一定时代地层一定的含Cu岩石建造中,矿体主要产于含Cu建造中二种岩相的过渡部位。矿床的产出还受岩相古地理(指含矿斑岩体赋存的最老围岩时代的古地理)的控制,即矿床产于含Cu古陆周围沉积盆地的边缘,如玉龙斑岩铜矿带中的矿床、矿点均产于藏北滇西古陆东部昌都察隅古隆起与金沙江古隆起之间的昌都海湾西缘。很多斑岩铜矿中的含矿斑岩体及矿体均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有的含矿斑岩体与围岩斜交,但赋存其中的矿体及围岩残留体的产状与围岩一致(城门山、德兴、八宝山、沙溪及封山洞等)。含矿斑岩体的各种斑晶具明显的变晶结构;矿石中的成矿元素、微量元素与围岩的一致性及某些矿床中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组成均具壳源等特征,明确提出斑岩铜矿(至少一部分)的前身是外生砂页岩层状铜矿或含Cu砂页岩,即斑岩铜矿是由砂页岩层状铜矿或含Cu的砂页岩经“变岩浆”作用而成。该“成矿模式”显然比前几种成矿模式具有更多的地质事实(前几种成矿模式所列举的地质事实用该模式均能解释),同时解决了岩体的侵位空间及矿质来源问题。但仍存在某些疑点,如变岩浆岩的形成机理,热及K、Na的来源,特别是Na的来源。对含矿的中酸性斑岩体来说,多数是浅成的小岩体,其围岩的变质程度也较低,有的仅发生角岩化,赋存岩体的地层中K、Na的含量,特别是Na的含量明显的低于中酸性岩体中的Na含量。同时大量的同位素资料表明,大部分矿床中的各种同位素组成(O、S、H、C、Sr等)具壳幔混合的特征,不具单一的“壳源”特征。因此,假如没有外来的物质及热的加入,单靠区域变质作用要形成“中酸性变岩浆”几乎是不可理解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陈文明先生通过含矿斑岩体斑晶的流体包裹体及斑晶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得出的,他依据:1,斑岩中得了流体包裹体具有沸腾特征,其均一温度为150~550℃,证明斑岩体形成的温度区间主要为150~550℃,结晶的温度区间宽,明显低于中酸性岩浆结晶的固相线,2,岩体中的斑晶为具明显热液交代作用特点的变晶结构。因此他认为含矿斑岩体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岩浆阶段,含矿斑岩体可以是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在他看来,熔融与热液交代作用并非截然分开,它是一种地质热事件的两种表现,决定于热事件的强度与规模(能量的大小),同时一个热事件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深源热流体的早期温度较高(大于中酸性岩浆岩的固相线),可以使地壳岩石局部少量熔融,随后(如与地壳中的水混合)温度很快降至固相线以下而进入热液交代作用阶段。当然热流体也可以有多期性,因此交代和熔融在不同含矿岩体中存在不同的比例,且可能在以交代为主的某些斑岩体中出现一些(少量)熔融包裹体。
  上文对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成因做了具体分析,但关于斑岩型铜矿床具体成因,世界地质研究人员一直在激烈的争议中。在我们日常地质找斑岩型铜矿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多方位验证,进而提高矿床储量的计算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摘 要]详细论述了提升设备故障和事故的成因及处理,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改造,论述了如何使用维护好提升设备,减少和消除故障, 从而避免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关键词] 提升设备 故障 事故  中图分类号:U26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代化矿井提升设备是连接井下和地面的唯一环节,必须保证提升设备的连续性正常的运转,完成全矿生产任务,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升设备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机采井供排关系方面分析了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应用节能减速装置、电泵转抽等措施提高了机采井系统效率。对油田节能降耗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系统效率;沉没度;抽油机;泵效  中图分类号:N945  前 言  机采井的系统效率是机采井能源利用水平的主要指标。对以机采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油田而言,实现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机采井的系统效率。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抽油机井
期刊
摘 要:抽油机井热洗清蜡是油井日常维护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延长油井换泵周期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油井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原油中的石蜡便会凝析在油管壁上,时间一长,便会日日增厚,油管内的油流空间便会减小,影响日常产量,严重的还会造成卡井事故,而热洗一般是用热水作为介质,经过对管柱加热,对井筒内的抽油管柱用热水循环,而达到熔化蜡块并携带蜡质返出地面的效果,这样可以清除井筒管杆的结蜡及脏物,因
期刊
摘要: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国内外处理现状、特点、机制,包括有机物、氨、重金属、藻类、悬浮物的去除机理。提出了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人工湿地 垃圾渗滤液 机制特点 展望  中图分类号:R124.3  0引言  我国城市的发展,垃圾排放量日益增加。垃圾中所含的水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分以及大气降水、 径流等由地表渗入填埋场区的水 ,除一部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气设备总体配置的设计, 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电气接线图的绘制, 电气控制柜及非标准零件图的工艺设计问题。  [关键词] 电气控制;工艺; 设计  中图分类号: TP203 文献标识码: B  工艺设计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为了进行电气设备的制造,其根本是达到电器原理设计要求的各项参数,提供电气设备的调试、维护、使用所需纸制信息。结束原理设计和元件的选择后,将完成工艺设计
期刊
[摘要]基于就地自动化开关设备的馈线自动化、基于集中监控的馈线自动化和基于断路器的阶段式电流保护是我们在配电网中常使用的继电保护类型。这几种类型的继电保护特点迥异,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以期能为继电保护的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配电系统 继电保护 保护装置  引言:电力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是保证用电安全,保障经济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监控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
期刊
摘要:21 世纪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保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体系不断提出新的限制。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是能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节约和利用有限的能源,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储能。本文对各种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做出概括介绍。  关键词:抽水储能电站;飞轮;蓄电池;超导磁储能系统 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摘 要: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结垢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结垢的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和成垢离子含量高为结垢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集输系统产生难溶结垢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一系列防治集输系统腐蚀结垢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有效地延长了集输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油田综合开发效益。  关键词: 集输;腐蚀结垢;防治;使用寿命  中图分类号:O346.
期刊
摘要:在工程地质勘查中,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测定有关水文地质的各种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可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利用水里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从而避免出现因水文地质作用而损坏工程或者影响工程施工水平的现象。本文就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因素的作用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作用  中图分类号:S29  1水文地质对工程的危害  1.1对地表建
期刊
[摘 要]采煤机是煤矿重要的生产机器,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机的类型越来越多,本文以采煤机的应用与维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煤机检修内容及检修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采煤机的日常维护工作,全文是本人在维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采煤机 检修 维护 问题  采煤机是煤矿重要的生产机器。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机的类型越来越来越多。为适应煤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