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交流新旧会计科目转换与衔接工作
关键词:新准则转换交流
我公司隶属于中央级企业,在装备制造业中占据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2008年我公司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新旧会计准则转换工作小组,包括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金融工具交换人员等主管业务板块人员,多次参加了上级集团组织的新会计准则培训班,安排了以社会辅导、个人自学相结合,同时比较与旧准则的区别来加深认识,变通观念,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要求大家熟悉并准确把握相关会计政策,并对涉及估值技术进行了专项培训。针对财务有较大影响的方面进行立项调研、预测,财务人员评价不同的项目对公司资产、资本公积、投资收益等产生的影响,并考虑对公司的偿付能力、未来现金流、收益波动等进行分析、比较。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初按计划完成了新旧会计科目的转换工作,并做出会计科目的衔接调整。对照新会计准则,制订了符合本企业新的会计科目体系,编制了新的内部会计手册和会计制度,明确了各个科目核算的内容和账务处理的方法,制定、修改了具体操作流程,及时调整了人员岗位设置。内部控制部门同时对涉及业务、投资、人事等部门的影响采取了相应措施。期间我们边学习边实践,遇到难题及时请教会计专家、上级部门,甚至兄弟单位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对衔接过程中的会计核算业务总结出以下几项内容:
一、没有变化的会计科目:可直接将科目余额转至新年度账
包括:货币资金类科目、应收(付)款项、应收(付)票据、应收(付)股利、原材料、库存商品、实收资本等。
二、新增会计科目:从原核算该内容的会计科目中分析转至新设科目
1、我公司将闲置的房产出租,依据新准则应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归集,将相应的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启用了“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采用了成本模式计量,比照着固定资产等相关科目进行了余额结转。
2、将原会计制度“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重分类,对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结转日的公允价值确定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转入了所有者权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企业合并》的规定,将原会计制度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成本法核算,同时调整了留存收益。
3、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余额结转到新设科目“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将“其他应交款”中的应缴社会保障金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将“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中教育附加费的余额分析后转入“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并新增了应交税费下的印花税等二级科目。
三、不需用的科目:将原有余额转出,2008年停止使用
将原会计科目中的“待摊费用”,分析业务内容,将在以后期间能够收回的款项转入“其他应收款项”核算,属于预付性质的转入“预付账款”核算;将原科目中的“预提费用”,分析业务内容,将符合负债条件的转入“应付款项”核算,不符合的计入当期损益;将“应收补贴款”转入“其他应收款”中等核算事项。
四、对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对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按适用税率确定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对确定的辞退福利等预计负债按照适用税率列示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对2008年的期初数据相应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
五、报表的初期数据调整和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的规定,我公司在首次执行日调整了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涉及有关比较报表数据的,也作了相应调整。
合并财务报表有母公司理论转变为主体理论。少数股东权益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的一部分,扩大了合并报表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指标的范围。
六、扩大了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调整了披露要求
按照新会计准则把所有“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都纳入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而不论这些事项的重要性、影响力等情况,扩大了范围,并对所有重要的非调整事项予以披露。
新企业会计准则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投资者更加关注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了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简单是公司的损益情况;更强调了企业盈利的模式和资产负债的运营效率,而不仅是结果;更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而不是一时的报表良绩;更注重了资产的质量以及揭示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权利义务,给投资者及决策者提供了真实增长、客观长远的财务资料,促进了公司领导的科学管理。
以上是我公司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中新旧会计工作衔接转换心得体会,有些会计业务没涉及的不便总结,在此向各位已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同行学习,并与欲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交流,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财务基础工作,为国家、社会、企业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财务信息。
关键词:新准则转换交流
我公司隶属于中央级企业,在装备制造业中占据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2008年我公司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新旧会计准则转换工作小组,包括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金融工具交换人员等主管业务板块人员,多次参加了上级集团组织的新会计准则培训班,安排了以社会辅导、个人自学相结合,同时比较与旧准则的区别来加深认识,变通观念,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要求大家熟悉并准确把握相关会计政策,并对涉及估值技术进行了专项培训。针对财务有较大影响的方面进行立项调研、预测,财务人员评价不同的项目对公司资产、资本公积、投资收益等产生的影响,并考虑对公司的偿付能力、未来现金流、收益波动等进行分析、比较。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初按计划完成了新旧会计科目的转换工作,并做出会计科目的衔接调整。对照新会计准则,制订了符合本企业新的会计科目体系,编制了新的内部会计手册和会计制度,明确了各个科目核算的内容和账务处理的方法,制定、修改了具体操作流程,及时调整了人员岗位设置。内部控制部门同时对涉及业务、投资、人事等部门的影响采取了相应措施。期间我们边学习边实践,遇到难题及时请教会计专家、上级部门,甚至兄弟单位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对衔接过程中的会计核算业务总结出以下几项内容:
一、没有变化的会计科目:可直接将科目余额转至新年度账
包括:货币资金类科目、应收(付)款项、应收(付)票据、应收(付)股利、原材料、库存商品、实收资本等。
二、新增会计科目:从原核算该内容的会计科目中分析转至新设科目
1、我公司将闲置的房产出租,依据新准则应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归集,将相应的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启用了“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采用了成本模式计量,比照着固定资产等相关科目进行了余额结转。
2、将原会计制度“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重分类,对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结转日的公允价值确定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转入了所有者权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企业合并》的规定,将原会计制度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成本法核算,同时调整了留存收益。
3、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余额结转到新设科目“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将“其他应交款”中的应缴社会保障金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将“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中教育附加费的余额分析后转入“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并新增了应交税费下的印花税等二级科目。
三、不需用的科目:将原有余额转出,2008年停止使用
将原会计科目中的“待摊费用”,分析业务内容,将在以后期间能够收回的款项转入“其他应收款项”核算,属于预付性质的转入“预付账款”核算;将原科目中的“预提费用”,分析业务内容,将符合负债条件的转入“应付款项”核算,不符合的计入当期损益;将“应收补贴款”转入“其他应收款”中等核算事项。
四、对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对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按适用税率确定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对确定的辞退福利等预计负债按照适用税率列示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对2008年的期初数据相应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
五、报表的初期数据调整和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的规定,我公司在首次执行日调整了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涉及有关比较报表数据的,也作了相应调整。
合并财务报表有母公司理论转变为主体理论。少数股东权益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的一部分,扩大了合并报表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指标的范围。
六、扩大了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调整了披露要求
按照新会计准则把所有“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都纳入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而不论这些事项的重要性、影响力等情况,扩大了范围,并对所有重要的非调整事项予以披露。
新企业会计准则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投资者更加关注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了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简单是公司的损益情况;更强调了企业盈利的模式和资产负债的运营效率,而不仅是结果;更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而不是一时的报表良绩;更注重了资产的质量以及揭示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权利义务,给投资者及决策者提供了真实增长、客观长远的财务资料,促进了公司领导的科学管理。
以上是我公司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中新旧会计工作衔接转换心得体会,有些会计业务没涉及的不便总结,在此向各位已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同行学习,并与欲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交流,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财务基础工作,为国家、社会、企业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