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应激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347位高校民族预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外,高校民族预科生所有心理状况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三项进入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其变异的32.4%、30.2%、32.7%、29.5%、28.1%、34.9%;效能感、客观支持两项进入强迫、焦虑、恐怖及其他项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其变异的38.0%、32.3%、24.6%、25.8%。结论,应激中介因素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有关,较高自我效能、采取积极应对及较多客觀支持利于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 键 词] 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应激中介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44-04
由于受地域、文化、教育、经济、宗教等因素影响,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较易出现偏差,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和平安校园的构建,甚至整个民族的和谐稳定,需引起足够重视。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作为重要的应激中介因素,对心理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主要探讨应激中介因素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民族预科班8个,共378人。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由被试者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现场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47例,总有效率为91.80%。均为预科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8.92±0.727岁(18~21岁),其中男188例、女159例。
(二)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项10个因子。采用五级评分制,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中文版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效度[1]。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单维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中文版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
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共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由13~20组成。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1]。
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由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分数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取双侧概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民族预科生所有心理状况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SCL-90总分≥160分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则本次调查的347名高校民族生中,心理问题阳性检出人数为138人,阳性检出率为39.8%。
表1 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因子分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
■
(二)应激中介变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
以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各因子为因变量,将效能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各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四项均与心理状况各因子显著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偏执显著相关(P<0.05)。见表2。
表2 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n=347)
■
(三)应激中介变量与心理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心理状况各因子分为因变量,以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按照a入=0.05、a出=0.10,引入“stepwise”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三项均进入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其变异的32.4%、30.2%、32.7%、29.5%、28.1%、34.9%;效能感、客观支持两项进入强迫、焦虑、恐怖及其他项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其变异的38.0%、32.3%、24.6%、25.8%。见表3。
表3 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347)
■
三、讨论
(一)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的347名高校民族生的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39.8%,且所有心理状况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这与国内研究大致相同[4]。生长环境、种族宗教、经济状况、教育背景等的特殊性,不良应激事件的影响,加之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同时多为外地求学,人文环境的差异、现代文明与传统观念的冲突等较易引发高校民族预科生心身适应不良,导致他们的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关系
应激理论认为,应激过程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应激反应[5],教育背景、风俗习惯、民族、地域、经济等差异作为应激源,影响高校民族预科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应激重要中介因素的认知评价(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感代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6],既可直接影响心理反应,又可间接介导或缓冲应激源对心理的影响。本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并对心理状况各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自我效能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的信念[7]。自我效能感低者在面对问题时,常常会对自己的应对能力产生怀疑,同时体验到强烈的应激状态和情绪唤醒,并以各种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卫行为被动地应对环境[8]。而自我效能感高者,能以积极的心态与方式认识自我,重建信心,即使遇到困难或障碍,也能理性看待,有坚持到底的精神,从而能化解种种矛盾与危机,维持心身良好状态。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压力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9]。个体在高度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策略,则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两倍[10]。这说明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则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11]。因此,应加强高校民族预科生应对方式的指导,以积极的态度与方式面对困难,提高应对能力,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社会和群体等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12]。以往研究[13][14]表明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适应不良等呈负相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亦得出近似的结论。然而,本研究仅客观支持对高校民族生心理状况有预测作用,可能与客观支持更客观、更实际、影响更为直接有关。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高校民族生对社会支持意识度不够、利用率不高,需后续研究进一步跟进报道。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22-124.
[2]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29.
[4]高俊.云南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107-109.
[5]JC Coyne,G Downey.social factors and supports,and the coping process [J]. Ann Rev Psychology,1991(42): 401-426.
[6]Lazarus RS.Emotion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toward a person-centered conceptualization of emotions and coping [J].J Pers,2006,74(1):9-46.
[7]Bandura A.Self-efficacy: the exercilse of control[M]. New York:Freeman,1997:3-51.
[8]王娟.大學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6.
[9]杨杰文,蔡开贤,范瑞泉.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129-1130.
[10]Ray C,L indop J. The Concept of Coping[J]. Psychlogicne,1982(1):385-395.
[11]周树银,王智群.大学生应对方式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94-997.
[12]许冬梅,杨杰,吴新荣,等.生活事件、个性、行为特征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与脑科学,2001,10(5):457-458.
[13]卢谢峰,韩立敏.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压力与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94-495.
[14]范瑞泉,陈维清.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 (7):620-621.
[关 键 词] 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应激中介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44-04
由于受地域、文化、教育、经济、宗教等因素影响,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较易出现偏差,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和平安校园的构建,甚至整个民族的和谐稳定,需引起足够重视。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作为重要的应激中介因素,对心理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主要探讨应激中介因素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民族预科班8个,共378人。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由被试者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现场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47例,总有效率为91.80%。均为预科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8.92±0.727岁(18~21岁),其中男188例、女159例。
(二)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项10个因子。采用五级评分制,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中文版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效度[1]。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为单维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中文版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
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共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由13~20组成。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1]。
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由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分数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取双侧概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民族预科生所有心理状况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SCL-90总分≥160分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则本次调查的347名高校民族生中,心理问题阳性检出人数为138人,阳性检出率为39.8%。
表1 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因子分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
■
(二)应激中介变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
以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各因子为因变量,将效能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各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四项均与心理状况各因子显著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偏执显著相关(P<0.05)。见表2。
表2 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n=347)
■
(三)应激中介变量与心理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心理状况各因子分为因变量,以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按照a入=0.05、a出=0.10,引入“stepwise”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三项均进入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其变异的32.4%、30.2%、32.7%、29.5%、28.1%、34.9%;效能感、客观支持两项进入强迫、焦虑、恐怖及其他项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其变异的38.0%、32.3%、24.6%、25.8%。见表3。
表3 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347)
■
三、讨论
(一)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的347名高校民族生的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39.8%,且所有心理状况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这与国内研究大致相同[4]。生长环境、种族宗教、经济状况、教育背景等的特殊性,不良应激事件的影响,加之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同时多为外地求学,人文环境的差异、现代文明与传统观念的冲突等较易引发高校民族预科生心身适应不良,导致他们的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心理状况的关系
应激理论认为,应激过程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应激反应[5],教育背景、风俗习惯、民族、地域、经济等差异作为应激源,影响高校民族预科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应激重要中介因素的认知评价(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感代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6],既可直接影响心理反应,又可间接介导或缓冲应激源对心理的影响。本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并对心理状况各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自我效能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的信念[7]。自我效能感低者在面对问题时,常常会对自己的应对能力产生怀疑,同时体验到强烈的应激状态和情绪唤醒,并以各种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卫行为被动地应对环境[8]。而自我效能感高者,能以积极的心态与方式认识自我,重建信心,即使遇到困难或障碍,也能理性看待,有坚持到底的精神,从而能化解种种矛盾与危机,维持心身良好状态。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压力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9]。个体在高度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策略,则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两倍[10]。这说明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则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则心理健康水平越高[11]。因此,应加强高校民族预科生应对方式的指导,以积极的态度与方式面对困难,提高应对能力,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社会和群体等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12]。以往研究[13][14]表明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适应不良等呈负相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亦得出近似的结论。然而,本研究仅客观支持对高校民族生心理状况有预测作用,可能与客观支持更客观、更实际、影响更为直接有关。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高校民族生对社会支持意识度不够、利用率不高,需后续研究进一步跟进报道。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22-124.
[2]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29.
[4]高俊.云南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107-109.
[5]JC Coyne,G Downey.social factors and supports,and the coping process [J]. Ann Rev Psychology,1991(42): 401-426.
[6]Lazarus RS.Emotion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toward a person-centered conceptualization of emotions and coping [J].J Pers,2006,74(1):9-46.
[7]Bandura A.Self-efficacy: the exercilse of control[M]. New York:Freeman,1997:3-51.
[8]王娟.大學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6.
[9]杨杰文,蔡开贤,范瑞泉.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129-1130.
[10]Ray C,L indop J. The Concept of Coping[J]. Psychlogicne,1982(1):385-395.
[11]周树银,王智群.大学生应对方式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94-997.
[12]许冬梅,杨杰,吴新荣,等.生活事件、个性、行为特征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与脑科学,2001,10(5):457-458.
[13]卢谢峰,韩立敏.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压力与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94-495.
[14]范瑞泉,陈维清.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 (7):6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