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的自身发展要求,也是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关键词】宽松氛围;思维定势;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一、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因此,在课堂上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努力营造激发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创造大量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是这样引入的:课件动态演示,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增强问题意识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走出思维定势,引发创新兴趣
在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常常表现为"墨守成规",总是从正面到反面,从理论到实际,从现在看将来的单一思维,觉得这样自然、习惯、得心应手。思考数学问题一般表现为从己知开始,采用常用方法直达结论,因此导致人的聪明才智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而,我们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维创新,不断培养学生让其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创新性地去思考问题,学会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例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页有一道开放题,目的是通过分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成几份"的体验。我先谈话:班里需选16个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学生思考,或者摆,或者画。交流时他们出现了这么多的排法:排成16排,每排1人。排成1排,每排16人。排成8排,每排2人。排成2排,每排8人。排成4排,每排4入。看到自己想出的这么多办法,学生喜形于色,激发了创新的兴趣。
三、指导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挣脱传统教和学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勇于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陈旧模式,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训练学生常规思维的同时,应善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乐趣,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四、激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到异,突破于疑,创新于异,最后形成异彩纷呈的新思路、新见地,实现了数学的创新。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学生质疑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倾向将使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去研究。因此,鼓励他们对数学问题各抒己见,敢对老师或问学的解题思路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发难"老师,提出新问题。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备到的问题或者教学出现失误时,面对学生的质问,老师不能怕丢面子,随便搪塞过去,或冷言冷语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浇灭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应当诚恳地接受学生指出的问题,和颜悦色地针对错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展开讨论,这样既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机会,也不损害教师的尊严,反而增加了课堂的民主气氛,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努力探求新知。
当然,学生中存在着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教师设计教法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使课堂提问、练习、作业都能适应不同的承受能力,让每个同学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更要不失时机地给予激励。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让脑筋动起来。
五、实践创新,体验快乐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比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后,我让同学们拿出练习和学具材料,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试试看你能解决那些问题?小组内比一比。练习,操作,小组交流。师:现在全班交流。生:每副乒乓球两片, 4副是4个2,算式是4乘 2或2乘 4。生;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 4个三角形是 4个 3。算式是4乘3或 3乘4。生:2+ 2+ 2+ 2+ 2改成2乘5或5乘2。生:我认为是2个6或6个2:我看是3个4,3乘4或4乘3。生:我看是12个1,12乘1或1乘12。……学生各抒己见。师生概括。不管怎样摆,说得有理就可以。学生凭着前面对乘法的体验,各自在做乘法中"再创造"着新的知识,每个学生在展开操作说理交流展示等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也在相互分享着别的同学的创造学习活动过程和学习创新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不但具有可塑性、更具有创造性,学生的成就不可低估,然而,"青"要胜于"蓝",必须出于"蓝"。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才能为"青"胜于"蓝"打一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宽松氛围;思维定势;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一、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因此,在课堂上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努力营造激发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创造大量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是这样引入的:课件动态演示,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增强问题意识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走出思维定势,引发创新兴趣
在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常常表现为"墨守成规",总是从正面到反面,从理论到实际,从现在看将来的单一思维,觉得这样自然、习惯、得心应手。思考数学问题一般表现为从己知开始,采用常用方法直达结论,因此导致人的聪明才智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而,我们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维创新,不断培养学生让其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创新性地去思考问题,学会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例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页有一道开放题,目的是通过分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成几份"的体验。我先谈话:班里需选16个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学生思考,或者摆,或者画。交流时他们出现了这么多的排法:排成16排,每排1人。排成1排,每排16人。排成8排,每排2人。排成2排,每排8人。排成4排,每排4入。看到自己想出的这么多办法,学生喜形于色,激发了创新的兴趣。
三、指导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挣脱传统教和学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勇于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陈旧模式,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训练学生常规思维的同时,应善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乐趣,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四、激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到异,突破于疑,创新于异,最后形成异彩纷呈的新思路、新见地,实现了数学的创新。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学生质疑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这种倾向将使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去研究。因此,鼓励他们对数学问题各抒己见,敢对老师或问学的解题思路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发难"老师,提出新问题。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备到的问题或者教学出现失误时,面对学生的质问,老师不能怕丢面子,随便搪塞过去,或冷言冷语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浇灭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应当诚恳地接受学生指出的问题,和颜悦色地针对错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展开讨论,这样既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机会,也不损害教师的尊严,反而增加了课堂的民主气氛,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努力探求新知。
当然,学生中存在着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教师设计教法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使课堂提问、练习、作业都能适应不同的承受能力,让每个同学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更要不失时机地给予激励。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让脑筋动起来。
五、实践创新,体验快乐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比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后,我让同学们拿出练习和学具材料,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试试看你能解决那些问题?小组内比一比。练习,操作,小组交流。师:现在全班交流。生:每副乒乓球两片, 4副是4个2,算式是4乘 2或2乘 4。生;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 4个三角形是 4个 3。算式是4乘3或 3乘4。生:2+ 2+ 2+ 2+ 2改成2乘5或5乘2。生:我认为是2个6或6个2:我看是3个4,3乘4或4乘3。生:我看是12个1,12乘1或1乘12。……学生各抒己见。师生概括。不管怎样摆,说得有理就可以。学生凭着前面对乘法的体验,各自在做乘法中"再创造"着新的知识,每个学生在展开操作说理交流展示等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也在相互分享着别的同学的创造学习活动过程和学习创新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不但具有可塑性、更具有创造性,学生的成就不可低估,然而,"青"要胜于"蓝",必须出于"蓝"。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才能为"青"胜于"蓝"打一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