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运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92%。结论:补阳还五汤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脑梗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77
2004年8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收住经颅脑CT扫描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86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44例)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63±10岁,病程17±7小时;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9例,中型(16~30分)2例,重型(31~45分)1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4±9岁,病程16±7小时,轻型8例,中型20例,重型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分型比较均无差异,具可比性。
治疗方法:二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粉针、胞二磷胆碱静滴)并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补阳还五汤:黄芪40~80g,当归6g,赤芍4.5g,川芎3g,红花3g,桃红3g,地龙3g。将上述药物煎液浓缩,取药300ml,分2次温服,每天1剂。对照组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剂量及疗程同试验组。
疗效判断标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小于18%;⑤恶化: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小于18%;⑥死亡。以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和进步率合计为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7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1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复查颅脑CT均无脑出血。试验组和治疗组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皮下注射部位有瘀斑,停药后均自行吸收。
讨 论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及其后遗症的常用方剂。方中黄芪以补气养血,桃红、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现代医学研究补阳还五汤对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一方面具有促进神经的再生作用,另一方面可保护神经缺血后损伤。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脑组织中产生大量的兴奋性氨基酸(EAA),由于能量代谢障碍,EAA重吸收减少,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有证据表明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当归可逆转脑内EAA等毒性作用,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当归、川芎、红花对内皮素(EAA)及一氧化碳(NO)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被血管内皮细胞缓慢吸收,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转化为一种更具活性的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中西藥结合从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了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可有效防止病情反复,且不良反应轻。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3.
2 佟丽,具辉,沈剑刚.补阳还五汤及不同配伍组方对缺血性脑中风后大鼠神经增值作用的对比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7(6):521.
3 李丽慧,周希静.高等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症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与D-二聚体的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l(2):64.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脑梗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77
2004年8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收住经颅脑CT扫描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86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44例)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63±10岁,病程17±7小时;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9例,中型(16~30分)2例,重型(31~45分)1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4±9岁,病程16±7小时,轻型8例,中型20例,重型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分型比较均无差异,具可比性。
治疗方法:二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粉针、胞二磷胆碱静滴)并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补阳还五汤:黄芪40~80g,当归6g,赤芍4.5g,川芎3g,红花3g,桃红3g,地龙3g。将上述药物煎液浓缩,取药300ml,分2次温服,每天1剂。对照组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剂量及疗程同试验组。
疗效判断标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小于18%;⑤恶化: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小于18%;⑥死亡。以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和进步率合计为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7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1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复查颅脑CT均无脑出血。试验组和治疗组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皮下注射部位有瘀斑,停药后均自行吸收。
讨 论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及其后遗症的常用方剂。方中黄芪以补气养血,桃红、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现代医学研究补阳还五汤对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一方面具有促进神经的再生作用,另一方面可保护神经缺血后损伤。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脑组织中产生大量的兴奋性氨基酸(EAA),由于能量代谢障碍,EAA重吸收减少,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有证据表明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当归可逆转脑内EAA等毒性作用,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当归、川芎、红花对内皮素(EAA)及一氧化碳(NO)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被血管内皮细胞缓慢吸收,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转化为一种更具活性的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中西藥结合从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了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可有效防止病情反复,且不良反应轻。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3.
2 佟丽,具辉,沈剑刚.补阳还五汤及不同配伍组方对缺血性脑中风后大鼠神经增值作用的对比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7(6):521.
3 李丽慧,周希静.高等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症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与D-二聚体的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l(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