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刺绣的技法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水族刺绣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水族在掌握同一技法上有粗犷与精细之分,在掌握不同的技法上也各有所长,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变形等,色彩丰富。
关键词:马尾绣;歹结;水书;传承
民族信仰与实用的融进问题
贵州省三都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无记载,水族刺绣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水族在掌握同一技法上有粗犷与精细之分,在掌握不同的技法上也各有所长。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口手传存才保留至今。三都县水族女孩子从小就跟长辈学习马尾绣方法技巧,她们十岁左右基本就可以单独完成小型马尾绣的制作。大部份妇女都精通马尾绣制作流程,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因此应运而生。在这山水孕育下就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化。这种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①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②马尾不易腐败变质,经久耐用。而这一特点就源于马尾上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光泽。水族妇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她们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物经过想象加工后,反映在马尾绣工艺上,绣品上的花鸟虫鱼造型别致,色彩淡雅的单面刺绣古香古色、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图案主要有图藤、水书为背景既古朴、典雅、抽象的图案颇富民族韵味和少数民文化在现。
马尾绣钱包、香包精美的图案,巧夺天工的绣法,体现水族人的醇朴民族文化。马尾绣的一个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但很小,薄薄的直径只有黄豆大小,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主要的位置,如密密麻麻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同胞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注:南方对死后的人装入棺材后,不能與有铁器的东西一起入葬。而北方的棺材需用铁钉固定,所以在南方金属对鬼魂有避邪之说。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而水族的马尾绣里却有铜饰。这又是体现马尾有价值的一个地方)。
材质的选料和技巧问题
马尾绣的制作方法是,将两三根白线缠绕在马尾上(白色马尾最佳),然后用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刺绣妇女们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敏睿思维,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刺绣的技法种类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马尾绣的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其他民族的刺绣工艺也有用马尾为原材料,他们不是以马尾为主。如今只有水族才如此坚持应用于各种生活和作装上的装饰绣品。采用此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变形等,色彩丰富,既富有西方油画平面构成的色彩对比,很有立体主义效果的画面特色。马尾绣工艺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应用于背扇的背带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工序才算完成。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
第一步,制作马尾线。即用丝线(多数以白色为主)将二至三根马尾绕裹起来,做成马尾线;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用一颗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颗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钱,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专门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第三步,“填心”。即用各色丝线(多以黑色、墨绿色和紫色为主)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第四步,镶边。用橙色和墨绿色丝线在四周挑成“花椒颗”的镶边图案;第五步,订“金钱”。在绣品上订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第六步,装订。由于马尾绣制作工序繁琐细致,并且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人们为了方便操作,便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线将它们按次序订在一起。六道工序完工后,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就做成了。
剪纸与刺绣姊妹艺术的关连
水族妇女从小就在长辈的精心传授下,学做刺绣和剪纸。剪纸的花样很多,主要用做刺绣。长期以来,水族妇女在刺绣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们对各种事物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通过熟练的技巧反映在各种刺绣品上。用马尾线在背孩带和鞋子上刺绣制作十分细致的图案,是各地水族妇女的拿手活。水族人也常常把是否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否体面和富有的标志。而马尾绣的背带在众多制作中更具有特色,马尾绣背带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为主体图案,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几何图案,而在上部两侧为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为背带尾,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制作这样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水族中老年妇女制作“歹结”尾花,一般不用剪纸底样,而直接在红色或蓝色缎料上用预制好的马尾绣线盘刺绣,综合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灵活自如,图案美观耐看。
马尾绣何去何从
随着时代变迁,马尾绣艺术也在变化。与封建社会以黄色为高贵相关联,解放后的背带色调主红,与今天人们以红色为吉利的观念相同。虽然制作马尾绣的人还很多,但穿戴的人已不多。马尾绣服饰多在节日里才穿戴,然而在现在的端节也渐渐失去了传统的韵味,但很大程度与当今时代相冲突,这种变化来自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轨。姑娘们做出了衣服都压在箱底里,改穿汉装去了。
作者简介:谢忠兵(1982-),男,贵州长顺人,小教一级,研究方向:民间文化本土艺术。
关键词:马尾绣;歹结;水书;传承
民族信仰与实用的融进问题
贵州省三都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无记载,水族刺绣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水族在掌握同一技法上有粗犷与精细之分,在掌握不同的技法上也各有所长。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口手传存才保留至今。三都县水族女孩子从小就跟长辈学习马尾绣方法技巧,她们十岁左右基本就可以单独完成小型马尾绣的制作。大部份妇女都精通马尾绣制作流程,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因此应运而生。在这山水孕育下就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化。这种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①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②马尾不易腐败变质,经久耐用。而这一特点就源于马尾上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光泽。水族妇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她们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物经过想象加工后,反映在马尾绣工艺上,绣品上的花鸟虫鱼造型别致,色彩淡雅的单面刺绣古香古色、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图案主要有图藤、水书为背景既古朴、典雅、抽象的图案颇富民族韵味和少数民文化在现。
马尾绣钱包、香包精美的图案,巧夺天工的绣法,体现水族人的醇朴民族文化。马尾绣的一个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但很小,薄薄的直径只有黄豆大小,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主要的位置,如密密麻麻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同胞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注:南方对死后的人装入棺材后,不能與有铁器的东西一起入葬。而北方的棺材需用铁钉固定,所以在南方金属对鬼魂有避邪之说。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而水族的马尾绣里却有铜饰。这又是体现马尾有价值的一个地方)。
材质的选料和技巧问题
马尾绣的制作方法是,将两三根白线缠绕在马尾上(白色马尾最佳),然后用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刺绣妇女们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敏睿思维,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刺绣的技法种类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马尾绣的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其他民族的刺绣工艺也有用马尾为原材料,他们不是以马尾为主。如今只有水族才如此坚持应用于各种生活和作装上的装饰绣品。采用此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变形等,色彩丰富,既富有西方油画平面构成的色彩对比,很有立体主义效果的画面特色。马尾绣工艺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应用于背扇的背带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工序才算完成。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
第一步,制作马尾线。即用丝线(多数以白色为主)将二至三根马尾绕裹起来,做成马尾线;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用一颗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颗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钱,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专门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第三步,“填心”。即用各色丝线(多以黑色、墨绿色和紫色为主)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第四步,镶边。用橙色和墨绿色丝线在四周挑成“花椒颗”的镶边图案;第五步,订“金钱”。在绣品上订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第六步,装订。由于马尾绣制作工序繁琐细致,并且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人们为了方便操作,便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线将它们按次序订在一起。六道工序完工后,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就做成了。
剪纸与刺绣姊妹艺术的关连
水族妇女从小就在长辈的精心传授下,学做刺绣和剪纸。剪纸的花样很多,主要用做刺绣。长期以来,水族妇女在刺绣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们对各种事物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通过熟练的技巧反映在各种刺绣品上。用马尾线在背孩带和鞋子上刺绣制作十分细致的图案,是各地水族妇女的拿手活。水族人也常常把是否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否体面和富有的标志。而马尾绣的背带在众多制作中更具有特色,马尾绣背带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为主体图案,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几何图案,而在上部两侧为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为背带尾,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制作这样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水族中老年妇女制作“歹结”尾花,一般不用剪纸底样,而直接在红色或蓝色缎料上用预制好的马尾绣线盘刺绣,综合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灵活自如,图案美观耐看。
马尾绣何去何从
随着时代变迁,马尾绣艺术也在变化。与封建社会以黄色为高贵相关联,解放后的背带色调主红,与今天人们以红色为吉利的观念相同。虽然制作马尾绣的人还很多,但穿戴的人已不多。马尾绣服饰多在节日里才穿戴,然而在现在的端节也渐渐失去了传统的韵味,但很大程度与当今时代相冲突,这种变化来自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轨。姑娘们做出了衣服都压在箱底里,改穿汉装去了。
作者简介:谢忠兵(1982-),男,贵州长顺人,小教一级,研究方向:民间文化本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