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5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青年人脑出血患者。结果 青年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高血压病、脑血管畸形、全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等。 结论 高血压病是引起青年人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脑出血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关键词] 青年人;脑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18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竞争和工作压力增大,年龄在18~45岁之间成人的非外伤性脑实质性出血[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起病急骤,症状凶险,易被忽视,误诊致残率高,同时也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资料就近5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青年脑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其他临床特点作进一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5年来住院和康复患者,年龄25~40岁。根据1999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排除外伤性脑出血。
1.2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22例,脑叶14例,脑干3例,小脑3例,多部位2例。
1.3 临床表现
全部为急性起病,肢体功能障碍26例,头痛、头晕28例,意识障碍5例,眩晕4例,脑膜刺激症6例,不明原因10例,急性期出现幻觉、妄想、情感高涨者3例。
1.4 病因
高血压病26例,脑血管畸形3例,血液病2例,脑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不明原因者10例,发病前酗酒者8例。
1.5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组织代谢及对症治疗,出血量大于30 mL伴意识障碍者,给予经颅骨穿刺抽血外科手术治疗。合并精神病症状者,请精神科医师会诊,给予合适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口服,必要时给予镇静、约束等。
1.6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与体征消失,生活自理,瘫痪肢体肌力4级以上;显著进步: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好转:症状与体征有进步,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级以上;无效:症状与体征以及瘫痪肢体肌力均无改善。
2 结果
2.1 疗效
治愈21例,显著进步8例,好转7例,死亡8例。
2.2 并发症
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力弱28例,在治愈和好转患者中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患者共19例,占52.7%。合并癫痫症状患者5例,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高血压病仍为主要原因,与国内张春林、徐忠宝[2]报道相一致。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随着影像术的不断提高,CT、MRI及DSA的广泛普及脑干与小脑出血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脑出血以及脑血管病出现的精神症状也应引起神经内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长期大量酗酒引起血压急骤升高,也是青年人脑出血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脑出血患者出现情感高涨,夸大嫉妒、被害等幻觉妄想症状,多发生于脑出血的急性期,由于患者病情重,绝大部分神经内科医师对精神症状认识不足,识别率低,有文献报道仅为15.9%[3],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临床各科医师尤其是神经内科医师应提高对精神症状识别和处理能力,尽早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对精神症状干预和治疗,选择合理的抗精神病药物,提高综合治疗水平,降低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抑郁状态的发病率高,多发生于脑血管病的恢复期,由于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抑郁、沮丧、悲观,工作和社会活动受到暂时的影响,对自己的未来过度担忧。
青年人脑出血的治疗要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AVM合并动脉瘤的脑出血,出血部位常见于脑叶,临床出现局灶定位体征少,易误诊,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复发率及死亡率均高,应积极介入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
青年人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是家庭的支柱、单位的骨干,保健意识差,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睡眠不足,忽视体检,高血压知晓率低,治疗不规范,依从性差,因此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血压仍是控制青年人脑出血的重要环节。注重身心健康,脑出血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负面情绪明显,抑郁的发生率高。青年人脑出血经急性期治疗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对于抑郁症状严重者,必要时加用抗抑郁药物,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赵洁.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78-79.
[2] 牛宇洁,赵建会,焦明雅. 30例重症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57.
[3] 于德华. 我国会诊—联络精神病现状及对策[J].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3,13(1):52-53.
(收稿日期:2011-05-05)
[关键词] 青年人;脑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18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竞争和工作压力增大,年龄在18~45岁之间成人的非外伤性脑实质性出血[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起病急骤,症状凶险,易被忽视,误诊致残率高,同时也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资料就近5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青年脑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其他临床特点作进一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5年来住院和康复患者,年龄25~40岁。根据1999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排除外伤性脑出血。
1.2 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22例,脑叶14例,脑干3例,小脑3例,多部位2例。
1.3 临床表现
全部为急性起病,肢体功能障碍26例,头痛、头晕28例,意识障碍5例,眩晕4例,脑膜刺激症6例,不明原因10例,急性期出现幻觉、妄想、情感高涨者3例。
1.4 病因
高血压病26例,脑血管畸形3例,血液病2例,脑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不明原因者10例,发病前酗酒者8例。
1.5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组织代谢及对症治疗,出血量大于30 mL伴意识障碍者,给予经颅骨穿刺抽血外科手术治疗。合并精神病症状者,请精神科医师会诊,给予合适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口服,必要时给予镇静、约束等。
1.6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与体征消失,生活自理,瘫痪肢体肌力4级以上;显著进步: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好转:症状与体征有进步,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级以上;无效:症状与体征以及瘫痪肢体肌力均无改善。
2 结果
2.1 疗效
治愈21例,显著进步8例,好转7例,死亡8例。
2.2 并发症
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力弱28例,在治愈和好转患者中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患者共19例,占52.7%。合并癫痫症状患者5例,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高血压病仍为主要原因,与国内张春林、徐忠宝[2]报道相一致。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随着影像术的不断提高,CT、MRI及DSA的广泛普及脑干与小脑出血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脑出血以及脑血管病出现的精神症状也应引起神经内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长期大量酗酒引起血压急骤升高,也是青年人脑出血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脑出血患者出现情感高涨,夸大嫉妒、被害等幻觉妄想症状,多发生于脑出血的急性期,由于患者病情重,绝大部分神经内科医师对精神症状认识不足,识别率低,有文献报道仅为15.9%[3],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临床各科医师尤其是神经内科医师应提高对精神症状识别和处理能力,尽早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对精神症状干预和治疗,选择合理的抗精神病药物,提高综合治疗水平,降低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抑郁状态的发病率高,多发生于脑血管病的恢复期,由于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抑郁、沮丧、悲观,工作和社会活动受到暂时的影响,对自己的未来过度担忧。
青年人脑出血的治疗要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AVM合并动脉瘤的脑出血,出血部位常见于脑叶,临床出现局灶定位体征少,易误诊,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复发率及死亡率均高,应积极介入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
青年人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是家庭的支柱、单位的骨干,保健意识差,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睡眠不足,忽视体检,高血压知晓率低,治疗不规范,依从性差,因此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血压仍是控制青年人脑出血的重要环节。注重身心健康,脑出血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负面情绪明显,抑郁的发生率高。青年人脑出血经急性期治疗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对于抑郁症状严重者,必要时加用抗抑郁药物,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赵洁.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78-79.
[2] 牛宇洁,赵建会,焦明雅. 30例重症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57.
[3] 于德华. 我国会诊—联络精神病现状及对策[J].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3,13(1):52-53.
(收稿日期:20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