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方 法 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式分为两组。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47例纳入治疗组,动力髋螺钉治疗内固定治疗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 果(1)治疗组术中出血量429.7±121.4ml、手术时间为69.5±8.7min,离床活动时间为术后5.5±2.1d,,住院时间17.4±2.2d;并发症发生率10.64%。(2)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31.3±±130.1ml、手术时间为78.3±11.9min,离床活动时间15.7±3.9d,住院时间25.5±2.6d;并发症发生率32.50%(3)两组比较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 论 对老年患者而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离床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在具有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该手术配合术后适度锻炼在上可达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在高龄人群中易发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渐递增。该病在高龄人群由于长期卧床等原因易致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该人群多具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术式的选择问题也由此提出[1]。本研究将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在该类人群何种术式更具优势,而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7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男61例,女26例;年龄64~76岁,平均70.2±5.4岁。Evans骨折分型:IIIa型有47例,IIIb型有21例,IV型有19例。根据所行术式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47例纳入治疗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基础疾病显示,87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疾病和糖尿病等,予对症处理后心肺功能改善。经术前心肺功能评估具有手术指征。
1.2方法(1)手术方法治疗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髋骨后侧切开关节囊暴露骨折段,在粗隆部打孔将1mm钢丝穿过,后者缠绕于股骨上端(操作需适度,以避免对疏松骨折造成撕裂,并将小碎骨块取出保留,于骨水泥固化后填充骨折缝隙),使断端接近解剖复位。于小转子1mm处切割取出股骨头,修整骨颈残端。顺序扩大股骨近端髓腔,去除腔内物,经三代骨水泥技术插入人工股骨柄,对准小转子外旋0.5-1.0mm,保持10°前倾角,填充骨折缝隙,复位股骨头。对照组行髋螺钉内固定一般治疗。(2)评价指标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并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经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治疗组术中出血量429.7±121.4ml、手术时间为69.5±8.7min,离床活动时间为术后5.5±2.1d,,住院时间17.4±2.2d;并发症发生示,尿路感染2例,水电失衡3例,无肺部感染发生,无死亡。(2)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31.3±±130.1ml、手术时间为78.3±11.9min,离床活动时间15.7±3.9d,住院时间25.5±2.6d;并发症发生示,肺部感染6例,尿路感染3例,水电失衡4例,1例死亡。(3)两组比较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具有意义,见表1。术后随访半年及以上,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假肢松动或脱位及周围性骨折。
表1两组评价指标比较
*p<0.05
3讨论
由于高龄人群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高,而该类人群多具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故术式的选择需顾及多个方面。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技术简单,而且在角度和长度有较多的选择性[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式则较为复杂,但具有早离床、并发症少等优点 。两种术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对于该类骨折治疗效果都较好,我们的研究也显示了术后随访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均未发生假肢松动或脱位及周围性骨折。但是对于高龄人群来说,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因该年龄段人群多合并心肺方面的基础病,并且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术后并发症较年轻患者发生率高,不宜长期卧床;另外,该部位多为不稳定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治疗不宜采用。而就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而言,我们的研究显示术后5.5±2.1天便可离床活动,对于髋螺钉内固定需要的15.7±3.9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大大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使其不仅达到早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卧床造成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我们的研究显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肺部感染无发生,而髋螺钉内固定组发生6例。综上,在具有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配合术后适度锻炼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上可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梁雨田,郭义柱,唐佩福,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患者[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1):4-5.
[2]夏远军,章莹,章凯,等.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9):895-89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在高龄人群中易发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渐递增。该病在高龄人群由于长期卧床等原因易致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该人群多具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术式的选择问题也由此提出[1]。本研究将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患者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在该类人群何种术式更具优势,而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7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男61例,女26例;年龄64~76岁,平均70.2±5.4岁。Evans骨折分型:IIIa型有47例,IIIb型有21例,IV型有19例。根据所行术式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47例纳入治疗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基础疾病显示,87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疾病和糖尿病等,予对症处理后心肺功能改善。经术前心肺功能评估具有手术指征。
1.2方法(1)手术方法治疗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髋骨后侧切开关节囊暴露骨折段,在粗隆部打孔将1mm钢丝穿过,后者缠绕于股骨上端(操作需适度,以避免对疏松骨折造成撕裂,并将小碎骨块取出保留,于骨水泥固化后填充骨折缝隙),使断端接近解剖复位。于小转子1mm处切割取出股骨头,修整骨颈残端。顺序扩大股骨近端髓腔,去除腔内物,经三代骨水泥技术插入人工股骨柄,对准小转子外旋0.5-1.0mm,保持10°前倾角,填充骨折缝隙,复位股骨头。对照组行髋螺钉内固定一般治疗。(2)评价指标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并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经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治疗组术中出血量429.7±121.4ml、手术时间为69.5±8.7min,离床活动时间为术后5.5±2.1d,,住院时间17.4±2.2d;并发症发生示,尿路感染2例,水电失衡3例,无肺部感染发生,无死亡。(2)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31.3±±130.1ml、手术时间为78.3±11.9min,离床活动时间15.7±3.9d,住院时间25.5±2.6d;并发症发生示,肺部感染6例,尿路感染3例,水电失衡4例,1例死亡。(3)两组比较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具有意义,见表1。术后随访半年及以上,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假肢松动或脱位及周围性骨折。
表1两组评价指标比较
*p<0.05
3讨论
由于高龄人群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高,而该类人群多具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故术式的选择需顾及多个方面。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技术简单,而且在角度和长度有较多的选择性[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式则较为复杂,但具有早离床、并发症少等优点 。两种术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对于该类骨折治疗效果都较好,我们的研究也显示了术后随访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均未发生假肢松动或脱位及周围性骨折。但是对于高龄人群来说,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因该年龄段人群多合并心肺方面的基础病,并且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术后并发症较年轻患者发生率高,不宜长期卧床;另外,该部位多为不稳定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治疗不宜采用。而就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而言,我们的研究显示术后5.5±2.1天便可离床活动,对于髋螺钉内固定需要的15.7±3.9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大大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使其不仅达到早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卧床造成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我们的研究显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肺部感染无发生,而髋螺钉内固定组发生6例。综上,在具有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配合术后适度锻炼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上可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梁雨田,郭义柱,唐佩福,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患者[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1):4-5.
[2]夏远军,章莹,章凯,等.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9):895-89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