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化学教学中初中与高中严重脱节,导致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无法适应,在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下初高中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衔接,站在高中离子反应的高度,适当地生活场景再现,穿插模型认知,思维可视,最后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策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初高衔接;思维训练;复习课;核心素养
在高考评价体系的三大核心功能下,高中教学是更好地实现服务选才的育人目标,初中教学则是为高中输入源源不断的优质生源,因此初中教学理应与高中教学接轨。初高中衔接并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化学素养方面的衔接。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思维训练,从高中的角度多方位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从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角度出发,以碳酸氢钠为中心,设计了一节初三化学复习课——《生活中常见的盐》。整个设计思路分为明线和暗线,明线主要是设计线和取材线,结构合理脉络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暗线为思维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盐的结构、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生活场景再现策略
化学源于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很多普通的事物都蕴含深刻的化学原理,但都不为人知。在化学课堂中再现生活场景,会赢得学生的认同感,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出发,让接下来的教学如鱼得水。家庭厨房中学生熟知的盐类物质很多,小苏打(NaHCO3)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常用于蒸馒头、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等,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其原理。笔者选取厨房中的下蘇打为原型,以现实生活中关于癌症的新闻报道导入,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带领学生研读文献引出某些治疗肝癌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加入NaHCO3,提出问题,加入碳酸氢钠的肝癌药物为何可以抑制癌细胞增长?学习完今天的课程大家将能解答。问题式导入的方法给学生设置悬念,为本节课注入了灵魂。厨房中的小苏打竟能制作抗癌药物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复习课不再枯燥无味。
2模型认知策略
初中化学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即可,而高考则需要学生推测未知盐的相关性质及用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颇高。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衔接,笔者带领学生构建模型,将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贯穿整个课堂中,打破以往从一般到特殊的复习模式,重建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思维可视策略
3.1说结构
由某种盐的化学式推导盐的结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很容易看出,NaHCO3中含有Na+和HCO3-。Na+属于金属离子,HCO3-属于酸根离子,顺理成章的复习了盐的定义,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盐的结构为:金属离子+酸根离子,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完善盐的结构为:金属离子(或NH4+)+酸根离子(或Cl-),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盐的理解。
初中化学主要考查学生区分酸、碱、盐的能力,但是学生并非真正理解了盐的内涵,到了高中仍然分不清混淆,为了强化盐的结构认知,给出下列练习,通过已知元素推导可能存在的构成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化学式的书写,写出盐的化学式,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例1、请用H、O、N、Na、Cl、C元素,尽可能多的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的盐(写化学式)。
3.2推性质
由盐的结构推导性质,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符合高考评价体系对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例如:盐溶液中的Cu2+可以被前面的金属置换出来生成单质Cu;盐溶液中的Cu2+可以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Cu(OH)2沉淀;盐溶液中的Ba2+可以与可溶性的硫酸盐或碳酸盐反应生成BaSO4沉淀或BaCO3沉淀;盐溶液中的HCO3-或CO32-可以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等。综上所述可推断出盐的四条化学性质。即:①可溶性盐+金属单质→新盐+新金属单质;②可溶性盐+酸→新盐+新酸;③可溶性盐+可溶性碱→新盐+新碱;④可溶性盐1+可溶性盐2→盐3+盐4。
3.3测用途
由盐的性质推测用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NaHCO3可拆成Na+和HCO3-离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推导出NaHCO3可以由强碱NaOH与弱酸H2CO3反应生成,因此NaHCO3属于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结合高中选修四盐类水解,带领学生认识NaHCO3水溶液显碱性,是因为HCO3-离子消耗了水电离出来的H+,导致水溶液中OH-比H+多,因此其水溶液显碱性,知识得到巩固,思维也得到了提升。接着引导学生推测用途,如:NaHCO3中的HCO3-离子与酸反应生成CO2,可用于制作灭火器。HCO3-离子受热分解生成CO2,可用于焙制糕点,蒸馒头。水溶液呈碱性,故生活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实验室中可用3%-5%的NaHCO3溶液处理被浓硫酸灼伤后的皮肤等。
4服务生活策略
以生活中用NaHCO3蒸馒头的事例为模型,设计习题,让学生试着从离子的角度巩固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再次回到导课情境中,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得知癌细胞适宜在酸性环境中增长,随后让学生讨论分析NaHCO3用于制作肝癌药物的原因是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真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观点。最后又结合高中化学食物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用批判的观点质疑多吃碱性食物,维持碱性体质有助于防癌抗癌的观点,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今后继续研究证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结束语
在高考评价体系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的途径,为祖国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7-12.
[2]谭书.癌细胞能够活活饿死吗--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金昌凤教授[J].科学养生,2014(04):19-20.
[3]李燃,何彩霞.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6):50-55.
[4]张强.核心素养理念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7):140.
[5]刘军平.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探究[J].考试周刊,2019(69):158.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初高衔接;思维训练;复习课;核心素养
在高考评价体系的三大核心功能下,高中教学是更好地实现服务选才的育人目标,初中教学则是为高中输入源源不断的优质生源,因此初中教学理应与高中教学接轨。初高中衔接并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化学素养方面的衔接。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思维训练,从高中的角度多方位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从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角度出发,以碳酸氢钠为中心,设计了一节初三化学复习课——《生活中常见的盐》。整个设计思路分为明线和暗线,明线主要是设计线和取材线,结构合理脉络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暗线为思维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盐的结构、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生活场景再现策略
化学源于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很多普通的事物都蕴含深刻的化学原理,但都不为人知。在化学课堂中再现生活场景,会赢得学生的认同感,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出发,让接下来的教学如鱼得水。家庭厨房中学生熟知的盐类物质很多,小苏打(NaHCO3)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常用于蒸馒头、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等,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其原理。笔者选取厨房中的下蘇打为原型,以现实生活中关于癌症的新闻报道导入,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带领学生研读文献引出某些治疗肝癌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加入NaHCO3,提出问题,加入碳酸氢钠的肝癌药物为何可以抑制癌细胞增长?学习完今天的课程大家将能解答。问题式导入的方法给学生设置悬念,为本节课注入了灵魂。厨房中的小苏打竟能制作抗癌药物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复习课不再枯燥无味。
2模型认知策略
初中化学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即可,而高考则需要学生推测未知盐的相关性质及用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颇高。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衔接,笔者带领学生构建模型,将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贯穿整个课堂中,打破以往从一般到特殊的复习模式,重建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思维可视策略
3.1说结构
由某种盐的化学式推导盐的结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很容易看出,NaHCO3中含有Na+和HCO3-。Na+属于金属离子,HCO3-属于酸根离子,顺理成章的复习了盐的定义,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盐的结构为:金属离子+酸根离子,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完善盐的结构为:金属离子(或NH4+)+酸根离子(或Cl-),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盐的理解。
初中化学主要考查学生区分酸、碱、盐的能力,但是学生并非真正理解了盐的内涵,到了高中仍然分不清混淆,为了强化盐的结构认知,给出下列练习,通过已知元素推导可能存在的构成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化学式的书写,写出盐的化学式,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例1、请用H、O、N、Na、Cl、C元素,尽可能多的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的盐(写化学式)。
3.2推性质
由盐的结构推导性质,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符合高考评价体系对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例如:盐溶液中的Cu2+可以被前面的金属置换出来生成单质Cu;盐溶液中的Cu2+可以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Cu(OH)2沉淀;盐溶液中的Ba2+可以与可溶性的硫酸盐或碳酸盐反应生成BaSO4沉淀或BaCO3沉淀;盐溶液中的HCO3-或CO32-可以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等。综上所述可推断出盐的四条化学性质。即:①可溶性盐+金属单质→新盐+新金属单质;②可溶性盐+酸→新盐+新酸;③可溶性盐+可溶性碱→新盐+新碱;④可溶性盐1+可溶性盐2→盐3+盐4。
3.3测用途
由盐的性质推测用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NaHCO3可拆成Na+和HCO3-离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推导出NaHCO3可以由强碱NaOH与弱酸H2CO3反应生成,因此NaHCO3属于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结合高中选修四盐类水解,带领学生认识NaHCO3水溶液显碱性,是因为HCO3-离子消耗了水电离出来的H+,导致水溶液中OH-比H+多,因此其水溶液显碱性,知识得到巩固,思维也得到了提升。接着引导学生推测用途,如:NaHCO3中的HCO3-离子与酸反应生成CO2,可用于制作灭火器。HCO3-离子受热分解生成CO2,可用于焙制糕点,蒸馒头。水溶液呈碱性,故生活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实验室中可用3%-5%的NaHCO3溶液处理被浓硫酸灼伤后的皮肤等。
4服务生活策略
以生活中用NaHCO3蒸馒头的事例为模型,设计习题,让学生试着从离子的角度巩固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再次回到导课情境中,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得知癌细胞适宜在酸性环境中增长,随后让学生讨论分析NaHCO3用于制作肝癌药物的原因是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真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观点。最后又结合高中化学食物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用批判的观点质疑多吃碱性食物,维持碱性体质有助于防癌抗癌的观点,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今后继续研究证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结束语
在高考评价体系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的途径,为祖国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7-12.
[2]谭书.癌细胞能够活活饿死吗--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金昌凤教授[J].科学养生,2014(04):19-20.
[3]李燃,何彩霞.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6):50-55.
[4]张强.核心素养理念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7):140.
[5]刘军平.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探究[J].考试周刊,2019(6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