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能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景区开发体制,就很可能陷入多头管理、多头经营、政企不分、重复投资,最后谁也没管好,谁也没赚钱的“怪圈”。
原始森林、峡谷、山水、奇石、漂流……2002年5月,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黑山谷闯入人们的眼帘,一跃成为当年“全市旅游三大热点”之一。如今,5年过去了,黑山谷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为万盛区带来旅游综合收入4.8亿多元,并拉动了宾馆、餐饮的迅猛发展。
从“一夜成名”到持续火爆,黑山谷的建设和营销堪称奇迹。
集团经营+市场运作:“万盛模式”的点睛之笔
早在1995年,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的万盛区就提出了“旅游带动”战略——因为拥有黑山谷、石林等原生态旅游资源。但怎么开发,确实费思量。如果不能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景区开发体制,就很可能陷入多头管理、多头经营、政企不分、重复投资,最后谁也没管好,谁也没赚钱的“怪圈”。
几经探索,万盛区决定把一切交给市场,走通过集团运作实施,一体化开发、经营、管理景区的路子。
2000年,万盛区政府与斯瑞达公司签订了开发黑山鲤鱼河和崇庆浒石林景区的协议。协议规定,斯瑞达公司对两景区投资1.5亿元,拥有独家开发经营权50年。
资源与资本在这里实现了对接,一个旅游开发新模式初见端倪:政府把经营权“下放”给一个独立的企业,让其独家投资、经营。2002年初,为了整体促销,塑造万盛旅游品牌,重庆市夜郎旅业发展公司与斯瑞达控股的万盛石林、铜鼓滩旅游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万盛旅业集团,强强联合的集团经营模式使其逐步展现出强大的生机。
企业的指挥棒,最终指向效益,这就意味着一切的运作和行为都将围绕市场作文章。50年的经营权,注定其必须作长远规划,保护景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因为任何短期行为都意味着自毁“钱”程。公司明确规定,严格保护黑山谷生态环境,如果在建设维护过程中砍伐直径2厘米以上的树木,必须经过批准。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严禁开山采石、捕捉野生动物、乱搭乱建等等。集团化经营后,万盛旅业集团公司的开发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黑山谷这片神奇山林,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原则。同时,广纳各种专业人才,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在经营过程中,实施景区景观特色营造、广告推广、优质服务于一体的整合营销。
“集团经营 市场运作”使黑山谷最终完成了从旅游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的转化,通过集团运作实施一体化开发经营管理的方式被业界誉为“万盛模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黑山谷成功的完美阐释
2001年6月1日,景区正式开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深度开发,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不到11个月的时间,黑山谷穿山越崖950米的景区客运架空索道建成;100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建成;售票厅、游客休息厅、管理设施和景区南北接待中心建成;1500余平方米的景区管理中心和维修管理站与包括一个宾馆、四幢别墅的响水村休闲度假中心建成;一大批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的景区餐饮、购物、住宿接待场建成;中英文对照的167块景区道路指示牌、景物介绍牌被精心设计制作而成……沉睡千古的土地闪现着夺目光彩,创造了“黑山谷速度”。
回首当年的建设,万盛旅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鲁虹感慨万分:黑山谷的施工条件十分恶劣,1万多吨建筑材料全靠人工背运,然而,建设成本的高昂,却丝毫没有动摇公司打造旅游精品的决心。
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地方政府总是竭力帮助解决。2002年5月,按期开园的黑山谷,游客如织。面对蜂拥而来的游客,地方接待设施严重不足。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机关干部帮游客联系住宿,同时调集10万元资金购买棉被供游客使用,将学校、医院、机关办公室空出来接待游客,确保了每一位游客都有地方可住,有的机关干部甚至忙了一个通宵。鲁总现在想来都后怕,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紧急预案,黑山谷很可能在开园的火爆中栽个大跟斗。
吃、住、行、购、游、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缺一不可。火爆开园刺激万盛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旅游接待能力逐年翻番的同时,2001年修建黑山—石林、石林—九锅箐、万盛—黑山谷等旅游公路,将所有景区连成环线;2004年綦万高速公路通车,使从重庆至万盛的车程缩短为60分钟左右;2005年万桐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万盛和贵州之间的交通“瓶颈”……从某种意义上说,黑山谷的成功就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无间合作的结果。
景区品质+创新理念: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如今的黑山谷以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10万个以上,超过国家一级标准而被誉为“天然氧吧”。
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黑山谷”宣传促销的第一波竟然是景区的更名。
2001年2月27日,在《鲤鱼河—崇庆浒石林景区策划方案》征求意见会上,来自深圳雪鸥企业形象策划公司的专家提出“鲤鱼河”应更名为“黑山谷”。主要理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有“黄山”、“长白山”、“青城山”等带色彩的山名,但还没有带“黑”的,用“黑”标新立异,用“黑”可占据西南大好河山的一席之地,用“黑”可挤进中国著名风景区行列;用“谷”能够体现山、岩、洞、峡、林、草、水、瀑、泉、滩等自然景观,深邃而大气;“万盛”8年前是“南桐矿区”,知名度不高,应借“黑山谷”扬名……
这让上至部分区领导,下至机关普通干部,甚至旅业公司内部员工难以接受,主要是因为早几年黑山谷开发不理想,怕再打“黑山谷牌”反而弄巧成拙。
最终,企业选择了专家的意见。
紧接着,万盛旅业又做了一件让干部职工惊诧的事:重金聘请重庆商学院冯教授任营销推广部经理。当得知其年薪达10万元,比老总还高时,公司上下一片哗然。面对争论,公司没有解释,因为他们深知市场才是检验“行不行”的“试金石”。
事实胜于雄辩,时隔8个月后的2002年5月,几乎是一夜之间,黑山谷的火爆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令万盛声名大振。
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没有生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观光旅游已不足以吸引消费者。顺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万盛旅业集团公司又开始打“苗家风情牌”。悠游万盛,游客不仅可以饱览美丽的自然山水,还可欣赏原汁原味的苗家歌舞、苗家上刀山绝技、苗家婚庆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
总结近年来的经营发展历程,鲁总不无感慨:“顾客是上帝。”要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仅有好的景区和创新的营销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
原始森林、峡谷、山水、奇石、漂流……2002年5月,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黑山谷闯入人们的眼帘,一跃成为当年“全市旅游三大热点”之一。如今,5年过去了,黑山谷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为万盛区带来旅游综合收入4.8亿多元,并拉动了宾馆、餐饮的迅猛发展。
从“一夜成名”到持续火爆,黑山谷的建设和营销堪称奇迹。
集团经营+市场运作:“万盛模式”的点睛之笔
早在1995年,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的万盛区就提出了“旅游带动”战略——因为拥有黑山谷、石林等原生态旅游资源。但怎么开发,确实费思量。如果不能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景区开发体制,就很可能陷入多头管理、多头经营、政企不分、重复投资,最后谁也没管好,谁也没赚钱的“怪圈”。
几经探索,万盛区决定把一切交给市场,走通过集团运作实施,一体化开发、经营、管理景区的路子。
2000年,万盛区政府与斯瑞达公司签订了开发黑山鲤鱼河和崇庆浒石林景区的协议。协议规定,斯瑞达公司对两景区投资1.5亿元,拥有独家开发经营权50年。
资源与资本在这里实现了对接,一个旅游开发新模式初见端倪:政府把经营权“下放”给一个独立的企业,让其独家投资、经营。2002年初,为了整体促销,塑造万盛旅游品牌,重庆市夜郎旅业发展公司与斯瑞达控股的万盛石林、铜鼓滩旅游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万盛旅业集团,强强联合的集团经营模式使其逐步展现出强大的生机。
企业的指挥棒,最终指向效益,这就意味着一切的运作和行为都将围绕市场作文章。50年的经营权,注定其必须作长远规划,保护景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因为任何短期行为都意味着自毁“钱”程。公司明确规定,严格保护黑山谷生态环境,如果在建设维护过程中砍伐直径2厘米以上的树木,必须经过批准。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严禁开山采石、捕捉野生动物、乱搭乱建等等。集团化经营后,万盛旅业集团公司的开发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黑山谷这片神奇山林,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原则。同时,广纳各种专业人才,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在经营过程中,实施景区景观特色营造、广告推广、优质服务于一体的整合营销。
“集团经营 市场运作”使黑山谷最终完成了从旅游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的转化,通过集团运作实施一体化开发经营管理的方式被业界誉为“万盛模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黑山谷成功的完美阐释
2001年6月1日,景区正式开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深度开发,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不到11个月的时间,黑山谷穿山越崖950米的景区客运架空索道建成;100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建成;售票厅、游客休息厅、管理设施和景区南北接待中心建成;1500余平方米的景区管理中心和维修管理站与包括一个宾馆、四幢别墅的响水村休闲度假中心建成;一大批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的景区餐饮、购物、住宿接待场建成;中英文对照的167块景区道路指示牌、景物介绍牌被精心设计制作而成……沉睡千古的土地闪现着夺目光彩,创造了“黑山谷速度”。
回首当年的建设,万盛旅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鲁虹感慨万分:黑山谷的施工条件十分恶劣,1万多吨建筑材料全靠人工背运,然而,建设成本的高昂,却丝毫没有动摇公司打造旅游精品的决心。
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地方政府总是竭力帮助解决。2002年5月,按期开园的黑山谷,游客如织。面对蜂拥而来的游客,地方接待设施严重不足。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机关干部帮游客联系住宿,同时调集10万元资金购买棉被供游客使用,将学校、医院、机关办公室空出来接待游客,确保了每一位游客都有地方可住,有的机关干部甚至忙了一个通宵。鲁总现在想来都后怕,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紧急预案,黑山谷很可能在开园的火爆中栽个大跟斗。
吃、住、行、购、游、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缺一不可。火爆开园刺激万盛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旅游接待能力逐年翻番的同时,2001年修建黑山—石林、石林—九锅箐、万盛—黑山谷等旅游公路,将所有景区连成环线;2004年綦万高速公路通车,使从重庆至万盛的车程缩短为60分钟左右;2005年万桐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万盛和贵州之间的交通“瓶颈”……从某种意义上说,黑山谷的成功就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无间合作的结果。
景区品质+创新理念: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如今的黑山谷以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10万个以上,超过国家一级标准而被誉为“天然氧吧”。
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黑山谷”宣传促销的第一波竟然是景区的更名。
2001年2月27日,在《鲤鱼河—崇庆浒石林景区策划方案》征求意见会上,来自深圳雪鸥企业形象策划公司的专家提出“鲤鱼河”应更名为“黑山谷”。主要理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有“黄山”、“长白山”、“青城山”等带色彩的山名,但还没有带“黑”的,用“黑”标新立异,用“黑”可占据西南大好河山的一席之地,用“黑”可挤进中国著名风景区行列;用“谷”能够体现山、岩、洞、峡、林、草、水、瀑、泉、滩等自然景观,深邃而大气;“万盛”8年前是“南桐矿区”,知名度不高,应借“黑山谷”扬名……
这让上至部分区领导,下至机关普通干部,甚至旅业公司内部员工难以接受,主要是因为早几年黑山谷开发不理想,怕再打“黑山谷牌”反而弄巧成拙。
最终,企业选择了专家的意见。
紧接着,万盛旅业又做了一件让干部职工惊诧的事:重金聘请重庆商学院冯教授任营销推广部经理。当得知其年薪达10万元,比老总还高时,公司上下一片哗然。面对争论,公司没有解释,因为他们深知市场才是检验“行不行”的“试金石”。
事实胜于雄辩,时隔8个月后的2002年5月,几乎是一夜之间,黑山谷的火爆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令万盛声名大振。
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没有生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观光旅游已不足以吸引消费者。顺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万盛旅业集团公司又开始打“苗家风情牌”。悠游万盛,游客不仅可以饱览美丽的自然山水,还可欣赏原汁原味的苗家歌舞、苗家上刀山绝技、苗家婚庆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
总结近年来的经营发展历程,鲁总不无感慨:“顾客是上帝。”要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仅有好的景区和创新的营销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